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

◆有关考试情况的说明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

1、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2、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3、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4、论述(15分)

5、材料分析题(10分)

◆各章节重要内容辅导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信息

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

2、社会传播

既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的运行。它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二、要点

传播学研究的四大先驱是拉斯韦尔、卢因、扎斯菲尔德、霍夫兰,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施拉姆。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

答: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被视为经典之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继之秀。第三,为人们留下了流传甚广的著作,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和《传播学概论》。

三、传播学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特征及差别。

答: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以美国为首的经验学派和以欧洲为首的批判学派。经验学派根植于科学主义,来源于行为科学、信息科学和新闻学,以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集大成者施拉姆为代表。而批判学派则根植于人本主义,来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的法兰克福学派。两大学派的对立,主要在于立场的不同,经验学派的立场总是肯定性的,而批判学派的立场总是否定性的。具体来说,两大学派的主要差异在于:

1 、研究内容不同:经验学派关心的是如何传播或如何有效传播的问题,落脚点在传播的效果上;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为何传播、为谁传播的问题,落脚点在传播的意义上。

2 、研究方法不同:经验学派更关注事实判断,强调从事实出发,通过量化与统计得到实证结论;而批判学派更关注价值判断,带有思辩特征。

3 、研究立场或研究取向不同:经验学派对现状持肯定性的立场,而批判学派对现状持否定性的立场。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概念

符号作为传播活动的基因,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要点

1、符号的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帮助思维。

2、语言符号是人类所特有的、最基本的、最为重要的符号系统。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一、概念

1、5W模式即新闻的五要素

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给谁(接受者)、取得什么效果(效果)

2、系统模式

系统模式,就是把微观的传播过程置于宏观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着眼点不在于透视传播过程的内在环节,而在于把握它的外在联系,体现着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思想。

3、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人内传播就是一个以象征符为中介的互动过程,表现为“主我”与“客我”的相互作用。主我与客我是构成自我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方面,前者体现着自我的主体意识,后者显示着自我的社会角色。人的自我,就是在这种主我与客我的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日益更新的。

二、要点

1.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是传播主体、传播对象、讯息、媒介、反馈

2. 传播过程的特征:①动态性;②序列性;③结构性。

3. 传播过程的模式有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

4. 传播类型一般分为五种,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组织传播的功能有四点: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三、分析理解

(1)它是个体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

(2)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的过程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4)人内传播是其它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第四章大众传播

一、概念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要点

赖特在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和提供娱乐。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

一、概念

1.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

2. “把关人”理论

任何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都只是无限丰富的客观信息的一小部分,大众传播媒介必然也必须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个筛选和过滤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把关,其中包括记者、编辑、各部主任、主编,以及其他各级相关部门在信息采集、加工、复制、传播各个环节中的把关。

二、要点

1.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专业的组织。

2. 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

3. 传播媒介的运行要受一定制度和社会因素的控制和制约,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社会利益集团的控制、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媒介的内部控制。

第六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一、概念

1、受众

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中信息的接受者,主要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受众具有差异性、分散性、大量性、匿名性的特征。

2、受众媒介观念

受众媒介观念是支配受众使用媒介的基本看法,其本质是受众的媒介理性,通过媒介了解程度、媒介信任程度、媒介参与程度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