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叶种植基地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茶园种植基地规划设计方案1. 引言茶叶作为传统的饮品和有益健康的植物,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爱。
为了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我们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茶园种植基地规划设计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茶叶种植基地的规划设计方案。
2.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一个适宜的地理位置是茶叶基地的首要任务。
一个理想的茶叶基地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气温适中,年降水量适宜,相对湿度适中。
- 优质的土壤条件:土壤要肥沃,含有大量有机质。
- 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基地应当处于交通便利的位置,以便茶叶的运输和销售。
3. 基地规划3.1 茶园布局根据地理条件和土壤特点,将茶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种植不同的茶叶品种。
这样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的稳定性。
在茶园布局上,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日照条件:每个区域应当有足够的阳光照射,以促进茶叶的生长。
- 土壤状况:将具有相似土壤特点的茶叶种植在一起,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
- 灌溉条件:合理规划灌溉设施的位置,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得到适量的水源。
3.2 农田平整与排水设施为了确保茶叶的正常生长,农田应当平整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
平整农田有助于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并减少水浪费。
排水设施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地形条件:根据地形条件合理规划排水渠道和水沟,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走。
- 排水设备:选用高效的排水设备,例如排水泵、排水广场等,确保农田排水顺畅。
3.3 病虫害防治茶叶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是茶园种植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选用茶叶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茶叶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定期巡查:定期巡查茶园,发现病虫害早期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 农药使用合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
4. 水资源利用茶叶生长需要适量的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茶园种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集水设施:建设集水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灌溉。
茶业有限公司简介优秀范文10篇茶业有限公司简介(篇1)新元茶业有限公司(标准茶厂)创办于____年_月,是金秀县建设的首个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基地,也是自治区科技厅支持金秀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项目,茶厂占地面积约_____平方米,厂区环境优美,设备先进齐全,总投资____多万元,设计年加工茶叶___吨。
新元茶业是一家公司+基地+工厂,集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与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叶企业。
新元茶业以华南农业大学、广西桂林茶科所作为技术依托,拥有一支由高校高级导师、科研单位专家和茶业界名师等组成专业技术团队,公司具有规范的茶叶种植管理体系和成熟的茶叶加工技术。
茶厂位于金秀县大樟乡古董屯黄猴岭,海拔高约____米,年平均气温__℃,基地周边为高大茂密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山高云雾多,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疏松,肥力高,蓄水性强,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品质优良的茶叶,是全国公认的茶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
新元茶业承载的大樟乡渊远流长的茶历史,大樟乡古属象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历史名茶也有史可考。
唐朝陆羽著《茶经》一书所列唐朝名茶是__个产茶州中,广西象州名列其中。
《象县志》评象州茶:“其特佳者,中平乡的青山茶,色黄绿,味香清;大樟乡有东温茶;瑶山中有瑶茶,色微红,极促消化,隔宿其味不变。
”在清朝年间,东温茶还被列为朝廷贡品,荣耀四乡。
新元茶业目前拥有茶园____多亩,茶园远离工矿企业,方圆___平方公里均为原始生态林区和西江水源保护区,茶叶的生长环境十分优越。
茶园按照有机茶标准种植管理,采用自然界生物链、物理方式控制病虫害,种植管理全程使用花生粕、菜籽粕、农家肥和有机肥。
公司经过长期努力,荣获第十届中茶杯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两个和桂茶杯创新代用茶奖一个。
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指导参观。
茶业有限公司简介(篇2)“艺福堂”创立于,取“百年福气,茶艺满堂”之意,其创始人李晓军,主张做有态度的健康茶,倡导年轻人喝茶,被都市快报誉为“改变千百年来行业规则的创新者”,是电子商务领域中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茶业企业,也是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杭州市典型的“三都企业”(杭州为茶都、电子商务之都、大学生创业之都)。
蒙山茶简介蒙山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地处川西平原西部边缘,距离成都110Km,位于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上(北纬29°58'6"~北纬30°16'18"),全县分属于岷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地貌以平坝丘陵为主。
总所周知,茶叶的品质是由自然条件、树种、采摘、加工工艺所决定,蒙山茶区拥有国内罕见发展名优绿茶的条件。
气温条件:这里年平均日照989.7小时;四季分明,但东无严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4℃,一月份平均温度5.4℃,7月份平均温度24.4℃,植物生长周期达9个月,为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水雾条件:这里年均降水量1501.5mm,雨量充沛,年平均雨日达200天(故雅安又被称为雨城),年均湿度为82%,系国内高湿区之一。
这里常年云雾缭绕,轻雾较多,极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土壤条件:蒙山茶区土壤为酸性和微酸性土壤,PH值小于6.5的占75%左右,土壤发育为多为紫色沙砾壤(陆羽《茶经》中曰:“上者生乱石、中者生沙砾、下者生黄土”),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树种资源:蒙山茶区树种资源丰富,具有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由于蒙山茶区有2000多年的茶树种植历史,经过2000多年大自然的优胜劣汰,蒙山茶树种的品质极其优异,历来以芽壮、叶肥、香浓、味醇著称。
目前蒙山茶区的树种已经逐渐发展本地群体种、本地自选良种(蒙山系列和名山系列种)和外地引进良种(福鼎系列种)为主体的树种体系。
历史沿革:据史书记载,西汉年间(公元前53年),吴理真(后被封为甘露普慧禅师)亲手植茶七株于蒙山之顶五峰之中,树高一尺上下,千年不枯不长,吐纳日月之气,少饮能治宿疾,多饮长寿可成“地仙”,此茶即为“仙茶”。
其四周茶园的茶称为“陪茶”或“凡种”。
自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至清末长达1169年间,蒙山的“七株仙茶”一直被列为正贡茶(皇帝的祭天用茶),蒙山的其它茶以及其它地方的茶为“陪贡”,供皇帝和王公大臣饮用。
日照绿茶1966年东港区的前身日照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
四十年来,东港茶叶不断发展,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日照市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决策,把茶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培植,致力建设“江北绿茶第一基地”。
目前,日照绿茶区域内茶园面积已达到12万亩,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省的茶园面积和产量的半数以上。
日照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日照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待品质,日照绿茶因此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迄今为止,日照春雨茶厂生产的“雨润”牌、日照绿茶公司生产的“河山青”牌、茗家春茶叶公司生产的“茗农春”等32只茶叶产品先后63次获得省优、部优、国家名牌、国家金奖等荣誉和奖励。
日照市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北方示范区”,并有千亩茶园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证。
日照绿茶畅销全省及北京、东北等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外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日照市东港区正在筹建集观光旅游、茶叶贸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日照茶博园(日照绿茶超市),同时努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日照绿茶品牌建设的跨越。
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建立北方茶叶生产基地的协议,双方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并多次邀请中国茶叶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来东港区指导茶叶生产,定期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双方合作建起了江北唯一的一个千亩茶叶示范园,从南方引进了龙井、福鼎大白茶等10余个国家级无性系良种。
茶叶技术人员相继攻克了十多项茶园优质丰产技术难关,完成了高效设施栽培等科研项目,并推广了扦插繁育、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新技术,使茶园面积不仅在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茶叶品种质量优化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还促进了茶叶加工质量的提高,到目前,全市先后有几十种茶叶获得市、省及国家级优质茶称号,有十几种茶获省优、部优和国际金奖。
“永川秀芽”有机茶园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项目区域基本情况项目所在地永川区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产业的优势区、全国名茶百强区(县)、重庆产茶大区(县),有亚洲最大的山地连片茶园和全国知名品牌“永川秀芽”。
永川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发展,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永川农业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1.1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永川区现有茶园面积2833.33公顷,主要分布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巴岳山四大山脉,已全部通过无公害化茶叶基地认证,有无公害产品10个,绿色食品产品8个,有机食品产品8个。
茶树品种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平阳特早、乌牛早、蜀永系列为主,无性系良种化率达到了35%。
茶叶生产企业1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5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5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量2300吨,每年为茶农创收达6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500个。
产品主要有绿茶、花茶,主要销往江浙、成都和重庆等地区。
主要品牌有“云岭”、“新胜”、“金风”、“渝州”、“绿宝”、“又一舂”、“云升”、“得川”、“永荣”等。
主要名优茶有:“永川秀芽”、“乌金吐翠”、“竹海萌芽”、“竹海竹针”、“金凤银针”等十余个。
永川茶叶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共获得金奖27个,银奖、优质奖56个,其中“永川秀芽”l989年被评为全国名茶,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其形秀、叶绿、味醇。
1999年和2001年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知名品牌,2002年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永川质量信得过产品。
其主要分布在永川5个主要产茶乡镇:茶山竹海办事处、大安镇、何埂镇、永荣镇、三教镇,这5个乡镇占总产量的85%。
2 项目区的茶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2.1 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优势2.1.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每年都要多次专题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的问题,督促检查加快产业发展措施的落实,并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展茶叶产业化的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得到贯彻实施。
国家⾮物质⽂化遗产--品品⾹数百年前,品品⾹是⼀个茶叶品质标准的代名词; 数百年后,品品⾹是⼀个响彻全国的品牌。
福⿍茶史,源远流长。
福⿍⽩琳镇翠郊村的吴⽒古民居,便是清乾隆时期福⿍茶叶辉煌的历史写照。
“学⾄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何”,吴⽒古民居还保留着这幅清朝⼤学⼠刘镛相赠的楹联,保留着苏轼亲笔题字的笔筒、清代宫灯等珍贵⽂物,更是留传着⼀个关于品品⾹渊源的美丽故事。
吴⽒是当时福⿍最为出⾊的茶商,依靠经营优质的福⿍⽩茶及⽩琳⼯夫红茶,富甲⼀⽅。
翠郊附近的七⽃坪是个美丽的村庄,住着⼏⼗户姓林的茶农,祖祖辈辈以种茶、制茶为⽣。
这⾥⼭环⽔绕,⽓候温和,⼟壤肥沃,⾃如绝佳的产茶胜地,⾃然成了吴家的主要茶源。
吴⽒对茶叶源头品质极为重视,每次到此收购茶叶,都要品⽽再品,反复斟酌、评审茶之⾹韵,被茶农们趣称为“品品⾹”品质标准。
林家种茶、做茶⼯艺薪⽕相传上千年,其⾃然、健康的优质茶叶,备受吴家茶商认可和赞赏。
于是种茶、制茶的林家和经营茶叶的吴家携⼿共同缔造了福⿍茶叶的⼀段辉煌佳话。
七⽃坪也因此处处飘荡着茶⾹,仿佛是个茶叶的海洋。
因此,后⼈将村庄更名为茶洋⾥。
勤勤恳恳的林家,专注于种茶、制茶,传到林健(林振传)已是第⼋代。
林健⾝负传承振兴林家茶业的使命,更加执着于种茶、制茶。
他⽴志传承福⿍茶业的辉煌史,踏上当年吴家以茶⽴业的传奇路。
在林家数百年种茶、制茶的沉厚积淀基础上,品品⾹品牌应运⽽⽣,踏上了“家有茶⾹,品品⾹”的全新征途。
公司简介 福建品品⾹茶业有限公司是⼀家集茶叶种植、加⼯、销售、科研及出⼝为⼀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属下有品品⾹有机茶加⼯⼚和四个福⿍⽩茶初制加⼯⼚,在福⿍市⽣态环境优美的贯岭镇⽂洋西⼭、管阳镇河⼭、磻溪镇后坪建⽴⽣态有机茶⽣产基地3600亩、⾼优新品种茶树⽰范推⼴基地400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建⽴6200亩有机茶转换基地和3.75万多亩名优⽆公害茶叶基地,其中品品⾹有机茶基地成为福建省茶叶出⼝备案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范基地;通过成⽴福⿍市科健⽩茶研究所和福建(宁德)茶⾏业星⽕技术创新中⼼,开展福⿍⽩茶的品质跟踪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通过与科技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茶叶加⼯⼯艺和技术,引进⽬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出⼝茶叶清洁化加⼯流⽔线设备。
茶叶产业园情况汇报材料一、产业园基本情况。
我所在的茶叶产业园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茶叶生长。
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一个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叶产业基地。
二、茶叶种植情况。
产业园主要种植绿茶和红茶两大类茶叶。
绿茶主要包括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红茶主要包括祁门红茶、滇红等。
茶叶种植面积占地面积的70%,采用有机种植技术,无化学农药,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三、茶叶加工情况。
产业园拥有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团队,能够对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及时加工。
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和现代化的机械加工相结合,确保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同时,我们还注重茶叶包装,采用环保材料,使茶叶更加具有观赏性和保鲜性。
四、茶叶销售情况。
产业园的茶叶主要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
线上销售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和自建网站,线下销售则通过实体店和合作超市。
我们还开展了茶叶的品牌推广活动,提升了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销售额稳步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五、产业园发展规划。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引进更多优质的茶叶品种,提升产业园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在销售方面,我们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六、总结。
产业园的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茶叶产业园的整体实力,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茶叶产业园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谢谢!。
☆镇☆村万亩高效油茶示范
基地简介
☆村万亩高效油茶示范基地位于☆东北部的革命先区☆故里——☆镇☆村,涉及17个村民组528户,总面积约1万亩,计划总投资1亿元,共分两期实施。
基地一期涉及9个村民组241户,面积达3800亩,前期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和☆河上片小流域治理项目,对山、水、田、林、路、渠实行综合治理。
新建机耕桥5座,维修机耕桥2座,新建砂石循环路、生产路18公里,扩挖整治山塘21口,新建路涵74座,安装U型渠16000米,修建沉砂池95座。
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项目区的林地全部实行经营权流转。
基地一期分别有安徽☆中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县金马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承包经营,承包期40年,前八年按山场每亩每年50元一次性付给租金,八年后按公司与农户84:16进行分成。
基地二期5000多亩目前正在清山砍灌之中。
该基地主要以培育良种油茶为目标,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积庆里英红九号有机茶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英红九号茶种属重芽、乔木型大叶茶种,适合在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广东省英德市土壤条件适合英红九号的生长。
20世纪80年代初,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选育单株,通过多次培植得到英红九号茶种。
英红九号品质优良,生育期长,产量高,发芽密度中等[1]。
英红九号成品茶色泽乌润橙黑,毛毫显露,茶叶经水泡成茶汤后,入口时稍带甜味,鲜爽醇厚,气味馥郁悠长,茶汤色红艳、透亮,浸泡后的茶叶叶底红软且明亮匀齐。
积庆里是英德红茶知名品牌,是种植和生产英红九号茶叶的规模化企业,2017年积庆里成为获得国家有机茶和出口欧盟品质双重认证的品牌。
本文分析了英德积庆里有机茶种植管理技术要点,指导中国茶叶产业生态化发展。
1茶园环境积庆里茶园地处英德市北部山区,属于喀斯特地形,茶园核心种植面积为200 hm2,周边建有茶产业生产基地及观光茶园。
茶园规划建设历经10余年,茶园种植区相对封闭,最终形成了四面环山、中间为盆地的山谷茶园,喀斯特地貌使得茶园与周围的农地、城镇、工厂等隔离。
积庆里茶园环境优美、规划管理科学,在2014年被中国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十大美丽田园(茶园)”称号。
2土质条件积庆里茶园为喀斯特地形,土壤为红壤土及黄壤土。
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率先种植英红九号,种植面积为333 hm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农业用地面积及英红九号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积庆里茶园距英红九号原种植地10 km,积庆里茶园地处山谷,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积庆里茶园土壤pH值为4~5.5,土壤有机质和含氮量中等偏上,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3水质条件茶叶种植对水质要求较高。
积庆里茶园四面环山,种植用水主要为山涧水。
积庆里茶园灌溉水源地处于石门台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英德市北部,属南岭山脉最南端,距离积庆里农业公园10 km,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溪流众多、水质清洌,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天然的高山山泉水,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钠、钾含量适中,口感甜爽。
泸州纳溪:全力打造“中国特早茶第一大县(区)”:泸州纳溪泸州市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属丘陵浅山区,幅员面积1150.6km2,森林覆盖率达53%。
全区辖1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07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080元。
纳溪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四川水陆出海要冲,扼川、滇、黔、渝通道之咽喉,境内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
西南出海辅助大通道321国道、隆纳高速公路、隆黄铁路建成通车,川黔高速、川渝高速、泸纳高等级公路加速在建;28.8km长江黄金水道常年通航1000t级船舶,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构建。
随着川黔渝大通道的形成,成都、重庆均在90min到150min的交通辐射半径内,纳溪也随之列入成渝经济区“一极一轴一区块”战略部署通道发展轴上重要县区,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合作交流的前沿阵地。
优越的交通和地理位置,为纳溪发展茶叶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早茶优势十分明显1.种茶历史悠久,近年发展较快纳溪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陆羽《茶经》中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可见纳溪唐朝就因产茶叶故而记入《茶经》。
新中国成立后,纳溪茶叶得到进一步发展,1972—1978年,纳溪南部各乡镇以村社集体为单位组织社员开山种茶,创办社办茶园、村办茶场、乡办茶厂。
1986年,纳溪有23个乡镇种茶,茶园面积达14000亩,总产量8000担,产值160万元。
2000年后,茶叶面积、茶叶产量快速增加,茶叶加工企业迅速增多,茶叶综合产值、茶农收入持续增长。
2.纳溪品牌给力,茶叶全国闻名经过不断发展,纳溪茶叶打开了市场、打响了名声。
1988年,护国联办茶厂生产的“精制茉莉花茶”荣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20世纪80年代,“凤羽”茶连续多年获“四川省优质名茶”奖。
2002年,“泸州凤羽”茶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瀚源”有机茶荣获“中茶杯特等奖”和“上海茶博会金奖”。
南宝高山茶业公司产品介绍一、南宝山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邛崃在中国茶史上是一个古老的茶区。
据陆羽《茶经》记载,邛崃在唐代就是“万担茶乡”和茶叶集散地,唐代有“火前、火后、嫩绿黄、火番饼、龙凤饼”等历史名茶;现代有“文君绿茶”、“翠绿花香”等名茶。
南宝山是邛崃市唯一的高山茶区,位于邛崃市西部,属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东北至西南走向。
地表岩石呈现侏罗纪地貌特征,地势起伏大,多崇山峻岭,山势巍峨,峰峦挺秀,沟壑纵横,错落有致。
海拔700-2025米。
南宝山水系属玉溪河上游,汇集众多山泉,大小河流13条,水资源丰富。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5℃,无霜期240天左右。
南宝山终年云雾缭绕,多为散射光照射,自然植被茂密,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危害轻,是茶叶生长的极佳产地,也是生产有机茶的理想地方,所生茶树,分枝极旺,易萌芽,芽叶肥嫩,内含物丰富,制成茶后经久耐泡,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格。
南宝山土壤为棕紫石骨子土和茶末土,土体构型为A-C和A-B-C,成土母质为棕紫色沙质泥岩、页岩的坡残积物。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养分含量高,土壤呈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007年,对该地区耕作土壤进行取样化验,测试结果为:土壤质地为壤土、PH值5.15--6.06、有机质2.48%--3.52%、全氮0.162%--0.229%、有效磷0.1%--0.3%、速效钾0.106%--0.19%。
南宝山地处林区,自然植被完整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天然林占60%,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大气环境质量优,水源质量好,空气特别清新,为有机茶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
公司南宝山茶叶基地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生态环境,多崇山峻岭、山势巍峨、峰峦重叠、终年云雾缭绕、竹木苍翠、空气特别清新洁净,具有“天然氧吧”之称。
西双版纳景洪基诺山茶厂简介和历史评价西双版纳的景洪,真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基诺山茶厂,哇,绝对值得一说。
听说过吗?这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简直就像一部活生生的茶叶传奇。
想象一下,阳光洒在茶园上,绿油油的茶树就像一个个小卫兵,守护着这个神奇的地方。
空气中飘散着茶香,沁人心脾,走在其中,心情都变得特别好,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那一阵阵茶香驱散了。
基诺山茶厂的历史啊,不得不提。
这里可不是随便哪个地方,早在上个世纪,茶厂就已经在这片热带雨林中扎根了。
最开始是当地的一些基诺族小伙伴们,靠着传统的种茶、制茶生存。
你要知道,基诺族可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民族,种茶的技艺可谓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听老人们说,他们用的可都是古老的手艺,每一片茶叶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真的是“细水长流”的精神,让这个茶厂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基诺山的茶叶品种多得数不胜数。
有绿茶、红茶,还有一些特别的花草茶,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就拿他们的绿茶来说,那茶汤的颜色透亮得像宝石,入口清新,回甘绵长。
喝上一口,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满满的都是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这种滋味,别说是外地人,就连本地人都常常赞不绝口呢。
再说说这茶厂的环境,简直美得不像话。
山清水秀,四周被大自然环绕,真的是个理想的休闲之地。
你走进茶厂,迎面而来就是一阵阵的茶香,仿佛在向你招手。
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在这里根本不存在,只有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那些青翠的山坡上,茶农们一边采茶,一边聊着天,笑声回荡在空气中,让人心里暖暖的。
说到茶厂的评价,那也是相当不错的。
很多游客来了之后,都会忍不住留下来体验一把。
听说,厂里还有专业的品茶师,带着大家一起感受茶的魅力。
那一场品茶会,简直就是一场味蕾的盛宴。
品一口茶,大家开始聊起茶的故事,听听各自的感受,像是朋友间的聚会,热闹而又温馨。
真心觉得,这种交流,才是茶文化最真实的体现。
基诺山茶厂也不止于此,他们还积极参与环保。
现在的茶叶种植,特别注重生态的保护,努力做到可持续发展。
有机茶叶种植基地简介
有机茶叶种植基地位于***,紧邻井睦高速、龙厦公路、
319国道,距离新城区二十余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
分便利。境内群山纵横,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
非常适于有机茶叶的栽培,为发展规模化、高品质的有机茶
叶提供了天然的自然条件。
基地占地面积500余亩,未来将扩大到1500亩,承租
年限30年,以种植台湾乌龙茶和原生狗牯脑茶为主,并成
立了井冈山市茶源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基地已完成一
期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种植茶叶、油茶五万多株,近500
亩,兴建办公和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蓄水池160立方米,
进出主干道硬化2000多米,并完成了喷滴灌系统建设。
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经营,以公
司开发、基地建设、农户参与的方式,吸引附近群众前来务
工,尤其注重接收贫困户,目前已吸收红、蓝卡户36人就
业,每年发放劳务资金1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
置山场500多亩,以山场、土地租金的形式给周边群众带来
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是我乡扶贫开发
中“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基地的经济效益,基地还积极发
展立体种养业。一是依托优越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壤资
源,在茶叶种植的基础上套种了油茶,二是成立养鹅合作社,
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养殖业,把“集中养”和“分散养”
相结合,吸引贫困户入股,降低个体养殖风险,帮助贫困户
致富,今年以来,带动了47户红、蓝卡户主攻白鹅养殖业,
全乡养殖规模已达到10000多羽,短时间内实现收益十万多
元,未来还将进行多元化养殖,如养牛、养鸭、养鸡。
下一步基地将从广度、深度和多元化三个方面入手,开
创茶叶基地新局面。积极配合鹅岭乡开展征地工作,把经营
面积扩大到1500亩,购置制茶先进设备,把传统制茶工艺
与现代化加工技术相结合,实现有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
一条龙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养殖,如牛、羊、鹅、鸭、鸡等,
依托秀美风景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休闲娱乐项目,努力把基
地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观光、自助采摘、垂钓与开发农家乐一
体的体验式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