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成语

  • 格式:docx
  • 大小:16.19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秋节成语

【篇一:关于中秋节的词语】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夜静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

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

处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

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

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

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

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

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

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

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篇二: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

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

味无穷。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

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

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

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

得非常委婉动人。

译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

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

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

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

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

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

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

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

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

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

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

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

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

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

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

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2.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