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2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处理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过程。
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而提高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首先,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水解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质。
在水解过程中,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被分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淀粉等被水解成氨基酸和糖类物质。
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质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提高了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
其次,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酸化作用将小分子有机物质转化成有机酸。
在酸化过程中,微生物将水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质氧化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等。
有机酸的产生降低了污水的pH值,改善了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环境,促进了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此外,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还通过产生一些辅助酶类物质,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
这些酶类物质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水解和酸化过程,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水解酸化池还可以减少有机物质的负荷,降低后续处理设备的负担,是污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水水质和处理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同时,对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和管理也需要严格控制,保证其稳定的运行和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水解和酸化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有机酸,提高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水解(酸化)工艺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改进型,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它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小时,能在常温下正常运行,不产生沼气,流程简化,并在基本不需要能耗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降低了造价和运行费用。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如有机酸类)。
经过水解后的污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通过清水区排出池外进入后续好氧系统进一步处理。
由于上述原因以及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所以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污泥得以稳定减容。
在水解酸化池中,主要以兼性微生物为主,另含有部分甲烷菌。
水解酸化池中COD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吸收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以及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有机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还包括硫酸盐的还原、氢气的产生及少量的甲烷化过程等。
总之,水解(酸化)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多功能的水解(酸化)池较功能专一的传统初沉池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高,节能降耗。
以多功能的水解池取代功能专一的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初沉池,其COD、BOD、SS去除率分别达到25-30%、15-25%、65-70%,从数量上降低了对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
水解池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能耗完成了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过程,使该组合工艺较常规工艺节能20%~30%。
2)污泥相对稳定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较常规工艺污泥量减少了15~30%,整个工艺的剩余污泥最终从水解酸化池排出。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调节污水的酸碱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艺,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设计要求1. 处理规模: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处理规模。
2. 水质要求: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标准,确定水解酸化池对污水的要求,包括COD、BOD、pH等指标。
3. 设计参数:确定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温度、进水方式等设计参数。
4. 安全要求:考虑到水解酸化池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腐蚀性物质,设计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三、工艺流程1. 进水: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进水管道均匀分布到水解酸化池中。
2. 水解反应: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质经过水解反应,分解为有机酸、氨氮等可生物降解的物质。
3. 酸化反应:水解产物进一步经过酸化反应,有机酸被进一步降解为低份子有机物质,释放出更多的氨氮。
4. 混合搅拌:通过搅拌装置,保持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均匀,促进反应的进行。
5. 出水:经过水解酸化反应后的污水,进入下一道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
四、设计计算1. 水力停留时间:根据处理规模和进水水质要求,计算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普通为4-8小时。
2. 污泥产生量:根据进水COD浓度和水解酸化池的污泥产生系数,计算出污泥的产生量。
3. 混合搅拌功率:根据水解酸化池的体积和搅拌设备的类型,计算混合搅拌的功率需求。
五、设备选择1. 水解酸化池:根据处理规模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水解酸化池类型和尺寸,常见的有气浮式水解酸化池、机械搅拌式水解酸化池等。
2. 搅拌设备:根据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和搅拌要求,选择适当的搅拌设备,如机械搅拌器、气浮搅拌器等。
3. 进水管道: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管材,确保进水均匀分布到水解酸化池中。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作用、操作方法和优化措施。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水解作用:水解酸化池是通过细菌的水解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溶解性有机物。
1.2 酸化作用:水解酸化池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菌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大量的氢离子。
1.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氢离子会降低pH值,从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好氧处理的进行。
二、水解酸化池的作用2.1 有机物质降解:水解酸化池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2.2 氨氮去除:水解酸化池中的细菌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为后续的硝化作用提供底物。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调节作用可以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处理过程的进行。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方法3.1 进水控制: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浓度,保证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3.2 搅拌措施:通过搅拌设备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状态,促进细菌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3.3 通气方式:提供适量的氧气或气体替代物,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适宜氧气浓度,促进细菌的活性。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4.1pH控制:通过添加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来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提高处理效果。
4.2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提高细菌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4.3 有机负荷控制: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避免过载运行,保证处理效果稳定。
总结: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能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和氨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进水、搅拌和通气等因素,同时通过pH、温度和有机负荷的控制来优化处理效果。
通过对水解酸化池的合理管理和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污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化反应器,通过维持一定的温度和pH 值,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温和体产物。
水解酸化池通常位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前段,其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过程。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来降解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过程: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
这一过程主要由厌氧菌和厌氧发酵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酸、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2. 酸化过程:水解产物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厌氧菌和酸化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这一过程主要由酸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酸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乙醇、氢气和二氧化碳。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点1. 尺寸和容积: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和容积应根据进水量、有机负荷、停留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占总处理系统容积的10%-30%。
2. 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30-40摄氏度,这是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3. pH值的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通常应保持在4-6之间,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
4. 混合方式: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温和提混合两种,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1. 进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对进水水质进行监测,包括COD、BOD、SS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 温度和pH值的控制:定期检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和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加热、通风等方式进行调节。
3. 混合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合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阻塞和故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处理污水中有机物的关键环节。
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优点、操作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有机物分解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
1.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的重要原料。
1.3 促进后续生物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存在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二、水解酸化池的优点2.1 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池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用于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
2.3 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减少处理时间和成本。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注意事项3.1 控制进水负荷要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和工艺要求,合理控制进水负荷,避免过载。
3.2 维护微生物活性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微生物活性,保持良好的生物环境。
3.3 清理沉淀物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物,避免堵塞和影响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常见问题4.1 气味问题水解酸化池可能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可采取加盖、通风等方式解决。
4.2 pH值异常水解酸化池的pH值异常可能影响微生物活性,需及时调整。
4.3 水质浑浊水解酸化池出水水质浑浊可能是微生物活性不足或进水负荷过大的表现,需调整操作。
五、水解酸化池的解决方法5.1 加强管理加强对水解酸化池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2 调整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参数,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5.3 定期维护定期对水解酸化池进行清洗、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操作和维护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解(酸化)工艺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改进型,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它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小时,能在常温下正常运行,不产生沼气,流程简化,并在基本不需要能耗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降低了造价和运行费用。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如有机酸类)。
经过水解后的污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通过清水区排出池外进入后续好氧系统进一步处理。
由于上述原因以及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所以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污泥得以稳定减容。
在水解酸化池中,主要以兼性微生物为主,另含有部分甲烷菌。
水解酸化池中COD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吸收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以及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有机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还包括硫酸盐的还原、氢气的产生及少量的甲烷化过程等。
总之,水解(酸化)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多功能的水解(酸化)池较功能专一的传统初沉池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高,节能降耗。
以多功能的水解池取代功能专一的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初沉池,其COD、BOD、SS去除率分别达到25-30%、15-25%、65-70%,从数量上降低了对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
水解池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能耗完成了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过程,使该组合工艺较常规工艺节能20%~30%。
2)污泥相对稳定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较常规工艺污泥量减少了15~30%,整个工艺的剩余污泥最终从水解酸化池排出。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对于污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水解酸化池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它们能够在缺氧或微氧的环境下生存并进行代谢活动。
在水解酸化池中,这些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分解等方式,将有机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
其次,水解酸化池中的温度和pH值也对其工作原理起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为25-35摄氏度,适宜pH值为6.5-7.5。
在这样的温度和pH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有机物质的分解效果也会更好。
此外,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和通气也是其工作原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池内废水进行混合,可以使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更好地接触,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
同时,通气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
最后,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和澄清也是其工作原理的关键环节。
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可以使池内的悬浮物质得到有效沉淀,从而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同时,通过澄清作用,可以使池内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只有合理控制好微生物、温度、pH值、混合通气和沉淀澄清等关键环节,才能够确保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达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确保水解酸化池的有效运行。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是一个关键的处理单元。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原理、运行方式以及优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1.1 水解酸化池的概念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1.2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一个密封的容器组成,容器内部设置了搅拌装置和进出水口,以便控制反应的速率和流量。
1.3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水解酸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有机物的源头。
二、水解酸化池的原理2.1 水解反应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水解反应将复杂的有机废物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如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2.2 酸化反应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将水解生成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如乙酸和丙酸等。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通常保持在中性或者微酸性,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三、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方式3.1 进水方式水解酸化池可以采用间歇进水或者连续进水的方式。
间歇进水是指周期性地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而连续进水则是持续地将污水流入水解酸化池。
3.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对温度敏感,通常需要保持在35-40摄氏度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3.3 氧气供应水解酸化池通常是厌氧环境,因此需要控制氧气的供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点4.1 降解效果好水解酸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物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
4.2 能量回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被采集和利用,用作能源供应。
4.3 减少氮磷损失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将有机废物中的氮和磷转化为可溶性形式,减少氮磷的损失。
五、总结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过程,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内容。
一、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过程。
水解酸化池中的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主要营养来源。
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的。
首先,有机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会通过水解作用分解成较小的有机分子,这个过程需要水解菌的参与。
水解菌能够分泌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酸等。
接下来,这些简单的有机物质会被酸化菌利用,通过酸化作用将其转化成有机酸和气体。
有机酸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碳源,而气体则是酸化菌代谢产生的产物,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这样,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过程为后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和能量来源。
二、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水解菌和酸化菌。
水解菌能够利用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质,而酸化菌则能够利用这些简单的有机物质进行酸化作用,产生有机酸和气体。
这些微生物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生长和代谢来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pH值和氧气等条件的支持。
在水解酸化池中,通常会控制好这些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此外,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在设计水解酸化池时需要考虑好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
三、水解酸化池的应用。
水解酸化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处理设备。
它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设计引言随着工业园区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而污水处理厂作为处理和净化工业废水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和运行对于保卫环境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盘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水解酸化池进行设计和探讨,以期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水解酸化池的概述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厂中的关键处理单元之一,主要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
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發酵作用、缺氧条件以及一系列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有机废物被分解成有机酸和甲烷气体。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有效缩减有机废物的浓度,还能够产生一定的能量。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流程2.1 进水与预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大颗粒的杂质、固体物质等。
这可以通过格栅和沉砂池等设备实现。
2.2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应依据工业园区的污水流量、水质特性和处理要求等进行合理确定。
依据多年的阅历和实践,我们可以接受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1)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形式:常见的有水平流式、垂直流式和半连续流式等。
选择适合本工程的形式,并依据详尽状况设计出相应的结构。
(2)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尺寸: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应依据进水流量和有机污染物浓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通过确定水解酸化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等,可以保证足够的滞留时间和足够的处理能力。
(3)确定水解酸化池的曝气系统:水解酸化池中常接受曝气系统来提供氧气,增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分解。
有效的曝气系统设计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降低能耗。
2.3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与维护水解酸化池的运行与维护是保障污水处理效果和设备寿命的关键。
在运行过程中,应准时监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pH值、混合液的悬浮物浓度等重要参数,并依据监测结果进行操作调整。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理污泥、检查曝气系统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模拟分析与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水解酸化池设计的效果,我们可以接受模拟分析的方法。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含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单元,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酸、气体和低份子量有机物。
同时,水解酸化池还可以通过调节pH值,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水解反应,提高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依靠厌氧菌的作用来完成有机物的水解和部份酸化反应。
当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厌氧菌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酸温和体。
同时,水解酸化池中的厌氧菌还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低份子量的有机物,以提高后续的生物处理效果。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点1. 容积和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量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为进水量的10%~30%,停留时间为4~8小时。
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菌群活性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保持在35℃~40℃之间,可通过加热或者保温措施来实现。
3. pH值调节:适当调节水解酸化池的pH值,有助于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反应。
普通来说,pH值应控制在6.5~7.5之间,可通过加碱或者加酸的方式进行调节。
4. 搅拌和通气:水解酸化池中的搅拌和通气设备对菌群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设置搅拌和通气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维护1. 定期监测水质:定期对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和出水进行监测,了解处理效果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处理参数。
2. 清理沉淀物: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物,避免阻塞和积聚,保证处理效果和设备正常运行。
3. 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搅拌、通气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增加。
水解酸化池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其作用是将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生物降解,产生气体、热能和水。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行参数等内容,希望对污水处理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有机废水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使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产生简单的有机酸和气体等物质。
水解产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停留,其中部分有机酸通过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生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等气体。
在水解酸化池中,微生物是产生有机酸和气体的关键。
水解反应主要由厌氧微生物所完成,将复杂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酸、醇和酮等。
厌氧微生物首先利用水解液中的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进行分解和代谢,分解出有机酸、碳酸和氨等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对后续水解反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解产物中的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它们是进一步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前体物质。
而在水解酸化池中,这些有机酸还会被细菌逐步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供应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
二、水解酸化池的结构特点水解酸化池的结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反应器结构、进水和出水方式、气体处理系统。
1. 反应器结构水解酸化池的反应器通常由一些槽或槽体组成,每个槽都有自己单独进入和流出的管道。
在槽内,有机物质将被水解分解为有机酸和气体等,同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被收集和排放。
由于水解酸化池是缺氧处理,因此必须确保池内含氧量不超过1-2mg/L,以满足微生物的生存和代谢需要。
常用的补氧方式包括增加水深度、加氧气、循环混合和增加池长度等。
2. 进水和出水方式水解酸化池的进水主要有两种方式:自然流入和机械设备强制进水。
自然流入一般适用于不用处理的水源,机械设备强制进水则适用于废水处理。
机械设备可以将废水预处理,如加入药剂、经过粗筛和中筛等,使进入水解酸化池的水质更为稳定。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解——
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
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
—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
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是回用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作
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水解酸化池的两个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
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二是去除废水中的COD,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
胞。
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取0.765
m/h,有效水深为6.5m。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³/h,水力停留时间按8.5h,
总有效容积为7600m3。水解酸化池共4座,每座9格,共36格。每格水解
酸化池设置有4个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使布水
均匀。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以及排泥。每
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
负压气提排泥方式
,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
起流至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m,上部1m保护区,
底部2.4m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为972m³。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
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
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
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
填料的作用事实上就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再填
料上可增加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简单的
说填料就是细菌的附着床,就是增加生物量和提高微生物与废水接触面。
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
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
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在不同的工艺中水解酸化的处理目
的也不同。水解酸化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
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
处理;而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
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
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可以将
其视作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
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
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或者说是使较大的难降解的物质开环断链的反应
过程。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解酸化池实属兼氧池。
水解酸化池在当前调试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培
养采用间歇式培养方式,设定了临时进水管,根据需要以及营养物质投加
设施或人工投加培养,进水采用前段污水处理厂预培养的污泥液,进水量
按照池容积负荷递增投加。因为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培养比较慢,所以要保
证营养物质的均衡。由于该岗位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站SBR的,
而污水站SBR的污泥是外接其他厂家的。虽说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污泥的驯
化周期,但如果不及时检测,使得池内营养物质匮乏,很可能造成微生物
不能适应环境或饿死。因此要及时分析COD、氨氮、总磷的含量,低于要求
值时要及时投加营养剂。而且每天进行两次提气污泥循环也是一项必要的
工作。总的来说水解酸化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目的,主
要是将原有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
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在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
水解酸化就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