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域的图像增强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0.25 KB
- 文档页数:3
图像增强image enhancement 增强图象中的有用信息,它可以是一个失真的过程,其目的是要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针对给定图像的应用场合,有目的地强调图像的整体或局部特性,将原来不清晰的图像变得清晰或强调某些感兴趣的特征,扩大图像中不同物体特征之间的差别,抑制不感兴趣的特征,使之改善图像质量、丰富信息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满足某些特殊分析的需要。
图像增强可分成两大类:频率域法和空间域法。
前者把图像看成一种二维信号,对其进行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信号增强。
采用低通滤波(即只让低频信号通过)法,可去掉图中的噪声;采用高通滤波法,则可增强边缘等高频信号,使模糊的图片变得清晰。
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域算法有局部求平均值法和中值滤波(取局部邻域中的中间像素值)法等,它们可用于去除或减弱噪声。
图像增强的方法是通过一定手段对原图像附加一些信息或变换数据,有选择地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或者抑制(掩盖)图像中某些不需要的特征,使图像与视觉响应特性相匹配。
在图像增强过程中,不分析图像降质的原因,处理后的图像不一定逼近原始图像。
图像增强技术根据增强处理过程所在的空间不同,可分为基于空域的算法和基于频域的算法两大类。
基于空域的算法处理时直接对图像灰度级做运算基于频域的算法是在图像的某种变换域内对图像的变换系数值进行某种修正,是一种间接增强的算法。
基于空域的算法分为点运算算法和邻域去噪算法。
点运算算法即灰度级校正、灰度变换和直方图修正等,目的或使图像成像均匀,或扩大图像动态范围,扩展对比度。
邻域增强算法分为图像平滑和锐化两种。
平滑一般用于消除图像噪声,但是也容易引起边缘的模糊。
常用算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
锐化的目的在于突出物体的边缘轮廓,便于目标识别。
常用算法有梯度法、算子、高通滤波、掩模匹配法、统计差值法等。
影响图像质量清晰程度有很多因素,室外光照度不均匀会造成图像灰度过于集中;摄像头获得的图像经过数/模转换,线路传输时都会产生噪声污染,图像质量不可避免降低,轻者变现为图像伴有噪点,难于看清图像细节;重者图像模糊不清,连大概物体面貌轮廓都难以看清。
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图像重建算法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非侵入性医学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人体内部的磁场进行扫描,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图像重建算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负责从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中重建出人体内部的结构信息,并生成可视化的图像用于医学诊断。
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主要分为两类:频域算法和空域算法。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介绍。
一、频域算法频域算法将磁共振信号转换到频域进行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数据转换回时域,得到最终的图像。
其中,最常用的频域算法是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它可以将磁共振信号快速地转换到频域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反变换,得到重建后的图像。
虽然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速度很快,但是这种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磁共振信号中存在很多不同频率的信号,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信号的不同频率处理效果不能很好地区分,从而影响图像的质量。
二、空域算法空域算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直接得到重建后的图像。
其中,最常用的空域算法是反向投影算法。
这种算法可以将不同方向的扫描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投影到图像平面上,然后将所有的投影结果叠加起来,得到最终的重建图像。
反向投影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不同方向的扫描数据,其中还可以添加一些先验信息,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然而,这种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时会出现伪影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空域算法,比如基于大脑并行矩形图像重建的算法(BART)和基于稀疏表示的重建算法(CS-MRI)。
这些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片的质量,并降低成像时间。
总结起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算法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更快速、更准确、更高质量的图像重建算法,从而实现更好的医学诊断效果。
图像质量评价与增强技术研究摘要:图像质量评价与增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提高图像质量、增强视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图像质量评价和图像增强的技术方法,并介绍目前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1 引言随着数字图像处理的广泛应用,对于图像的质量评价和增强需求日益增长。
图像质量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亮度、色彩等进行定量评估。
而图像增强则是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得图像更加清晰、亮度更均衡、对比度更强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图像质量评价和图像增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
2 图像质量评价技术图像质量评价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对图像进行定量的质量评估。
常见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主观评价等。
PSNR 是评价图像质量的常用指标,通过计算原始图像与重建图像之间的均方误差来评估图像质量。
SSIM则是通过计算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来评估图像质量。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眼对图像的直观感受来进行评估。
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旨在提出更加准确可靠的评估指标,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图像质量评估的需求。
3 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增强技术是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质量。
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化、空域滤波、频域滤波等。
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增强方法,通过调整图像的像素值分布,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
空域滤波是通过改变图像的像素值来增强图像的细节和纹理。
频域滤波则是对图像进行频域变换,通过滤波处理来增强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
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旨在提出更加高效、准确的增强方法,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图像增强的需求。
4 研究进展与应用近年来,图像质量评价与增强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无人驾驶领域,图像质量评价技术可以评估车载摄像头捕获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辅助决策。
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图像增强技术可以提高医学影像的清晰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文献综述题目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学生姓名李洋专业班级网络工程 08-2 班学号 200813080223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吴雪丽完成时间2012 年 5 月 20 日综述题目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专业班级:网络工程08-2 班姓名:李洋学号:200813080223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综述内容摘要数字图像处理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格式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处理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提高图像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先对图像增强的原理进行概述,然后对图像增强的方法分类并给出直方图增强、对比度增强、平滑和锐化等几种常用的增强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 Matlab 实验得出的实际处理效果来对比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讨论不同的增强算法的技术要点,并对其图像增强方法进行性能评价。
关键词:图像增强对比度增强平滑锐化梯度变换拉普拉斯变换Abstract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s the procedures of converting image signal into digital format, then using the computer to process it. Image enhancement i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 often use a method to improve image quali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image enhancement and classification,and then focus on several methods to study such as and histogram enhancement, contrast enhancement, smoothing and sharpening, and other commonly used in learning the basic digital image With the approach, through Matlab experiment that the actual effect of various algorithms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t enhancement algorithm.The application of occasions, and its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Keywords: Image Enhancement histogram enhancement contrast enhancement smoothing sharpening1 图像增强概述1.1图像增强背景及意义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图像的传送和转换,如成像、复制、扫描、传输和显示等,经常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即图像失真。
第1期2021年1月No.1January,20210 引言生活中,光线暗,照度低、曝光不足会导致图片整体亮度偏低,噪声大,边缘细节信息丢失严重,影响图像视觉效果,因此对低照度图像进行处理是极有必要的。
早年间,主要采用直方图均衡化、伽马变换、Retinex 理论[1]等方法对低照度图像进行增强。
虽然这些方法在一些程度上可以提高图像的亮度,增强图像的可读性,但同样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无法解决,如:增强后的图像色彩不均,颜色失真,图像有大量光晕出现。
后来,随着深度学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取得不错成果后,大量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于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增强低照度图像。
目前,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低照度图像增强上具有可行性。
增强后图像无论从主观的视觉体验还是客观的图像质量评价方面的表现都十分出色。
1 传统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传统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主要分为4类,分别是基于色调映射算法、基于背景融合算法、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和基于模型算法[2]。
1.1 基于色调映射算法色调映射技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通过扩展低照度图像的动态范围,提高图像的亮度,改善图像的光照不均匀性。
色调映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全局方法与局部方法。
全局方法对图像的动态范围变换中的每个像素应用相同的变换曲线,选择不同的曲线可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种算法计算简单,实现容易。
但是由于对图像中所有像素的变换相同,得到的图像在色度、亮度和细节方面都有一定的损失。
局部色调映射算法的实质是图像中每个像素的映射曲线都是同邻域像素信息相关的,其优势在于通过对图像局部特征进行处理,弥补了全局算法不能保留局部特征的缺点。
1.2 基于背景融合算法背景融合类算法是将白天的亮度信息融合到夜间的图像中,利用白天背景的亮度来增强夜间图像的像素,从而达到增强人眼视觉的效果。
侯雷等[3]曾采用平均K 帧的方法获取白天背景,再利用Retinex 理论提取了白天背景和夜间视频帧的亮度,采用帧差法提取了夜间视频帧的移动物,将相同场景的白天背景亮度融合夜间帧的视频以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