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饲养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温度: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必须人为的创造一个适合雏鸡生存的环境。
前三天温度要在32~34℃,以后每周降1~2℃。
在控制温度的过程中严禁忽高忽低,每天的温差不要超过2℃,温度不稳定会造成细菌病的难控制。
温度要均匀,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表悬挂的位置必须准确,应悬挂在雏鸡背部上方3~5cm处,过高或过低均不能准确反映舍内温度。
温度表要分布均匀,不能只挂在取暖炉附近。
三周后的温度不要忽视,尤其在寒冬季节,外界温度会对舍内造成较大影响,对雏鸡造成应激,极易引起慢性呼吸道病和肾型传支。
2、湿度:合适的湿度有利于雏鸡的生长,由于1~10天温度较高,必须人为加湿,湿度要在60~70%,以后逐渐降低,20天后不需要加湿。
控制湿度的过程中应避免高温低湿,否则会出现雏鸡生长缓慢、脚干、羽毛不鲜亮等脱水症状。
更应避免低温高湿,使雏鸡抵抗力低,易发生各种疾病。
3、饮水和开食:由于雏鸡视觉差,对食物的味觉感觉差,因此饮水和开食对雏鸡极其重要。
水源必须放在光能照到的地方,光经过水的反射会引起雏鸡的注意。
雏鸡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1~2小时后开食。
前三天要供给易消化的饲料,第一周要使用开食盘或报纸,少量多次抛洒,以引起雏鸡注意。
4、密度:因冬季气温低,通风不好,密度不要过大,否则会使雏鸡生长不好,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5、转群:由于冬天育成舍温度较低,而育雏舍较温暖,直接转群会对鸡群造成极大应激,这是肾型传支和大肠杆菌发病的重要原因。
应在转群前2~3天对育成舍进行提温,以后逐渐降温,以减少温度差异带来的应激。
这是应该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的问题。
6、免疫:要重视对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防疫,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要按照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雏鸡饲养的关键不仅要养活,还要养好,虽然冬季给养鸡生产带来很多难题,但只要科学饲养,合理免疫,一定会养出优质的雏鸡。
1.体温,在40.9度与41.9度之间,平均体温是41.5度。
雏鸡饲养管理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禽类,常见的鸡有肉鸡和蛋鸡两种。
而雏鸡也是鸡的一种,是指刚刚出生的小鸡。
在雏鸡的饲养管理上,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舒适的饲养环境雏鸡的饲养环境应该是舒适的,因为一个好的环境能够使小鸡们长得更好。
可以在鸡舍中放上一些木屑,小鸡们就可以在上面爬来爬去,还可以吸收水和排泄物等。
另外,鸡舍里要有一套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新鲜。
二、严格的饮食管理雏鸡的饮食管理很重要,对于小鸡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要根据小鸡们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饲料的种类和数量,保证小鸡们能够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每天要定时喂食,喂食的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三、合理的免疫程序雏鸡出生后,要进行一系列的免疫程序,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这些免疫程序包括弱毒苗、强毒苗等,并要根据鸡的不同年龄段进行适时的接种。
在接种过程中,要注意对器具的消毒,以免传播疾病。
四、定期的清洁和消毒鸡舍和饲养器具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杀死病菌和细菌,保证鸡的健康。
这样可以避免小鸡们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有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五、有良好的检疫制度在饲养过程中,要时常进行检疫制度,对鸡进行体温检测、观察新旧鸡的脾气和操作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现疾病的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小鸡的健康。
六、有完善的防疫工作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污染。
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并建立详细的记录,便于追溯和管理。
要及时处理鸡粪、废料和死鸡等,定期集中处理,清除鸟类害虫,加强防鸟网的安装。
以上便是雏鸡饲养管理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保证小鸡健康和成长发育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禽类养殖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雏鸡的饲养管理概述:一、雏鸡的选育及饲养管理(一)选购优质雏鸡1、优质雏鸡应该具备的特性(1)鸡种生产性能高。
(2)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确实有效。
(3)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这能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的免疫。
(4)体重大小比较一致,最好是来自同一日龄的一个种鸡群,因而母源抗体比较整齐,也便于管理,一般体重应该在34克以上。
(5)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
(6)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
(7)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
(8)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在0.5%以下。
2、应从种鸡场得到的信息和承诺;为顺利地培育好雏鸡应尽可能向孵化厂了解以下情况:(1)了解出雏时间和存放环境。
如出雏后存放时间过长、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严重影响雏鸡质量。
(2)雏鸡接种疫苗情况。
(3)这批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这些指标越高,雏鸡质量越好。
(4)种鸡的日龄、群体大小、种鸡的产蛋率,种鸡盛产期的后代体质好。
(5)种鸡的免疫程序,可推测雏鸡母源抗体水平。
(6)鸡场经常使用什么药品。
(7)有可能的话,再了解一下种鸡群曾发生过什么疾病。
(二)雏鸡的生理特点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幼雏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逐渐趋于完善。
所以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蛋雏鸡一周龄时体重约为初生重的2倍,至6周龄时约为初生重的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
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其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幼雏的消化器官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每次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
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
雏鸡养殖的管理技术1. 介绍雏鸡养殖是指将刚出生的雏鸡培育成能够供应市场需求的成年鸡。
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管理技术来确保雏鸡的生长健康和最大化的利润。
本文将深入探讨雏鸡养殖的管理技术,包括饲养环境、饲料搭配、疫病防控等方面。
2. 饲养环境2.1 温度控制•为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养殖场必须提供恒定的温度。
•新生雏鸡适宜的温度为摄氏32-35度,随着雏鸡的成长,逐渐降低到摄氏24-26度。
•使用加热器和散热器等设备来控制温度的变化。
2.2 光照管理•光照是雏鸡生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提供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觅食行为。
•使用合适的灯具来提供恒定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2.3 空气质量管理•雏鸡对新鲜空气的需求较高,因此养殖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残羽来维持空气的质量。
3. 饲料搭配3.1 初期饲料•新生雏鸡对饲料的需求与成年鸡有所不同,需要提供易消化和高营养价值的饲料。
•通常使用浸湿的饲料粉末供应给雏鸡,以帮助它们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养分。
3.2 生长期饲料•随着雏鸡的成长,应逐渐提供不同种类和质量的饲料。
•饲料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满足雏鸡生长的需求。
3.3 饲料计量•对饲料的计量也是关键的一步,过多或过少的饲料都会影响雏鸡的生长,甚至导致发育不良和疾病。
•根据雏鸡的年龄和品种,制定合理的饲料计划,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4 饮水管理•提供清洁的饮水对于雏鸡的生长非常重要。
•饮水器应随时保持清洁,并保持水源的新鲜和充足供应。
4. 疫病防控4.1 预防接种•雏鸡在出生后需要接种一系列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禽类疾病。
•接种疫苗的时间和剂量应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
4.2 定期检查•养殖场应定期检查雏鸡的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环境和设备的卫生状况。
•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疾病传播和蔓延。
4.3 隔离管理•新进的雏鸡应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潜在的疾病传播给整个养殖群体。
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是指0-60日龄的小鸡。
雏鸡出壳后身体小,绒毛稀短,散热快,体温调节差,要求在饲养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一)育雏准备1、备好饲料、疫苗、防(治)药物。
2、备齐饲养管理器具,如料槽、水槽、饮水器、天平、温度计、注射器等。
3、如在市场购买,要选好健康无病的鸡苗。
(二)育雏方式母鸡带育数量小,不作专门介绍,这里仅介绍常用的地面平养育雏技术。
地面平养指的是在地面上铺垫15-20公分厚的锯末、谷壳等,雏鸡养于垫料上的育雏方式,期间可逐步加厚垫料或清除更新垫料。
地面平养育雏应把握好以下饲养管理要点:1、分群:把健康无病的雏鸡选出后,按体重和体质相近的分在同一群。
2、饲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为1-2周龄40-50只,3-5周龄30-40只,6-9周龄20-30只。
3、采食饮水设备:料槽2.5-5公分/只;料桶30-40只/个。
水槽1.5-2公分/只,饮水器80-100只/个;乳头饮水器10-15只/个。
4、温度:1-2日龄33-34℃,3-4龄32℃,5-7日31℃,第2周30℃,第3周26℃,第4周22℃,第5周20℃,第6周18℃。
通常采用白炽灯提供光照和取暖,灯泡离鸡约10cm高,夜间尤其应注意开灯,供暖的同时还可防蚊虫叮咬和传染病。
5、湿度:适宜的湿度使雏鸡感到舒适,休息和食欲正常,不易得病,室内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
6、光照:前3-4天连续光照,每平方米4-6瓦;5-14天每天18小时光照,每平方米3瓦,2周以后可夜间持续照明,每平方米1.3瓦。
通常第4天起光照14小时,以后每天减少15分钟至每天8小时恒定光照,雏鸡2周龄后可以放在背风处晒晒太阳、每天运动30分钟。
7、通风换气:养鸡后往往从第二周开始鸡舍氨气浓度上升较快,遇有刺鼻、眼情况应在气温较高的午后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以装小型排风扇换气。
8、断喙:断喙优点在于节约饲料和防止啄癖,提高育成率。
9、饲料:推荐使用专用雏鸡料。
畜禽饲养誄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前要准备好充足的饲料、垫料、育雏用具,备好常用药物和疫苗,准备好育雏期间所用的记录表格,制定出具体的育雏操作规程。
育雏舍要求保温、通风良好、地势干燥、环境安静并有利于防疫,用前进行检修。
土地面要更换新土,水泥地面要进行洗刷,然后对地面和墙壁彻底消毒(用2%烧碱水溶液喷洒消毒)。
地面铺撒上生石灰,其上铺好垫料。
料槽、饮水器和育雏所需要的全部用具用1%烧碱水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备用。
把这些用具都放在育雏舍后,在育雏舍的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舍内最后进行熏蒸消毒,封闭门窗1~2天后放净烟雾再让雏鸡进入。
接雏前2天,要做好育雏室和育雏器的试温工作,使之达到所需要的温度。
2运输雏鸡应注意的问题雏鸡在出壳后6~12小时运到育雏室最好。
冬季、早春运输雏鸡时要用棉被或棉毯遮住雏箱,千万不能用塑料布包盖,以防盖的过严将雏鸡闷死。
在运输途中,要经常观察雏鸡动态,防止死亡事故发生。
夏季运送雏鸡要携带防雨用具,因雏鸡淋雨后容易感冒,会大量死亡,影响成活率。
夏季运送雏鸡最好在早晚凉爽时分进行,以防雏鸡中暑。
运送雏鸡最好使用专用雏箱,若没有专用箱,也可用其他纸箱代替,但应注意箱壁留有通气孔,并注意分隔。
运雏箱使用前要烟薰消毒,为了防病起见,雏箱不能互相借用。
3肉雏鸡的饲养雏鸡出壳后第1次喂食称开食,开食的早晚直接影响初生雏鸡的食欲、消化和今后的生长发育。
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在孵出后36小时才完全具备消化功能,过早开食有害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过晚开食会消耗雏鸡的体力,使之变得虚弱,影响以后的生长和成活。
开食饲料用配合饲料效果较好。
开食以后,要同时给水,以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腹内卵黄的吸收。
因此,育雏中,不断地供给新鲜清洁饮水,是养好肉雏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早晚,千万不能断水,否则会引起鸡群的严重骚乱,减少采食,影响生长,甚至发生抢水暴饮,造成死亡。
给水的水温要适宜,最好供给温开水,水温在20℃左右。
雏鸡的饲养方法雏鸡的饲养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质量。
为了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饲养方法。
首先,合理的饲料配给是雏鸡饲养的关键。
雏鸡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保证生长发育,因此饲料的配比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雏鸡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鱼粉、麸皮等,其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雏鸡进行不同的饲料配给,以满足它们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其次,合理的饮水管理也是雏鸡饲养的重要环节。
雏鸡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需要保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并且要随时保持饮水器中有足够的清洁水源供给雏鸡饮用。
另外,要注意水的温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需要防止水温过低影响雏鸡的饮水量。
再次,合理的环境管理也是雏鸡饲养的关键。
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提供一个温暖、干燥、通风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冬季,需要加强保温措施,保持鸡舍的温度适宜;在夏季,需要加强通风,避免高温对雏鸡的影响。
另外,鸡舍的卫生也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
最后,合理的疾病防控是雏鸡饲养的重要一环。
雏鸡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因此需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定期给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对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疾病排查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以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雏鸡的饲养方法涉及到饲料配给、饮水管理、环境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全面把握,以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和产蛋质量。
希望养殖户们能够认真对待雏鸡的饲养工作,做到科学饲养,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方法1.饮水和饲喂1、饮水: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若是经长途运输后到达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给予饮水。
出饮最好先饮4%的红糖水或4%的葡萄糖水,同时配合惠农活力素或惠农氨基酸金维他、康成贝健饮水3~5天,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
2、开食:即第一次吃饲料,一般在出饮后2~3小时开始,若为平养,应在地面铺上与地面颜色反差较大的物品如报纸,撒上饲料,以帮助鸡只识别食物。
2.温度与湿度1、鸡适宜的温度,在小鸡未到前24小时给温,使室内温度达到34~36度范围内,以后每周降2度,夏天降至室温为止,冬天降至25~26度即可稳定。
2、通过观察鸡群的动态,判定温度高低:温度过高,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下垂;温度过低,鸡群出现扎堆;要调好室内温度的高低,以达到整个鸡群均匀分布为宜。
3测量温度,应在鸡舍不同高度、不同部位挂几个温度计,且舍内温度白天应比夜间高2度,并严防煤气中毒。
4育雏室在1周内相对湿度必须接近70%,一般要求第一周65%~75%,第二周至第七周为60%左右,条件好的控制到55%~65%。
3.光照、通风换气1光照除了能刺激蛋鸡性成熟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
开始育雏1~3日龄,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小时,4~14日龄缓慢降至18小时,此后每周缩短1~2小时,直至缩短到自然光照。
2保证合理的通风换气:整个鸡舍气流速度基本一致,做到无死角、无贼风、避免穿堂风,这一点对高密度饲养鸡舍最为重要。
称重、分群: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品种标准体重,将达不到标准体重的鸡群单独饲养,料里加入康成贝健,饮水中加入惠农活力素或惠农氨基酸,促进生长。
选购好健康的雏鸡健康的雏鸡活泼好动,腿部结实,羽毛干净且有光泽,行动自如,眼睛有神,脐部愈合良好;而弱雏鸡一般表现羽毛污浊,精神不振,且常常闭眼打盹,站立不稳,脐部愈合不佳,腹部和肛门周围常有不干不净的感觉。
养殖户在选购雏鸡时,应精心挑选健康的雏鸡喂养。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饮水、开食与温湿度控制根据优质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将肉鸡的饲养期分为三段:育雏期(0~3周龄)、生长期(4周龄至出栏前2周)和肥育期(出栏前2周至出栏)。
今天我们讲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雏鸡的饮水、开食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应及时供给清洁并与舍温一致的温开水。
在第一次的饮水中加入3%~5%葡萄糖,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在前2~5天的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抗菌药物,以增强雏鸡的抗病力。
在雏鸡充分饮水后2~3小时,即可开食。
为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平衡,每次投喂饲料时,料槽、料桶里不要有剩料,但也不能长时间断料。
2.雏鸡的温度管理具体温度控制可以参考如下,进雏后1~3天为34℃~32℃,4~7天降至33℃~31℃,以后每周下降2℃~3℃(可分2~3次降温,每天降温不超过1℃),直至降至18℃~20℃,此后保持稳定。
3.雏鸡的湿度管理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1~10日龄为65%~70%,有利于雏鸡腹内卵黄的吸收,防止体内水分过量散失而造成脱水。
10日龄以后由于雏鸡呼吸量、饮水量及排泄量增加,室内容易潮湿,应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
4.雏鸡的光照要求光照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有一定影响,现代优质肉鸡多采用连续光照,1~3日龄给予24小时光照;4日龄以后给予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办法。
1小时黑暗是为了让鸡群熟悉黑暗环境,一旦夜间停电不致引起鸡群惊群,发生意外。
5.雏鸡的饲养密度以下为在良好环境条件下的推荐值:0~2周龄45~40只/平方米,3~5周龄30~20只/平方米,6~8周龄15只/平方米,9~10周龄12~8只/平方米。
6.雏鸡要合理分群雏鸡入舍后,首先应根据体质强弱,将雏鸡分群。
随着日龄的增加,要适时扩群,降低饲养密度。
育雏结束后(一般在第四周),要进行公、母分栏饲喂。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2篇篇一: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影响家禽饲养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能够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介绍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环境管理雏鸡在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保持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
鸡舍要保持干燥,可以在地面上铺设木屑或草屑,保持通风透气,避免雏鸡受到潮湿的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8℃左右为最佳,可以使用电暖器或太阳能保温灯进行保温,对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保温灯应该及时打开,以保持鸡舍内的温度。
饮水器要放在较为干燥的地方,并随时清洗换水,避免水质变质影响雏鸡的健康。
2、合理饲料配方与喂食管理雏鸡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喂食要精确到克数,避免浪费。
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组成和比例,以保证雏鸡吃到营养均衡的饲料。
饲料应该新鲜,干燥,避免霉变及异味,尽量使用农家自产的饲料,或者可靠的商业饲料。
每天喂食2~3次,严格控制喂食量,避免饥饱不均。
3、疾病防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雏鸡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需要预防和及时治疗。
常见的疾病有感冒、拉肚子、腹泻等,如果发现症状要及时隔离病鸡,进行及时治疗。
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鸡舍清洁卫生,经常清理鸡舍及其设备,合理漂洗饮水器,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4、生长期管理雏鸡的生长期管理很重要,会影响其后续发育和产蛋量。
在不同生长阶段要进行不同的管理,根据生长进展及时调整饲料成分和比例,监测生长数据,对于表现不佳的雏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保证留下的后代都是优质的。
总结:以上是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环境管理、合理饲料配方、疾病防治管理和生长期管理都是关键的环节,家禽饲养者要充分掌握这些技术,才能提高养殖效益。
篇二: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饲养雏鸡需要专业技术并掌握相关饲养知识,以确保雏鸡健康成长和高产蛋,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疾病和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介绍一些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鸡的饲养管理几点注意事项
小鸡从出壳到6周龄叫雏鸡。
出壳不久的雏鸡,体小娇嫩,极易受环境的影响,需精心管理。
下面我们谈谈雏鸡的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雏鸡的温度管理
温度是育雏的关键。
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低2-3℃,在7-10周龄才达正常体温,到3周龄才具御寒能力。
育雏室温度为:1-2天28-30℃,3-7天25-28℃,2周25-28℃,3周25-28℃,4周23-26℃,5周20--23℃,6周18--20℃。
应根据雏鸡的动态,来观察育雏温度是否合适:温度正常时,雏鸡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粪便正常,羽毛光洁,睡眠静舒;温度低时,雏鸡行动迟缓,靠近热源,羽毛暗污,“唧唧”尖叫,睡眠不稳,聚堆成垛,造成伤害;温度过低时,雏鸡受凉感冒,受冻拉稀;温度偏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展翅,呼吸急促,吃食减少,饮水增加;长时间温度偏高时,雏鸡生长缓慢,身体干瘦,羽毛无光。
一般掌握,大群、强雏、晴天、白天,温度可低1-2℃;反之可高些。
饲养雏鸡的湿度管理
育雏期相对湿度为55%-65%较适宜。
一周后可保持在50%-60%即可。
过干过湿都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
雏鸡的通风管理
1。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
刚孵化出来的幼鸡个小体弱,抗病力也差,进入育雏箱之前,应饮用青霉素水洗胃肠1次,水温为20℃-25℃,100万国际单位的喂50-60只。
1-3日龄雏鸡,每天喂熟鸡蛋碎块4次,并且保证充足的饮水,水温为2℃-25℃。
箱温为35℃,第一周每日降低温度1℃。
4-10日龄雏鸡,每天喂4次豆饼,同时适当的搭配玉米面、碎米、糠麸和青菜,也可喂肉食鸡的雏鸡饲料,箱温保持在28℃-30℃之间,室温控制在24℃-26℃之间。
12-20日龄雏鸡,每日可喂5次含高蛋白质的鱼粉10%、豆饼粉25%,箱温保持在25℃。
此时,可在好天气放到室外进行日光浴2小时。
21-60日龄后的雏鸡,就可以在白天放到笼网里,晚间赶回育雏舍。
60日龄后的雏鸡,完全可以放到笼网里饲养,每日喂3-4次肉鸡混合饲料,也可以自己配饲料,玉米面40%、麦麸15%、豆饼10%、鱼粉10%、高粱或碎米等25%。
在饲料中要加适当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抗生素等。
并保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1周饮用1次高猛酸钾水。
另外,雏鸡14-20日龄时,要断喙3毫米,40-60日龄时,再行断喙一次,以控制互相喙斗和叨肛,并且减少浪费食物。
- 1 -。
雏鸡饲养管理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雏鸡饲养管理是农民朋友养鸡的基本技能之一。
正确的饲养管理可以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几方面需要做好的工作:1. 确保良好的饲料。
雏鸡需要营养均衡的饲料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饲料需要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以满足雏鸡的生长需求。
饲料的质量要保证,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保存和储存,避免受潮发霉。
2. 温度的控制。
雏鸡对温度非常敏感,特别是在刚孵化出来的阶段。
要根据不同的雏鸡品种和孵化器的温度控制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初生雏鸡需要在温度为35-37摄氏度的环境下饲养,然后逐渐降低温度。
饲养环境的温度要保持稳定,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对雏鸡的健康产生影响。
3. 适宜的饮水条件。
饮水是雏鸡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需求。
要确保给雏鸡提供清洁、新鲜的饮用水。
水源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水质污染。
饮水设备要符合雏鸡的需求,易于雏鸡喝水,防止饮水浪费和水质污染。
4. 合理的养殖密度。
要根据养殖场的大小和雏鸡品种的特性,合理安排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雏鸡之间的争斗和压力加大,影响雏鸡的生长和健康。
养殖密度过低则会导致能源和设备的浪费,影响养殖效益。
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养殖密度,保证雏鸡的舒适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5. 定期的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
雏鸡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是保证雏鸡健康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养殖场所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完善的疫苗接种和防疫计划,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
6. 饵料的适宜性和添加。
根据雏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适当调整饲料的配方和添加物。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雏鸡的生长和免疫能力。
7. 精心的环境管理。
合理的饲养环境对雏鸡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整洁,保证充足的通风和阳光照射。
及时清理清洁鸡笼、饮水设备和饲料器具等,避免积水和脏物的滋生,预防疾病发生。
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雏鸡的育雏阶段,蛋鸡指出壳到7周龄,肉鸡指出壳到3周龄。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雏鸡的的饲养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雏鸡的饲养技巧雏鸡的育雏阶段,蛋鸡指出壳到7周龄,肉鸡指出壳到3周龄。
雏鸡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为提高育雏率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育雏期间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饲喂雏鸡专用料.以满足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需要.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育雏舍的准备11清洗消毒当上一批雏鸡移出后.将育雏舍进行冲洗干净,关紧门窗,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2~3d后开门窗换气,待用。
1.2育雏舍预温雏鸡进入育雏舍前,鸡舍需提前预温,有利于鸡舍地面、墙壁等在雏鸡到达前充分吸收热量,也利于育雏舍消毒余留的甲醛气体排除和降低舍内的潮气。
一般情况下,冬天育雏建议育雏舍在进鸡前3天预温,夏季育雏时,至少提前l天预温。
进雏前舍温达33℃左右,为更好的了解舍内温度、湿度差,最好将温湿度计悬挂在鸡舍内距床面2~8cm处。
1.3饮水预温在水中添加3~5%的多维、葡萄糖以缓解应激造成的危害。
将饮水器注满,提前几小时放人育雏笼,一是使水温保持在25℃左右。
二是使雏鸡到场后,能及时饮到水,缓解雏鸡脱水症状。
葡萄糖水饮2~3d即停,否则易出现糊肛。
2去弱留强.及时入舍雏鸡到场后,对于少数有问题的雏鸡,如脐部红肿发绿、粪便糊肛、爪子干细发黄、体重过轻等,应淘汰。
并根据育雏笼规模将正常雏鸡放人育雏围栏内。
冬季育雏时,由于舍内外温差较大,雏鸡进舍后,让雏鸡在盒内休息10—20min.然后再将雏鸡转入育雏围栏,并迅速将舍温升到34℃。
3开水关和开食关雏鸡人舍后.饲养员要教雏鸡饮水,将找不到水的雏鸡放到饮水器旁.让雏鸡的喙浸入水中。
舍内灯光要亮,使雏鸡能通过水的反射光线找到水,饮水l一2h方可喂食,以减少雏鸡脱水。
雏鸡开水l~2h后及时给料,第一次多添加一些,使雏鸡很快都能吃得料,以后少给勤加,这样可刺激雏鸡食欲。
雏鸡是什么意思,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雏鸡是什么意思呢?雏鸡是指孵出不久的小鸡,一般以0~21日龄为育雏期,是雏鸡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任何饲养管理措施的不当都会使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或导致死亡。
1.控制好温、湿度育维温湿度对于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温度的高或低都会影响雏鸡的活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因此这一阶段应保证适宜的温度。
随着鸡只的生长,其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在可控的条件下每周逐渐降温2℃左右;鸡舍昼夜温差变化控制在0.5℃~1℃2.适当逼风换气在保证鸡舍适宜温度条件下,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通风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在较寒冷季节应采用地下送风道和天窗通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在鸡只身上。
舍内空气质量以无粉尘、天异味为宜。
3.合理光照为鸡群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是提高鸡只生长率和成活牢的重要措施。
鸡舍内光照应分布均匀,整个饲养期内光照强度亦采用由强变弱的方法。
4.适时扩群根据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扩群。
饲养密度与商品肉鸡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联系,饲养密度过大,个体发育不匀,体弱易发病,死亡率上升;饲养密度过小,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及时调整鸡群密度,并对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的鸡只进行淘汰。
5.垫料管理垫料要求松软、干燥、吸水性强,厚度应在5~10厘米并基本保持一致,不要露出地面,经常翻动垫料,防止结块并必须随时保持于燥。
一般要求垫料的含水量在20%~30%为宜。
水槽及料桶周围的潮湿垫料要经常清除,换上干燥新鲜垫料。
垫料最好不要重复使用。
6、卫生消毒每天带鸡消毒1~2次,要不同种类的消毒液交替使用,以便于消灭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并防止其产生抗药性。
每天清洗、消毒饮水器2次;每天清理舍内粪便和污水1次。
消灭老鼠和蚊蜗,严禁其他畜禽及野生鸟类进入鸡舍。
浅谈雏鸡饲养管理
摘 要:雏鸡培育是养鸡业中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雏鸡培育
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力、种用价值以及经
济效益。概括说来,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
精心的管理,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
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雏鸡;饲养;管理
一、引言
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的特点。注意合理通风,为雏鸡
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体温调节能力差,尤其是10日龄以前。因
此,育雏前期要给予较高的温度,以后随日龄增长逐渐降低。鸡消
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差,但生长速度又很快。
因此,要喂给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并且要适当增加喂
料次数。抗病能力差,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感染疾病。故
应做消毒、隔离及防疫工作。胆小易受惊吓。故应保持育雏舍环境
安静,严禁陌生人进入。雏鸡自卫能力差,容易受鼠及野兽等伤害,
因此要做好灭鼠等工作。
二、雏鸡的管理
进雏前一周,育雏室清洗打扫干净,用消毒液消毒,有条件密
封好的用甲醛(40ml/m3)、高锰酸钾(20g/m3)熏蒸24小时消毒。
采用地面育雏的,室内应铺好干燥无霉变的刨花、谷壳、稻草等垫
料(笼上育雏除外)。 在进苗前1-2天进行预热,育雏时室内温度
要达到控温标准。料桶、饮水器按40-60羽鸡壹套,照明(光照)
前期强、后期弱。
雏鸡在进入育雏室后,首先要给水,然后开食。出壳后的幼雏
腹部卵黄囊内,都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间断饮水使鸡群干渴,造成抢水,容易使一些雏鸡被挤入水里淹死,
即使采用塔型饮水器也难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抢水的另一后果是
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
造成严重损失。
三、雏鸡的饲养方法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温度与幼雏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
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均有密切关系。要求温度恒定,分布均匀,尽
量不要使热源集中而导致雏鸡围绕一个中心点来取暖。
育雏前期对采取上方辐射加温的,保温中心离地面5厘米高处
的温度应保持32-35℃;采取地下温床加温的,要求地面保温区温
度在30~32℃。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育雏温度也要逐渐下降,下
降的幅度视季节及雏鸡的承受能力而定,一般以每周下降不超过
3℃为宜,直到20℃时,方可脱温。
温度的高低还应根据季节、昼夜、雏鸡日龄、品种等有所变化。
施温原则为小群宜高,大群宜低;稀群宜高,密群宜低;冬季宜高,
夏季宜低;夜晚宜高,白天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弱雏宜高,
强雏宜低。
温度是否合适,不但要看温度计,更重要的是要观察鸡群的精
神状态和活动规律。温度正常时,雏鸡非常灵活,食欲旺盛,饮水
正常,雏鸡均匀分布在育雏温源周围,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亮。
温度低时,雏鸡行动缓慢,雏鸡聚集在温源或墙角附近,发出
唧唧的叫音,食欲差,羽毛蓬乱。雏鸡过于寒冷时紧密堆集在一起,
有时高达五六层,半径达几十厘米,这在育雏上是常见的现象,称
为聚堆,聚堆时雏鸡由于正常的代谢产热排不出去,雏鸡堆很容易
过热、过湿,堆内缺乏空气,使雏鸡出汗、感冒、呼吸困难,乃至
昏厥,严重者会大批死亡。
发现聚堆时要及时用手或吆喝将雏鸡赶散,这项工作称为赶堆,
赶堆工作在育雏头三天尤为重要。除赶堆外,要及时升高育雏温度,
阻塞穿堂风,创造温暖舒适的育雏环境。防止聚堆的另一有效方法
是平养育雏时使用护围。
温度高时,雏鸡精神不振,远离温源,大量饮水,张口呼吸,
食欲差,长期温度偏高,则生长缓慢,喙、爪及羽毛发干,缺乏光
泽。此时应根据雏鸡的表现,减少热源,并加大通风。
四、雏鸡饲养注意的温度
湿度是指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湿度高给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
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尤其易诱使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霉菌病的发
生,影响雏鸡的健康和成活率。在南方湿度过大,会影响雏鸡的水
分代谢,并给细菌和某些寄生虫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因此,要求
保持育雏舍地面干燥。在北方,尤其是在使用暖炕温床育雏的条件
下,由于地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舍内湿度过低,容易造成雏鸡脱
水、消瘦,影响食欲,或致室内灰尘飞扬,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
这时就必须采取增加湿度的措施。
雏鸡新陈代谢旺盛,呼吸快,必须吸入足够的氧气;在集约饲
养时,雏鸡数量多,密度大,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此外,雏鸡排
出的粪便和所用垫料,在微生物、温度和水分的作用下发酵,产生
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和硫化氢等;某些燃烧式保温方式,会放
出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直接危害雏鸡的健康。
五、结语
雏鸡阶段是养鸡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免疫接种是保障
雏鸡健康生长的重要的技术手段。没有一个健康的机体,就谈不上
以后的生产水平,所以免疫接种至关重要。养鸡生产中,只有做好
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并结合实施综合防疫措施,就能使鸡群健康
地生长发育,为以后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