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考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软骨内成骨:幼稚的结缔组织先形成软骨雏形,再由软骨改建成骨,如躯干骨和四肢骨主要以此方式成骨。膜内成骨:幼稚的结缔组织先增殖成结缔组织膜,膜再形成骨,如颅盖各骨都是以此方式成骨。

2、主动转运:细胞在特殊的蛋白质介导下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被动转运: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3、基础代谢率(BMR):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产热量。基础代谢(BM):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是人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状态下维持生命最低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4、暗适应:指从明处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经过一定时间恢复暗视觉的过程(约25~30min)。明适应:从暗处到强光下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视物,只能稍等片刻,才能恢复视觉,(约1min)。

5、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每博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

6、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

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它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同样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但它引起细胞膜电位向着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

8、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呼吸熵(RQ):一定时间内呼出CO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

9、深感觉:指感受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浅感觉:指皮肤与粘膜的痛、温、触、压等感觉而言,它们的感受器位置较浅。

10、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既是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又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媒介,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

11、等张收缩:又称动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仅表现为肌肉长度缩短,而肌肉的张力不变。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性收缩、表现为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变化。

12、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现象。

13、远距离分泌:激素进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随血液或淋巴液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以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

二、简答题

1、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于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远大于Na+,K+顺浓度梯度外流,并达到电-化学平衡。

3.钠-钾泵的生电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参与

静息电位生成。

2、动能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①刺激引起膜产生去极化必须达到阈电位水平是产生动物电位的前提:电刺激致负极产生出膜电流→RP值减小发生去极化(正极产生入膜电流,RP值增大产生超极化)→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②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本质:膜上Na+通道大量激活(电压门控钠通道)→Na+通道开放,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大→Na+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进入膜内→形成AP上升相(去极相)。

③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是形成动作电位复极相的根本原因:Na+通道失活→膜内外电位差达到Na+ 平衡电位→K+ 通道(电压门控K+ 通道)逐渐开放→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顺浓度差和电位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形成AP的下降相(复极相)→膜电位逐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

④钠-钾泵活动引起Na+-K+ 交换是产生后电位及细胞恢复正常的基础:膜对K+ 的通透性恢复正常,Na+通道的失活状态解除恢复到备用状态,膜内外离子的重新调整过程(Na+-K+ATP酶激活)→形成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膜电位恢复正常。

3、肾单位的基本机构及基本功能?

答: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有100万到13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4、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答:血液由几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和血浆分别构成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无形液体成分。其中血浆大约占血液的55%,为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占血浆的45%,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运输功能

2. 防御功能

3. 止血功能

4. 维持稳态

5、关节的组成及作用?

答: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另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关节为骨之间的间接连接,是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其主要作用是运动,它的活动幅度较大,在肌肉的牵引下,进行屈与伸、内收与外展、旋内与旋外、环转等形式。

6、心肌动作电位的基本特征?

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平台的出现,使其动作电位时程加大,不应期相应延长,绝对不应期一直延长至机械变化的舒张期开始以后。在此期内,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能发生强直收缩。

7、眼视近物时是如何调节的?

答:眼视近物的折光调节主要是靠晶体形状的改变,这是一个反射活动。当模糊的视觉形象出现时,通过神经调节使睫状肌中的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的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光线被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视近调节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可使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8、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及意义?

答:特点:1、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并且肾内血流分布不均;2、两层毛细血管网,血管球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3、肾小球内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床为高压床;4、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为低压床;5、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