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大布苏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19 KB
- 文档页数:2
苏丹某区块P油田辫状河沉积微相研究冯栋;尹成芳;刘紫薇;赵聪会【摘要】利用目的层段岩心的薄片、粒度、沉积构造、垂向序列、曲率计算结果及测井响应特征等资料,研究Y组VI砂组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沉积.根据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结果,总结了研究区目的层段各沉积微相特征;建立了沉积微相和测井响应关系,并应用到单井沉积相的划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现代沉积特征,立足研究区目的层段辫状河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关于苏丹某区块P油田Y组VI砂组的辫状河沉积模式,为此类油田的后续开发和挖潜提供指导和依据.【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辫状河;沉积微相;沉积模式;沉积特征【作者】冯栋;尹成芳;刘紫薇;赵聪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港物探处,天津300280;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4.4;TE12目前,苏丹P油田处于油田评价阶段,目的层取芯资料较少,沉积体系认识较粗,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矛盾,研究成果明显受到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需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测试等多种有限资料,建立目的层段沉积微相特征,精细识别砂体规模,搞清砂体连通关系,为制定油田合理开发方案打下基础。
A.D.Miall[1⁃2]最早提出河流相的分类,目前大多数学者使用的是裘怿楠等[3⁃5]的分类方案,认为河流相主要划分为4种类型:顺直河、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
李薇[6]研究认为目的层Y组沉积相为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
确定P油田的目的层的沉积相类型,证据须从岩心观察和岩心分析化验资料获取。
通过对研究区内7口井岩心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区沉积相为辫状河。
利用研究区测井资料,建立的岩心微相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对应关系,得到研究区目的层单井沉积微相柱状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以靖边气田统5井区马五段上部为例雷卞军;张吉;王彩丽;王小蓉;李世临;刘斌【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08(020)001【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东北部统5井区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地层为对象,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在垂向上分布的控制作用.马五1-4亚段构成了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其又可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及多于26个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对统5井区乃至靖边气田的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陆表海台地碳酸盐潮坪沉积微相在垂向上的细微变化,因而也控制着古风化壳型孔洞白云岩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布.该项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其它地区相似的地层和储层研究.【总页数】7页(P1-7)【作者】雷卞军;张吉;王彩丽;王小蓉;李世临;刘斌【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相关文献】1.靖边气田统5井区马五13成岩作用研究 [J], 王小蓉;雷卞军;欧家强;刘斌;李世临;李学雷2.长庆靖边气田陕155井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1储层特征研究 [J], 郭刚3.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统五井区马五13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顾绍富;雷卞军;田咏;陈小强;贾宝贵4.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马五14储层为例[J], 时建超;孙卫;张创;李浩;黄薇;韩宗元;张宗林5.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155井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储层水体分布规律研究 [J], 郭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中的应用刘春慧;金振奎;张鑫;王铮;朱桂芳;伍虹霖【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8(26)2【摘要】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三种准层序类型,对应三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型、基准面下降型、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的复合型准层序.两种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由多个进积式的短期旋回组成;中期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堆叠样式则呈退积结构.研究区梧桐沟组可划分为5个准层序组(中期基准面旋回),自下而上依次为S1、S2、S3、S4、S5,基准面上升期形成S1、S2,基准面下降期形成S3、S4、S5.吉7井和吉17井梧桐沟组出油砂层属于不同的准层序组,成因不同,因而不是同一砂组.【总页数】8页(P249-256)【作者】刘春慧;金振奎;张鑫;王铮;朱桂芳;伍虹霖【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处,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相关文献】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海坨子地区隐蔽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J], 李世臻;王红亮2.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 陈志刚;王大万3.微生物油气检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中应用 [J], 丁力;郝纯;吴宇兵;梅海4.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中的应用 [J], 凌勋;姚茂敏;杨万祥;宋志华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气滚动勘探中的应用——以八面河油田面36块沙四段为例 [J], 王春梅;同晓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Ξ杨 勇,许晓宏,黄友华(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沉积特征标志,搞清了其岩性、沉积相的分布类型,认清了该区重力流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进一步的滚动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莲花油层;岩相特征;沉积特征;高升油田 高246块莲花油层属于厚层块状砂砾岩底水稠油油藏〔1〕。
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结合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运用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韵律特征、古生物特征等各种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特征,沉积演化背景、物源方向,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各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平面组合,编绘出该区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为研究不同时期全区的沉积微相分布和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1 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区莲花油层是沙三时期深水湖盆中发育的一套近岸水下扇沉积体,根据沉积相分析,其物源来自东部中央凸起。
根据沉积特点将8个砂体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
内扇亚相主要发育内扇主水道微相;中扇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微相、辫状水道间微相和中扇前缘微相〔2〕。
2 沉积微相标志2.1 岩石结构标志通过岩心分析可知,本区储层岩石的碎屑成分中长石、岩屑含量高,莲花油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低,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局部钙质胶结,胶结较疏松,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和接触——孔隙式,这表明莲花油层为近物源快速堆积的产物〔3〕。
莲花油层岩石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颗粒较粗、大小混杂,粒级分散。
概率图为一段式、二段式、斜率差别不大的三段和多段式、上凸弧形。
最大粒径大于10c m ,一般0.2-1.0mm ,粒度中值0.43mm ;分选差,分选系数2.04;颗粒磨圆中等,为次棱角——次圆状,结构成熟度低。
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局部钙质胶结,胶结较疏松,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和接触——孔隙式。
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及砂体分布模式[摘要]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存在面积巨大的水体,取心显示沙坝砂体顶部浪成沙纹层理、丘状层理发育,多处出现风暴裂流沉积,结合砂体分布特征研究,将研究区三角洲定义为受风浪破坏的高破坏性三角洲类型。
通过沉积微相精细划分,识别出该体系的7种微相类型,研究发现该类三角洲不具备顺物源的指状沙坝微相,而广泛发育与河口沙坝分离的前缘沙坝和滨外沙坝。
本文提出相控砂体图绘制机理,并在其指导下对砂体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砂体的搭接形态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孤立型砂体的分布特征。
结论否定了研究区发育与河口沙坝相连的指状沙坝的观点,拓宽了对砂体形态及分布的认识,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情字井地区三角洲模式沉积微相砂体分布随着大情字井油田岩性油藏勘探、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在指状沙坝分布的沉积模式理论指导下的砂体分布特征与生产实践的不匹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的顺利进行。
河流携带碎屑物质入湖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以不同作用强度相互组合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三角洲类型,每种类型三角洲都有其独特的砂体分布形态。
由于受资料的限制,在不同相模式指导下所绘制的砂体分布图是不同的,而砂体分布形态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在研究区6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古环境分析及砂体分布特征,认为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主要发育高破坏性三角洲。
在该模式指导下,通过精细刻画孤立型沙坝砂体分布形态,明确了岩性油气藏的开发方向。
1地质背景大情字井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中部,是吉林油田具有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岩性油藏群,构造形态总体表现为“两坡一坳”的向斜构造格局;向斜的轴部走向近南北向,两翼不对称,东缓西陡。
大情字井油田有四套含油层系,自下而上依次为:扶余油层、高台子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主要含油层系为高台子油层。
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2007年12月石曲址球如理参探第42卷第6期经验交流?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路顺行①④张红贞①孟恩②孙效功③(①中国海洋大学;②中国地质大学;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④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路颤行.张红贞.孟恩.孙效功.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I6):7O3~708摘要在最大熵频谱分析法基础上形成的预测误差i巷渡分析法,经进一步改进而发展成INPEFA技术,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可获得INPEFA曲线.基于层序地层学,利用此曲线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INPEFA曲线的拐点反映了不同级次层序的界面,而INPEFA曲线的趋势反映了不同级次沉积旋回的气候,水体以及韵律变化.通过整体INPEFA分析划分l~3级层序,应用分段INPEFA分析可识别4~5级层序,应用局部INPEFA分析可判断6级层序(砂体)的连通性.本文应用CycloLog软件展示了INPEFA技术在苏北盆地及济阳拗陷的实际应用效果.关键词层序地层INPEFA技术边界识别地层对比砂体连通性1引言层序地层学以其理论上的系统性,综合性,尤其是应用上的可预测性,逐渐得到了地质学界的重视,并成为地质研究的热点口].然而,目前国内外的层序地层分析多采用手工作业及定性研究,在划分的精度,量化的科学性及划分的效率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口].鉴于层序地层学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3],我国应该特别加强层序地层研究中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层序地层的研究].2005年国外出现一种用于研究井中地层分析的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ErrorFilterAnalysis),并推出了相应的商业化软件(CycloLog)『5].本文在简要介绍INPE—FA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准确快速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技术方法,展示了典型实例的具体应用效果.2基本原理2.1层序地层学基本功能在层序地层学中,层序划分为1~6级,其中1~3级层序对应构造成因的沉积旋回,属于低频层序(旋回),1~3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巨层序,超层序和层序;4~6级层序分别对应气候成因的沉积旋回,属于高频层序(旋回),也称米兰科维奇(Milank—ovitch)旋回,4~6级层序对应于准层序组,准层序和韵律层『6].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一个实际沉积层序的形成来自多个旋回性外力的复合驱动,并具有分级嵌套性『8].由于多种不同级别的旋回性外力的影响并加以复杂地质作用,利用常规的测井曲线往往难以肉眼直观地分解,识别不同级别的地层层序.然而,测井曲线满足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要求,即有效采样,数据的连续性和高分辨率,因此,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是确定不同级别层序的有效方法.根据测井地质学原理,不同的测井曲线反映不同的地质特征,自然伽马曲线与其他测井曲线相比,最能敏感地反映泥质含量变化,因此用它进行地层层序研究最有效口...本文中的频谱分析全部采用自然伽马曲线.2.2最大熵频谱分析(MESA.MaximumEntropy SpectralAnalysis的缩写)频谱分析在地球物理中是一项通用技术.最大熵谱分析是按信息熵最大准则外推得到自相关函数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数据规则性差和噪声较多的情*山东省东营市西2路东利小区49号楼3单元502室,257000本文于2006年11月17日收到,一次修改稿于2007年4月2日收到,--tk修改稿于同年8月22日收到.704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况,可提高频谱估计的分辨率.最大熵谱分析与其他谱分析方法(如傅里叶谱和周期图法)比较,具有不受取样长度限制,频谱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因此用最大熵谱方法求得的功率谱较其他方法更准确,分辨率较高『1.2.3预测误差滤波分析(PEFA.PredictionErrorFilterAnalysis的缩写】PEFA是在MESA基础上,通过计算每一个深度点的MESA预测值和对应的测井曲线真实值而得到数据差值(误差:实际数据一滤波数据).PEFA曲线是一条沿着垂线变化的不规则的锯齿状曲线(图1).PEFA曲线可以作为一种解释地层连续性的指示器,负向尖峰(负值误差)代表可能的层序界面,正向尖峰(正值误差)代表可能的洪泛面;不同大小的尖峰(误差)意味着不同规模的等时界面.深度GRGRPEFAINPEFA 睫像填色值填色m1—.=|.卜l-3ooOIlI3020;30403060;:3080-3100i:I.3120!31403160318032003220图1PEFA与INPEFA特征恿义图不2.4INPEFA曲线的地质意义INPEFA曲线是对PEFA曲线采用特定的积分处理后所获得的一种更有价值的曲线,它能够显示通常在原始测井曲线中显示不出来的趋势和模式(图1).INPEFA曲线的关键特征是曲线趋势本身和它中间的拐点.在通常情况下,INPEFA曲线中一个完全正的趋势(曲线数值由左向右变大,曲线形态由左向右升高)意味着一种气候逐渐湿润的水进过程;一个完全负的趋势(曲线数值由右向左变小, 曲线形态由右向左降低)意味着一种气候逐渐干旱的水退过程;而转折点则指示一个层序界面或层序内的特征界面(海侵面或洪泛面),其中负向拐点(曲线形态由升高变为降低,对应PEFA曲线的负向尖峰)代表可能的层序界面,正向拐点(曲线形态由降低变为升高,对应PEFA曲线的正向尖峰)代表可能的洪泛面;不同级别的拐点指示不同级别的等时界面.也就是说,INPEFA曲线明显呈现为旋回形态,而且这种形态是多个和(或)多级旋回叠加后的复合旋回形态,它正好对应于沉积地层的旋回性. 如果处理井段的地层层序发育完整,特别是跨越了一级层序边界,则INPEFA曲线的旋回形态更为突出.但是,对于处理一个局部层段来说,由于地层本身的旋回性不完整,因此INPEFA曲线形态的旋回性也不完整.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INPEFA技术作为一种地球物理处理方法,可以将任何测井曲线处理成INPEFA曲线,但其意义不同.本文中用此法处理的都是自然伽马曲线(GR),所得的INPEFA曲线的偏度与GR曲线特征有关,而GR曲线特征又与岩性有关.由于INPEFA曲线是一条积分曲线,任一深度点的曲线值(偏度)不仅受GR值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受积分区间的影响.但是,本文介绍的INPEFA技术仅是利用INPEFA曲线的相对幅度变化特征,即曲线的形态,趋势和拐点,而不研究其绝对数值的变化.3技术方法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符合常规地层对比划分研究的思路:即首先确定较高级别的地层(层序)界面,然后在界定的地层(层序)内依次确定较低级别的地层(层序)界面.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方法,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整体INPEFA分析,分段INPEFA分析,局部INPEFA分析.3.1整体INPEFA分析整体INPEFA分析是将测井曲线起止深度作为INPEFA处理深度窗口,此时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第42卷第6期路顺行等: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7O5 理而获得的INPEFA曲线适于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这是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的第一步.由构造成因的1至3级层序边界一般对应角度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面或与其相当的整合面.不论是哪种级别或哪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在INPEFA曲线上都具有明显的表现.假定该分析井段存在1~3级层序边界,那么通常情况下,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对应不同的曲线趋势拐点.据此可以准确地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图2是苏北盆地真武地区真188井的INPEFA分析图,不同粗细的蓝线指示INPEFA曲线上不同级别的拐点, 对应于1~3级层序界面.对于个别不整合面的局部区域,可能存在由于新老地层岩性接近而导致曲线趋势拐点级别与层序界面级次不完全对应的情况,可以通过地震剖面,邻井对比等其他方法辅助鉴别.深度GRINPEFAm2018(一0.35’0.65_至—,3级层序(盐二段内)●●z-●●一5003级层序(盐一段内严-●●.2级层序(盐一段内);事-●-3芋(锄)●●-l级层序(上第三系底)一l000●-I£冁一内-1●jIj●--●一l500jz—c一底●●j_●●】’3级层序(垛一段内)—≥●●}-!-喜2级层序(三剁组底,I=薯;一,广IE一2000-3级层序(戴南!●I●●,.●-图2苏北盆地真武地区真188井INPEFA分析图3.2分段INPEFA分析分段INPEFA分析是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的第二步.它是在整体INPEFA分析的前提下,将确定的一个层序起止深度作为处理深度窗口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而获得的INPEFA 曲线,并进行沉积旋回的识别.因此分段INPEFA分析也可称作层序内沉积旋回分析,此法能将肉眼难以识别的GR曲线变换为一条旋回级次非常清晰的INPEFA曲线,为识别4级,5级层序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图3是苏北盆地码头庄地区庄2—46井在整体INPEFA分析基础上所做的其中一个分段INPEFA分析.深度INPEFAGR11145l5(一0.730.27一l620’,一l640≤一l660\一l680(一,一\一l700—Z一l72O专(一,图3以苏北盆地码头庄地区庄2—46井为例应用INPEFA识别气候成因层序3.3局部INPEFA分析局部INPEFA分析是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的第三步.它与分段INPEFA分析采用相同的方法,但处理井段的长度不同,具体的处理参数不同.局部INPEFA分析一般是在分段INPEFA分析确定的高频旋回内进行,即在一个准层序内(指处理的局部井段为准层序的起止井深)进行处理,因此局部INPEFA分析也可以称作准层序内砂体关系分析.众所周知,在油田开发的实际工作中,虽然GR706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曲线在识别砂体的顶底界面,砂层的泥质含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对于同一个沉积环境形成的砂泥岩互层段,很难判断邻井之间的砂体连通性,造成串层现象非常普遍.前已述及INPEFA曲线不仅受砂泥岩变化的影响,还包含了受区域气候影响的等时性特征.因此,应用局部INPEFA分析方法,根据邻井曲线形态特征的对比,可以帮助识别砂体的连通性.3.4对INPEFA方法的一些认识本文介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INPEFA曲线的相对幅度变化特征划分层序的相对次序,即曲线上较大的旋回代表较大的层序,较小的旋回代表较小的层序但是,不能说曲线上最大的拐点就代表1级层序界面并依次类推,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地层发育情况差距很大,钻井所揭示的地层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某地区的钻井深度较浅,全部在一个2级层序内,此时就不存在1,2级层序界面,那么曲线上最大的拐点也不过是3级层序界面.在层序地层学中对层序的级别,类型以及界面特征有着详细的叙述,但是也没有给出针对各种测井曲线的各种级别各种类型层序界面的识别特征, 也就是说,有些层序界面仅从测井曲线上是无法识别的.本方法处理的对象就是测井曲线,如果测井曲线本身没有包含这类信息,那么仅通过处理方法是不可能得到的.划分层序还必须结合其他资料,如地震剖面及多井对比资料等.虽然本文没有提出明确的层序划分标准,但是,本方法的突出优点是使原来级次不清楚的层序变得容易理清它们的级次, 原来不易识别的层序界面容易识别了,原来邻井不好对比的井变得好对比了.4应用实例INPEFA曲线不但可以通过沉积地层反映地质历史时期上的气候周期变化,而且可以识别沉积间断,进而识别层序界面.具体应用INPEFA曲线进行层序界面识别,要严格遵循从整体分析到分段分析,直至局部分析的步骤.4.1应用INPEFA曲线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对于新生界沉积盆地来说,INPEFA曲线的幅度往往反映了层序界面的级别,符合整体INPEFA 分析的一般规律.下面以苏北盆地陈堡地区为例来加以说明.图4中,粗线为1级层序(巨层序)界面, 陈3—35陈3—34陈3—32深深深度PEFA度度GRGRINPEFAGRPEFAmm111I5l20—O09o.91E吊l—olo.93012c—O.13o87:ISB0:l量SB0:|ISB0 :一!l一:00毒SBI21了j1E兰SBI●:j-l●ojlSB2-l_l乏1j●i一●00皇SBI21●-500_●:●SBI2,1弋-l0O0?1000●萎,:萋●●-::●j.-fi:SB2-l-l-l5o0 .|SB21/●{SB21●厂厂●/SB22:-jsB2.1.1.堇:50C.|SB2.2-200fjJ2_一一●-l5O0jSB2.1::s2_一一一一●-_sB2.2/:200(_{lj【-,●-.:.|-200C】_●:●■_』一一图4苏北盆地陈堡地区应用INPEFA曲线进行1~3级层序对比粗线为1级层序(巨层序)界面,中粗线为2级层序(超层序)界面,细线为3级层序(层序)界面第42卷第6期路顺行等:运用INPEFA技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707其中SB0对应于东台事件所形成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第四系东台组底界),SB1对应于三垛事件所形成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上第三系盐城组底界), FS1指示晚第三纪的气候湿润期,FS2指示早第三纪的最大湖泛面;中粗线为2级层序(超层序)界面, 其中SB1.1对应于盐城事件所形成的区域性大沉积间断面(盐二段底界),SB2.1对应于吴堡事件所形成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戴南组底界),SB2.2对应于早第三纪第二次最大湖进开始沉积标志层(阜四段底界);SB1.2.1对应于上第三系内部沉积间断面(盐一段内部界线),SB2.1.1对应于真武事件所形成的区域性平行不整合面(三垛组底界).4.2应用INPEFA曲线进行沉积旋回分析对于4~6级层序一般称作4~6级沉积旋回.应用INPEFA曲线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4~6级沉积旋回,具体的分析过程一般采用分段INPEFA分析技术.图6为济阳拗陷车西地区沙二段地层的旋回分析对比图.图5中,INPEFA曲线上较大的拐点(粗线标识)指示4级旋回(准层序组)界面,较小的拐点(细线标识)指示5级旋回(准层序)界面,6级旋回在此未做标识.从图5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相邻的3口井虽然所处的构造部位图5济阳拗陷车西地区应用INPEFA曲线进行4~5级层序对比粗线为4级层序(准层序组)界面,细线为5级层序(准层序)界面(车40-17—23井位置更低)和沉积环境(车406井更靠近湖盆边缘)有差异,砂体的发育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变化,但是在INPEFA曲线上4,5级旋回界线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其中4级旋回界线Es2~8,Es2—9,Es2—10分别对应于沙二段8,9,10砂层组的顶界.在4级旋回界线的控制下,5级旋回界线也非常容易识别并具有良好的邻井对比性,如4级旋回Es2-10自上而下包含Es2—10—1,Es2—10-2,Es2—10—3(其底界与Es2—10重合,图5中省略)3个5级旋回.4.3应用INPEFA曲线进行砂体连通对比对于井网密度较大的开发区块,相邻井距离较近(一般为200m左右),那么在5级层序(准层序)范围内,应用局部INPEFA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分析砂体(相当于6级层序)的连通性.在连井对比图上,INPEFA曲线形态的相似性指示了砂体沉积韵律的相似性,说明了砂体的连通性.图6为济阳拗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砂体的连通性对比图,这些砂体的连通性是按照INPEFA曲线的相似性来分析的,并且得到了开发资料的证实.7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正5结论图6济阳拗陷胜坨油田地区应用INPEFA曲线进行砂体连通性对比蓝色线为5级层序(准层序)边界,桔黄色区域为砂体层序地层具有多个等级(1~6级)的旋回嵌套,而这类旋回的地层信息赋存于测井曲线(如GR)中,但用肉眼往往难以直观地识别.通过利用最大熵频谱分析(MESA)方法基础上形成的预测误差滤波分析(PEFA)法进一步改进而发展起来的INPE—FA技术,可以有助于依据测井曲线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具体应用INPEFA技术时要严格遵循由整体分析到分段分析直至局部分析的步骤,即首先确定较高级别的层序界面,然后在界定的地层层序内依次确定较低级别的层序界面.也就是说:①通过整体INPEFA分析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②通过分段INPEFA分析进行沉积旋回的识别;③通过局部INPEFA分析进行砂体连通的识别.在具体的应用中,不同的地区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情况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本文的完成来源于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成果,得益于荷兰ENRES国际公司提供的CycloLog软件的支援,感谢胜利油田,江苏油田等相关单位和专家给予的大力帮助.参考文献[1]孙志华,吴奇之,郑浚茂,甘嫦华.层序地层学技术方法应用初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3):303~307 [2]吴义杰,高德群,许江桥,汪亚军,樊太亮.一种自动识别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方法及计算机实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2):162~167[3]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李明,池英柳,姚逢昌,郑晓东,刘晓,殷积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3~9[4]徐强,姜烨,董伟良,刘宝瑁,潘懋,吕明.中国层序地层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沉积,2003,21(1)I5lSDjinNio,BrouwerJ,SmithD,MatdeJong,andAlainB6hm.Spectraltrendattributeanalysis:appli—cationsinthestratigraphicanalysisofwirelinelogs. FirstBreak,2005,23(4):71~75[6]刘振峰,郝天珧,范国章.沉积旋回的地球物理研究. 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259~261[7]陈洪德,彭军,田景春,侯中健,覃建雄,王约.上扬子克拉通南缘中泥盆统一石炭系高频层序及复合海平面变化.沉积,2000,18(2):181~182[8]张映红,姚平,朱筱敏,王贵文.层序地层动力成因研究的周期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地质论评,1999,45(5) [9]张占松,张超谟,何宗斌.利用测井曲线的滑动窗能谱识别地层的高频旋回特征.江汉石油学院,2003,25(1)[1O]陈茂山.测井资料的两种深度域频谱分析方法及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1):58~63[11]王贵文,邓清平,唐为清.测井曲线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93~94(本文编辑:张亚中)。
时频分析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石万忠;李举子;李梦溪;胡小强;陈新军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3
【摘要】时频分析方法是利用小波变换原理,从地震波的时间域和频率域同时对其作出分析.小波变换具有随信号频率升高时间分辨率也提高的特点.这一特点恰好满足对具有多刻度特征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定位的要求.经实验发现,沉积旋回与主极值频率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正旋回沉积对应的主极值频率从下到上由高频变为低频;反旋回沉积正相反.利用这一对应关系可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和生储盖组合的预测.时频分析是在层序地层格架中预测生储盖组合,可有效保证预测的准确性.而时频分析法研究的对象是对应沉积旋回的频率变化,因此,还可用来判识砂体的性质.
【总页数】4页(P234-237)
【作者】石万忠;李举子;李梦溪;胡小强;陈新军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汉口分校;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地质大队;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基于广义解调时频分析和瞬时频率计算的阶次谱方法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程军圣;李宝庆;杨宇
2.小波分析在松辽盆地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J], 赵莹
3.广义时频分析方法在耳声发射研究中的应用Ⅱ.短声与短纯音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 [J], 柴新禹;庄天戈;吴朝霞;程敬之
4.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识别含气层中的应用——以川中某地区雷口坡组雷3含气层为例 [J], 田仁飞;曹俊兴;方磊
5.S变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分析 [J], 周强;朱仕军;文中平;刁永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2卷第6期岩性油气藏V ol.32No.6收稿日期:2020-12-10;修回日期:2021-02-23;网络发表日期:2021-03-12基金项目: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形成富集条件、选区评价技术与应用”(编号:2017ZX05035)资助作者简介:王乔(1986—),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130026)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西民主大街938号地质宫。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1)06-0102-12DOI :10.12108/yxyqc.20210611引用:王乔,宋立新,韩亚杰,等.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岩性油气藏,2021,33(6):102-113.Cite :WANG Q ,SONG L X ,HAN Y J ,et al.Depositional system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third member of Paleogene Sha ‐hejie Formation in Leijia area ,Western Liaohe Depression.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1,33(6):102-113.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王乔1,宋立新2,韩亚杰1,赵会民2,刘颖3(1.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长春130026;2.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地质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3.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沈阳110122)摘要: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弄清该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基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等开展了研究。
文章编号:1000-0747(2006)04-0437-07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徐安娜1,郑红菊1,董月霞2,汪泽成1,殷积峰1,严伟鹏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基金项目:渤海湾盆地陆上和滩海预探目标评价和优选(030103-5)摘要: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属走滑伸展型断陷,古近系东营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
为了查明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南堡凹陷东营组各级层序界面和相序,建立等时地层层序格架和演化模式,综合预测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相和油气分布。
研究认为: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分布和构造背景是有利砂体分布和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东营组油气分布具有纵向相对集中和平面分带的特点,表现为油气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之下的东三上亚段地层中,且多分布于凹陷第二走滑断阶带。
图7参16关键词:南堡凹陷;东营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预测中图分类号:T E132.1文献标识码:A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dimentary facies prediction inDongying Formation of Nanpu SagXU An-na1,ZH ENG H ong-ju1,DONG Yue-x ia2,WANG Ze-cheng1,YIN J-i feng1,YAN We-i peng1(1.Resear ch I ns titute of Petr oleum Ex p lor ation&D ev elo p ment,Petr oChina,Beij ing100083,China;2.PetroChina J idong Oilf ield Comp any,H ebei062552,China)Abstract:T he Nanpu Sag is a downfaulted lacustrine basin with strike-slip faulting.T he Palaeogene Dongy ing Formation is dominated by the depositional system of alluvial fan facies,fan delta facies(braided delta facies)and lacustrine facies.W ith the hig h reso lution sequence stratig raphy and the co rrelation analysis of cor es,lo gs and seismic data,different orders of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facies sequence are identified and the isochronous stratigr aphic framework and the depositional evolutional model of Dongy ing Fo rmation are built and used to predict the distr ibutio n of reser voirs.T he study shows that stratigraphic sequence boundary,maximum flood surface,sedimentary facies and structural settings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avo rable sand bodies and oil reservoirs in the Dong ying F ormation.T he distribution of oil reservoir s is dominated by such character istics as relatively vertical concentration and area zonation.A lot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re concentrated in Ed1that underlies the max imum flood surface vertically.T ho se discovered r eserv oirs are typically distr ibuted in the second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Nanpu Sag.Key words:N anpu Sag;Do ng y ing F ormat ion;iso chr onous st ratig ra phic framew or k;sedimentar y facies prediction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属走滑伸展型断陷,在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期处于断陷与坳陷构造演化的过渡阶段,储集层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
吉林油田大布苏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横跨西部斜坡与中央坳陷两大构造单元,中部组合时期处于盆地陡坡带和西部白城、西南部通榆两大水系交汇前缘带,具备形成隐蔽圈闭的基本地质条件。
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格架层和沉积体系、沉积相的研究,建立该区沉积层序以及相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布苏地区储层的成因类型以及分布规律,为大布苏地区勘探后期,开发前期的目的优选和井位设计提供重要的地质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研究转换面的岩心、钻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来识别和划分层序,将泉四段—姚家组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通过井震的相互标定,初步建立了以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的松南西斜坡区域层序地层格架。
在区域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层段在层序格架内的沉积模式,青山口三级层序内基准面上升期(低位+湖侵期),发育辫状河流-(小型辫状三角洲)-浊积扇-深水湖相沉积体系:青山口三级层序内基准面下降期(高位体系域),发育低弯度河流-三角洲体系(河口坝发育)-滑塌浊积-较深水湖体系;泉四段三级层序为上游曲流河-下游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在区域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布苏重点地区青一二段的五级层序格架。
在层序格架内,以岩心资料为依据,结合测井及粒度分析资料,建立微相识别标志,明确沉积微相类型。
绘制了沉积微相对比剖面图及沉积微相平面图,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内确定并描述了砂体的分布特征以及时空演化规律。
最后,在高精度层序和沉积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及成藏认识,对大布苏重点地区青一段和青二段九个砂组进行
圈闭预测,认为基准面上升期的浊积砂体是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储集体。
水侵期超覆体在坡折带广泛发育,是形成地层超覆圈闭的重要沉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