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87.53 KB
- 文档页数:1
第21卷第2期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2月 169
原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长俊,吴莉莉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 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O例皮肤混合瘤标本中的bcl一2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患者标本中均见 bcl一2和PCNA阳性染色。肿瘤巢内,衬于囊腔和导管样结构内侧的肿瘤细胞示PCNA阳性,而上皮样细胞示 bcl一2阳性。结论:皮肤混合瘤中bcl一2、PCNA的异常表达似与此肿瘤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原癌基因蛋白质;增殖细胞核抗原;皮肤混合瘤 中图分类号:R73 o.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 9334(2010)02—0169—01 皮肤混合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汗腺肿瘤,关于此 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用免 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了1O例皮肤混合瘤瘤组织中 原癌基因蛋白(bcl一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特征,以探讨二者在皮肤混合瘤发生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10例皮肤混合瘤患者标本(8例顶泌汗腺型, 2例小汗腺型)来自于信阳市中心医院和信阳职业技术学 院附属医院存档的标本。所有标本均经4%中性甲醛固 定,石蜡包埋,H—E染色,并经2名高年资病理医师确定 诊断。 1.2方法复习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切片,选取合适蜡块 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一抗 bcl一2、PCNA均为DOKO公司产品。用PBS液替代一抗 作阴性对照。 1.3结果判定bcl一2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浆,PCNA阳 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DAB阳性显色为棕红色,根据着色 深浅分4级:不着色为阴性(一),浅棕色为弱阳性(+),棕 色为中度阳性(++),深棕色为强阳性(+++)。 2结果 2.1 H—E染色组织病理肿瘤不与表皮相连,位于真皮 及皮下组织。肿瘤细胞巢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导管样及囊 腔样结构,肿瘤细胞巢由上皮样细胞及衬于导管样和囊腔 样结构内侧的肿瘤细胞构成。间质由软骨样组织(5例)及 黏液样物质构成,其间可见散在的肿瘤细胞,成巢或成条 索状。肿瘤细胞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所有标本均示PCNA中至强阳 性染色,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巢内衬于囊腔和导管样结 构内侧的肿瘤细胞及部分散在的肿瘤细胞。l0份标本中, 8份(80%)呈现PCNA中至强阳性染色,2份(20%)为弱 阳性染色。bcl一2染色分布与PCNA相反,位于肿瘤区上 皮样细胞及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阴性对照组:PCNA和 bcl一2均为阴性。 3讨论 皮肤混合瘤由Nasse于1892年首次报道…。是一种 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于头颈 部,一般为单个真皮或皮下硬结节,肿瘤直径0.5~ 3.0 cm,生长缓慢,偶有囊性感,少有破溃。组织病理学检 查可见肿瘤细胞巢由上皮样肿瘤细胞和衬于导管样和囊 腔样结构内侧的肿瘤细胞构成,间质由软骨样组织、黏液 样物质及其他间质成分构成。因形成汗腺样结构和软骨 样组织为特征,因而有人称之为“软骨样汗腺瘤” 。这个 称谓一度替代“皮肤混合瘤”。此后,一些学者提出不同意 见,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皮肤混合瘤”更恰当 J。目前关于 使用“皮肤混合瘤”或是“软骨样汗腺瘤”仍未达成一致,人 们按习惯称谓。 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但近年来的研究 表明细胞凋亡的异常亦是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本实验 结果显示bcl一2主要表达于上皮样肿瘤细胞的胞浆,提示 bcl一2作为抗细胞凋亡的癌基因抑制细胞凋亡,使本应该 进入凋亡的上皮样肿瘤细胞逃避凋亡,导致细胞数累计增 多 J。PCNA是细胞DNA合成必不可少的因子,处于增殖 状态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可表达PCNA J。本组10 例标本中衬于囊腔和导管样结构内侧的肿瘤细胞及部分 散在肿瘤细胞呈PCNA阳性表达。PCNA的高表达,提示 肿瘤细胞增值率升高导致细胞数增多,这是形成异常新生 物的原因之一。bcl一2能延长细胞存活,但不诱导细胞增 殖。本实验中有2例标本呈现bcl一2弱阳性染色,可能与 标本存放时间较长有关。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bcl一2、 PCNA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细胞,两者的表达上调均与 皮肤混合瘤的发生有关,但不是皮肤混合瘤的特异性标 志。 参考文献 1 Hirsch P,Helwig EB.Chondroid syringoma.Mixed tumor of skin,salivary gland type【J].Arch Dermatol,1961,84: 835~847. 2武汉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外科病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1146. 3孔今成,朱雄增,刘尚廉,等.34例皮肤混合瘤的病理和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72 ~75. 4杨炯,吴小军,丁续红,等.肺癌组织中bcl一2的表达 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00, 15:129—131. 5葛霞,谢群,姚敏.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el一2在皮 肤外毛根鞘癌中的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 36:195~197. (收稿日期: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