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与宗教》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三一教”。福建的地方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名的是“三一教”。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由生活于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的福建莆田人林兆恩创建的。林兆恩认为儒、释、道本为一体,儒教为立本,道教为入门,佛教为极则。三一教在福建立足后,曾向省外扩展过,清代中末叶曾发展到台湾、新加坡一带。

2、泉州东郊灵山先贤墓。据载是唐武德年间(618~626)来华传教的“四贤”中两贤者之墓,虽然学者对所述年代有不同看法,但客观上由于因此古墓的存在,历代不断有穆斯林来此瞻仰和行香,郑和下西洋时曾于1417年到此行香,祀求圣灵庇佑。墓上有宽敞的白石亭,背后是白花岗岩结构的半圆形回廊。现存重修碑文五块,最早一块是元至治二年(1322年)穆斯林集体所立,碑文为阿拉伯文,后四块为清代所立,皆为汉文,为研究伊斯兰教早期传播的珍贵实物。

3、中秋博饼。八月十五过中秋,厦门人有个独特风俗,喜欢众人团聚玩博饼。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

4、罗文藻。福安人罗文藻,他于顺治十一年在马尼拉城由菲律宾总主教祝圣晋铎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神甫。第二年,罗文藻即回闽传教,两年之中于福宁授洗两千五百多人。1665年,官方规定外国传教士不得传教,罗文藻成为全国唯一能公开传教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于是全国各省各修会均将所辖教务托付罗文藻视察。罗反对禁止中国教徒“祀孔祭祖”的生硬做法,所以传教顺利,在他接授付托的两三年内,经其手付洗的人数较之当时全体在华外籍传教士三十年中付洗的总数还要多。1685年4月,罗文藻接受方济各会士伊大仁主教的祝圣,以57岁成为中国天主教历史上第一位国籍主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福州琴江满族过七月初三的特定习俗。福建琴江满族重视农历七月初三。1884年农历七月初三,中法马江海战爆发,驻防三江口的水师旗营官兵以火枪、土炮、木帆船抵抗法军的坚船利炮。当时水师右翼佐领黄恩禄率三营旗兵赴三江口,以大屿岛为屏障,利用法军不谙地形的弱点,在琴江水道上设下埋伏,待法舰经过时,点炮轰击,重创法舰。但海战最终还是以清兵的失败告终,整条江水都被鲜血染红,琴江人冒着生命危险捞起500多具烈士遗体,葬于江畔西山,并在山顶建起忠烈祠。阵亡烈士中有七八十名琴江人。此后,为了纪念先烈,每年农历七月初三,村人自发来到江边,放漂水莲灯超度忠魂。年复一年,过七月初三成了琴江人的一个特定习俗。

2、简述福建穆斯林的来源。其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1)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泉州居住,其来自巴士拉、哈姆丹、艾比奈、士耳其斯坦、施拉夫、设拉子、贾杰鲁姆、布哈拉、花剌子模、霍拉桑、大不里士、吉兰尼等地。其后代人称“海回”,以区别陆上的回回。(2)有的先从海上到中国其它地方,再或由北方南下,如晋江陈埭丁姓族谱上记其一世祖丁节斋“由姑苏行贾入泉。”及惠安白奇郭姓;或由南方北上(如蒲寿庚家族)。他们多与当地回汉人通婚。(3)明清两代由全国各地(以安徽、河南、广西为多)移居福建经商的回民,以聚集厦门为多。(4)元以后由外省来福建任职的将领及所带

的兵士,这是闽北(特别邵武)回族的主要来源。(5)元以后,以种种原因(如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从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来福建的回民,居住在福州等地。这五个方面来源,头两个方面是闽南(特别是泉州一带)穆斯林的主要来源。

3、简述福建满族的分布。满族是福建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福建省有满族7094人,其中约70%集中在福州和泉州两地,其余分散在龙岩漳平、长汀、连城和三明沙县等地。福建满族的分布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居住区域相对集中的福建满族在具体分布上又略显分散。福州市区内的满族主要生活在东门大街、汤门大街、秘书巷、井大路、仙塔街、道山路、鳌峰坊、水域巷、八角楼巷等地;郊区和郊县地则有三个聚居区:新店聂厝、洪山赤升和长乐琴江村,特别是琴江,这里居住着原全国沿海四大水师营之一——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地后裔。泉州满族散布在晋江粘厝埔、深沪、山柄,南安的梧坑,泉州的西街等地,以粘姓为主。

4、简述南安丰州“燕山黄”蒙古族人。南安县丰州有一支“黄”姓蒙古族后裔,始祖名答剌真,元时来此地任职。答剌真(公元1246-1326年),系元世祖至元庚辰科(公元1285年)进士,自燕国入泉,初任南安达鲁花赤(监督县令),后升福、广、浙司令,钦命总宪兵使,卒赠“忠勇”,系燕人,入籍南安开基复姓,遂为黄氏燕山派始祖。肇基拓业,繁衍生息,至今已700多年。生子十人:沙裕、沙的、海达儿、安童、武贤、宾哥、荣显、璋童、富童、贵童。惟长子沙裕、次子沙的回归燕山(今北京)原籍其余八子住南安。分布在丰州、洪獭、诗山等地,分遍南安市各乡镇及泉州市区,传今二十六世,12万多人,明清两朝累计进士10人,文科举人38人,武举人11人,著名人物有:进士太常寺卿南京通政使黄河清、户部侍郎黄养蒙、刑部侍郎黄澄等,堪称闽南著名的大宗望族。

5、简述道教在福建的兴盛和发展的原因。(一)闽越遗风。由于生存条件恶劣,早期闽越人普遍信巫好祀,这种媚鬼崇神恐妖的心理,不断被沿袭。许多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二)极具包容性。道教在福建传播过程中,汲取了佛教、儒教,民间宗教(民间信仰)中的许多内容,加以揉合改造。如在泉州著名的元妙观,前殿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中殿祀天界诸神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后殿中祀关圣帝君、左祀文昌帝君、右祀梓潼帝君;为了招徕香客,又在后殿增祀泉州一带地方“王爷神”的总管萧太傅、开漳圣王陈元光等。再如许多地方寺观合融,既供佛祖,又供神仙。这种诸神兼容,神禅合混的现象,适应了更多民众的要求。最典型如龙岩闾山教,它虽属正一道符箓派,但其除了有正统道教的遗传因素外,也吸收了由福建民间信仰和巫法衍变的“夫人教”、佛教部分斋科教法、古代巫术潜藏民间之余绪等多种成份,它实际上是“该地区历史上各类宗教信仰文化的聚合体,是各种宗教信仰融合的产物。”(三)与民俗关系极为密切。福建许多民俗活动,无不打上道教的络印,一些活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内容,成为传统的保留节目。一些普度、祭神、禳灾等活动,参加人数之多、普及面之广、时间之持久,有时可用“盛况空前”来形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畲族的宗教信仰。(一)畲族的宗教信仰富有民族特色,主要是祖先崇拜。盘瓠是畲族祖先崇拜的对象,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龙犬、鱼龙、龙与麒麟等诸多说法。这是畲族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