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19.7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如何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做好事情和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需要兴趣。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直接关系到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关系到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关系到语文阅读质量的优劣。只有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动力,为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和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就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目标要求,在教学建议中也特别指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本课题就是要求语文老师,更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研究,让语文老师从理论上理解阅读的含义、在课堂中渗透阅读方法、途径等,找出适合农村学生的阅读方法。

2、通过本研究,总结出一些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操作性较强的方式、方法。

3、通过本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能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帮助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阅读习惯的训练

包括: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3、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4、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适合本班学生的阅读方法。(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首先,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广泛涉猎大量的刊物。其次要动员学生尽量多读

一些学生刊物,提高语文素养。再次还可以指导学生每读到一篇好文章后就在笔记本上写一个简明的阅读提要。

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呢?我经常从一些刊物上选取贴近生活,又文质兼美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立意、选材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阅读分析,以求让学生通过自己静心的领悟,体会到美文的魅力、阅读的乐趣。每到这时,我发现学生们都自觉地拿出精美的笔记本,摘抄下美妙的词句、语段,并沉浸在反复朗读精美语段的愉悦中。

2、讲故事激发兴趣。

有的小学生不愿读书,学过的内容很快就忘掉,但听来的故事,反而能过耳不忘,还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节。可见学生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

3、阅读感悟激发兴趣。

阅读是在多种感官协调下的一种体验活动。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默念、朗读、吟诵、朗诵、咏唱等,采用何种方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提倡阅读感悟,就是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提倡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进行表扬,看法无对错,重点是有自己的个性。

4、竞赛激发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5、活动引领兴趣激发。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可以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搜集相关图书,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

1、走进课堂,有意识地对课题进行尝试性课堂教学。

2、大量阅读书籍,进行“我爱阅读”的比赛,积累一些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

3、走进家庭,评选书香家庭,并初步形成一些激发读书与学习兴趣的措施及方

法。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2)编辑展示研究成果集。

(3)上汇报课。

第四阶段:研究的推广阶段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隐性成果:

1、学生方面:

(1)学生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针对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课题研究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阅读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师每天检查,督促学生去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家校的配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阅读,从不愿意读书到我要读书,态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的书籍也变得丰富多样,识字量,阅读量有了质的飞越。

(2)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了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技巧。

通过问卷调查,各老师发现了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发现要提高阅读的能力,方法最关键。各位课题组的老师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识字量,制订了本班的阅读计划,把阅读方法的指导渗透在教学中,并有独立的阅读课,教会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去阅读各类的文章,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带动作文水平的提升。

学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语交际,尤其是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有作文课,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如何去写。在开展了“我爱读书、我要读书”的活动中,学生积极阅读,课堂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口头表达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多样性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在通过要求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落,学生的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带动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语文成绩的稳步提高。

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文成绩呈上身趋势。

(5)阅读带动行为,学生更加知礼仪、懂感恩。

书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迷茫的双眼;书籍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懵懂的心灵。阅读可以明理,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从读书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从书中知道了礼仪,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级中同学们之间打架、骂人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互帮互助的风气已然形成。这是意外的收获。

2、教师方面

(1)、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我从理论上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实践性,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做好一个授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