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服饰文化特点论文1

  • 格式:txt
  • 大小:9.88 KB
  • 文档页数:6

宋朝服饰文化特点论文
摘要: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
关键词:宋朝 理学 服饰 褙子 特点
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经学为基础,兼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对宋代服饰产生较大的影响。它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的礼服;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在服饰质地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简朴。宋代各朝皇帝还多次申饬服饰“务从简朴”,“不得奢华”。特别是对妇女服饰要求尤为严格,一改唐代妇女服饰袒胸露背的风尚。并在宁宗嘉泰初年,将宫廷中除帝王后妃外,妇女所用的金石首饰,集中放火焚烧,以此警示天下。再如宋代初年妇女的发式承晚唐五代遗风,以高髻为尚,这种高髻的梳成,大多掺有假发,有的直接用假发编成各种形状的假髻,用时套在头上,这就违背了理学关于服饰简朴的原则,因而《宋史?舆服志》曰:“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可见,在程朱理学影响下,宋人的服饰是十分拘谨和质朴的。
宋朝服饰的文化特点
在宋代,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建筑讲究白墙黑瓦,陶瓷讲究单色釉,绘画讲究写意风格的水墨山水,就连赏花也推重梅、兰、竹、菊等,用以借喻人之清高品格。背子的样式简约,风格素雅,真正是以简胜繁的杰作,而且,当时的人们着装只要洁净就可以了,并不刻意追求新颖,避免与众不同。从背子这种特有的服式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对宋代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能领略到宋代简约至极的物象之美。
南宋女人讲究服饰打扮,即使是贫家女子也有一两件锦衣罗裙几样头饰。“两浙妇人皆事服饰口腹,而耻营生。”(《鸡肋编》南宋:庄绰),“都民土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武林旧事》南宋:周密),“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都人以碾玉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宋史五行志》元:脱脱等)
南宋女人佩带首饰比起唐朝有更多花样,

更多新奇妙美。“如官巷之花行,所聚花朵、冠梳、钗环、领抹,极其工巧,古所无也。”(《都城纪胜》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梦粱录》南宋:吴自牧),“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武林旧事》南宋:周密),“花影乱,笑声喧。闹蛾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瑞鹤仙》南宋:康与之),“花艳艳,玉英英。罗衣金缕明。闹蛾儿簇小蜻蜓。相呼看试灯。”(《阮郎归》南宋:洪瑹),“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南宋:辛弃疾)。南宋的贵族女人更是珠光宝气竟相互斗美攀艳,“有善女人,皆府室宅舍内司之府第娘子夫人等,建庚申会,……俱带珠翠珍宝首饰赴会,人呼曰斗宝会。”(《梦粱录》南宋:吴自牧)
南宋女子追赶时髦、追求新颖稀奇,装束常变幻,“女妇装束,数岁即一变,况乎数十百年前,样制自应不同。如高冠长梳,犹及见之,当时名大梳裹,非盛礼不用。若施于今日,未必不夸为新奇。”(《清波杂志》南宋:周煇)在南宋何止爱美的女子就是少数男子也穿奇装异服,“自淳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粱录》南宋:吴自牧),“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宋史五行志》元:脱脱等)
“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近服妖也。”(《宋史五行志》元:脱脱等)南宋女子臭美臭得不走常规,什么都敢穿什么都敢用。宋朝女人也太不像话了,士庶家的女子戴什么皮毛穿什么羽毛,爱美爱得竟连累走兽飞禽,破坏生态环境。
“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武林旧事》南宋:周密),“这就是南宋的女人华丽炫美真实的写照。
唐朝只有极少数宫廷里的或贵族女子才称得上华丽,而广大的士庶、里巷、贫家女子衣着朴素,华丽全然与她们无关。“闻妇之道。以贞、顺、静、专为礼。若夫矜车服耀首饰。族出讙闹以饮食观游。非妇人宜也。”(《河间传》唐:柳宗元),“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静女吟》唐:孟郊),“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古冢狐》唐:白居易),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贫女》唐:李山甫)
宋代皇后最贵重的服饰,平时很少穿着,只在受皇帝册封或祭祀典礼时服用。其制为深清色、五彩翟纹。领、袖、裾都红色云龙纹样的镶缘。穿着这种服装,必须戴凤冠,内穿青纱中单,腰饰深青蔽膝。另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下穿青袜青舄。
宋朝大袖原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普通妇女不能穿著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这种大袖的服饰,在敦煌莫高窟壁画、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等画迹中有具体反映。近年,在福州地区的南宋墓中,也出土了这种服饰。穿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 宋朝背子便服,在宋代妇女中比较流行。其制以对襟为多,衣襟部分敞开,不用钮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裏衣。衣长大多过膝,有的与裙子齐。
宋代妇女襦裙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宋装继承唐装遗制,女服仍以衫、襦、袄、背子、裙、袍、褂、深衣为主,都是命妇之服.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宋代服饰分类
宋代服装分三种:一为自皇后、贵妃至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一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称"礼服"; 一为日常所用的常服。 宋代官服大部分是沿袭初唐。在北宋初年因服饰没有定制,又受外来影响,所以曾出现过着"毡笠"、"钩(敦下+土)"(袜[衣旁+夸])的契丹服,人们称它为奇装异服。宋代官家服饰普遍十分奢侈,

民家着装也很讲究。宋太祖三年(乾德年间)规定宫内妇女的服色要随大夫变化,还规定庶民百姓不得采用绫缣五色华衣。到仁宗、英宗、神宗直至政和七年时期,官府提倡改良服饰,而且更趋奢华。对于这些规定民间庶民置若罔闻,绫缣锦绣任意服用。一些京城的贵族闺阁们,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许多种装扮方法,追求出新与别致。不但衣料选择考究,而且梳妆也很特别,有的梳大?方额,有的扎发垂肩,有的云光巧额鬓撑金凤,贫者还有用剪纸装饰头发,身上抹香,足履绣花等.
(1):宋朝普通妇女服装:上襦下裙 上衣大多为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襦和袄是基本相似的衣着,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颜色常以红、紫为主,黄次之。贵者用锦、罗或加刺绣。一般妇女则规定不得用白色、褐色毛缎和淡褐色匹帛制作衣服。 襦裙的样式和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所描绘的大体相同。唯衣襟不拘规则,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上襦多为大襟半臂,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宋宫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细密,称为千褶裙。 裙子上的纹饰更是丰富多彩,有彩绘的,有染缬的,有作销金刺绣的,有缀珍珠的…… 裙子的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最为高贵;也有红色裙,是歌舞伎穿的;而色彩艳丽的石榴裙最负盛名。老年妇女和农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 当时还出现了前后开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带束之的“赶上裙”(宋理宗时,宫中时兴前后不缝合的拖地裙,名赶上裙)。
(2)贵族妇女礼服 原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虽然宋代,连宫中服装也以窄袖为主,但宽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的标志。《宋史·舆服志》:“其常服,后妃大袖。”《朱子家礼》:“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褙子代大袖。”(褙子我会在后文中介绍) 穿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
(3)普通妇女便服:褙子 
最常见的宋代服装是“褙子”。褙子的款式,以直领对襟为主,两襟离异不缝合,亦不施襻纽,袖子可宽可窄; 衣服的长度,有的在膝

上、有的齐膝、有的到小腿、有的长及脚踝;衣服两侧开衩,或从衣襟下摆至腰部,或一直高到腋下,也有索性不开衩的款式。 在同一个时代,褙子被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贵贱地喜爱,实在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宋时女子穿褙子的有皇室的后妃、公主,也有朝廷命妇; 有寻常人家的女子,也有教坊、街巷的歌舞伎,背子是宋代妇女的常服。 在题为《瑶台步月图》的画作中,穿着褙子的女子尽显文静优雅,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出土壁画上的女伎也穿着褙子,山西晋祠泥塑中也有穿褙子的侍女。(宋朝男子也穿褙子,就不在此说了) 褙子的广泛穿着,与宋代的文化密不可分。从造型上看,这种衣服的廓形直直的,把人的身体裹成一个圆筒,没有曲线,与袒领、阔裙、轻纱罩体大袖衫的唐服有着鲜明的区别。比较起来,唐人的服装更加张扬,而宋人的服装却显得含蓄、内敛,有一种禁欲倾向。这种心理取向与宋代的重要思潮强调严格的秩序,体现出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之间的绝对尊卑和从属关系有关。
???????????? ? ?????????? ? 着直领对襟窄袖褙子的宋代妇女形象 ???? ? 穿褙子的贵妇(宋人《瑶台步月图》) ????????? ? ???? ? 穿褙子的杂剧女演员(宋人《杂剧人物图》)???????????? ??? 太原市晋祠圣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左边两位穿襦裙披帛,右边的穿的就是褙子) ???????????? ? ???? ? 太原市晋祠圣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梳盘髻,穿衫裙、褙子 ???宋代妇女居家服饰形象(选自沈从文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4)宋代皇后礼服:袆衣 宋代,皇后在受册封、朝会等重大的礼仪场合穿袆衣。 袆衣是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连体式服装,用以象征女子在感情上的专一。其制为深清色、五彩翟纹。领、袖、裾都红色云龙纹样的镶缘。穿着这种服装,必须戴凤冠,内穿青纱中单,腰饰深青蔽膝。另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下穿青袜青舄。 与之相配套的是华美的九龙四凤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并在冠的左右各有两个叶状饰物,称为博鬓或掩鬓。 ?????? ? ? ????? ? 戴龙凤珠翠冠、穿袆衣的皇后(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 ??????? ? ???????????? ? (平面图)???? ? 与之相配套的是华美的九龙四凤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并在冠的左右各有两个叶状饰物,称为博鬓或掩鬓。
??????? ? ?
总而言之,宋代服饰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现象,是我国服装发展上重要的一环,为我们研究古代服饰的规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参考文献:《中国服饰史》作者:陈娟娟
《中外服装史》作者:

郑军,张朝阳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