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 格式:pdf
  • 大小:195.3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摘要中国公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政治的。可是为什么实际执行当中会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呢?虽然说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意义是人民当家做主,但是,不仅仅是中国,乃至扩大至整个东亚、远东,首先是不存在这样的时期:民众思想的转变期。于是,不经教导就直接将权力下放,其后果必然是腐败。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得我国的政治参与的实现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然而我国政治参与机制尚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

关键词现状民主选举高参与率低参与质量

中国,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其民主问题常被各界人士甚至是西方国家所诟病。那么作为中国公民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总体水平如何?笔者将就此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什么是政治参与?所谓政治参与是指公民或团体试图影响政府决策和人事结构的行为,是现代社会公民制约政府的重要手段。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以及规模和程度也是判断一个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强,民众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使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政策更多的以民意为基础,日益成为一个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而政治参与的途径可分为制度化的参与和非制度化的参与两种。在政治参与程度与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的社会,民众的政治参与有一套比较稳定的制度在社会各阶层间起着缓冲的作用。在现代,选举是政治参与中制度化程度高,公民控制政府最为有效的工具。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不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带有相当程度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在现代政治中,公民与公职人员的个人接触以及关系网是一种重要的非制度化参与。但是这种利益表达方式受到经济地位的影响很大。此外,游行示威、抗议、骚乱等群体性事件也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呢?首先,中国公民是如何参与政治的?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机构也就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可是为什么实际执行当中会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呢?首先,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意义是人民当家做主。但是,不仅仅是中国,扩大至整个东亚、远东,首先是不存在这样的时期。这就是民众思想的转变期。

早在民国初,孙中山就提出“起先的十至二十年是训政期”。

训政期是孙中山提出的建立国民程序的第二个阶段。主张在训政时期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运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一省之内全部县实现自治时,即可结束训政,进入宪政时期。

因为老百姓对民主政治根本一无了解,如果不经过教导就把权力直接下放其后果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论文

是什么?就是老百姓根本不懂得手中权力的重要性,就会出现权力货币兑换的情况。最常见的也就是所谓的贿选。现在中国农村的选村长,众所周知,某些人为了当村长,贿赂选票花了数百万的多如牛毛,上千万的也比比皆是。所谓的集体所有制,在我国基本上就是村长所有制或乡长所有制。所以,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首要任务是个提高选民的素质和思想。

而到了今天,人民代表大会也越来越变味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党政军一体化,最高的是什么是党,不管做什么决策一切以党的利益为前提。也就是说,一切以最高领导利益为利益,就是向上负责制,所以常会有一些侵犯老百姓利益的条文出来。而西方是国家、军队、党,最高的是国家,就是全民老百姓,而多党派的存在意义是竞争政治,不管做什么决策,首先得符合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如果达不成,那怕你包装的再好都没用,因为人家的体制是向下负责制,所以你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你就得下台。而且人家是政治和司法和军队是完全分开的,所以不存在权力干涉司法公正,因此就有不少人士认为“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便于党的控制和装点门面,如果实行西方的竞争政治,人民代表大会里面就不是现在那些人了。”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得我国的政治参与的实现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然而我国政治参与机制尚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政治参与渠道的运行以及公民参与具体正职的行为方式也存在着不足。就民主选举来说,高参与率和低参与质量并存一直被各方人士说诟病。一方面每届人大代表选举和基层选举的中国公民参与率高达90%以上,而另一方面是参与质量低。其出现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选民参与选举缺乏主动性。由于许多选举中,代表内定和指派现象时有发生,选举和选民的利益脱节,即选民对代表候选人不了解,对选举出的人大代表能否代表他们的利益参与决策,表达选民的医院不清楚;尤其是选民认为选举不过是走过场,走形式罢了,自己的一票对谁当选并不起作用。因此对选举轰动态度消极,被动的政治参与。二是一些代表缺乏责任感。一些代表把代表职务看成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责任,对选民的意志和要求置之不理。甚至是把代表职务当做是一种体现身份和地位的荣誉。他们按照推荐自己当选的组织和个人的要求无履职,而非围绕选民利益去履职。三是代表监督措施不力。很多代表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选民对其监督难度很大,他们对自己单位的监督更像是自己监督自己,令监督失去意义。再者,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不少地区的选举中,许多选民抱着应付的态度或者游戏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整个社会对商业和金钱嫉妒追逐,对腐败现象视而不见,对社会不公逆来顺受等等。这种政治冷漠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利益驱动。和参加经济活动一样人们参加政治活动也是为了本人和其所代表的集体的利益最大化,但由于缺乏这种利益上的共识,深刻而持久的政治热情便无从发生。而近年来对“集体上访”的粗暴处置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人大代表因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些政治环境下何谈公民的普遍参与和热情。二是公民政治权利不落实和参政渠道不顺畅。很多阶层人士抱怨不能够经常参加由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举办的座谈会,以反映他们的呼声,没有有效途径将其愿望和要求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过程。然后是,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路径较少。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信访制度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政治参与机制,但这些机制存在着配套性差、自主性弱和渠道单一的三大弱点,一些制度过于原则,不尽完善,难以在实践中有效贯彻和落实。最后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