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专题报告编制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示范文本本示范文本是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由于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内容也有区别。
承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单位,可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其中相应的内容,开展论证工作。
一、总论1、编制论证报告书的目的;2、编制依据;3、项目选址情况,有关部门审查意见;4、项目建议书中提出的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5、论证委托书或合同,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二、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3、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5、建设项目用水保证率及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取水地点,水源类型,取水口设置情况;6、建设项目废污水浓度、排放总量、排污口设置情况;三、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特征,地表、地下水质概述;2、现状供水工程系统,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开发利用程度;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1、地表水源论证(1)地表水源论证必须依据实测水文资料系列;(2)依据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可供水及取水可靠程度;(3)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它取水户的影响;(4)论证地表水源取水口的设置是否合理。
2、地下水源论证(1)地下水源论证必须在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进行;(2)中型以上的地下水源论证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3)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及取水的可靠性;(4)分析取水量及取水层位对周边水资源状况、环境地质的影响;(5)论证取水井布设是否合理,可能受到的影响。
五、建设项目用水量合理性分析1、建设项目用水过程及水平衡分析;2、产品用水定额、生活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水平分析;3、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
总则1 总则1.0.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
1.0.3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规程。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 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535 - 200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 - 200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 93);《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 13727 - 92);《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T 12452 - 9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 - 89);《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 - 200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 - 2000);《水资源评价标准》(SL/T 238 - 1999);《水文调查规范》(SL 196 - 97);《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 - 95)。
1.0.5 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2.1 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2.1.1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1.2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1.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1234分析范围与水资… 56试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Z 322-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9 目录 1 总则 (1)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 1 2. 1 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 1 2.2 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 (1)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 3. 1 分析范围与水资源状况... 2 3.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3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4. 1 基本要求... 3 4. 2 取水合理性分析... 3 4. 3 用水合理性分析... 4 4. 4 节水潜力分析 (4)5 建设项目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4 5. 1 基本要求... 4 5. 2 论证范围... 4 5. 3 基本资料... 4 5. 4 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5 5. 5 水资源质量评价... 6 5. 6 调水水源论证 (6)5. 7 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 6 5. 8 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7 6 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7 6. 1 基本要求... 7 6. 2 论证范围... 7 6. 3 基本资料... 7 6. 4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7 6. 5 地热水资源量分析... 8 6. 6 天然矿泉水水资源量分析... 8 6. 7 矿坑排水水源论证... 8 6. 8 地下水水质分析... 9 6. 9 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 9 6. 10 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9 7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9 7. 1 基本要求... 9 7. 2 论证范围... 9 7. 3 基本资料... 11 7. 4 地表取水影响分析... 11 7. 5 地下取水影响分析... 11 7. 6 退水影响分析 (11)8 特殊水源论证要求论证补充要求... 12 8. 1 特殊水源论证要求 (12)8. 2 部分典型行业(项目)论证补充要求 (12)附录A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编制提纲... 12 附录B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13 标准用词说明 (14)1 总则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 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提纲第一章综合说明(一)项目名称(主体工程,附属工程)、性质、规模、总投资等。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附平面图).(三)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基本情况.(四)项目区周围河流、城镇等情况。
(五)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第二章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一)破坏水土保持面积.(二)弃土、石、渣量。
(三)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林草植被和蓄水保土工程)。
(四)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五)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第三章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一)采取的技术规范、标准。
(二)制定方案的原则与目标。
(三)工程措施(梯田、防冲工程、废弃沙、石、土存放工程、拦渣库、尾矿坝、护坡、护堤等)。
(四)植物措施(护坡林草、护岸林草、防风固沙林草、恢复植被面积等)。
(五)耕作措施(主要针对生产建设单位及家属开垦荒坡地)。
(六)其他措施(复垦土地、异地造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
(七)整体措施的相互协调与布局(附平面图)。
(八)各种措施年度实施计划及完成期限(进度表)。
第四章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一)编制估算的依据。
(二)编制估算的方法。
(三)总估算及年度安排。
(四)效益分析(治理度、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多量、拦渣量、综合利用等)。
第五章方案实施措施(一)组织领导措施。
(二)技术保证措施.(三)资金来源及安排.另附:评估论证意见(一)基本评价。
(二)修改意见。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一、前言有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实施过程情况简介。
二、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概况1.主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2.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时限、投资概算,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三、工程建设管理1.组织领导。
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具体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2.规章制度。
1总则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 15 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89)《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 /T 12452 —90)《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T 13727 —92)《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 —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水文调查规范》(SL 196—97)《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 —199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
4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
表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分等级分类指标类水资源状况a开发利用程度( %)一级紧张≥ 30二级一般5~30三级丰沛≤ 5农业用水水量≥ 203~20≤ 3(m3/s )地工业取水量表(万 m3/d)≥1~≤ 1取生活取水量水≥ 155~15≤ 5(万 m3/d)灌区(万亩)大型(≥ 50)中型( 3~50)小型(≤ 3)水库、水闸大型中型小型水电站(万 kW)≥ 303~50≤ 5地工业取水(万m3/d )≥ 1~1≤下生活取水(万m3/d )≥ 51~5≤ 1取地质条件b复杂中等简单水开发利用程度(%)≥ 7050~70≤ 50(或超采区)(或平衡区)(或有潜力区)表(续)分等级分类指标类水资源利用一级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1. 现状生态问题二级对第三者取水影响显著1. 现状生态问三级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轻微敏感题较为敏感1.现状无敏2.取水对水文情 2.取水对水文感生态问题势和生态水量产生情势和生态水量生态 2.取水和退明显影响产生一般影响取水对生态影响3.退水有水温或 3.退水有潜在水轻微水体富营养影响问水体富营养化影和题响退1. 涉及保护区、 1. 涉及过渡区、水保留区、省际缓冲省级以下多个行影响水域管理要求区及饮用水水源区等区域政区的水功能区等区域涉及单个水功能二级区2. 涉及两个以上 2. 涉及两个水水功能二级区功能二级区含有毒有机物、含有多种可降含有少量可退水污然类型重金属或多种化学解化学污染物降解的污然物污染物退水量 ( 缺水地区)≥~≤3( m/ s )a: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一总则(一)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和规范规划编制工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二)本导则是试点地区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也可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指导其它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时参考。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评价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用水水平、节水状况、节水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节水标准与指标,依据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需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为主的方针,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遵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流域、区域水资源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重点突出制度建设。
通过制订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确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晰初始用水权。
通过制定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
(六)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目标确定、体制机制建设、节水方案与工程建设、总体与分期实施方案以及保障措施。
(七)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现状水平年为2000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试点阶段3-5年,试点完成2010年。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分区,以行政分区为主。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已有规划成果相一致,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以现有资料为主,视情况进行必要调查补充。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分析摘要:工程建设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与效益、降低建设项目取用水量,同时也对提高企业节水、清洁生产能力、降低城市污水排放、保障饮用水质量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质量与科学性发展。
本文剖析了水资源论证实际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节水意见与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和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1引言重视建设项目节水分析,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降低建设项目水资源损失,从而降低建设项目的取用水量,同时也对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节水、清洁生产能力、降低污水排放的水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项目节约用水分析,是以建设项目业主所提供的取水方法为依据,并通过分析项目的加水设施、加水方法、用水过程等,制定节约用水对策。
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建设项目,节水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提供的节约用水政策来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2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论证时机和范围的确定当前很多建设项目存在很大的不足,有的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没有取得发改委最终的批准文件,甚至是由于项目的研究深度不足,或者未能对环境资源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因而没有比较详细的标准和规范,就开始进行水资源论证。
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前期工作还没有充分的准备,那在接下来的论证工作中,由于没有基础资料,或者论证的工程量往往比较大,或者论证的研究深度也存在很多不足,从而很难取得论证的成效。
此外,建设项目及周边水源对地区水资源累计危害以及水环境累积效应的研究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水资源的论证应以某一区域的水文地质单元及行政区域面积为依据,通过建设项目取水量的规模和对地区水资源的危害范围来决定其论证范畴。
2.2取用水合理性论证因为建设项目使用水资源的工艺技术不相同,因此论证单位对用水项目的用水定额的选择也比较难。
1 总则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1.0.3 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89)《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 /T 12452—90)《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T 13727—92)《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水文调查规范》(SL 196—97)《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1.0.5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2.1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1.2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1.2。
表2.1.2 (续)2.2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水资源论证范围应按照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分别确定。
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篇一: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水资源论证报告(送审稿)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送审稿)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二○○九年五月工程名称: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阶段:专题报告资质证书:水论证乙字第批准:审定:审查:项目负责人:校核:编写:郭应杰主要工作人员:郭应杰编制单位: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单位地址:贵阳市宝山南路27号目录1 总论................................................. .. (1)项目来源 (1)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编制依据 (2)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5)工作等级 (7)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7)水平年 (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8)2 建设项目概况................................................. .. (9)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9)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9)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0)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1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6)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8)区域概况 (18)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5)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 .. 27取水合理性分析 (27)用水合理性分析 (28)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31)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31)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 . (33)水源论证方案 (33)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33)矿坑涌水源论证 (44)6 取水的影响分析 ................................................ .. (53)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53)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53)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54)结论 (54)7 退水的影响分析 ................................................ .. (55)退水系统及组成 (55)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56)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56)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58)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59)8 水资源保护措施 ................................................ .. (60)工程措施 (60)非工程措施 (61)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63)补偿原则 (63)补偿方案建议 (63)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 65 取用水的合理性 .................................. 65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66)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7)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68)取水方案 (69)退水方案 (69)建议 (70)附件一:委托书 (71)篇二:水资源实训报告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清水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清水江,从黔南都匀流入,至麻江瓮城河渡口上游公里海拔米处入黔东南州境。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二○○八年五月目录一、总则 (1)(一)制定导则的目的 (1)(二)导则的适用范围 (1)(三)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1)(四)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 (2)(五)规划水平年 (2)二、编制程序 (3)(一)编制工作大纲 (3)(二)资料收集 (3)(三)规划编制 (4)三、主要编制内容及其编制要求 (4)(一)基本情况 (4)(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 (7)(三)规划目标 (9)(四)主要任务 (11)(五)重点区域与重点领域 (12)(六)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13)(七)重点节水工程 (16)(八)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7)(十)环境影响评价 (18)附录1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编写提纲(参考) (19)附录2 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参考) (22)附录3 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参考) (24)一、总则(一)制定导则的目的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和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二)导则的适用范围本导则用于指导编制地、县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三)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防污机制为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体系,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工程等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相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从当地实际出发,全面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附录B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前言
1总论
1.1项目来源
1.2论证目的、原则和任务
1.3编制依据
1.4论证范围
1.5水平年
2规划分析
2.1规划背景
2.2规划基本概况
2.3规划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2.4规划区范围现状
2.5规划相符性与协调性分析
2.6规划不确定性分析
3区域水资源状况及承载能力分析评价
6.1水资源状况
6.2供用水情况分析
6.3区域用水管控指标落实情况
6.4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4需水合理性分析及节水评价
4.1规划经济指标
4.2规划范围现状节水水平评价
4.3现状范围需水分析
4.4规划范围规划需水分析
4.5规划需水合理性分析
4.6规划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分析5水资源配置方案论证
5.1规划区现状水源配置情况
5.2规划区可供水量计算
5.3水源配置方案论证
5.4应急备用水源论证
5.5水资源配置方案
6退水方案分析
6.1退水方案
6.2退水总量及水质
6.3退水处理方案
6.4退水方案合理性分析
7规划实施影响分析
7.1取水影响分析
7.2退水影响分析
7.3消减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9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措施
9.1节水措施
9.2保护措施
9.3管理措施
10综合评价。
水资源论证导则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 总则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89)《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 /T 12452—90)《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T 13727—92)《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水文调查规范》(SL 196—97)《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水资源论证范围应按照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分别确定。
即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应确定分析范围,地表取水和地下取水确定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和退水影响应确定影响论证范围。
总则1 总则1.0.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
1.0.3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规程。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 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535 - 200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 - 200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 93);《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 13727 - 92);《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T 12452 - 9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 - 89);《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 - 200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 - 2000);《水资源评价标准》(SL/T 238 - 1999);《水文调查规范》(SL 196 - 97);《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 - 95)。
1.0.5 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2.1 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2.1.1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1.2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1.2。
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2019年9月目录1总则 (1)2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4)2.1基本要求 (4)2.2现状节水水平评价 (5)2.3现状节水潜力分析 (6)2.4现状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7)3节水目标与指标评价 (7)3.1基本要求 (7)3.2节水目标评价 (7)3.3节水指标评价 (8)4规划水平年节水符合性评价 (9)4.1基本要求 (9)4.2需水预测节水符合性评价 (9)4.3供水预测节水符合性评价 (10)4.4水资源配置方案节水符合性评价 (11)4.5取用水必要性与可行性评价 (11)4.6取用水规模合理性节水评价 (11)5节水措施方案与节水效果评价 (12)5.1基本要求 (12)5.2节水措施方案 (12)5.3节水效果评价 (12)5.4节水保障措施 (13)6节水评价结论与建议 (13)附录A规划或水利工程项目节水评价章节编写提纲(参考) (14)附录B非水利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章节编写提纲(参考) (15)附录C《节水评价登记表》 (16)附录D术语解释 (18)附件节水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标准1总则1.1依据《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节约〔2019〕136号)的要求,为规范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的内容、技术方法与有关标准,制定本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以下类型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节水评价工作。
(1)与取用水相关的水利规划(以下简称水利规划),主要包括:引水调水规划、水库建设规划、灌区建设规划等。
(2)需开展水资源论证的相关规划,主要包括:城镇新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高耗水行业专项规划、涉及取用水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等。
(3)与取用水相关的水利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地下水利用工程等。
其中,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含新建、改扩建项目)的节水评价按照水利部印发的《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试行)》(办规计函〔2018〕1691号)执行。
1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2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3
图1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基本流程 二、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评价 (一)基准年基础资料选取。以建设项目现状基准年的实际供用水资料作为现状供用水水平分析的基础,必要时可采用近三年的平均值。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不同用水对象的实际用水情况,包括用水量、用水过程等,分析评价各用水对象现状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 农业用水户应在对现状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灌溉实际用水量和现状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农业综合毛(净)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4
等。对近期年份尤其是来水频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接近的典型年份实际灌溉用水进行分析,评价农业灌溉现状满足程度。对于实际灌溉保证率偏低,但近期农业产量无明显减产的地区,宜重点分析亩均实际用水量。 非农业用水户应结合水资源公报数据,对城镇自来水厂、重要工业企业自备水源等可计量的重要用户实际用水量进行调查,对城乡生活、工业、第三产业的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用水效率主要包括供水管网漏损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等指标。对于高耗水产业结构比重较大的地区,宜对典型高耗水企业用水情况重点进行调查,与有关部门发布的行业用水定额进行比较,分析现状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三)现状供水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说明评价范围内已建供水工程总体布局、供水水源工程(蓄、引、提水工程,地下水,非常规水源等)、输水工程基本情况,以及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实际供水能力等。对评价范围的非常规水利用情况进行说明。调查现有供水工程在输水系统各级渠系(管道)中的水量损失情况,分析现状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四)供用水水平对比分析。分析建设项目供水区用水总量是否超过分配给该区域的用水总量分解指标,分析城乡生活、工业、农业灌溉等用水户现状实际用水定额与国家相关标准及各省份发布的用水效率红线的符合性。与建设项目供水区所在流域(或区域)其他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不同时期、不同5
地区间的比较,评价供水区各主要供水对象的供用水效率、供用水水平。在与其他地区分析比较时,宜选择产业结构、气象水文条件、土壤和作物种植结构类似的地区。 (五)现状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用水定额、灌溉制度、用水过程、输配水损失等方面对评价范围的现状节水水平进行分析,并从政府、社会、公众、水价等方面对现状节水管理体制、机制进行评价。 三、现状节水潜力分析 (一)用户端节水可能性分析。针对供水区用户端实际的城乡生活、工业、第三产业用水净定额和农业净灌水定额等指标,综合考虑国家相关节水标准和各省份发布的用水效率红线,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节水成本和用水习惯等,对供水区现状用水户的节水可能性进行分析。 (二)供水端节水可能性分析。参照国家相关节水标准及各省份发布的用水效率红线,结合供水区实际情况和供水环节水源工程的蒸发渗漏损失、供水管网漏损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等节水指标,对其节水可能性进行分析。梳理供水区其他非常规水源,考虑水质、水量、保证率等情况,挖掘非常规水源的供水能力。 (三)现状节水潜力分析。以现状用水水平、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综合分析为基础,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不同用水对象可能达到的相关用水效率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式,分析评价供水区节水潜力,并在现状用水量基础上估算存量节水量。 6
四、节水目标与指标 (一)提出节水目标。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综合考虑评价范围内的水资源禀赋条件、用水习惯,调查邻近地区、条件相似地区的用水水平,结合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与用水效率控制目标要求,并与流域综合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提出切实可行的不同水平年节水目标。主要节水目标应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已有规划确定的节水目标要求。 在拟定不同水平年节水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节水目标的社会、环境可接受程度,处理好适度节水与地下水补给、区域水资源循环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制定节水指标。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相关文件和规划,兼顾现实与可行,制定不同水平年分项节水指标值。本指南初步推荐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含供水管网漏损率、节水器具普及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系数、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人均生活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灌溉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再生水回用率等节水指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筛选或增加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节水指标。 五、水资源配置方案节水符合性分析 (一)需水预测成果节水符合性分析。包括对设计水平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需水预测成果的节水符合性分析。分析评价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指标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当地发展定位的符合性,重点分析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产业7
政策符合性及与区域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分析评价城镇生活、工业需水采用的需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是否严格遵照相关文件及规划指标要求。必要时采用近五至十年以来的实际用水资料进行年用水量和节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对高耗水用户的节水可能性要单独进行重点预测分析。 农业灌溉需水量评价应重视基础资料的一致性分析,考虑灌溉需水量与降水补给的关系;评价说明采用节水(或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可能性,分析节水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灌溉定额;评价农业作物种植结构和节水灌溉制度与当地水土资源条件的适应性,结合节水资金筹措难易程度,挖掘农业灌溉需水预测成果进一步节水的可能性。 (二)可供水量预测成果节水符合性分析。调查评价供水区现有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状况,梳理其他非常规水源利用情况,从工程提升挖潜、合理配置、运行调度管理等方面,考虑水质、水量、保证率等情况,分析评价设计水平年已有供水工程是否具有进一步提高可供水量的可能性,分析供水区可供水量预测成果的合理性。 (三)缺水状况综合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前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的节水符合性进行分析评价,在缺水主要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供水区缺水的特点,重点说明主要缺水对象、缺水量及缺水过程。 (四)水资源配置方案节水符合性分析。应以评价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为基础,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8
以水定产的要求,对推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成果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综合评价水资源配置方案中是否进一步强化了输水效率和非常规水源的利用;评价新增供水能力的合理性;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与用水总量控制分解指标、相关水量分配方案的符合性。 (五)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节水分析。在供水区节水潜力分析、需水预测成果、可供水量预测成果、缺水状况、水资源配置方案节水符合性评价的基础上,从节水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于涉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扶贫开发或具有其他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应结合其他综合利用任务要求,统筹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六、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符合性评价 (一)工程总体布局的节水符合性评价。从区域宏观角度评价供水区水源方案是否按照节水的要求进行布局,是否合理利用了非常规水源,是否具备分质供水的可能性。在工程输水环节(水源—用户)是否采取了节水措施,输水工程效率、渠系水利用系数是否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 (二)工程规模节水合理性评价。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约束作用。在供水区水资源配置方案节水符合性及工程布局节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工程建设条件、环境影响与制约、社会可接受程度等条件,按照“以供定需”的要求,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三)节水投资匡算。匡算建设项目中直接相关的节水工程投资(如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