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966.25 KB
- 文档页数:7
石墨烯薄膜用途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排列成六角形的单层薄膜,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特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薄膜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用途,以下将详细介绍。
首先,石墨烯薄膜在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
由于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材料,电子在其表面可以以极快的速度移动,使得石墨烯可以用作高性能晶体管材料。
石墨烯晶体管可以替代传统的硅晶体管,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更低的能耗。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非常好的光透过性,可以用于制造透明导电薄膜,用于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器件。
其次,石墨烯薄膜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具有高度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柔韧性,可以用来制造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装置,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石墨烯还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材料,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第三,石墨烯薄膜在化学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用途。
由于石墨烯具有大量的表面活性位点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可以用作吸附材料和催化剂载体。
石墨烯可以吸附和催化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例如水处理、废气净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
此外,石墨烯薄膜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石墨烯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超好的电子传输特性,可以制造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传感器。
石墨烯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液体和生物分子,例如气体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有害气体,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
最后,石墨烯薄膜在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由于石墨烯可以吸收从紫外线到远红外线的光谱范围内的光线,并产生极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可以用来制造光探测器、光学调制器和激光器等器件。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可以用于制造光学逻辑门和光通信设备。
总之,石墨烯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并在电子学、能源学、化学、传感器技术、光学和光电子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随着石墨烯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石墨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王浩【摘要】作为一种新材料,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物理结构特点和优异的应用性能,近年来石墨烯的应用研究占据重要的地位.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综合分析其应用领域,由此分析石墨烯的综合价值和发展潜力,并根据石墨烯被确认的物理化学特性深入探讨其研究价值.【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8(019)005【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石墨烯;物理化学特性;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王浩【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石墨烯应用成果频频。
随着石墨烯应用的深入研究,石墨烯的物理化学特性也被进一步挖掘出来。
而前人的文章中也指出,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就关于它的文献数量来看,可以说是每天递增[1]。
而石墨烯本身,除了导电性、比表面积大等优越性能之外,更是因其原子级别的独特结构特性具有着量子性质的应用特性,如量子霍尔效应,使得其在导电性能微观层面上的表现更为独特。
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的介绍,深入分析石墨烯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对石墨烯目前的研究进行综合梳理,并且介绍其在材料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1 石墨烯介绍石墨烯,一般为单原子层结构,而特殊情况下,由于多维空间上形成的连接和接触,石墨烯本身的单层结构之间会形成一定的联系,形成第二种情况—多层石墨烯片层结构。
对于单层石墨烯结构,本质上为单层性质的石墨原子构成,但由于目前研究手段的有限性以及石墨烯单层晶体结构不同于其他晶体(晶体结构受热涨落影响而变化)的稳定晶体结构特性,目前人们似乎对其具体的结构尚且无法得知[1]。
也因为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前人设计出一系列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从微观结构上理解,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类似苯环结构)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其结构特征被称为莫比乌斯环拓扑特征 [2]。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复合材料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石墨烯复合材料结合了石墨烯和其他材料的优点,使得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在力学、电学、热学等方面表现出色,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然后重点综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混合法、原位合成法、熔融共混法等。
接着,文章将探讨石墨烯复合材料在能源、电子、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其在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将对石墨烯复合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溶液混合法:这是最简单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将石墨烯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搅拌或超声处理使其均匀分散。
接着,将所需的基体材料(如金属氧化物、聚合物等)加入溶液中,通过搅拌或热处理使石墨烯与基体材料充分混合。
通过过滤、干燥等步骤得到石墨烯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石墨烯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是关键因素。
原位生长法:这种方法通常在高温或特定气氛下进行,利用石墨烯与基体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使石墨烯在基体材料表面或内部原位生长。
例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热解等方法,在金属氧化物或聚合物表面生长石墨烯。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石墨烯与基体材料结合紧密、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但操作过程较复杂,且需要特殊的设备。
熔融共混法:对于高温稳定的基体材料,如金属或某些聚合物,可以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
石墨烯的若干应用进展及前景作者:张苏沛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24期摘要:石墨烯是21世纪发现的新型二维纳米材料。
它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厚度仅为0.335 4 nm)、最轻、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碳纳米材料,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电子、水处理和生物医药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水处理;新型碳纳米材料中图分类号:O61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24.034石墨烯是以碳原子紧密堆积形成的蜂巢状二维原子晶体结构,它是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2位科学家通过胶带从石墨中分离得到的,两人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厚度仅有0.335 4 nm)、最轻、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碳纳米材料,一经发现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石墨烯的优异性能,世界各国已将石墨烯的研究提升至战略高度,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已通过各种形式应用于物理学基础研究、电子、机械、航天军工、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并在这些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要阐述了石墨烯在电子、水处理和生物医学领域的若干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1 在电子方面的应用石墨烯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
例如,石墨烯能很好地满足透明导电膜的要求,它不仅具备作为透明导电膜所必须的良好透明性(只吸收2.3%的光)和导电性,还具备强韧性(可弯曲,拉伸到自身尺寸的20%仍不断裂)。
2016-04,在广州成功问世的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就是利用石墨烯的这些特性,用石墨烯薄膜代替传统薄膜。
与传统电子纸相比,石墨烯电子纸具有更强的抗弯能力,强度和透光率也显著提高,而却耐摔耐撞,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由此可以预见,该电子纸将成为未来物联网系统最佳的显示界面。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探索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作为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医疗诊断到环境监测,从工业生产到智能家居,传感器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纳米材料的出现,为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和创新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纳米材料,顾名思义,是指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尺寸小于 100 纳米的材料。
由于其极小的尺寸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材料在传感器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首先,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
这意味着在相同质量下,纳米材料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与被检测物质进行更充分的接触和反应。
例如,纳米金颗粒在生物传感器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高效地固定生物分子,如抗体、酶等,从而显著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其次,纳米材料的电学性质在传感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
当它们与被检测物质发生作用时,电导率会发生显著变化。
基于这一特性,可以构建出高灵敏度的电学传感器。
例如,基于石墨烯的气体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有害气体。
再者,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也为传感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量子点是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其具有独特的荧光特性。
通过调节量子点的尺寸和组成,可以使其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在生物传感器中,量子点可以作为荧光标记物,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在化学传感器方面,纳米材料同样表现出色。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如氧化锌、氧化锡等,对各种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当这些纳米材料暴露在特定的化学环境中时,电阻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实现对化学物质的检测。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构建化学传感器的敏感膜,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更是具有广阔的前景。
例如,纳米磁性材料可以用于构建磁免疫传感器,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等生物分子的快速检测。
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和疾病治疗的监测,实时反馈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涂昕;满卫东;游志恒;阳朔【摘要】Due to itsadvantages by low-temperature growth, a widely selection of the substrate materials and easily doped,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PCVD)is the first choice of the grapheme prepration by large area、high speed、high quality.The several main CVD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grapheme are compared.It found out that MPCVD has clear superiority.Then the study of graphene prepared by MPCVD is stly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pre-pared by MPCVD is introduced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aphene prepared by MPCVD is prospected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MPCVD)法具有低温生长、基底材料选择广泛、容易掺杂等优点,是大面积、高速率、高质量石墨烯制备的首选。
首先通过比较制备石墨烯的几种主要CVD方法得出MPCVD法的优势,然后阐述了MPCVD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最后介绍了MPCVD法制备的石墨烯的应用并对MPCVD法制备石墨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真空与低温》【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9页(P63-70,76)【关键词】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研究;应用【作者】涂昕;满卫东;游志恒;阳朔【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40 引言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K.S.Novoselov等[1]采用微机械剥离法利用特殊胶带剥离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首次获得了独立存在的高质量单层石墨烯。
目录摘要 ..........................................................................................................................................- 2 -1 石墨烯简介...............................................................................................................................- 4 -2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5 -2.1 石墨烯的结构...............................................................................................................- 5 -2.2 石墨烯的性质...............................................................................................................- 6 -3 石墨烯的表征...........................................................................................................................- 7 -4 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 9 -5 石墨烯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10 -5.1 石墨烯的电化学基础................................................................................................ - 11 -5.2 石墨烯气体传感器.................................................................................................... - 12 -5.3 石墨烯生物小分子传感器........................................................................................ - 16 -5.3.1 H2O2................................................................................................................... - 16 -5.3.2 NADH ..................................................................................................................- 17 -5.3.3 多巴胺.............................................................................................................. - 18 -5.4 石墨烯酶传感器........................................................................................................ - 18 -5.5 石墨烯DNA电化学传感器.........................................................................................- 20 -5.6 石墨烯医药传感器.................................................................................................... - 21 -6 结论 ....................................................................................................................................... - 23 - 参考文献.................................................................................................................................... - 24 -摘要自从2004年发现石墨烯以来,由于其和二维结构相关的优异性能,石墨烯很快就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课题。
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探索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2)1.2 传统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的局限性 (3)1.3 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背景 (5)2. 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概述 (6)2.1 传感器基本原理 (7)2.2 新型气体传感器类型 (8)2.3 新型气体传感器的主要特点 (10)3. 新型气体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11)3.1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11)3.1.1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 (13)3.1.2 新型气体传感器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14)3.2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15)3.2.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需求 (16)3.2.2 新型气体传感器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17)3.3 环境保护与污染源监测 (19)3.3.1 污染源监测的重要性 (20)3.3.2 新型气体传感器在污染源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21)4. 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22)4.1 技术挑战 (23)4.1.1 灵敏度和选择性 (24)4.1.2 稳定性和可靠性 (26)4.1.3 成本与规模化生产 (27)4.2 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28)4.2.1 传感器集成化 (30)4.2.2 智能化与网络化 (31)4.2.3 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应用 (33)1. 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首先,我们将概述当前空气质量监测的现状,分析传统监测技术的局限性。
随后,详细阐述新型气体传感器的原理、类型及其在监测不同污染物方面的优势。
接着,探讨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包括传感器性能、数据分析、设备成本等问题。
此外,本文还将分析国内外新型气体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
展望未来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潜在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1 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保障公众健康: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以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疾病。
石墨烯的性质及应用石墨烯被称为“未来材料之王”,因其卓越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石墨烯的性质及其应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二维晶体结构,具有出色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机械强度。
它的晶格结构呈现出六元环的形状,因此被称为“六角烯”。
石墨烯的导电性能非常优异,导电能力约是铜的200倍,这使其在电子学和电磁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石墨烯还具有卓越的热传导性能。
它的热传导能力约是铜的1000倍,这让它成为了高性能散热材料的理想候选。
石墨烯的机械强度也很出色,不仅具有高弹性模量和高强度,而且抗拉伸性超强,可以承受几乎任何弯曲和拉伸。
有趣的是,石墨烯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
由于其非常薄,所以只有2.3%的光线被吸收,而其它的光线都通过了它。
这使得石墨烯可以用于开发高灵敏度的光学传感器和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在新材料应用领域,石墨烯被广泛用于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等领域。
石墨烯的导电性能使其成为高速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例如高速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
石墨烯的刚性和透明性也让其成为制造柔性显示器和电子纸的理想材料。
在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石墨烯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并具有杀菌作用。
因此,石墨烯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的药物递送系统、医学成像等领域。
在能源储存方面,石墨烯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纳米片可以制成电极,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器件中。
由于石墨烯的高电导率和纳米尺寸效应,使得这些器件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
除此之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传感器。
由于它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应用于水质和空气污染检测、生物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领域。
总之,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最受关注的材料之一。
然而,石墨烯的制备成本还很高,其在商业化生产中还需要大量的工艺改进和成本降低才能真正应用于各个领域。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与石墨烯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对NO2-的检测》一、引言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有害气体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氮氧化物(NOx)因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而备受关注。
二氧化氮(NO2)作为氮氧化物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检测技术的研发显得尤为关键。
电化学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低成本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在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与石墨烯复合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对NO2的检测。
二、金属有机骨架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构建金属有机骨架(MOF)是一种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具有高度规则孔道结构的晶体材料。
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构多样、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气体吸附、分离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而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二维材料,其与MOF的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石墨烯与金属有机骨架进行复合,形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导电性的复合材料。
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吸附和检测NO2气体。
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与工作原理基于上述复合材料,我们构建了电化学传感器。
该传感器主要由工作电极、电解质和对电极组成。
工作电极上涂覆有复合材料,当NO2气体扩散到工作电极表面时,与复合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电流变化。
通过对电流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NO2的定量检测。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化学反应。
当NO2气体接触到复合材料时,与材料中的活性位点发生反应,生成离子或电子。
这些离子或电子在电极间产生电流,通过电路连接的外置仪器即可对电流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NO2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
四、NO2的检测本实验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NO2气体来验证所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
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不同浓度的NO2气体通入传感器的工作电极区域,通过测量电流信号的变化来评估传感器的性能。
lammps中石墨烯气体吸附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材料,具有出色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力学性能,因此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气体吸附是指将气体分子吸附到石墨烯表面的过程,可以通过模拟计算来研究石墨烯气体吸附的行为和性质。
石墨烯的大表面积和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较强的气体吸附能力。
石墨烯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来研究。
LAMMPS是一种用于模拟原子尺度材料行为的开源软件,可以通过设定模拟参数和计算方法来模拟石墨烯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气体吸附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石墨烯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应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模拟计算,可以得到石墨烯表面上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和吸附位点,进而分析气体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热力学性质。
石墨烯气体吸附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和优化石墨烯材料的气体分离和储存性能。
例如,通过研究气体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和吸附位点,可以预测石墨烯材料在气体分离中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从而实现高效的气体分离和储存。
石墨烯气体吸附的研究还可以为石墨烯材料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石墨烯表面的气体分子吸附行为与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调控石墨烯表面的化学修饰来改变气体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性质,从而实现对催化反应的调控。
石墨烯气体吸附的研究还可以为石墨烯材料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石墨烯表面的气体分子吸附行为与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传感器性能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研究气体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来设计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石墨烯气体传感器。
石墨烯气体吸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模拟计算可以深入了解石墨烯材料的吸附行为和性质。
石墨烯气体吸附的研究对于石墨烯材料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石墨烯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进一步研究石墨烯气体吸附的机制和性质,可以拓宽石墨烯材料的应用领域,推动石墨烯材料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
石墨烯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单层碳材料,具有高的导电性、高的热传导率、高的机械强度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等多重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集成电路领域,石墨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导电膜: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可以制造极其薄的导电膜,用于制造半导体晶片中的电极、接触层等部分,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2.晶体管:石墨烯能够垂直向导电,可以用于制造纳米级别的晶体管组件,提高晶体管的速度和效率。
3.传感器:石墨烯可以感应微小的信号变化,因此可以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压力、气体等物理量。
4.光电器件:石墨烯具有高的光透过率和光吸收能力,可以用于制造光电转换器件,用于光通信、光电探测等领域。
总之,石墨烯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将为电子行业和信息技术领域带来许多创新和进步。
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化学原理实现检测、监测、分析等功能的器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传感器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实现对微量化合物的检测和监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一、化学传感器的分类化学传感器根据原理和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其中最常见的包括:1. 光学传感器:利用光学原理实现物质检测,可分为吸收、荧光、散射、表面等多种类型。
2. 电化学传感器:基于电化学原理测量物质浓度,通常包括电解质传感器和电极传感器等。
3.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体系如酶、细菌等特定的生物元素实现对物质检测。
4. 气敏传感器:利用重量变化、电阻变化等物理参量变化实现气体集成检测。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如声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等。
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1. 具有可扩展性的DNA纳米结构传感器DNA纳米结构是具有自组装性和高度可控性的针对不同分子类型的高精度传感材料。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在DNA纳米结构上引入单链连接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和选择性。
通过引入可变长度的连接器,DNA纳米结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分子浓度更高、更为复杂的检测,这种传感器还具有可扩展性、可调控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环境中的物质检测和分析。
2. 新型石墨烯气敏传感器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由单层碳原子构成,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化学惰性。
利用石墨烯的特性,科学家们研制出新型气敏传感器,实现对多种气体的高灵敏检测。
这种传感器具有响应迅速、稳定性高等特点,可用于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
3. 基于光学纳米带的化学传感器光学纳米带具有可调控的光学属性和较高灵敏度,可用于实现对微量物质的检测和监测。
在这种传感器中,基于光学纳米带的光学信号可以用于检测不同的化合物、生物分子等。
这种传感器常用于食品检测、医学检测等领域。
三、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化学传感器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1. 环境监测化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实现对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的检测和监测,对环境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摘要: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完美的晶体结构和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石墨烯独特的电、热、光学和机械性能,在电子、导热材料、气体传感器、光敏元件和环境科学中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
由于其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概述了石墨烯制备的方法,介绍了石墨烯电极材料、环境吸附材料领域的应用。
并进一步对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石墨烯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相对重要的材料。
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制备要求。
目的是生产可用于生物、机械和其他生产领域的高质量、高性能材料,发挥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适用性。
目前,就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而言,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的各个领域,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一)熔融共混法制备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实际上是借助高温和高剪切力,将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
由于在使用该方法的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溶剂,因此非常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聚合物。
研究表明,在以单层或多层形式均匀分布的PET(石墨烯)基质中,基质中可能会出现卷曲和皱褶。
以栅格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当PET基体的石墨烯含量达到3vol%时,复合材料的最大电导率可以达到2.11S/m,这与目前电磁屏蔽领域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需求一致。
通过这种制造方法,一些专家和学者已经制成了高导电复合材料,例如分离的石墨烯-多壁纳米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它们的导电率非常高,并且其导电渗透率低,仅为0.039vot%[1]。
(二)溶液混合法制备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实际上是指在溶剂的作用下,将聚合物分子插入GO片材后,通过还原制备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
石墨烯气凝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一、石墨烯气凝胶概述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由石墨烯片层构成,具有轻质、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这种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石墨烯气凝胶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
1.1 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多样,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但共同的目标是形成具有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的三维多孔结构,以增强其吸附能力。
1.2 石墨烯气凝胶的物理化学特性石墨烯气凝胶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其吸附性能的关键。
这些特性包括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可调节的表面化学性质。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气凝胶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二、石墨烯气凝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石墨烯气凝胶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出色的吸附能力。
以下是石墨烯气凝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几个关键应用场景。
2.1 水处理中的重金属吸附水体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石墨烯气凝胶因其高吸附容量和快速吸附速率,在水处理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它可以有效地从水体中吸附铅、汞、镉等重金属离子。
2.2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石墨烯气凝胶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剂,用于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减少重金属的排放。
2.3 土壤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同样不容忽视。
石墨烯气凝胶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方式,从土壤中移除重金属,有助于土壤的修复和再利用。
2.4 石墨烯气凝胶的改性与功能化为了进一步提高石墨烯气凝胶的吸附性能,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多种改性处理,包括表面功能化、复合其他材料等。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提高石墨烯气凝胶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增强其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
三、石墨烯气凝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挑战与发展前景尽管石墨烯气凝胶在重金属吸附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电阻率低,高机械强度,弹性好,透明度高,结构稳定,导热性好,电子传导速率最快等特点。以石墨烯为衬底制成的气体传感器在性能上优于很多其他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剥离石墨烯气体传感器、CVD生长石墨烯气体传感器、还原氧化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等,除了描述了基本原理,材料类型外,还同时对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评价,以及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传感器作为收集、传送、检测和管理信息的功能器件,是信息产业链的源头,也是技术基础。其主要特点是能感应并检测到一种形态的信息,并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传感器的研究进程蒸蒸日上,人们对于精度、灵敏度、使用便捷等需求越来越高,怎样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工业生产的重点研究目的,而对于科研方面,则更偏向于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等性能的研究。其中气体传感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在科研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石墨烯作为新兴材料自发现以来就已应用在多个领域,在气体传感器中作为衬底也有着独到的优势。本课题将主要介绍几种现代常用的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包括它们的基本原理、制备过程、应用领域、研究进展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阶段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怎样提高石墨烯材料的气敏性能,以及大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均成功制备出了石墨烯,但质量良莠不齐,各有优势与缺点,有的精度高灵敏度高制备不方便,有的易制造但质量不高,还有的质量高面积大但使用受限。作为气体传感器的基体材料,有的可用于科学研究,有的可用于工业或环境检测。对于石墨烯基体与其他气体气敏材料相比,因其巨大比表面积和高电子迁移率,在灵敏度上有很大优势,但选择性差,只对少数气体保持较高灵敏度,这使得石墨烯基气体传感的应用受限制。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下,探索如何提高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灵敏度、气体选择性,实现室温环境下的商业化成为首要目标。 1.2.1 石墨烯 石墨烯(Graphenes)是一种二维碳材料,理论上只有单层碳原子,实际中则包括了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1985年发现的零维富勒烯【1】即由二维石墨烯翘曲而成,沿轴向卷曲则成为1991年发现的一维碳纳米管【2】(CNT)、多层平行则可以堆垛成三维的石墨和金刚石。
图1 单层石墨烯及其派生物示意图【3】 自2004年石墨烯作为新型材料被Geim为领导的小组【4】发现以来,其特殊结构决定的性质被广泛试验研究以及应用。备受瞩目下不负众望,其优良性质被不断发掘如下列:石墨烯的导电性能良好,不仅电阻率低,约10-8 Ω·m,且具有最快的电子迁移率,是锑化铟的两倍,在常温下达15000 cm² /V·s【5】;机械强度高,它的杨氏模量约为1.1TPa 【6】,还拥有125GPa【7】的断裂强度,高达钢铁的数十倍,甚至高过金刚石,在纳米材料中是最坚硬的;弹性好;石墨烯的透光性高,它基本透明,吸光率为2.3%;结构稳定;导热性好,热导率为金刚石的三倍,达5000 W/m·K【8】;比表面积巨大,理论上达2600m² /g【9】;除此之外石墨烯中的电子,能快速移动。因为它不同于传统半导体与导体,在电子与原子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耗。 石墨烯是已知的世界上最薄且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也是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电阻率比铜和银更低,而且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石墨烯其实质是一种透明的良导体,也同样可以用来来制造透明可弯曲的触控屏幕、光板和太阳能电池等。二维平面石墨烯给工业加工带来的可操作性更大、更容易。石墨烯的优异特性还能让它在纳米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气体传感器、催化剂载体、能量采集存储、透明电极、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催化材料等方面都有应用,再加上成本低廉,易加工的优势,未来还必将进入更多领域。 机械剥离法:用摩擦力或拉力等作用于石墨晶体上,使单层石墨脱离开来,这种方法可以获得100μm厚度的石墨。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等人【4】用一种不同的机械剥离法(微机械法)发现了石墨烯,即单原子厚度的石墨层。此方法是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上刻蚀出深5μm ,20μm×20μm大小的凹槽,然后压制在硅基底上,经炙烤后5微米厚的石墨片从HOPG上脱离,再用透明胶带反复剥离,将余下的附着在基底上的石墨连同基底溶解在丙酮中,然后用大量的水和乙醇进行超声清洗,此时附着在基底上的石墨层厚度小于10纳米,经显微镜可挑选出更薄的石墨烯片层。要想找到单层石墨烯并且测得精确的厚度,还可以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机械剥离法能获得目前为止质量最好精度最高的石墨烯,但它是先获得薄片再挑出石墨烯,这样获得的石墨烯大小不定且不独立,无法大批量生产规格相同的石墨薄片样本。因此用机械磨代替手工剥离的方式出现在人们视线里,代表仪器有臼式研磨仪(Mortar Grinder)、搅拌球磨(Attritor Mill)、行星球磨(Planetary Mill)等【10】,此类机械磨虽提高了效率和产量,但仍然存在能量低、厚度不均匀等问题。尽管如此,持续的开创性研究也让大量制备石墨烯及其相关材料不再遥不可及。
图2 石墨烯薄膜【11】(A)白光下多层石墨烯片的显微镜图(B)剥离石墨烯边缘AFM图像(C)单层石墨烯的AFM图像(D)从FLG设备组装的电子器件的扫描电镜显微照片(E)电子器件原理图
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以下简称CVD):是在高温环境下,以CH4或其他含碳化合物等为碳源,在金属基体表面分解长出石墨烯的方法。
根据金属的容碳量分为渗碳析碳与表面生长两种机制如图3所示:有着比较高的容碳量的金属比如Ni,高温时含碳化合物分裂解离成碳原子进入金属基体,通过降温,内部碳原子慢慢渗出后再生长成石墨烯,这是渗碳析碳机制;另一种表面生长机制则是以低容碳量的金属比如Cu作为金属基体,高温环境下气态含碳化合物裂解成的碳原子附着在铜表面,然后生长成岛屿状石墨烯,可通过生长归并到一起成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因为化学气相沉积法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并且可以获得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还能在其他金属基体上转嫁使用,所以CVD方法正渐渐成为制造石墨烯的重要方法,并普遍用来制造晶体管和透明导电薄膜。 图3 CVD渗碳析碳与表面生长两种机制【12】
碳化硅高温退火法:该方法由克莱尔伯杰等人【13】首创,是在单晶的碳化硅表面以热解的方式去掉硅。具体操作过程为在样品表面氧化或是蚀刻后,放在高真空环境下再升温至1000摄氏度多次去掉表面氧化硅直到去除干净以提高石墨烯质量,可用俄歇电子能谱来检验是否去除干净,之后加热到1250-1450℃保持1至20分钟,石墨烯薄膜厚度可由升温温度决定。希尔和伯杰等人【14】将以上方法简化,将碳化硅基底至于高真空环境下直接升温,以此获得的碳化硅表面生长的石墨烯拥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不足之处在于受到碳化硅基底的影响较大,两者的界面结构以及其对石墨烯的电子与电学性能的影响成为研究重点。 化学分散法:将含碳氧化物与水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用超声波对溶液进行震荡知道其中没有颗粒状物质,添加少量肼(Hydrazine)在100摄氏度环境下回流24h,将其中的黑色颗粒物质经过沉积、过滤、干燥等步骤可获得石墨烯。此种方法可获得的石墨烯厚度约为1nm【15】。 取向附生法(epitaxial growth):Peter W. Sutter等人【16】是采用以稀有金属钌(Ru)为生长基质的原子结构长出石墨烯的方式,但此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经常厚度不一,而且界面间的连接对石墨烯层的性能有影响。具体过程是在1150摄氏度环境下碳原子渗入Ru,再降温至850摄氏度,单层碳原子析出Ru表面后连成大面积的单层石墨烯。单层覆盖率达到4/5后,第二层生长开始。石墨烯与Ru的界面处即第一层石墨烯与基底接触的地方交互作用强烈,其他则与Ru全部分离,仅存弱电耦合作用,只有单层石墨烯的质量较高。
表1 常用的石墨烯制备方法【26】
1.2.2 气体传感器 第一个气敏传感器诞生于1964年,是由威肯斯和哈特曼通过气体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制造的。如今现有的气体传感器分别以传感器所用原理或材料的类型以及传感器用于检测的气体类型来分类。 可作为气体传感器的材料有半导体、绝缘体、光纤等。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则分为根据气敏材料接触到被测气体后电阻的阻值改变来检验浓度的电阻式传感器,以及根据气体在气敏材料上的吸附引起的性质改变来检验的非电阻式传感器。绝缘体传感器则包括了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和电容式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的基本原理是传感器的温度上升能让贵金属电导电极有所变化,而在催化剂作用下燃烧被测气体则可以使传感器温度变化;而气体吸附后引起电容介电常数改变的就是则是电容式气体传感器。 电化学式基本原理是用固定的参比电极和被测气体浓度电极两者中产生的电位差进行检测的。包括了恒电位电解式和伽伐尼电池式两种气体传感器。其中恒电位电解质有液体(电位型、电流型)和固体两种电解质。 还有一些常见传感器工作原理,有根据特定红外光通过被测气体时被被测气体吸收而进行检测,如红外吸收型传感器,遵守Lambert-Beer吸收定律:
(1); 有的根据被测气体变化引起传感器本身震荡频率产生相应的变化,如石英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