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解读-WGF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6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 AIP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工酶,主要来源于肝、 骨、肠和胎盘,其中以肝源性和骨源性为主。正常人血 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 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
生理性的升高只见于正常妊娠、新生儿骨质生成和正在 发育的儿童。
一般来说,不同肝病患者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程度由高到 低依次为:胆汁淤积、肝癌、肝细胞损伤。
碱性磷酸酶
✓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是一种酸性
单脂水解酶,能水解磷酸单脂,产生磷酸。
✓ ALP广泛分布于肝脏,骨骼,肾,小肠及胎盘
碱性磷酸酶
肝脏:
→ALP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血窦侧和毛细胆管 侧的微绒毛上,经胆汁排泄入小肠
→胆汁排出不畅时,ALP升高。原因有:
AST和ALT
判读注意: (1)各种肝病均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但超过正常值10倍的血清
转氨酶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休克时肝缺氧和急性右 心衰竭时肝淤血 (2)如果转氨酶高于正常值10倍伴球蛋白升高1倍,且持续8周以上, 则几乎可以肯定为慢性活动性肝病。 (3)胆系疾病时,转氨酶也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8倍。少数 胆总管结石患者转氨酶可高达正常值10倍以上,但24-48 h后即大 幅度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 (4)酒精性肝病时,转氨酶轻度升高,可能与酒精耗竭了作为丙氨 酸转氨酶的辅酶的吡哆醛有关。
AST 存在于心肌,肝脏,骨骼肌,肾 脏
ALT AND AST
ALT(0-40U/L)与AST(5-34U/L) 迄今依然被认为是肝细胞损害的“金标准”。 其中ALT存储于肝、肾、心肌、胰、脾、肺、红细胞、
血清和骨骼肌中,以肝脏存储量最高,一般存在于肝细 胞浆中,肝内含量约为血中的一百倍,如果释放的酶完 全保持活力,哪怕只有1%的肝细胞坏死,也可以使血清 酶活力增加一倍。肝细胞内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 在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坏死,肝细胞内转氨 酶亦可由如此明显的浓度梯度差而泄漏入血中。
血清转氨酶
✓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 ✓转氨酶高低不能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 ✓AST>ALT反映肝细胞坏死较重 ✓ALT>AST反映肝细胞变性为主 ✓转氨酶升高不是病毒性肝炎所特有 ✓转氨酶不具传染性,决定传染性的是病毒
常用肝功能指标
2、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 包括总胆红素(TBiI)、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
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 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疽。
胆红素
程度: 隐性黄疸:SB>17.1但<34.2umol/L 轻度黄疸:SB34.2--171umol/L 中度黄疸:SB171--342umol/L 重度黄疸:SB> 342umol/L
胆红素
判读黄疸的类型 溶血性黄疸:< 85.5 umol/L
游离胆红素特点:
1) 未与葡萄糖醛 酸相结合.
2)不溶于水.
3)对磷脂生物膜有毒性.
运输形式: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白蛋白-胆
红素复合物,运输至肝细胞。
胆红素的摄取
肝细胞微突摄取血中非结合胆红素. 将白蛋白与胆红素分离. 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内. 经胞浆载体蛋白Y、Z两种蛋白携带至光面内质
网的微粒体部分。
胆红素(Bilirubin)代谢
✓ 胆红素的来源 ✓ 胆红素的运输 ✓ 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 ✓ 胆红素的结合 ✓ 胆红素的 排泄
胆红素来源
衰老红细胞: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占80-85%. 未成熟红细胞:占10-15%. 其它:占1-5%,如肝内游离血红素和含血红素
的蛋白质.
胆红素的运输
血清转氨酶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 、 AST明显升高, 2)重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时有胆酶分离现象 3)慢性肝炎及脂肪肝(fatty liver),ALT、AST轻-
中度升高 4)肝硬化、肝癌,AST、ALT轻度升高, 5)其他肝脏病变 6) 心肌及骨骼肌病变等均可有ALT、 AST升高
(7)转氨酶水平很高,但不过是一时性的肝损害。不会给 肝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后果也不很严重,比如服用某种 对肝脏毒性较强的药物。有报道就因为吃了一粒药物, 转氨酶升高到2000多单位,停药后2天就恢复到正常;另 外,大多数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在发病期转氨酶水平很高, 经过短期休息和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一次性大量喝酒 也会有类似现象。
排泄
尿胆原 ( Urobilinogen) 回肠下段结肠 重吸收 门静脉
肝 胆红素 胆汁 肠内
黄疸机制:
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IBil过多,肝脏不能完全 把它转化为DBil,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 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 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 黄疸;
AST
AST也广泛存在于上述诸器官中.但以心肌含量最高, 故血清中AST活性升高应排除心肌病变后才考虑肝脏病 变。AST在肝细胞浆内只占20%,其余80%存在于线粒 体内,在肝细胞浆内AST/AIT之比为0.6:1,而在整个 肝细胞内两者之比为3:1,因此AIT是反映肝病变最敏感 的指标之一,而血中AST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 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
(5)在病毒性肝炎时,同时测定AST/ALT的比值(正常值 1.15左右)则更有意义。急性肝炎早期肝损害时,大多数 ALT和胞浆部分的AST被释放出来,致使AST/ALT降至 0.56左右,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时,AST/ALT比值常>2, 胆汁淤积及肝癌时,AST/ALT比值亦可增高。
(6)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害持续存在。见于某些肝炎病 人,比如所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人乙型肝炎 病毒指标一直阳性,但转氨酶从来没有升高过,可是如果 对这样的病人做肝脏活组织检查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 很严重,有的已经发生了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还 有不少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有类似情况。
(10)转氨酶长期异常.但水平不高。这多见于慢性肝炎
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长 期大量饮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
(11)还有一种即脂肪肝,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 不超过100单位,这种人一般体重超标,或严重超标。
(12)约20%的转氨酶升高一时找不到原因,应检查有无 血色病、Wilson病或a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以及某些 非肝性疾病,如乳糜泻、Addison病、神经性厌食、肌 炎或过度运动后肌肉损伤。
(8)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尽管到了晚期肝病,肝功能 很糟糕,但转氨酶却是正常的。不少人因为有了大量腹 水、消化道出血,或者体检时发现其他异常才得知原发 疾病。隐源性肝硬化是其中一种。
(9)黄疸很深,转氨酶不高,甚至正常。有三种情况:一 是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做肝功能试验检查时发现 血液胆红素很高,而转氨酶不高或轻度升高,可见于胆 管结石、胆道和胰头周围的肿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 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肝病,病死率很高。患病的早期,转 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红素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随 着病情的进展,胆红素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及 至正常.医学上称之为“胆酶分离”,这是病情严重的 信号。三是淤胆型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肝内小 胆管损害为主,导致胆汁分泌异常,比如各种少数急性 黄疸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妊娠等。
胆红素(Bilirubin)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 呈橙黄色。它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 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 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 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每日生成胆红素250~350mg,其中80%~85%来自血 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其余15%~20%来自骨髓和肝脏,称为旁 路胆红素。当红血球衰老(红血球生命周期120天)时,会经过脾脏 加以破坏处理而产生胆红素,胆红素会透够肝脏作用并由胆管被排 至十二指肠中,最后大部分随着粪便而排出体外。
肝脏主要功能
✓ 代谢功能:如糖、脂肪、蛋白质、核酸、
维生素、激素、胆红素等
✓ 排泄功能:如胆红素及某些染料排泄
✓ 解毒功能;如对各种化合物
✓ 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物抑制因子的生成
及清除
常用肝功能指标
1、反应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LD、LDH)、谷氨酸脱氢酶 (GLDH)、谷胱甘肽原杂原转移酶(GST)、精氨酰琥 珀酸裂解酶(ASAL)、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LCD)
* 毛细胆管压力亢进,诱导ALP产生 * 来自肝、肾、骨、肠等的ALP随胆汁 流入血
碱性磷酸酶临床意义

ALP升高提示胆管系统疾病及骨骼系统疾病
肝细胞损伤时ALP轻度升高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Explanation of Common Index of Liver Function Test
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场所。据估 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 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 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的主 要功能是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 另外,肝脏具有调节血液循环量的功能: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 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 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
(2)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 如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
(3)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梗阻性黄疸, 如胆石症、胆管癌、肝癌、胰头癌等,其升高程度与 病情呈正相关,且癌性梗阻高于良性梗阻。
ALP
ALP(40-150U /L) 碱性磷酸酶是胆汁淤积的经典标志。几乎存在于机体的
肝细胞性黄疸:17.1--171 umol/L
胆汁淤汁性黄疸: > 171 umol/L
胆红素
类型与疾病: 非结合:溶血,先天性黄疸
结合:胆汁淤汁性黄疸
二者皆高:肝细胞性黄疸
判读注意:
(1)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见 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坏死等;
血清转氨酶(serum transaminase)
✓ 转氨酶是-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酮酸酮基上的一种酶
✓ 用作肝功能指标有两种: 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血清转氨酶
ALT 存在于肝脏,骨骼肌,肾脏及心 肌。
(IBIL )、总胆汁酸(TBA)、血氨(NH3)、碱性磷酸酶 (ALP)、γ2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谷氨酰转肽酶(GGT)、 脂蛋白-X(LP-X)、5-核苷酸酶(5-NX)。
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总胆红素5.1~19.0μmol/L 直接胆红素1.7~6.8μ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3.4~12μmol/L
胆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素的结合
葡萄糖醛酸基结合: 占75%
催化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其它:与葡萄糖、木糖、双糖、甘氨酸等
结合占25%.
结合胆红素特性:
1. 溶于水
2. 对磷脂细胞膜无毒性
3. 可从尿中排出
胆红素排泄
结合胆红素 高尔基器 毛细胆管微突
(Conjugated bilirubin)
细胆管
胆管
肠道
粪胆原
血清转氨酶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 、 AST明显升高, 2)重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时有胆酶分离现象 3)慢性肝炎及脂肪肝(fatty liver),ALT、AST轻-
中度升高 4)肝硬化、肝癌,AST、ALT轻度升高, 5)其他肝脏病变 6) 心肌及骨骼肌病变等均可有ALT、 AS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