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荣副教授从肾论治月经病经验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14.75 KB
- 文档页数:1
・214・ 中国中医药咨讯 Jonuna/of China Tmditional Chinese Medieine hfformation 2010年4月下 April 2010 第2卷第8期 VoI_2 N0.8 胡小荣副教授从肾论治月经病经验介绍 李小凤’胡小荣。 1.江西中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06; 2.江西省中医院妇科,江西南昌330006 【关键词】月经病;从肾病论治;胡小荣 胡小荣是江西中医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临床擅长治疗月经病, 疗效显著,现将其从肾论治月经病治疗如下。 1 月经病与肾的关系 《素问.1-.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七七任脉虚,太冲脉 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了肾主宰着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成熟和肾衰。月经的产生是 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协同作用的结果。肾为先天之本, 元气之根,藏精,主生殖。肾所藏之精即为生长发育和内分 泌的源泉,肾精所化精血为胞宫的行径提供物质基础。“经 水出诸肾”,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月经出现周期性的藏 泻,是肾阴肾阳转化,气血盈亏的变化结果。故肾与月经关 系密切。大凡月经失调之病多以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2病因病机 ① 肾气虚 年少肾气补充或先天不足,或绝经前肾气渐 衰,或房劳多产,或久病伤肾而致。肾气虚弱。若冲任不顾,不 能制约精血,则月经提前;若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而致月经后期而致;若肾藏泻功能失调,则经水应藏不藏, 当泻不泻以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若肾气亏损,精血匮乏严 重,冲任失养,血海不足,而致闭经。 ②。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久病阴亏,或房劳 多产耗伤精血,以致饮血亏虚,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 宁,则月经先期而下;多产(人工流产、屡孕屡堕)房劳伤肾, 以致肾阴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空虚,遂至月经量少,甚 至闭经。 ③ 肾阳虚 素体肾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脏腑失于 温养,生化失期,气虚血少,冲任失去肾阳的充养,血海不能按 时满意,致月经后期而致;阳虚可致血寒,血寒则凝,瘀阻冲 任,血不得下,血海不能满溢而致闭经;阳虚可致血寒,血寒则 凝,瘀阻冲任,冲任血海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痛经。 胡副教授认为,月经病主要与肾功能失调有关,或以肾 气虚为主,或以肾阴虚为主,或以肾阳虚为主。但根据气血 阴阳可相互转化的中医基础理论,。肾气虚,日久必导致肾阳 虚,而肾阳虚有可导致气血失于温养,而化生无源,又可致 气血两虚;肾阴虚,精血匮乏,也可导致肾气、肾阳化生无 源。因此要阴阳调补,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疗时,补阳 时应少佐补阴药,补阴时应少佐补阴药。 3补肾调经四法 根据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及其与肝脾的关系,再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治 以补肾为主,或兼疏肝,或兼养肝,或兼健脾,或兼活血 3.1 滋肾养肝法适用于肝肾阴不足证。症见月经先期, 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 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胡副教授认为此型临床上以育龄 期妇女及围绝经期妇女多见。方用归肾丸加减。常选用熟 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杜仲、菟丝子、丹参、白芍、生 地、鸡血藤等。再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药物,曾生 期重滋养肾精,加女贞子、旱莲草、制何首乌等滋养肾阴药; 排卵期重在滋阴活血,加茺蔚子、牡丹皮活血药等;黄体期 加温补肾阳药,淫羊藿、巴戟天、覆盆子等;月经期需应势力 利导,弓l经下行,加牡丹皮、赤芍、香附等活血调经药,胡副 教授认为此期身体抵抗力差,不宜过用寒凉或温燥之品,以 免涩滞经血或月经过多,以此,此期应平调阴阳。 3.2 补肾疏肝适用于肾虚肝郁证。症见月经周期延后或 先后无定期,量少,色黯淡,;腰膝酸软,头晕耳呜或有血块, 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或经前、经期胸胁乳房胀痛,舌淡, 苔白,脉沉细或弦细。胡副教授认为此型临床上亦以育龄期 妇女及围绝经期妇女多见。方用定经汤加减。常选用当归、 白芍、山药、茯苓、菟丝子、熟地、柴胡、炒荆芥、香附等。再根 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用药。 3.3 补肾健脾 适用于脾。肾两虚证:症见年逾16岁尚未 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或月经先期而致或经血过期不净或 月经延后甚至经闭;或素体体质虚弱,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 腰膝酸软,神疲肢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沉细或细弱。 胡副教授认为此型临床上以少女多见。方用右归丸去 肉桂、制附子、当归加仙茅、巴戟天、茯苓、白术。常选用熟 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霜、菟丝子、杜仲、仙茅、巴戟 天、茯苓、白术等。再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用药。 3.4补肾活血适用于肾虚血瘀证。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 绵绵作痛,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色黯淡夹血块, 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四肢冰冷,舌质黯,脉沉细或沉涩。 方用益肾调经汤加减。常用巴戟天、杜仲、续断、乌药、艾叶、 当归、丹参、鹿角霜、肉桂、吴茱萸、补骨脂、川芎等。再根据 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用药。 -4-・ 一・t ・t}・t}・々・÷・々・t}・t}・t≥・t -÷-÷-々・t ・ ・÷・+一t}・+-t ・t}・t≥・ ・÷・+・+・ ,・t}・t}・‘:,・+- ・t ・ ・t}・●・ ・t ・t≯・ ̄:,・ 一‘一 (上接第213页) 淡紫脉细涩。治当行气止痛,化瘀止血,方选少腹逐瘀汤加 减。药用:小茴香3g(炒)、延胡lOg、没药5 当归9g、川芎 9 赤芍15g、蒲黄9 五灵脂6 乌药5g。 3.3 阴虚火旺型 此型患者多形体消瘦,主要表现为:腹 痛、腹泻血便、血色鲜红量少,心烦口渴或午后潮热,舌红苔 少脉细数,治当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选茜根饮加味。药 用:茜草根30g、知母10g、阿胶lOg、侧柏叶15g、生地黄 1Og、玄参1Og、赤芍15g、枳壳lOg、生甘草5g。 3.4 气血亏虚型 此型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喜温喜 按、便血、血色淡红,日行数十次,量少,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当益气摄血,养血止血,方选八 珍汤加味。药用:党参15g、茯苓15g、白术lOg、炙甘草5 熟地10g、当归lOg、川芎lOg、芍药lOg、陈皮log、阿胶lOg (烊化)、生三七粉3g(冲服)。 总之对本症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病机,辨证施治。实者 泻之、虚者补之。由于本证患者在放疗前即有“正虚”“血瘀”之 病机,故本证多虚实夹杂。治疗时应时刻顾护正气,以防伤正。 在止血同时酌情使用一定的活血化瘀之品,一是针对“瘀血凝 滞”这原始病因,二是防止“止血留瘀”。对证型复杂,二种或二 种以上证型同时夹杂者,应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综合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