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性质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

直角三角形的分类;

3.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2.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

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

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像三边一样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性质。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小学,我们通过对一个三角形进行折叠、剪拼等操作,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说出这些方法的原理吗?

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构成一个平角(教师板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①你能用已学的定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③多种证明方法的核心是什么?

(借助平行线的“移角”功能,将三个角转化成一个平角)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例1:在△ABC 中, ∠A 的度数是∠B 的度数的3倍,∠C 比∠B 大15°,求∠A ,∠B ,∠C 的度数.

解 设∠B 为x °,则∠A 为(3x )°,∠C 为(x + 15) °, 从而有

3x + x +( x + 15 )= 180.

解得 x = 33.

所以 3x = 99 , x + 15 = 48.

答: ∠A , ∠B , ∠C 的度数分别为99°, 33°, 48°.

点明:几何问题借助方程来解,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3、三角形的分类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最多有几个直角? 最多有几个钝角?

①如图所示,三角形按角如何分类? 三角形中,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如上图)。

直角三角形可用符号“Rt △” 来表示, 例如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记作“Rt △ABC ”. 在直角三角形中, 夹直角的两边叫作直角边, 直角的对边叫作斜边.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4、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如下图,三角形中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 锐角三角

直角三角钝角三角

的外角,对外角∠ACD 来说,∠ACB 是与它相邻的内角,∠A 、∠B 是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A 外角

B C D

②学生自主探究:在上图中, 外角∠ACD 和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 , ∠B 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③归纳强调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④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

如图,∠BAE ,∠CBF ,∠ACD 是△ABC 的 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1. 填空:

(1).在△ABC 中∠A = 60°,∠B =∠C ,则∠B = ;

(2).在△ABC 中,∠A -∠B = 50°,

∠C -∠B = 40°, 则∠B = .

2.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 = 36°,∠C = 76°, 求∠DAC 的度数.

A

B

F C

D E

1

2 3 B C D

36° 76° A

3. 如图,∠CAD =100°,∠B = 30°求∠C 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从方法上你有那些收获?

3、“一题多解,多解归一”,需要把多种解法的共性挖掘出来,归纳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9页习题2.1第4、5题

六、教学反思 A B C D 3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