“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416.94 KB
- 文档页数:3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化工传递过程原理概述了化工“三传一反”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
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塑造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工程专业素质。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化工传递过程原理是国内外化学工程类专业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化工专业“三传一反”的主干课程,成为该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必修课。
该课程在“化工原理”基础上,利用自然守恒规律探索化工中动量、热量和质量微观传递(简称“三传”)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涉及“三传”微观过程复杂、理论性和工程性强、高等数学知识要求高,常导致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班课程教学体会,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建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引导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化工专业素质,提高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改革教学观念,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和学习活动认识的内在规律集中体现,教学观念明确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利用微积分分析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程度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方式,学生被动式学习,往往较茫然,教学效果差。
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先导和基础。
学生是教育培养对象,理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本校在化工传递教学实践中,转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求知欲,启发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理解和应用,教师积极引导和启发。
教学内容不再注重理论知识本身,而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2022年1月第4期Jan. 2022No.4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化工大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之初探程金萍,王胜平,黄成德,范江洋,张 宝(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摘 要] 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拓宽课程内容和国际视野等化工大类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列举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能力、学科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切入点,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构成,为构建有高度、有深度、有创新性的化工大类的金课教育体系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化学工程[基金项目] 2020年度天津大学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理论电化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20200242)[作者简介] 程金萍(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学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教务部部长,主要从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王胜平(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黄成德(1968—),女,四川中江人,博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4-0005-04 [收稿日期] 2021-06-01在高等教育阶段,最值得重视并与青年学子成才及深造息息相关的关键阶段是本科教育阶段。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因此,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围绕“以本为本”来进行。
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着力推进“四个回归”,以“奋进之笔”为总抓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1]。
而如何将教学改革贯穿本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是实现“以本为本”的关键措施之一。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详细分析总结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下,技能与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也促进了本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标签: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通过化工原理实验,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设备、管路、管件、仪表等有了第一次的感性认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建立工程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化工及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中阐述的理论加深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使之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化工原理实验不同于其它的基础课程实验,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其实验都是按各单元操作原理设置的,所以是化工及相关学科的重要实验课。
随着化工学科的不断发展,化工原理实验在教学与学科建设上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笔者从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总结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经验,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观念、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的化工原理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实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往的实验教学,教师讲解得过多,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验操作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使得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差,实验遗忘率较高。
因此,实验课有必要采取先预习后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实验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先对实验原理进行预习,做出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应包括:实验所需测量的参数及测量的方法,实验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实验原理与数据处理的联系等。
并且充分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特点、操作流程。
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化工原理教学改革论文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学日历。
由于课时少任务重,为了到达教学的效果,笔者采用了四步法的课程教学方法进展了改革探索,即培养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课堂教师高效的讲授,学生课后及时的讨论稳固,教师推荐相应的课外辅导教材进展复习。
(一)课前有效预习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这与学生课前进展充分有效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几乎都清楚,但是少有学生可以真正做好预习。
笔者根据理论课堂上讲授知识和要求,提前给学生精心准备课前导练,让学生田有针对性的进展预习和思考。
一般会设置几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工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去解决,为高效的理论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课堂高效的讲授课堂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笔者课堂教学重视人性化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尽量多利用工程实际案例进展分析和讲解,通过工程实际来稳固课堂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
授课教师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ppt教学以动画、录像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听课热情。
另外恰当的板书对于公式的推导、根本原理和难点内容的讲解非常重要,加深了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了解。
(三)课后及时稳固理论课堂讲解内容较多较快,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精力放在听讲、理解和记重难点的内容。
而课后可以根据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提供的课件进展稳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利用E-mail、QQ等网络工具和学生进展实时交流和互动,答疑解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师推荐相应的辅导教材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有目的性的推荐课外辅导材料,随着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辅助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越来越多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