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NSM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中 国 船 级 社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06--------------------------------------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GD 05-2006中 国 船 级 社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06北 京Beijing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GD 05-2006目 录第1章 总则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申请与费用第3节 责任及其限定第4节 投诉与申诉第5节 信息提供与保密第2章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证书第3章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审核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船上审核第4章 NSM规则的实施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NSM规则实施要求第1章 总 则第1节 一般规定1.1.1适用范围1.1.1.1 本指南适用于CCS进行入级和/或法定检验的国内航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法定认证和自愿认证。
当本社作为主管机关授权的认可组织时,将代表主管机关签发/签署《安全管理证书》。
1.1.1.2 本社根据公司的申请实施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1.1.2 定义1.1.2.1 基于本指南的目的,除另有规定外,本指南所应用的定义如下:(1)《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系指以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
(2)法定认证;系指主管机关规定强制实施NSM规则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3)自愿认证:系指除法定认证以外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4) 公司:系指按《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1.1.2所定义如下任何一个管理其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船舶的公司:①船舶所有人、船舶管理人、光船租船人或已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②构成组织的一部分并承担船舶管理职责的部门,在此情况下,该部门(或几个部门)负责船舶操作、维护和船员配备等所有管理活动。
中 国 船 级 社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06--------------------------------------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GD 05-2006中 国 船 级 社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06北 京Beijing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GD 05-2006目 录第1章 总则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申请与费用第3节 责任及其限定第4节 投诉与申诉第5节 信息提供与保密第2章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证书第3章 国内船舶安全管理审核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船上审核第4章 NSM规则的实施第1节 一般规定第2节 NSM规则实施要求第1章 总 则第1节 一般规定1.1.1适用范围1.1.1.1 本指南适用于CCS进行入级和/或法定检验的国内航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法定认证和自愿认证。
当本社作为主管机关授权的认可组织时,将代表主管机关签发/签署《安全管理证书》。
1.1.1.2 本社根据公司的申请实施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1.1.2 定义1.1.2.1 基于本指南的目的,除另有规定外,本指南所应用的定义如下:(1)《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系指以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
(2)法定认证;系指主管机关规定强制实施NSM规则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3)自愿认证:系指除法定认证以外的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4) 公司:系指按《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1.1.2所定义如下任何一个管理其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船舶的公司:①船舶所有人、船舶管理人、光船租船人或已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②构成组织的一部分并承担船舶管理职责的部门,在此情况下,该部门(或几个部门)负责船舶操作、维护和船员配备等所有管理活动。
关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基本情况的报告(2004年—2008年)总经理及参加有效性评价会议的全体同志:按照公司SMS有效性评价会议的计划安排,由SMS指定人员向会议报告公司SMS建立和运行以来基本情况(主要近年来),尽供评价会议参考,并为公司办理证书等提供依据,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根据“交海发[2001]383号《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及其它相关文件精神,公司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NSM规则,建立并运行安全管理体系;于2004年5月22日通过浙江海事局SMS初次审核,取得“符合证明”(DOC)、代表船取得“船舶安全管理证书”(SMC),2005年6月初通过第一次年度审核;2006年6月下旬通过第二次年度审核;2007年6月初通过第三次年度审核;2008年7月初通过第四次年度审核,2009年4月通过第一次换证审核,在此期间共有13艘次船舶通过了SMS初审,中审及船舶换证审核。
并取得或签注“船舶安全管理证书”(SMC)。
2、SMS运行的结论1)公司NSM规则的实施和SMS运行已经六年,在过去的六年中,公司高级领导层始终把实施NSM规则、推进公司SMS有效运行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无论从人力资源、物资、资金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为使SMS持续有效运行,我们在深入学习理解NSM规则的基础上,对SMS 文件进行多次修改和换版,使SMS文件逐趋完善;3)为适应SMS运行中的智力需求,我们始终把船岸培训工作作为重点,每年都认真制定培训计划,采用计划内培训和临时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自行培训相结合,船岸培训自查和年度培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实施了培训,使船岸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船长具有适当指挥资格和为每艘船舶配备持证、健康和合格的船员;4)船舶应急训练和演习、船岸联合演习严格按计划进行,不断提高了船岸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5)船上关键性操作、船舶和设备维护严格按SMS文件执行,船舶船况保持适航良好;6)船岸联系畅通,SMS运行得到了有效监控,通过多年实践已经认识到日常的检查和有效的监控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检查主要通过NSM办日常管理实现,日常管理时机一是在船舶返港或船舶修理期间,二是在内审中,三是在外审前的必须检查来完成,监控主要通过指定人员有效监管来实现,有效监管的时机一是指定人员执行监控须知的规定来实现,二是指定人员通过对文件和SMS 活动的审核、审批和验证等来实现;7)通过SMS内部管理评审、船舶安全自查,特别是通过海事主管机关对公司的SMS法定审核和船舶港口安全检查,使船岸在日常SMS运行过程产生的不符合(缺陷)得到及时的整改纠正,推进了SMS持续有效的运行。
浅析航运企业ISM/NSM管理体系与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作者:孙永生谢月森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1期摘要:作为石油行业内的船舶管理公司,通过对航运企业ISM/NSM体系和石油行业HSE体系形成的背景、组织结构和框架、共同特点及意义等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和分析比较,探索HSE管理体系与ISM/NSM管理体系的兼容的可能性,避免企业管理体系重复建设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浅析ISM/NSMHSE关系一、名词定义ISM: 是指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ships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NSM: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SMS:是指安全管理体系。
HSE:是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或简单地用HSE MS(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Management System)表示。
二、产生的背景1) ISM产生的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船舶数量、吨位和种类快速增加,交通事故和污染事故也频繁发生,其直接危及船公司和国际经济利益,引起了国际航运界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人们曾传统地将船舶事故归咎于科技水平低和产品质量差,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改变现状。
于是,船舶按有关标准配备救生、消防设备;油轮设置专用压载舱和采用双层船壳等。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船舶构造和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了诸多事故的发生和恶化。
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了《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来约束船员的素质和行为。
但未能完全实现其预期的效果。
据若干年的权威统计,全世界全损船舶数量和吨位居高不下,船舶安全和污染事故的8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且重点在于公司和船员对船舶的管理和操作。
这—严峻现实,引起国际海事界普遍关注并达成了共识。
ISM规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林俊城来源:《珠江水运》2013年第13期摘要:本文对ISM规则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ISM规则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以促进ISM规则在我国更顺利的实施。
关键词:ISM规则问题解决对策1.ISM规则概述1.1 ISM规则的形成自从有了船舶,海事就相应的发生了。
在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海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技术缺陷所造成。
但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航海中的广泛应用,设备的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但海难事故的艘数却未有效地降低,尤其是重大、特大事故明显上升,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据海事统计资料表明,造成船舶严重海滩事故和污染事故的原因,8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为了加强对船公司岸上人员和船上人员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促进自觉、全面地履行国际公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海事发生率,实行安全管理方式从“重机主义”向“重人主义”的根本性转变势在必行。
ISM规则正是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1.2 ISM规则简介I S 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1(18)号决议及其附件,该附件的全称为《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为《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该规则于1994年6月写进《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新增的第IX章,规定为强制性执行。
2.ISM规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到2012年,ISM规则已经全面实施了十年,一方面,ISM 规则对航运业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开展10 年来,安全过失已经大幅减少,快速的补救措施更使得事故很少发生。
巴黎备忘录报告显示,2010 年共执行2.4058 万次检查,确认缺陷数为6.4698 万个,与2009 年的7.1911 万个缺陷和2008 年8.3751 万个缺陷相比有了很大改善。
2.1船舶管理人与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的分离问题在实施ISM规则的过程中,拥有船舶较少的公司尤其是单船公司,有的没有条件或能力建立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有的公司作为船舶所有人不打算自己管理船舶,因而不想搞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就出现了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管理人可能分离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文件编号:HS050103 页码:1/6 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试行)的通知 交海发[2001]383号 各有关单位: 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自2003年1月1日起对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客船(包括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150总吨及以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生效。该规则对其他船舶的具体生效日期另行通知,原则上对油船不迟于2003年7月1日生效。 交通部 二00一年七月十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 前 言 1 为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应用《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ISM规则)的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2 本规则是为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 3 考虑到航运公司及其船舶状况各有不同,本规则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制定。 4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船岸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列条款具有适应其岗位需要的理解和认识。 5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则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部分 实 施 1 总 则 1.1 定义 以下定义适用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1.1“本规则”系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1.1.2“公司”系指中国籍船舶的所有人,或巳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如船舶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1.1.3“主管机关”系指巾华人民共和国海事管理机构。 1.1.4“安全管理体系”系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执行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文件编号:HS050103 页码:2/6 1.1.5“符合证明”系指签发给公司,表明该公司符合本规则要求的证明文件。 1 1.6“安今管理证书”系指发给船舶,表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证明文件。 1 1.7“客观证据”系指通过观察、衡量或测试获得并被证实的有关安全或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量或质的信息、记录或事实声明。 1.1.8“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系指已发现的客观证据表明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情况。 1.1.9“重大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系指已发现的对人员或船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对环境构成严重危险,并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或情况,包括未能有效和系统地实施本规则的有关要求。 1.1.10“周年日”系指对应于有关证明文件有效截止日期的每年的该月该日。 1.2 日标 1.2.1本规则的目标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水域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造成财产损失。 1.2.2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应包括: .1 提供船舶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环境; .2 针对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制定防范措施; .3 不断提高船、岸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以及安全与环境保护应急反应能力。 1.2.3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保证: .1 符合强制性规定和标准; .2 充分考虑国际海事组织、主管机关、船舶检验机构和行业组织所建议的规则、指南和标准。 1.3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国内航行船舶及其公司; 1.4 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 公司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包括以下功能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 .1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 保证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操作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工作程序和须知; . 3 船、岸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间的联系渠道: .4 事故和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报告程序; . 5 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 . 6 内部审核、有效件评价和暂理复查程序。 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1 公司应制定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其内容应能说明如何实现第l.2条所述目标。 2.2 公司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船岸各级机构均能始终贯彻执行此方针。 3 公司的责任和权力
3.1 如果负责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责任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则船舶所有人与该实体必须签订符合以下规定的船舶管理协议,并将双方的详细情况报告主管机关: .1 当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与生产、经营、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坚持安全第一和保护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文件编号:HS050103 页码:3/6 的原则; .2 船舶管理公司同意承掘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3 在不妨碍船长履行其职责并独立行使其权力的前提下,船舶管理公司对处理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3.2 对管理、执行以及市核监控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所有人员,公司应当用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责任、权力及相互关系。 3.3 为使指定人员能够履行职责,公司有责任确保对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4 指定人员
4.1 公司应当任命指定人员,以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提供公司与船舶的联系渠道” 4.2 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指定人员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应包括: .1 对公司船岸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进行监控; . 2 确保公司向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
5.1 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船长的下列责任: .1 执行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 2 激励船员遵守该方针; . 3 以简明方式发布相应的指令; .4 核查具体要求的遵守情况; . 5 复查安全管理体系并向公司岸上管理部门报告其存在的缺陷。 5.2 公司应当保证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包含一个强调船长权力的明确声明,确定船长的绝对权力和责任,以便船长能够就安全和防污染事务做出决定,并在必要时要求公司给予协助; 6 资源和人员
6 1 公司应当确保船长: .1 具有适当的指挥资格; . 2 安全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 .3 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可靠地履行其职责。 6 2 公司应当保证按照有关规定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并健康的船员。 6.3 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聘和转岗人员熟悉其职责,凡需在开航的发出的重要指令均应当标明并以书面形式下达。 6. 4 公司应当保证安全管理体系内的所有人员充分地理解有关规定、标准和相关指南。 6.5 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标识为支持安全管理体系可能需要的任何培训,并保证向所有相关人员提供这种培训。 6. 6 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确保船员能够及时获得有关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 6.7 公司应当保证船员在履行其涉及安全管理体系的职责时能够有效地交流。 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关键性的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如何制订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的程序。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应明确规定由适任人员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文件编号:HS050103 页码:4/6 8 应急准备 8.1 公司应当建立程序,以标识、描述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明确对这些紧急情况如何做出反映。 8.2 公司应当制定应急行动的训练和演习计划。 8.3 安全管理体系应提供措施,确保公司能在任何时候对其船舶所面临的危险、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反应。 9 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
9.1 公司应当建立程序,确保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悄及时报告公司,并保证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改进安全和防污染工作。 9.2 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纠正措施的程序。 10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
10. l公司应当制定程序,保证船舶及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及公司可能制定的任何附加要求进行维护。 10. 2为满足这些要求,公司应当保证: .1 按照适当的间隔期进行检查; .2 任何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及可能的原因得到报告; . 3 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4 保存这些活动的记录。 10.3公司应当制定有关程序,以便标识那些会因突发件运行故障而导致险情的设备和技术系统,并提供具体措施,以提高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这些措施应当包括对备用装置及设备或非连续使用的技术系统的定期测试。 10.4第10.2条所述的检查和第10.3条所提及的措施应纳入船舶的日常操作性维护。 11 文件
11. 1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对与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 11.2公司应当保证: . 1 在所有相关场所均能够获得有效的文件; . 2 文件的更改应由经授权的人审查批准; .3 被废止的文件应及时清除。 11.3用于阐述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可称为“安全管理手册”。公司应以最有效的方式保存文件。每艘船舶均应配备与之有关的全部文件。 12 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
12.1公司应当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以核查安全与防污染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除非由于公司的规模和性质不可能做到,实施内部审核的人员应当不从属于被审核的部门。 12.2公司应当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要时还应当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复查。 12. 3内部审核及管理复查的结果应当告知所有负有责任的人员,以提请他们注意。 12.4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发现的缺陷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2. 5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管理复查及可能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当按文件规定的程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