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河流动力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72 MB
- 文档页数:20
《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河流动力学(River Dynamics)课程编号:080820047总学时:32适用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第三年先修课程: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水文测验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1.本课程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2.目的是使该专业学生了解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生变化的基本特性。
流域上产生的泥沙进入支流、干流河道后,对河道的水流运动、河道演变及沿河的工业、农业、生活取排水工程有重要影响。
领会学习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能初步掌握河流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水流泥沙运动与河道演变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本专业的学生掌握泥沙运动的观测、采集、分析、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工程中遇到的泥沙问题。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了解河流动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介绍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学科的性质、地位、作用,介绍典型工程泥沙问题实例。
第二章河道水流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了解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二相性、三维性、非恒定性、非均匀性。
2-2 了解紊动切力:紊动切力的概念、表达式及沿水深的分布规律。
2-3 了解明渠水流垂线流速分布:流速分布的层区,对数流速分布公式介绍。
2-4 掌握明渠水流阻力:阻力的表达形式及相关关系。
2-5 了解明渠水流能量的内在结构:单位水体提供能、消耗能和传递能之间的关系沿垂线分布,挟沙后的能量变化。
重点:水流基本特性和水流阻力难点:水流的能量结构第三章河流泥沙基本特性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3-1 掌握泥沙的物理特性:泥沙的粒径、沙样的级配曲线、泥沙的形状、容重;3-2了解细颗粒泥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双电层结构与结合水膜,絮凝与分散现象;3-3了解浑水的基本特性:浑水的含沙量、流型、粘滞性;3-4掌握泥沙的沉降速度:球体的沉降机理、泥沙的沉速公式及影响因素;3-5掌握河流泥沙的分类:按泥沙粒径大小、泥沙运动及造床作用分类;重点:泥沙的物理特性和泥沙的沉速难点:泥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第四章推移质泥沙运动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了解泥沙起动:起动的机理、泥沙起动的希尔兹关系、起动流速公式、起动的随机性、非均匀泥沙的起动;4-2了解推移质输沙率: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各类公式的基本思路、非均匀沙泥沙的处理。
《河流动⼒学》
《河流动⼒学》课程教学⼤纲
课程编号:030054 学分:2 总学时:34
⼤纲执笔⼈:刘曙光⼤纲审核⼈:匡翠萍
⼀、课程性质与⽬的
《河流动⼒学》是港⼝航道与海岸⼯程专业本科⽣的必选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了解和掌握冲积河流在⾃然状态以下及受⼈⼯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为学习港⼝及航道⼯程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包括泥沙特性、推移质运动悬移质运动和异重
流。
2、熟练掌握河床演变特性,包括局部河段的河床演变和潮汐河⼝的河床演变
3、熟练掌握河床演变及河床变形计算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章、泥沙特性
第⼆章、推移质运动
第三章、悬移质运动
第四章、异重流
第五章、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
第六章、潮汐河⼝的⽔流泥沙特点及河床演变
第七章、河床演变分析与河床变形计算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
五、前修课程要求
⽔⼒学、流体⼒学、⼟⼒学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河流动⼒学》,王昌杰主编,⼈民交通出版社,2001
2、《河流动⼒学基础》,王兴奎等编著,⾼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泥沙输运理论与实践》,杨志达著,中国⽔利⽔电出版社,2002
4、《泥沙运动⼒学》,钱宁、万兆惠著,科学出版社,1983
5、《河床演变学》,钱宁、张仁、周志德著,科学出版社,1987。
长江流域泥沙来源及沉降分布一.研究目的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早以前古人就在这片沃土上定居耕耘,繁衍生息。
在古代,1万年前后的史前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水稻耕作。
对于长江的开发以及利用不仅仅是现在才开始的。
最早,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和开通水上航运,都江堰,灵渠,南北大运河等著名水利工程相信都不会陌生。
当今,我们也没有停下脚步,长江巨型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南水北调等一系列水利工程都已被人们所熟知,如今的长江流域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区,并对我国国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加上自然环境自身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子加大,生态环境不断地被破坏,其中与泥沙相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
长江上有的水土流失刘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爆发等山地灾害频繁,这些自然灾害会对人类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
泥沙淤积对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影响在于不仅使其失效,更威胁其存亡,在当今环境问题中,泥沙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众多环境问题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泥沙的侵蚀,搬运,沉积是一个整体。
河流的泥沙都是来源于流域泥沙,而流域的泥沙环境决定着进入河流的水沙条件,而这些又恰恰进一步影响河床的演变过程。
而长江到底是怎么样的泥沙环境而导致现在的问题,而我们又要如何去解决。
这就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也是我要在报告阐述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奖上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之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其泥沙问题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到现在也是如此)。
而作为港口环境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我来说,了解一些关于长江海岸泥沙沉降的知识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接着从图书馆拿的基本资料结合书本对于长江泥沙沉降做一系列的研究,并制成报告以及PPT形式。
二.研究具体方法和步骤1.长江的基本情况既然要说长江的泥沙情况,就不得不把长江好好介绍一下了。
第一章泥沙特性1. 等容粒径D:就是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2. 泥沙粒径测量方法:测量法(D〉20mm ;筛析法(0.1mm 《D<20mjm显微镜法(D<0.1mm;沉降法。
3. 粒配曲线:通过颗粒分析(筛分、水析),求出沙洋中各粒径泥沙质量,算出小于各粒径泥沙质量,然后在半对数坐标上,将泥沙粒径D绘于横坐标(对数分格)上,小于该粒径泥沙在全部沙洋中所占百分比p绘于纵坐标轴上,绘出的D~p关系曲线,即为粒配曲线。
4. 影响泥沙孔隙率的因素:1 .粒径均匀泥沙孔隙率最大2.泥沙形状3.泥沙沉积方式5. 比表面积:颗粒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颗粒比表面积间接反映颗粒受到的物理化学作用与重力作用的相对大小。
6. 絮凝:当扩散层较薄,颗粒间距较小时,粒间力表现为净引力。
相邻的颗粒彼此相互吸引而聚合在一起的现象。
影响絮凝因素:粒径大小,电解质离子浓度、价位,矿物组成。
7. 双电层:细颗粒泥沙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颗粒周围会形成双电层,细颗粒泥沙通常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会发生两种情况(均带负电):一是电解质中离子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二是泥沙颗粒表面分子发生离解。
双电层分为吸附层(带正电荷,且排列紧密),扩散层(游离反电荷层)8. 几何特性(颗粒形状、大小、群体泥沙组合特性);重力特性(泥沙颗粒容重、淤积泥沙干容重);水力特性(泥沙颗粒沉降速度)9. 泥沙容重(或密度):泥沙颗粒实有质量与实有体积之比,无因次数(有效容重系数)a=(r s-r)/r(容重关系式)=(p s-p)/p(密度关系式)10. 干重度:如取未经扰动的原装沙样,量出它的体积,然后在烘箱中内经100~105C的温度烘干后,其重量(或质量)与原状沙样整个体积之比,称为泥沙的干重度(或密度)。
11. 干容重影响因素:1泥沙粒径(粒径粗,干容重大,变化范围小)2泥沙淤积厚度(淤积厚度越深,干容重越大)3淤积历时。
12. 沉速:单颗粒泥沙在无限大静止清水水体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
(0)河流动力学概念: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河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 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泥沙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 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河床变形预测: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室内试验,现场观测,数值计算(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河道水流的二相特性;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河道水流的不均匀性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主流,副流,环流二维明渠流速的分布规律:1.直线层,也成粘滞底层,切应力只有粘滞切力,流速按直线分布2.过渡层,粘滞切力与紊动切力同时存在,流动是层流和紊流的过渡区,该层没有统一的流速分布公式,近似按直线层或对数层公式计算3.对数层,切应力主要是紊动切应力,流速按对数分布4外层区.在对数层以上到水面的区间,切力主要是紊动力,流速分布常以缺速公式表示,故也称缺速区。
流速分布要受上部边界影响,与边壁糙率也有一定关系。
河道水流阻力分解图:见ppt1 76页明渠二维流的阻力损失表达方式:见ppt1 77页(3)按运动状态分,泥沙的运动形式有:(床沙),推移质、悬移质泥沙交换现象:推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间歇性、置换性、速度小、跳跃性、数量少、消耗时均能量 悬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速度大、悬浮性、置换性、数量多、消耗紊动能冲泄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细的部分,且在河床中数量很少或基本不存在的泥沙。
床沙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粗的部分,且在河床中大量存在的泥沙。
两者主要区别:1.前者是非造床质泥沙,后者是造床质。
2.前者粒径较小,后者粒径较大3.前者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前者按运动方式分;后者按造床作用、颗粒大小和泥沙来源分。
河流动力学河流动力学(riv e r d ynamic s)研究河流运动发展基本规律的一I丁学科。
水流使河床变化,河床影响水流结构,两者通过泥沙运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河流动力学是从水流动力作用出发研究水流和河床泥沙之间的运动及相对平衡的规律,为整治河流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包括河道水流结构,泥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规律等三部分。
水流平面图(river p1ane) 在平面上将河流分成若干流量相等的流束图形。
天然河流中的水流运动是三维问题,不易计算。
实际工程中采用一种近似的方法,假定同一垂线上的流向相同,流速等于瑟线平均流速,仅考虑纵向水流沿纵横两方向的变化,忽ßI各环流作用。
把三维空. 问问题近似地简化成二维平面问题。
水流平面图是将整个水流用合适的流线分成许多流束,使各流束通过的流量相等,各流束宽度、深度和平均流速则不相同。
同时划分出若干与流线正交的横断面线,将河流构成平面上的矩形流网。
通过水流平面图可了解垂线平均流速沿流程和沿断面'f~ 分布及流向的变化。
河床横断面(cross sec t ion ofcha丑丑e1)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河床,3d 面。
水流方向是指水流动力轴线的方向,当洪水、中水、枯水流的动力轴线不一致时,选取河床横断面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应根据需要选定。
若研究防洪问题,应取与洪水的动力轴线垂直的断面为河床横断面,又称"大断面"。
若以航道整治为目的,取与枯水的动力轴线垂直的断而为河床横断面,主要研究枯水河床的边滩、浅滩、深槽等变化。
山区河流的横断面,因受河流下切作用,汩谷往往发育为"V" 形或"U" 形。
平原河流是从冲积层上流过,所经之处地势平坦,河谷宽阔,河床横断面呈抛物线形、不对称的三角形或复式"W" 形。
河床纵剖面(longitudin a l profileof channe1) 沿河流动力轴线所切取的河床剖面。
第一章 泥沙特性 等容粒径定义:容积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算术平均粒径: 定义:长、中、短轴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粒径: 定义:将泥沙视为椭球体,求其等容粒径(球体) 天然沙孔隙率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⑴粒径:沙样越粗,孔隙率越小(细沙表面积大,颗粒间摩擦、吸附及搭成构架的作用强)。
粗砂:39~40%;中沙:41~48%;细沙:44-49%;粘土絮凝后可达90%。
⑵均匀程度:均匀沙的孔隙率最大。
因非均匀沙粗颗粒间孔隙由细颗粒填充。
⑶形状:圆滑的、棱角不分明的沙样孔隙率较小。
⑷沉积时间:越长,孔隙率越小。
比表面积的定义: 泥沙颗粒的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比表面积的意义: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反映泥沙颗粒的物理化学作用与重力作用的相对大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物理化学作用越大。
影响干容重的主要因素:⑴粒径:影响孔隙率n 。
粒径↑,n ↓,gs’ ↑,变化范围↓;粒径↓ , n ↑ , gs’ ↓,变化范围↑。
⑵淤积厚度:影响土的自重应力,自身固结压缩→影响孔隙率n 。
淤积越深,gs’越大,变化范围越小;淤积越浅,gs’越小,变化范围越大。
⑶淤积历时:影响排水固结充分程度→影响孔隙率n 。
沉积越短, gs’越小;沉积越长, gs’越大,然后趋于稳定值;大颗粒稳定历时短,细颗粒稳定历时长⑷级配:影响孔隙率n :组成越均匀,孔隙率越大,gs’越小;组成越不均匀,孔隙率越小,gs’越大。
水下休止角:泥沙在静水下自然堆积而不塌落的坡面倾角,f (°)。
水下摩擦系数:f =tg f 说明:粒径越大,水下休止角越大,摩擦系数越大,坡度越陡。
束缚水=粘结水+粘滞水 絮团:分散细颗粒相互吸引,聚合成结构松散、类似棉花团的较大团粒或团块,称为~,絮团形成的过程即称絮凝 沉降的过程①初始,γs>γW ,重力>阻力,加速下沉②沉速增加→阻力逐渐增大,而重力恒定,加速度减小③当重力=阻力,加速度=0,泥沙匀速下沉,沉速趋于稳定。
河流动力学第一章泥沙特性1、等容粒径: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设某一颗泥沙体积为V ,则等容粒径3/1)6(πV D =泥沙粒径可用长轴a ,中轴b ,短轴c 的算术平均值表示)(31c b a D ++= 假设成椭球体,用几何平均值表示3abc D =2、粒配曲线的作法:(图1-1 p6)①通过颗粒分析(包括筛分和水析),求出沙样中各种粒径泥沙的重量②算出小于各种粒径的泥沙总重量③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将泥沙粒径D 绘于横坐标(对数分格)上,小于该粒径的泥沙在全部沙样中所占重量的百分数p 绘于纵坐标(普通分格)上,绘出的D~p 关系曲线即为所求的粒配曲线。
3、粒配曲线特点曲线坡度越陡,表示沙样内颗粒组成越均匀,反之,不均匀。
4、粒配曲线特征值1)中值粒径50D :是常用的特征值,它表示大于和小于该种粒径的泥沙重量各占沙样总重量的50%,即粒配曲线的纵坐标上找出p=50%,其对应的横坐标即为50D 2)平均粒径50D :是沙样内各泥沙粒径组的加权平均值。
即粒配曲线的纵坐标(p )按其变化情况分成若干组,并在横坐标(D )上定出各组泥沙相应的上、下限粒径min max D D 和 以及各组泥沙在整个沙样中所占重量百分数i p ∆,然后求出各组泥沙的平均粒径32min max min max i min max D D D D D D D D i +++=+=或∑∑==∆∆=n i i n i i im pp D D 11n —为划分组数;2502σe D D m =,其中σ—沙样粒径分配的均方差,9.151.84ln D D =σ 当σ为零时,沙样均匀,50D D m =,一般沙样不均匀,σ总是大于零,因此,通常50D D m >3)分选系数(非均匀系数)25750D D S =,若0S =1,则沙样非常均匀,越>1,则越不均匀。
5、影响泥沙的孔隙率的因素①沙粒的大小 ②均匀度 ③沙粒的形状 ④沉积的情况 ⑤沉积后受力大小 ⑥历时长短泥沙越细,孔隙率越大;泥沙越均匀,孔隙率越大;越接近球体,孔隙率越大。
【专业介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介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是研究自然界水流运动规律的工程学科,也是开发和利用河流所必需的力学知识体系。
在各种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涉及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特殊技术。
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的科学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工程的安全、经济、高效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研究问题有:河流和水工建筑物边界条件下水平衡与水流、水气或水沙两相流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
广泛应用于防洪、灌溉、水电、河床演变、输水、城市给排水、环境水利、水土保持等领域。
作为水利产业的支柱学科,该学科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水,培养和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水利水电的发展。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培养高层次的水利工程人才,具备高等教育、科研、大型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的能力。
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熟练阅读外语资料,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掌握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趋势;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对相关理论进行有效研究,具有解决水利工程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介绍三、课程设置自然辩证法、第一外语、专业外语、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河流泥沙与工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题、现代科技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等。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介绍四、就业方向水利专业70%的毕业生受雇于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
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机关(如中央部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海关、省级公安部门、公安部门等)的公务员;近30%的毕业生到国资委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和金融企业就业。
多年来,水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开放城市,占发达地区的近三分之一。
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电力行业的管理、设计和科研机构、工程单位和高等院校,以及土木工程、建筑等行业从事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工作。
(0)河流动力学概念: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河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 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泥沙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 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河床变形预测: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室内试验,现场观测,数值计算(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河道水流的二相特性;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河道水流的不均匀性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主流,副流,环流二维明渠流速的分布规律:1.直线层,也成粘滞底层,切应力只有粘滞切力,流速按直线分布2.过渡层,粘滞切力与紊动切力同时存在,流动是层流和紊流的过渡区,该层没有统一的流速分布公式,近似按直线层或对数层公式计算3.对数层,切应力主要是紊动切应力,流速按对数分布4外层区.在对数层以上到水面的区间,切力主要是紊动力,流速分布常以缺速公式表示,故也称缺速区。
流速分布要受上部边界影响,与边壁糙率也有一定关系。
河道水流阻力分解图:见ppt1 76页明渠二维流的阻力损失表达方式:见ppt1 77页(3)按运动状态分,泥沙的运动形式有:(床沙),推移质、悬移质 泥沙交换现象:推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间歇性、置换性、速度小、跳跃性、数量少、消耗时均能量 悬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速度大、悬浮性、置换性、数量多、消耗紊动能冲泄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细的部分,且在河床中数量很少或基本不存在的泥沙。
床沙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粗的部分,且在河床中大量存在的泥沙。
两者主要区别:1.前者是非造床质泥沙,后者是造床质。
2.前者粒径较小,后者粒径较大3.前者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前者按运动方式分;后者按造床作用、颗粒大小和泥沙来源分。
绪论●课程的意义:我国河流众多,仅流域面积在1000m2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全国正常年径流量达27100亿m3,水能蕴藏量为5.8亿kw;年均输沙量1000万吨以上的有42条,直接入海泥沙总量20亿吨,黄河长江的总输沙量占世界13条大河总量的1/3(其中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大河,多年平均数沙量达16亿吨,长江宜昌站平均年输沙量5.3亿吨)。
●课程与专业的关系:1、水文水资源专业:河流动力学是水文水资源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它具有双重性。
水文水资源专业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运动规律及资源评价利用和开发的专业。
地表降水、产流、汇流必然产生地表的侵蚀、产沙、泥沙的输移和堆积。
对地表上水和沙的研究常常相互关联,特别是解决多沙河流的水文测验、水文预报和水力计算等问题,更需要河流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2、港航专业及水利水电专业:河流动力学是该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同江河作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与水利工程、港航工程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
如:港址选择,除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及陆域条件外,还需弄清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尽可能选择冲淤变化不大或冲淤变化朝着有利于港口建设方向发展的地方建港;在河流渠化或运河工程中必须重视泥沙及河床演变问题,例如壅水渠区泥沙淤积问题,坝下游河床冲刷问题和船闸引航道冲淤问题等。
●本章知识要点:1、课程内容及与本专业的关系2、研究对象及学科发展概括3、课程概貌、研究方法及学习特点●泥沙问题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1、防洪问题:洪水的泛滥成灾与上游来沙多少有关:(1)大量泥沙淤积,抬高河床,行洪能力降低。
如:黄河(2)宽浅河道,主流迁徙无常,严重降低对洪水的抵御能力。
如:黄河中下游龙门—潼关河段具有“揭河底”现象。
2、水库泥沙淤积和枢纽上下游河床演变(1)库容减小,影响水库正常调度使用,降低兴利指标。
流体的河流和海洋动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河流和海洋动力学。
河流和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动力系统,它们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对于地球的气候、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流体的河流和海洋动力学,并探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 流体的运动规律流体力学研究的是如何描述和解释流体的运动规律。
在流体力学中,我们使用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
对于河流和海洋来说,这些方程的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河流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程来研究水的流速、流量、水深变化以及河床的侵蚀和沉积过程。
在海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程来研究海流、洋流和海洋环流系统。
2. 河流动力学河流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水动力系统之一。
河流的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降水、地下水等。
河流的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河流水流速度、水位变化、河床演变以及洪水等现象。
通过对河流动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河流的特性,预测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
3. 海洋动力学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动力系统,其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力、潮汐、地球自转等。
海洋动力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海流、洋流、海洋环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海洋动力学的研究对于预测海洋环境变化、气候变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4. 河流和海洋动力学的应用河流和海洋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河流方面,通过研究河流的动力学,我们可以预测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减轻洪灾的影响。
在海洋方面,海洋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海流和洋流的变化,从而为海上航行、沿海工程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结:流体的河流和海洋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分支,通过对河流和海洋的动力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河流和海洋的运动特性、环境变化以及洪灾等自然现象。
河流动力学复习第一章绪论考核内容为学科的发展概况、课程的内容及学习任务。
1、了解河流动力学发展的历史;认识水流~泥沙~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水流运动与泥沙运动的重要性;3、理解课程的任务与特点;4、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1、河流动力学的任务2、水流~泥沙~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间的相互关系3、河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第二章河流动力学基本概念考核内容为河流动力学基本概念1. 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二相性、非恒定性、三维性、非均匀性2. 水沙运动的不平衡性3. 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及阻力损失考核知识点: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2、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及阻力损失第三章泥沙特性考核内容为泥沙的分类、泥沙的来源、泥沙的几何特性及泥沙的重力特性。
1. 泥沙的分类2. 泥沙几何特性:粒径,级配曲线,特征值3. 泥沙的重力特性:含沙量、浑水容重考核知识点: 1、泥沙的分类2、泥沙的几何特性及重力特性。
第四章泥沙的沉速考核内容为泥沙沉速的定义、沉降过程中的三种状态、沉速公式、影响沉速的主要因素、泥沙沉速的测定。
考核知识点:1、泥沙沉速的定义、沉速公式2、影响沉速的主要因素、泥沙沉速的测定。
第五章泥沙的起动考核内容为泥沙起动的物理机理,泥沙起动的物理现象及受力分析。
考核知识点:1、均匀沙起动条件:力的表达式,散体及粘性泥沙的统一起动流速公式,2、散体泥沙的起动拖曳力公式,止动与扬动流速。
第六章沙波运动与动床阻力考核内容为沙波运动规律与动床阻力计算。
1. 沙波形态与运动状态,沙坡的发展过程及形成机理,床面形态判别标准,沙波尺度及其运行速度,推求推移质输沙率,沙波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2. 动床阻力:河床与河岸阻力划分,沙粒与沙波阻力的划分,动床阻力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1. 沙坡的发展过程及形成机理,床面形态判别标准,沙波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2. 动床阻力的计算。
第七章推移质输沙率考核内容为推移质输沙率计算方法。
第一章绪论1、河流动力学是什么样的学科?主要研究什么?答:河流动力学是研究河道水流、泥沙运动、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②泥沙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③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由一条河流从表层到底部记忆,水流——泥沙——河床)2、河流动力学的鲜明特点:半经验半理论3、河流动力学的应用?答:①港口选址论证;②航道整治;③排除修建水利枢纽的不利影响第二章水流的紊动1、紊流的特性答:①即使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场中任意一点的流速和压力也随时间呈不规则的脉动;②紊流具有扩散性2、如何判断紊流的发生?答:通过雷诺数进行判断。
Re<2000左右,属层流;Re在10000~12000时,进入紊流范围3、紊流发生的分类答:①水流很快流过固体边界,边界是静止的,水流是运动的;②两种不同流速的液体相接触,在接触面上的流速梯度也产生漩涡;③水流绕过物体或物体在静水中运动时,在物体背面,水流发生分离而产生漩涡。
5、紊动切应力如何产生?主要内容?答6、流速分布公式实际应用注意问题?答:①天然河道Ks(明渠水流周界上的粗糙突起高度)难以直接测量.采用实测的方法来确定,即测出水槽的流速分布及u*值,再求出Ks;无法实测则查阅书册确定;②流速分布曲线原点对于不同床面不同第三章泥沙特性1、孔隙率?答:孔隙率是泥沙中孔隙的容积占沙样总容积的百分比 2、比表面积含义答:颗粒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3、双电层现象?粘结水?粘滞水?答:水中(电解质中)离子吸附在泥沙表面和泥沙表面分子离解使泥沙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负电荷将吸引水中正电荷的离子形成吸附层。
吸附层的离子不足以平衡颗粒电荷,继续吸附异号电荷形成扩散层,这就是双电层现象。
粘结水:在泥沙颗粒表面负电荷的作用下,靠近颗粒表面,在吸附层范围内的水分子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整齐、紧密排列,这部分被称为粘结水。
前言1•河流动力学就是以力学及统计等方法研究河流在水流、泥沙和河床边界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2•河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原型观测、数学模型。
第一章1.P16等容粒径公式。
2•粒径大小分类、漂石、卵石、砾石、沙砾、粉粒、黏粒,3•有效密度的表示方法(PS-P)/P4•从自然界取得的原状泥沙,经过100到105度的温度烘干后,其质量与原泥沙整体体积的比值称为泥沙的干密度。
相应重量的比值称为干容重。
5•泥沙干密度主要受泥沙粒径、淤积厚度、淤积历时等因素的影响,注意图p21, P22的图6•在静水中的泥沙,由于颗粒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以堆积成一定角度的稳定倾斜而不塌落,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泥沙的水下停止角!第二章1泥沙沉降速度是指单颗泥沙在足够大的静止请水中等速下沉时的速度,简称沉速。
由于泥沙颗粒越粗,沉速越大,因此又被称为水力粗度!2雷诺数小于0.5为停滞性状态,大于1000属于紊动状态,介于之间属于过渡状态。
3影响泥沙沉降速度因素有,颗粒形状,边壁条件,含沙浓度,紊动,絮凝等4泥沙颗粒越细。
其比表面积越大,当泥沙粒径小于0.01毫米,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可使颗粒之间产生微观结构,随着这种颗粒泥沙的增加,相邻的若干带有吸附水膜的细颗粒便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絮团,这种现象称为絮凝现象。
第三章注意资料计算题游荡型河段演变规律:形态特性,平面形态看,河身比较顺直,往往宽窄相间,类视藕节状,河段内河床宽浅,洲摊密布,岔道交织。
水流特性:因河床宽浅,平均水深很小。
水文特性表现为暴涨暴落,年内流量变化大。
输沙特性:含沙量大,而且同流量下含沙量变化很大,流量与含沙量关系不明显。
同意流量, 因上站含沙量的不同,其输沙率相差很大,出现多来多排,少来少排现象。
演变规律:冲淤变化,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
非汛期,主槽淤积,滩地坍塌。
从长时间看,表现为主槽淤积抬高,而滩地持续抬高。
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4120080课程中文名称:河流动力学课程英文名称:River dynamics学分:3.0 周学时:2.5-1.0面向对象:预修要求:流体力学,水力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河流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具体包括泥沙的来源和基本特性、泥沙的分类和起动、沙波形态和发展消长、冲积河流阻力的概念和计算、推移质输沙率、悬移质运动及水流挟沙力。
二、河床演变规律,具体包括河床演变基本原理、蜿蜒型河流演变规律、分汊型河流演变规律、游荡型河流演变规律、顺直型河流演变规律、浅滩演变规律。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河流的泥沙特性和泥沙运动规律,掌握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河流泥沙问题的能力。
(二)英文简介River dynamics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ocean college in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course focuses on two parts: mechanic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fluvial processe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cludes the source and properties of sedimen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cipient motion of sediment, the wav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and waves, the concept and calculation of alluvial river resistance, bed load transport rate, suspended sediment movement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law of fluvial processes for various river types,which include meandering rivers, branching rivers, wandering rivers, straight rivers and shoals. Through theoretical study,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law ofmechanic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fluvial processes, and acquir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river sediment problem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关于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泥沙的基本特性;泥沙的起动规律;沙波的形态和发展消长;动床阻力特性;推移质和悬移质的运动规律;河床演变基本原理;蜿蜒型河流、分汊型河流、游荡型河流、顺直型河流和浅滩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