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城市化进程

  • 格式:pdf
  • 大小:235.62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城市化进程

发表时间:2019-05-13T15:54:22.3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作者:谢茹雯1 杨宁2

[导读] 城市化是近代化过程中最富生气和活力的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香港城市大学,新界九龙塘;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100081)

城市化是近代化过程中最富生气和活力的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局面。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是促进中国城市化更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此探讨并分析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提出推进城市化的一些具体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及问题

(一)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同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所实行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城市化发展与政府行为是密切相关的。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上不断出现动荡,经济上出现的大起大落,使城市化进程也曲折缓慢。1979年至今则是市场经济指导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探索,虽然还存在滞后于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但中国已经真正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

(二)发展中的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在7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0%—65%,低收入国家为30%—35%,而中国城市化率目前约为46%,低于中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更是相差甚远。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

中国的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严重不足,特别是信息化程度滞后,城市的科技文化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因而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其次,城市化整体上滞后,但又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过度城市化的现象局部的发展不协调日益凸显,在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制约着总体的进步。第三,农业作为城市化的基础,现在仍然十分脆弱,面临着许多挑战。第四,城市化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农村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晚、基础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分割的格局没有破除,本应收益最大的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收入

一旦农村城市化后,由于大量的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耕地面积的集中必然促使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提高农业的公司化运营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同时,农村城市化还使耕地从大量的农户住宅用地中解放出来,大大增加耕地的数量,这样也将使整个农业的产生能随着农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农田的产量与农民的收入成正比,产量有了保障,收入自然会随着提高。

(二)城市化扩大国内需求

近几年来中国农村消费虽然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城镇消费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农村城市化对农村和城市来讲是一个“双赢”格局。有研究表明,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到非农业,将使GDP增加0.5%-0.85%;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居民消费额提高0.19%-0.34%,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年增长怎能得不到保障。

(三)城市化促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居住人口集中就为资源集中循环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四)城市化有利于改良中国农民的意识形态

人的意识和思想的形成与周围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化后的中国大量农民将脱离土地、乡村生活,城市社区将取代普通家庭成为基本生活单位。中国农民的思想必定会受到城市中前沿、新潮思想的影响,将会有更加宽广的生活视野,融入更加开放的社会化思维方式。

三、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成为大国强国,必须推进城市化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相继部署推进城市化的工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无论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有多特殊、多复杂,也一定要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为了使城市化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应该正确认识和努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破除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体制,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要贯彻中央决定,大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为保障城市化健康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

推进城市化,把大量农村人口集中到城市,关键取决于城市对农村迁入人口的吸纳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机会,才可获得收入来源,获得生存居住的物质基础。作为农村人口城市化迁移目的地的各级各类城市,都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特别要注意转变增长方式。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开拓城市化的发展空间,为推进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城市学的研究表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功能上也是互补的。中国当前的

城市化发展途径问题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途径的城市化道路,这样不仅可以加快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利于提高中国城市化的质量。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应该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而要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村建设投资,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以此减轻户籍制度改革可能造成的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冲击和压力,同时这也是推进城市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

作者简介:谢茹雯(1996.08-),女,民族:彝族,贵州毕节人,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