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爆炸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波士顿爆炸看当代恐怖主义

摘要:波士顿爆炸案再次震惊了美国,人民日报发布微博分析称,这是9·11后美国本土遭遇的最大袭击,将长期影响美国民众心理和国家政策。波士顿连环爆炸的出现需要美国重新调整部署,改变过去的冷战思维,加大反恐力量,使恐怖袭击阻挡在世界共同携手形成铜墙铁壁之外。

关键字:波士顿爆炸;恐怖注意;本土化;反恐战略

4月15日,在“爱国者日”这样一个含义特殊的日子,在“美式”爱国传统深深植根的新英格兰地区重镇波士顿,两枚土制高压锅炸弹接连引爆,不仅将马拉松赛事的欢乐海洋变成恐怖现场,也使美国社会慢慢放松的反恐神经骤然紧张。

这是“9·11”后美国本土遭受的又一次重大恐怖袭击。其规模、损失和影响虽不能与“9·11”相提并论,但由于此案发生在美加速从阿富汗撤军和持续收缩反恐战线以结束反恐战争的敏感时刻,可能影响奥巴马第二任期反恐战略调整的节奏和步伐。

2009年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面临的境外恐怖威胁虽有所减少,但本土面临的个人恐怖威胁、极端主义现象和“基地”及其附属组织的渗透日益突出,甚至出现美籍人员赴境外接受恐怖培训,而后返回国内从事恐怖活动的现象。近年来的圣诞航班未遂案、福特堡基地枪击案、邮包炸弹案等都表明了这种趋势。波士顿爆炸案一天之后,16日又发生毒信事件,17日得克萨斯州一化肥厂爆炸又让人们惊魂未定。尽管无法证实这两起事件是否和波士顿爆炸有关联,以及是否为恐怖袭击行为,但都凸显出美国面临的日趋严峻的本土安全威胁。

综合美国媒体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恐怖袭击有比较明显的本土特征。一方面,此次波士顿连环爆炸事件中发现的炸弹是粗劣的自制炸弹,由普通高压锅内装入炸药,并填入铁钉和钢珠以扩大杀伤效果。任何完全不懂如何制作炸弹的人都可以从网上找到制作手册或者指南来制造此类炸弹,疑犯“要么是业余的极端右翼分子,要不就是业余的"基地"组织成员”。

另一方面,美国尚未得到明确来自境外恐怖组织插手方面的情报信息,美国对防范境外恐怖组织对美国本土的袭击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有效的侦控网络,能够通过监控网络聊天、窃听电话和追踪境外线索来提前发现威胁。2009年未遂的纽约地铁爆炸案和2010年未遂的美国时代广场爆炸案之所以能成功防范,都得益于美国在防范“基地”组织等境外恐怖组织方面的成功经验。而此次造成伤亡的袭击基本与网络策划无关,却符合“基地”组织煽动美国国内恐怖极端分子各自为战发动“独狼式”恐怖袭击的指令,其核心意思是:不必等待来自组织高层的指令,就可以发动袭击。

美国媒体因此推测,波士顿连环爆炸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可能有三类:一是美国“自己人”,即其国内的极端右翼分子;二是来自国外,藏匿于美国的恐怖

分子;三是其他某不知名组织的杀手。不管从哪一类来看,恐怕都是自己人作案的可能性大。

目前,美国本土至少面临三方面的本土恐怖威胁问题。其一,极右翼分子的恐怖威胁加剧,这类恐怖威胁并不比极端宗教恐怖主义对美国构成的威胁小。今年3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社会和经济等问题日益尖锐,近年来美国本土极右翼组织迅速增加,已从2008年的149个增至1360多个。美虽然在防范恐怖组织方面有丰富经验,但在防范各类极右翼分子的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却显示办法不多。其二,本土激进化现象增多。“9·11”事件以来,美国人参与的恐怖案件已超过40起,联邦调查局抓捕的上百名本土恐怖嫌疑犯中,既包括从中东、非洲和南亚来的移民,也包括本土出生的居民,这些人多来自中产家庭且受过良好教育,没有犯罪前科,美国警方很难发现其奔赴境外而后返回国内从事恐怖活动的线索。其三,“基地”组织及其分支仍在图谋向美国本土渗透。在派无美国国籍组织成员赴美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基地”组织改变手法,加强对美国境内宗教极端分子的网络煽动,一方面通过“网络圣战”和“个体圣战”大力策动支持者袭击美国,另一方面还在网上教授如何制造廉价且容易获得的爆炸装置制作方法,图谋发动低成本的恐怖袭击。

在经济衰退和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花费巨资的全球反恐战争模式难以持续。如何恢复经济和应对新兴大国崛起,成为美国面临的紧迫战略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以2011年击毙本·拉丹为契机,着手收缩境外反恐战线,同时加强境内防恐,期望兼顾内外平衡,减少对反恐的投入。事实上,国际反恐开始由过去十年的优先安全议题变为议题之一,在国际安全中的排序下降。2011年下半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文件,反恐重心逐渐从境外反恐转变为境内防恐,境外则重点打击对美国威胁较大的“基地”组织及其分支。

从2011年中开始,美国紧锣密鼓调整反恐战略。2011年6月,美国出台新的《国家反恐战略》,强调收缩反恐战线,缩小打击防范,军事上重点打击对美威胁较大的“基地”组织及其分支,将摊子铺得很大的全球反恐战争重新定义为局部特种反恐,强调运用情报战、特种作战和无人机打击,以实现低成本高效反恐。

同年8月,美国政府又颁布《授权地方伙伴以防止在美国的暴力极端主义》战略,将防范极端思想渗透和铲除境内暴力恐怖分子滋生土壤为优先任务,打造政府组织和社区参与的国民防恐体系,意在广泛动员基层民间力量成为反极端主义的主要参与者。同年12月,美国政府再推出“反恐战略执行计划”,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加强与社区紧密合作,密切监控和分析互联网与社交网站影响,防止“基地”分子在美国本土招募人员。

现在,美国已在国内实施新的两级恐怖警戒体系,取代“9·11”事件后一直使用的5色警戒体系。新体系包含两个警戒级别,即“升级威胁”和“迫切威胁”,分别代表存在“可靠的恐怖威胁”和存在“可靠、明确、紧迫的恐怖威胁”。新体系下,情报部门在获悉存在“明确、可靠的”恐怖威胁时,将按威胁程度不同发布警示。警示内容包括恐怖警戒级别、对潜在威胁的扼要概括、相关部门为确保公众安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针对个人和社区的防范建议等。

不难看出,美国已着手重点加强本土反恐举措,将本土安全作为反恐战略的第一要务,加紧在美国内构筑高墙壁垒,全力编织本土防范网,并从口岸管控、交通运输和出入境等环节强化反恐。然而,波士顿案却在美国加速反恐收缩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