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0
环境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徐宝荣张占贵徐晓雪
(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张家口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呈不断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持续干旱、大风又加剧了水资源的减少速度。积极应对水资源严重不足带来的各种挑战,积极开展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实施,是缓解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资源;气候变化;地表水;地下水
张家口地区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10m3,耕地亩均占有量为160m3,均不足全国的1/5和1/10[1]。降雨时空不均,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80%,又集中在7月和8两个月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十年九旱是张家口地区的气候特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经济活动的大幅度增加,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张家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制约和限制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笔者针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客观情况,论述环境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1 气候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1.1 气温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气温变化是引起张家口的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自1960年以来,张家口平均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2],以0.4℃/10a的速率上升,而气温升高主要在冬季,以0.68℃/10a的速率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升幅增加,在“九五”期间,全市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升高了1.2℃,5a的平均值均高于历年平均值,在气候变暖中,全市形成了冬暖夏热的气候特征。
气温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首先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使水体的蒸发量加大,蒸发强度提高,无论是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还是潜水的蒸发,气温的升高都会使水的消耗量增加,造成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减少。
其次,表现在温度的升高,人们的用水量和需水量进一步加大,加速了水资源量减少速度。
再次,表现为高温与干旱同时出现。据《河北日报》报道,截至2007年张家口地区连续11a干旱了,而2009年又是1965年以来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属50a一遇的旱灾。全市280.4万人受灾,占农村人口的89.8%。高温与干旱同时出现,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最后,随着连续干旱和气候变暖以及大气环境异常,张家口地区大风日、沙尘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4]。据张北县气象站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最多,六七十年代开始减少,从80年代开始沙尘暴明显减少,到了90年代达到最少,2000年以来又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从时间上看大风和沙尘暴的发生一般以3-5月份,在这段时间
内正是农民春耕大忙时节,农民为了不失时节,不惜利用一切水资源保播、保种、保苗。由此,大风和沙尘暴的频繁出现,加剧了张家口有限水资源的使用量,真所谓是“雪上加霜”。
1.2 降水量变化对张家口水资源的影响
相关资料统计[5]在1956-2003年的48a降水系列中,张家口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09.5mm,其中,20世纪50年代(1956-1959年)平均降水量比48a均值偏大19%;60年代(1960-1969年)平均降水量接近平均值;60年代(1970-1979年)比48年均值偏大4%;80年代(1980-1989年)年均降水量比48a均值偏小9%;90年代(1990-1999年)平均降水量比48a均值偏大3%;2000-2003年均值降水量比48a均值偏小7%。张家口市降水量年代变化见图1-1。
图1-1 张家口市降水量年代变化图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全区平均降水量从20世纪50-80年代逐渐减少,减度为114.7mm,平均10a减少28.6mm,90年代后有所回升,
但仍比50年代少65.6mm。
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主要指可以恢复再生的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对于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量,其次是山区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资源是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以及其他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因此,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是依赖于大气降水量的多少。可见,张家口地区大气降水量的减少,导致了该地区的水资源的短缺和贫乏。
2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
2.1 地下水开采状况
张家口是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主的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达56.1884亿m3,已占可开采量64.789亿m3的86.7%。从地下水开采的利用而言,70%-80%是用于农业灌溉。近十几年来,河流干涸,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工业、特色经济、特色蔬菜的唯一水资源来源。
在张家口的坝下地区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也是逐渐由浅变深的。以怀来县为例[6],1977年普查统计实有机井97眼,其中井深大于70m的深井占30%,到了1985年全县有机井1265眼,深井占到91%,可见仅仅近10a的时间,机井总数增加了3倍,大于70m的深井扩大了2倍。在1985年之后全市机井总数增加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3年机井总数已
达17206眼。
对于坝上地区的地下水开采,起步于1998年,到2007年仅10a的时间,机井总数达23238眼,造成了坝上地下水位急骤下降的局面,据尚义县大营盘乡付家村地下水观测,从2003年到2006年的3a,地下水位下降了10m。
2.2地下水大量开采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和超采,不仅造成区域地下水大幅度持续下降,同时在开采程度较大,用水集中的周边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怀来县沙城从20世纪60年末期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到1985年地下水累计下降38.45m,相应漏斗面积扩大到67.4km2。从沙城漏斗区中心牛家园村的地下水位变化看,漏斗形成前地下水埋深为5.5m,到1985年降到了43.85m。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张宣盆地、涿怀盆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漏斗区。
对于坝上而言,地下水位的急骤下降,不仅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减少,还造成了淖泊干涸,湿地萎缩。安固里淖的干涸,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地下水位的下降,还造成土壤包气带增厚,致使土壤失养,草原退化,土壤沙化,引发一系列地质变化的发生。
对于张家口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依靠大气降水为主。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占地下水总补给近70%。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是通过河流入渗、渠道渗漏、田间灌溉渗入、水库、塘坝等渗漏的方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