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09-2010环境法期末试题(B卷)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环境法学》试卷(B)

学号姓名院系法学院分数

一、简答题(每题5分,合计30分)

1、简要分析“外部性理论”对环境法的影响。

2、“共同但有区别”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政府在阐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时适用了这一原则。请简要阐释这一原则,并简要评述对我国立场的意义。

3、简要阐述你对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认识。

4、简要分析“公害(环境污染)”的法律特征。

5、从哲学角度,认为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限度,并引出两个基本原理:

一、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二,人类是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者。请结合环境法的特点,对这两个原理进行简要分析。

6、简述论述环境法的渊源,并简要解析环境法的法域。

二、法条分析(每题10分,合计30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第三款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第八十四条规定:“受到固体废物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依法赔偿损失。”第八十五条规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应当排除危害,依法赔偿损失,并采取措施恢复环境原状。”第八十六条规定:“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请对这两部法律相应条款进行比较分析

2、《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该条还规定:“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

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请简要分析该条的基本含义。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请简要分析该条的基本含义。

三、案例分析(每题10分,合计20分)

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第五十八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现有某市为改建城市供电线路,在该市一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改建高压电塔,引发该行为是否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有关的建设项目属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供电线路也是城市基础设施,该行为不属“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并未违法,可以建设。你对这一主张如何认识评判。

2、甲厂在20世纪80年代建于某市郊区,当时该厂东部相邻为大片空地。该厂建成后,其所产生的工业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并一直按国家规定缴纳噪声排污费。2005年,因城市建设发展,该厂东部相邻的空地划定为商业和生活居住区,建设成为居民小区。2008年,该小区居民以甲厂噪声扰民为由,要求甲厂治理噪声并赔偿居民所遭受的噪声污染损害。甲厂辩称:1、甲建成在先,居民小区建成在后。小区明知有污染存在却依然建设,居民入住时亦知此情,故小区和居民自身有过错,甲厂不承担污染责任。2、甲厂一直按规定缴纳噪声排污费,亦不应承担污染责任。请对甲厂和居民的理由进行分析。

四、论述题(20分)

背景资料:某市拟规划在某居民小区相邻区域建设一大型变电站,引发小区居民反对。有一环保志愿者组织(或称环境NGO组织)欲自愿代表小区居民,提起公益诉讼。

题目:一般认为,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合理规范国家环境管理权力,促进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有着重要意义。请结合背景资料,简要分析这几种权利的属性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义。

出题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