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1(简短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人口数量过多会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六点)

1、基础设施

2、大量城市投资

3、就业压力

4、治安、交通问题

5、社会保障

6、资源浪费、人均过少

二、什么是城市首位度,影响首位城市发展的经济因素有哪些?(四点)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间的比值,它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

1、自然区位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

2、集聚经济(金钱、环境、心理、发展机会收益)

3、经济创新环境

4、决策本位

三、什么是城市基础设施?试找出10个身边的基础设施,并加以分类。(8分)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是为生产又是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六大系统:

1、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

2、城市能源系统(电力煤气)

3、城市交通系统(道路、停车场、公交、对外交通)

4、城市通讯系统(邮电、电信)

5、城市环境系统(园林、卫生、环保)

6、城市防灾系统(消防、抗震、防洪、人防)

四、比较我国南北方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说明南北方产业集群在形成机理上有什么异同?(8分)(四种模式)

外商直接投资形成模式。最具典型的区域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模式。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

市场创造、工商业传统的特色品产业模式。浙江温州一带、完整产业链。

密集的国家高科技资源。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

对集聚经济效率和缄默知识的特殊共享机制是南北方的共同点。

五、城市经济的三次产业划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8分)(三阶段、三层次)

生产活动分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第二阶段:以工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作为标志

第三阶段:出现了大量服务型行业,并逐渐占据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

将产业结构划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又称初级产业,指以大自然为对象,通过劳动直接取得初级产品的产业,主要指农业和采矿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又称加工业,指以初级产品为对象,通过加工使其符合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其他的经济活动的统称,又称服务业,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所有为生产或生活提供服务的各种产业。

六、举例分析我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和面临的课题。(10分)

(两个趋势、四个课题)

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

(1)城市地域空间由聚集走向扩散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地域空间由聚集走向扩散,现代多中心城市的兴起和城郊次中心地带得到发展已成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趋势。

(2)城市建设从政府走向民间

四川省2002年,瑞云集团投资10亿元,与市政府签署开发建设邛崃新城区的合作协议。采取BOT 方式大规模加盟城市建设。政府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标方式,将新城开发与建设交由瑞云集团整体投资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50年后再由政府回收。

空间结构面临的课题:

(1)有城无市的城市“空壳化”现象是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2)提高城市规模效益、提升城市功能,降低城市建设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优化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也是重要课题。

(3)CBD、科技园区和开发区热也是城市城市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4)新城建设运动也是城市城市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七、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有那些?(四个方面、三阶段)

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是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70%为后期阶段。

1发展速度的变化

1)初期,第一产业所提供的生活资料不够丰富,第二产业所需要的社会资本短缺,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2)中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民经济和社会资本增长,工业化规模扩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化高速发展

3)后期,可转移的农村生育劳动力已经被城市吸收,城市的发展主要靠自身增长,所以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所回落,进入平稳阶段。

2产业结构的变化

1)初期,农村经济依然是主导地位

2)中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相继上升,双方地位交替互换。

3)后期,城市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第三产业主导。

3动力机制变化,

1) 初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2) 中期,工业化依然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但是第三产业开始显露对城市化的推力作用

3) 后期,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后续动力。

4空间形态的变化

1)初期,城市的空间形态呈零星“点”状结构

2)中期,从松散的”点”发展成为“面”状或者“带”状结构

3)后期,形成“网”状,即所谓的“城市镇体系”

八、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为何?(四点)

1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4 、制度安排对城市化有直接或间接的推进

九、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怎样兼顾生产者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预期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售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预期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的差额。

如何兼顾:

1、生产者要兼顾长期的、整体的的社会效益和当前的、局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要优先考虑。

2、防止不合理竞争,提倡市场机制下的公平竞争,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防止垄断造成的社会总财富损失。

十、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六点)

1)区位与交通条件,人文与自然要素的综合和对外经济联系

2)自然环境与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客观基础

3)社会文化、制度,城市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产业结构层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4)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载体,影响城市投资环境

5)经济基础。A经济规模,B市场条件,C产业基础。D所有制结构

6)国家政策,政策机制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直接意义的动力机制之一

十一、简要描述中国城市化特点(四点)

1 动力特点——政府发动型

中国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城市化及其基础——工业化是由政府发动的,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政治性和社会性,而非经济性

2进程特点——起步晚、起点低、起伏大

3体制特点——城乡二元性

4结构特点——不协调性

1)城市数量少

2)城市规模结构不协调,大城市比例过高

3)中国地域分布不平衡,东密西疏

4)城市的功能结构具有“工业型城市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