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体会文档

阅读塑造心灵

——读书心得王立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在学生时期就已烂熟于心,但惭愧的是,那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将其背会,未曾领会其中含义,直至近两年,在张校长大力倡导多读的理念下,在身边爱书如痴的潘老师的影响下,我才拿起书一点点开始阅读。

《读书成就名师》——坚定读书信念

第一本认认真真读完的书是潘老师给我推荐的《读书成就名师》。书中介绍了十二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这些教师的故事不一样,但成长的方法是一样的——读书。并不是每位特级教师都有高学历,但每位教师都是把读书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学养在阅读中不断丰厚”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于永正老师说:“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王崧舟老师说:“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充满智慧和灵性,你不去跟它打照面它便静静地躺在你的书柜里。你拿起书来,它就是活的,就会和你对话。”王老师给自己的书房自拟一幅对联“明月一帘无心照,诗书半斋随意读”。闫学老师说:“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李镇西老师说“只要你把读书当作内在的需要,同时养成了习惯,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当我对读书懈怠时就会想起书中的话“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必须有理论指导,脚踏实地,善于学

习,厚积薄发。”当读起来时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需要阅读。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首先要做真正的读书人。读书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职为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风气。

《主题阅读三人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在潘老师的推荐下,我向刘校长借阅了《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跟我们的“海量阅读”在大理念上是一致的——大量阅读。书中写道“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史。”“成阅读者成一生——抓住抓住了语文的根得到阅读之乐,就得到的语文的魂。”书中还列举了吕叔湘老先生的话“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看课外书没有人讲,却能提高语文能力,可见,讲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阅读是多么重要。《朗读手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尊重成就孩子们的一生》等作品中都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活动,它总能让奇迹发生。一次我们全班同学读一个有关宽容的故事,读后自由发表感想,一个女生站起来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斤斤计较来说,说着说着竟情不自禁地落泪,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但可悲的是,在中国孩子上学以后,很多家长肯花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却不肯花时间陪孩子读书,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努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命状态!”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育人先立德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记住了一首诗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雷夫老师写道“养育一个有荣誉感的孩子是教师一生的事业,因为有你,他们才能长大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他还写道“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测验分数不过是学生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雷夫老师教孩子们“果断、有道德,能够勇敢地去做对的事。”他还教孩子们要守信、乐观、守纪,学会分享,学会尊重,学会赞美他人等等。育人先立德,我们的老祖先就深深知道这一道理,《弟子规》就是最好的见证,《弟子规》总叙中就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当然我们想让孩子们做到,首先要自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身教胜于言传。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什么?

最近在看一本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美蔡真妮著),这是继《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又一次接触美国教育,又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育人理念所震撼。

一、“尊重”比成绩更重要

在美国发考卷让学生轮流发,但发考卷的学生要面无表情地按照

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这不就是张校长倡导的“多元评价”吗?

教育学家们在深入研究后曾得出结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孩子们就会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用努力进取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让孩子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多少题,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细小感觉,给孩子培养出一份自信心来。

尊重的同时,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赞赏、信任都可以使孩子更自信。

三、“不输在起跑线”

“不输在起跑线”几乎是现在国内所有婴幼儿父母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份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领先。

现在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已经变成了终身需要。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掌握多少知识重要得多。要想孩子们有个成功幸福的人生,父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去看人物传记,很多名人像爱因斯坦、爱迪生、拿破仑、丘吉尔都是是小时候成绩很差的学生。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自身与周围各类人的人生,决定是否成功的不在于他们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甚至是否考得上大学都不重要。在中国父母的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

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名校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超过了上名校。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人的命运的是他的品性和人生态度。在孩子幼年时,培养他的优良品性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秘决是:给孩子好的德行,让他具备良好的做人准则。

这些只是书中给我启迪最深的几个观点,这些教育观并不是美国的产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我们的古人就深知这教育的真谛。

书籍一点点洗涤着我的心灵,让我成长着,进步着;引领我一点点走进教育之门,开怡懂得教育是什么。

读书是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