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的考点手册(第三篇 临床化学检验)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临床化学检验

第一单元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第一节糖代谢简述

考点一、糖代谢途径类型及特点(掌握)

1.糖酵解:

(1)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2)三步不可逆反应(每步消耗1个ATP):①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②果糖-6-磷酸磷酸化为1,6-果糖二磷酸;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丙酮酸和ATP。

(3)3个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4)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①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5)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ATP,糖原可净生成3分子ATP,这一过程全部在胞质中完成。

(6)生理意义:①是机体在缺氧/无氧状态快速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②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径;③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

(7)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红细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睾丸、肾髓质等。

2.有氧氧化:

(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CO2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2)4个阶段:①葡萄糖或糖原经糖酵解途径转变为丙酮酸;②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③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2分子CO2;④经氧化脱下的氢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H2O和ATP。

(3)3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4)主要特点:①乙酰辅酶A不可以转变为其他物质,只能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供能;②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生成36或38分子的ATP。

3.糖原合成与分解:

(1)概念:由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经一系列反应重新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成为糖原分解。

(2)主要特点:①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②糖原磷酸化酶只催化α-1,4糖苷键的断裂;③肝糖原可水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是血糖的重要来源;④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因为其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只能通过糖酵解或有氧氧化;⑤合成1分子糖原需要消耗2个ATP。

4.糖异生:

(1)概念:非糖物质(甘油、乳酸、丙酮酸及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特点: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长期饥饿、酸中毒时肾脏异生作用增强。

(3)生理意义:①补充血糖的重要来源,维持血糖浓度恒定;②防止乳酸中毒;③协助氨基酸代谢。

5.磷酸戊糖途径:

(1)主要特点:在胞质中进行,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2)生理意义:①提供5-磷酸核糖,用于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②提供具有还原力的NADPH,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等。

考点二、葡萄糖的来源与去路(掌握)

1.血糖来源:

(1)糖类消化吸收:血糖主要来源。

(2)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发生。

(3)糖异生作用:较长时间饥饿后发生。

(4)其他单糖的转化。

2.血糖去路:

(1)氧化分解: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为血糖主要去路。

(2)合成糖原:进食后,合成糖原以储存。

(3)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化为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

(4)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

(5)血糖浓度高于肾阈(8.9~10mmol/L)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出现糖尿。

考点三、血糖浓度的调节(掌握)

表3-1-1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高血糖与糖尿病(掌握)

1.高血糖症: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126mg/dl)称为高血糖症。

2.糖尿病(DM):

(1)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2)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LA)。

(3)急性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增高;蛋白质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

(4)慢性并发症:以微血管病变为特征,可累及多器官损害,尤其是白内障(晶体混浊变形)、糖尿病肾病、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病变。

3.DM分型:①Ⅰ型糖尿病;②Ⅱ型糖尿病;③妊娠期糖尿病;④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DM诊断标准:①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同时随机血糖≥11.1mmol/L;②

空腹血糖≥7mmol/L;③OGTT两小时后血糖≥11.1mmol/L。以上3种指标中的任何1种出现可确诊。

5.Ⅰ型、Ⅱ型糖尿病的鉴别

表3-1-2Ⅰ型、Ⅱ型糖尿病的鉴别

第三节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掌握)

1.血糖测定:

(1)标本:空腹血糖(至少8小时内不摄入食物)。

(2)检测方法:己糖激酶法(参考方法)、GOD-POD法(我国目前临床推荐方法,也是测定血糖的常用方法)。

(3)参考值:空腹时血糖(葡萄糖)浓度为3.89~6.11mmol/L。

(4)空腹血糖测定是糖尿病诊断最主要的依据。血糖浓度的排序: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2.尿糖测定:正常人尿糖<0.5g/24h。

3.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1)试验方法:坐位取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以后每隔30分钟取血一次,共4次,历时2小时。

(2)适应证:隐匿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诊断不明糖尿病。

(3)结果分析:①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达高峰,峰值<11.1mmol/L;120分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②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mmol/L;峰时延后,常在1小时后出现,峰值≥11.1mmol/L;120分钟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③糖耐量受损: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在6.11~7.0mmol/L,120分钟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1a、HbA1b、HbA1c,测定的血红蛋白主要是HbA1c。

(2)测定的参考方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

(3)参考区间:HbA1c3.6%~6.0%。

(4)临床意义:HbA1c可以反映患者过去6~8周的血糖平均水平,主要用于评估糖尿病的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将HbA1c降至非糖尿病水平(<6.0%)。

5.糖化血清蛋白(GSP):又称果糖胺,反映过去2~3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6.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

(1)意义:C肽的测定意义与胰岛素相同,但C肽的半衰期长,为10~11分钟,且不被肝脏破坏,故C肽能更好地反应β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