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品德听课评课的学习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执教的《我的牙齿》一课是《品德与生活》首师大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个单元主题中一部分。这个单元主题是在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教育的同时渗透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道德教育。《我的牙齿》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牙齿的知识,知道一些爱护牙齿的方法;增强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学习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石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进行以探究、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本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质量地达到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体验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换牙的常识,石老师课前为大家照了一些照片,利用照片导入引发学生感悟到我们已经长大,正是换牙阶段,要注意保护牙齿。教学时,石老师设计了先用小镜子观察牙齿、再让学生品尝食物、最后再用小镜子观察牙齿的变化等环节。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牙齿在吃完食物后会留下的很多食物残渣,要必须及时漱口来保护牙齿。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体验,真切地感受到从小保护自己的牙齿很重要,否则不仅影响到美观、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身体健康,不能很好的学习和生活。

二、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探究

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教学时,石老师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提出问题。如石老师再讲感知牙齿的作用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份调查表格,学生们都来充当小牙医,互相检查同桌的牙齿,认真做好记录,仔细观察我们的牙齿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互相观察、汇报,知道自己牙齿现状,初步感觉到有的同学的牙齿已经生了牙病。为了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石老师紧接着又来引导学生:除了你们刚才观察到的结果,你们还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了,说出了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细节问题。这是用学生自己观察到的结果教育自己,这样更有说服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的习惯,并能够完整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三、搭建情感平台,培养健康意识

对于儿童来说,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把握了课程的性质,按照课标的要求,紧紧抓住“爱护”这个情感主线,从怎样爱护自己的牙齿进行拓展,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感悟到健康的身体对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石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三个环节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进而使学生感悟到牙齿对于身体的影响,体会到牙齿的健康与否对工作、生活、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个环节:在学生观察牙齿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采访学生、学生的亲人以及教师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觉到牙齿生病后,不仅仅只是牙齿疼痛,而且还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第二个环节:学生品尝食物后漱口,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及时漱口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第三个环节:摸一摸被醋泡过的鸡蛋,通过真实的视觉、触觉、嗅觉上的刺激,使学生感受到保护好牙齿,预防龋齿,对于身体健康和外形美观的作用。从小小的牙齿上升到对身体、对生命的关注,使教育真正拨动孩子生命的琴弦,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使他们的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得到培养,为他们能够健康、安全的生活打下基础。

总之,本节课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正确引导和行为训练中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亲身体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既学到

了保护牙齿的知识,掌握了正确刷牙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和交流,创设的情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辨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本课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之初,通过学生讲故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此时,课堂的学习决不只局限于书本中,而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听与想的过程中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教学过程真实,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整节课老师努力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孩子融为一体,像一个大姐姐。让学生释放出本身的童心,表现得很活跃,尽量让学生表达。满足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初步了解了水的秘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玩着玩着”就发现了生活中常见到的水原来还有很多奥妙,在发现的基础上学生更多的是关注。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伟大发现,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参与到学习中。老师相机点拨,突出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善于发现有可能就是伟大创造的开始,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探索水的各种活动中,他们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观察细致,发现了水的主要特征及现象,对水的三态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还乐于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同样的原理,整个学习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合作精神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中,体现了关心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水的特性这一环节中,探索之前有方法的指导,探索之中重视对学生的帮助,并根据各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认识发现的规律。

三、关注课堂的动态

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合作,注意活动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拓展,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孩子出现“水是白色”的观点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利用水和白纸比较,给孩子直观的认识,证明了水是透明的。

另外,在活动的指导上,有以下几点值得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1.是否可不根据教材的活动建议给学生设定框框,而应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比如“水的颜色”的探索,是否可以更开放些,让学生从不同的环境中带来不同颜色的水,通过过滤使之纯净,进而引导他们比较,了解水是无色的。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会体现得更充分,就不会有点觉得学生不是“我要探索”,而是老师“叫我探索”。

2.好象还有点自然课的痕迹。这主要表现在急于完成认识水的特性这一知识性的任务而忽视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科学方法的运用等探索活动最主要的着眼点好象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好象有点急。这是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当学生的探索达不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时,“性急”的教师便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其实,这时学生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帮助、建议和方法的指导。

4.在设计认识水的三态实验方案上,是否把热水换成用酒精灯加热水来认识水的气态更好,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更多的水气的现象(不是讲冒烟,要抓住“气”这个关键字眼),水的循环也可用实验直观演示:固态冰用酒精灯加热变成液态水,液态水继续加热变成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