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散文两篇》风学案1(无答案)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2.0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

1.走近作者

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浙江温州人,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书一戏剧集《布谷》。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讲究构思立意,风格清新隽永,独树一帜,近年写了一系列以浙江农村为背景的短篇小说,1987年结集为《矮凳桥风情》出版,林斤澜作品主要还有《春雷》、《飞筐》、《山里红》、《惭愧》、《微笑》、短篇小说《台湾姑娘》等。这些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兼容温州方言于其中。作者以浓缩的结构,突兀跌宕的情节白描出一系列人物形象。

2.背景资料

林斤澜公然表示,他不喜欢类似朱先生为之陶醉的那种春天。他并不认为那样的春天是最美好的,他在《春风》的最后这样说:“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昧儿。”当然,他并不是绝对地反时江南的春光,他说,奉来也是欣赏江南风格的春天的。对充满于朱先生文中的古典诗情画意.他本来是十分欣赏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经典名句,他认为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注意:用口语来形容典雅的诗意,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情趣)只是他反对以江南的春光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否定北方的春风。他承认北方的春天是寒冷的,到处是积雪.冰碴、冰溜。但是就在这冰雪不肯撤退的时候,春风乘了。北方的春风不像朱自清先生所赞扬的那样:“吹面不寒杨柳风”,没有那样温和、细柔,在南方人看来,那简直不是春风。南方人甚至到了北京都感觉不到春天,“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但是,他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故写下了《春风》一文。

3.学法指导

《春风》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他的生机勃勃,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阅读这篇文章,建议同学们不妨试试“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紧扣“文眼”聚散明。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如能很快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那么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

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

线索是串联文章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将“一盘散沙”,找准散文的线索,

就可理清它的内容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事物为线索。叙事散文一般以某一事物或情感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背影”为线索展开全文的。

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晴”,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散文的立意,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妙的语段,需要细细地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由纵深开掘;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

第四步,语言美妙动我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是最能反映作家的创作个性的,所谓“言为心声”因此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心灵交融的审美境界。赏析。品味散文的语言并进行有效积累,对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充实文学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阅读散文,我们必须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果光靠理性的思索,而不投注足够的感情,是不能领悟其妙境和真谛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识记字音

褒贬

..()()老窖.()背()lǒu

mǎng mǎng()()冰碴.()冰砚.()

sǎ()鞋 gā()鼓bāo()

2.词语解语

莽莽:

将息:

乍暖还寒: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1、2段)写:

<2>(3、4段)写:

<3>(5—9段)写:

<4>(10、11段)写: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2.仔细分析句子,品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选文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2 作者在文中写道:起先还“怀念江南春天”,后来不愿回江南;起先写北京的春天“刮土”后来又“怀念北国的春风”。这样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用朱自清的《春》与《春风》作比较,试分析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三、巩固提升:

1.作者在四、六、七自然段中,写出了江南的春风和北京的春风各自的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字予以准确概括。

(1)江南春风的特点是:___ __ (2)北京春风的特点是:

2.作者说。北京的春风不仅仅是刮土且有“别样的体会”。这“别样的体会”在七、八两自然段中分别表示为:(1) (10字以内)

(2) (25字以内)

3.作者在文中写道:起先还“怀念江南春天”,后来不愿回江南;起先写北京的春成天“刮土”,后来又“怀念北国的春风”。这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四、课外阅读:

春风老舍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⑧所谓春风,似乎应当。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