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试卷1 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3.8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试卷1答案

一、填空

1.地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2.220°∠45°

3.地形(或坡角)、(岩层)产状(仅回答倾角不正确)、(岩层)厚度

4.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脊和槽。

5.圆弧(状)褶皱、箱状褶皱、尖棱褶皱、扇形(Ω形)褶皱、挠曲

6.核上构造、核下构造和地辟核

7.切断错开、限制终止、相互切断错开、追踪(回答3个即为正确,可以不完全与答案一致,只要意思正确)

8.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

9平行式、雁列式、帚状、环状、放射状、斜交式

10.伸展盆地、压陷盆地、走滑盆地、克拉通内盆地

11海沟、斜坡盆地、弧前盆地、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

12一级、亚一级(或次一级)、二级和三级

二、名词解释(根据回答相关程度给分,只回答部分内容扣1分)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的产物,即地质构造,简称构造。

2、岩层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3、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4、潜山:由古老的岩石组成被后期的沉积地层所覆盖的山。

5、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6、穹窿构造:形态大致呈圆形,中部呈穹窿状,长宽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

7、断层面:切断岩石并使两侧岩石发生位移的断裂面。

8、飞来峰:逆冲断层上盘被剥蚀,使下盘岩石出露,如果上盘岩石被剥蚀成孤岛状,则称为飞来峰;

9、平移断层:断层面产状一般陡立,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运动的断层。

10、龟背构造:当两个或多个盐底辟核大致同步生长时,盐底辟核之间的盐上层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下凹上凸的龟背构造。

11、生长断层:在沉积过程中发育的断层,称为生长断层。表现在沉积岩的岩性、厚度和岩

相等均受断层控制。

12、正花状构造:在压剪性应力场下产生,断层向上分枝,构成背形构造,主断层及分支断层多具逆滑距,撒开的断层间具地垒断片。

13、含油气盆地:指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4、弧后盆地:弧后盆地位于火山岛弧与大陆之间,水深小于或近于大洋盆地的正常水深,地壳结构属于或近于大洋型的沉积盆地。

15、反转构造:指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伸展构造系统和挤压构造系统相互转换、叠加、复合形成的构造样式,其形成主要受地球动力学条件的变化控制。

三、简答

1、简述不整合的类型及其识别标志?(回答定义正确1.5分,标志部分第一和第二个各1分,其它0.5分)

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根据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可以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识别标志主要有:(1)地层标志:时代、岩性、古生物;(2)地层产状的不同;(3)古风化壳、底砾岩;(4)变形特征;(5)变质作用和岩浆岩特征。

2、简述褶皱的里卡德分类。(回答正确一种类型名称0.5分,回答特征0.5分。回答5种以上满分,也可画图)

答:是根据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综合分类,可以分为7种类型:

(1)直立水平褶皱(Ⅰ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 ; (2)直立倾伏褶皱(Ⅱ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斜(倾伏角10°~70°); (3)倾竖褶皱(Ⅲ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也近于直立(倾伏角为70︒~90︒);

(4)斜歪水平褶皱(Ⅳ区):轴面倾斜(倾角80︒~2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为0︒~10︒);(5)平卧褶皱(Ⅴ区):轴面和枢纽均近水平,倾(伏)角0︒~20︒

(6)斜歪倾伏褶皱(Ⅵ区):轴面和枢纽都倾斜,但倾向和倾斜程度不一致;

(7)斜卧褶皱(Ⅶ区):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为2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

3、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主要特征。

根据引起褶皱的作用力的方式分为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

(1)纵弯褶皱作用是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即侧向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其主要特点为:

①当单一岩层(或一套粘结很牢的岩层)受纵弯褶皱作用时,外凸一侧处于顺层拉伸状态,内凹一侧则处于顺层挤压状态,两者之间有一个既不拉伸也不压缩的中和面。岩层越弯曲,中和面的位置就越向核部移动。②随着岩层褶皱的加剧,弯曲凸侧转折端附近岩层变薄并发生与层正交,呈扇形排列的楔形张节理。凹侧若岩层为脆性,则因挤压往往产生逆断层,若岩层为塑性,则厚度变大。③若岩层中夹有塑性岩层,可以形成次级小褶皱。这种层间小褶皱的轴面与其上,下相邻的主褶曲的层面所夹的锐角指向相邻岩层相对滑动方向。

(2)横弯褶皱作用是指岩层受垂直层面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其主要特点为:①岩层整体处于侧向拉伸状态,各层无中和面。②横弯褶皱作用往往形成顶薄褶曲,在其顶部还可能造成放射状断裂或同心环状断裂。③横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顶部受到垂直于层面的挤压,物质从顶部向两翼流动,塑性岩层在翼部形成轴面向外倾倒的小褶皱,指示向下滑动。④一般形成单个褶皱,常为短轴背斜或穹窿。

4、简述剪节理与张节理的主要区别。

剪节理与张节理主要是根据行程节理的应力所划分。其主要区别如下:

(1)形成的力学性质不同张节理主要有张应力行成,而剪节理是主要有剪应力形成。(2)节理产状不同:张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若干条呈侧列。剪节理产状稳定,延伸较远。

(3)节理面不同,张节理形成的节理面裂缝面粗糙不平,无擦痕,常被矿物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剪切滑动擦痕。未被矿物充填时是平直闭合缝,如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

(4)张节理在胶结程度中等的砾岩或砂岩中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过, 如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发育于砂、砾岩等岩石中的剪裂,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5)张节理发育稀疏,很少密集成带。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共轭裂隙,锐角平分线指示主压应力方向往往成等距排列。

(6)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X”型共轭剪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有时也呈放射状或同心圆状组合。剪节理的尾端变化有:折尾、菱形结环和节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