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与抽动症
- 格式:pptx
- 大小:52.71 KB
- 文档页数:1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孙伟写在课前的话我国目前的癫痫的状况,最新的流行病的调查显示,我们国家癫痫的患病率在千分之七,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国家,有大约900万的癫痫病人,全球是五千万癫痫病人。
这么多的患者,需要我们临床医生对其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充分掌握癫痫与发作性非癫痫疾病的鉴别诊断,对不同状况的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我国目前的癫痫的状况,最新的流行病的调查显示,我们国家癫痫的患病率在千分之七,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国家,有大约900万的癫痫病人,全球是五千万癫痫病人。
五年内的活动性癫痫是千分之四点六。
什么是活动性癫痫呢?就是说在你流调之日之前的五年,你还会有发作这样病人的比例。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差不多有500万左右的癫痫病人,那么仍然有发作,五年内仍然有发作,需要治疗。
那么这个数据,要比癫痫患病率,对尤其是一些卫生行政部门会更重要。
活动性癫痫的治疗缺口是61.8%到75.6%。
什么是治疗缺口呢?就是说这些病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甚至没有治疗这样的比率。
那也就是目前我们国家,有接近有600万左右甚至更多的病人是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
1、癫痫以及癫痫发作特点癫痫发作,它发作和终止的模式,是很刻板的,而且它有一个突发,自己自行缓解的这么一个过程。
另外他伴有一些发作的临床症候,比方说是肢体的痉挛、阵挛等等。
同步的脑电显示异常的这种放电,棘波、间波、棘慢复合波,棘波节律等等,这些都是痫性放电的脑电的一些活动。
癫痫的特点,一些病人是具有意识障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意识障碍的。
有一些部分性发作的病人,他可能单纯部分性发作,比方单纯运动性发作,病人始终意识是清楚的。
有的病人会伴有抽搐,肢体的抽搐,四肢的抽搐,或者一侧肢体,或者偏侧肢体的抽搐。
可伴有感觉、精神和行为的异常。
有的病人,他的发作就是行为异常,那么什么样的叫行为异常呢?比方说,他在床上翻来复去,翻来复去地就是转,或者围着自身的旋转,自身的转圈,原地转圈等等这种,发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儿童抽动症临床表现抽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疾病,但是不少家长往往忽略了。
也有的人认为多动症和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对早已是病态的孩子不引起重视,延误了治疗良机。
这不仅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那么抽动症具体有什么表现呢?1.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
起始抽动症状比较轻,通常以眼、面肌开始抽动,而后抽动症状逐渐加重,牵涉部位更广,从头部发展到颈、肩、上肢、躯于及下肢,形成多部位的抽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出现各种难以克制的、形态奇特的运动抽动:比如刺戳动作、脚踢、下蹲、走路旋转等。
2.秽语特点:有部分病例以多发性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或发声抽动在运动抽动发作之后1~2年后出现;或单一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如无音节的喊叫,各式各样的动物叫声、清嗓声,或发出无意义的字句声,或不适当的语句,往往是重复刻板地秽语,至少有30%出现秽语症。
3.模仿动作和言语:部分患儿出现模仿动作、重复言语、强迫动作或其他奇特的行为。
等等。
如果出现上述行为,家长就应当加以注意,必要时,可以向有经验的大夫和医院咨询1、西医治疗西医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调适治疗、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等方法。
1心理治疗:主要有心理支持治疗、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
心理支持和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调整家庭系统,让患儿和家属了解疾病性质,症状波动的原因,消除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可能对症状的产生或维持有作用的不良因素,减轻患儿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2药物治疗:目前主要用的药物治疗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哌迷清、泰必利等、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抗焦虑药阿普唑仑、抗癫痫药妥泰、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抗帕金森病药Ropinirole、抗抑郁药丁氨苯丙酮、内源性大麻素样物质δ-9-四氢大麻酚等。
第3届国际多发性抽动症研讨会上讨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首选氟哌啶醇、泰必利或可乐定等药物,其次选哌迷清、舒必利或氟奋乃静等药物,可以试用维思通、西比灵、氯氮平、培高利特等药物。
儿童抽动症新浪微博:枯藤千儿童抽动又称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弄眼、皱鼻子、撅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
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
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患儿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
一、发病年龄和发病率以4-7岁发病者最多见,12-16岁仍有发作,发病率约为1%-7%,有报告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
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治疗见效较男孩慢。
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儿童抽动症有轻得之分,我们把它分为3级。
Ⅰ级: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
Ⅱ级:抽动严重。
Ⅲ级:抽动严重,并影响患者生活。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病人的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有很大关系,平均发病年龄为6.9岁,症状自Ⅰ级至Ⅲ级随发病年龄增加而递增,Ⅰ级合并多动症者发病最早,平均年龄为4.65岁;Ⅲ级平均年龄为8.14岁,提示发病年龄愈晚,抽动症状愈重,愈需积极治疗。
现在多主张把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在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二、诊断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提出的TS诊断标准1.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
2.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
3.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
4.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5.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
6.抽动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
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7.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50西安会场(四)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的症状与干预王亚萍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教授抽动症的概念及常见的表现抽动症是儿童时期一个常见的神经与心理的疾病,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抽动症不是一个单纯的心理问题,它属于神经发育性的疾病,心理因素是可以促使它、诱发它或者使得它的症状维持的因素,有些家长会有这个概念,觉得抽动症就是个心理问题,所以在此要强调抽动症是一个发育性的疾病,起病时间在小孩两三岁、三四岁的时候,也有一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以及中学的时候才起始的;这些到了中学出现症状的孩子,可能其症状就会比三四岁的孩子要重一些,分型上也会重一些,所以一定要记住抽动症是个发育性的病。
抽动症在临床中的表现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运动抽动,也就是肌肉抽动,单一或多部位肌肉的运动,简单的表现在眨眼、耸鼻、歪嘴、耸肩、斜肩等。
复杂的运动抽动表现为蹦跳、下蹲、拍打动作等。
可以是从头到身体各处的肌肉运动,甚至有的孩子不时跺脚、蹲倒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突然发生的。
另一个是发声,大多发声抽动表现为清嗓声、吼叫声、吭吭声、吸鼻子、犬叫声、重复语言、模仿语言、秽语等。
抽动症的特点为不随意的、突发的、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刻板)肌肉运动。
现在很多成年人,在和我们的沟通的过程中,他会不自主地耸一下肩,追根溯源的话很可能在他小的时候会有抽动症的病史,只是现在这个耸肩的动作不太影响他的日常生活,仅仅是别人看到了认为是个坏习惯或小毛病而已。
有时候发生抽动的肌肉还有特殊的表现,比如肚皮一鼓一鼓的,非常难受,这是因为膈肌或者腹肌的一个收缩过程。
有的非常严重,比如使劲抡胳膊,他没法控制这些动作的发生,还有的症状像清嗓子,或者严重的症状是骂人,会在不当的场合,说出一些淫秽的词语等,这些都是不自主的。
我们一般都会说你控制一下,或许他能稍微地进行控制,这个现象往往会给家长一个误导,说你既然能控制,怎么不改掉这些坏毛病?这些症状他没有意识到就出现了,是在不经意间就突然出现的,不随意的、短暂的,要求患儿自主控制的时候,他只能控制很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这些症状往往在批评他的时候,使他感受到了压力,或者紧张的时候会频繁出现,但是他放松的时候或者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没有了。
抽动障碍的症状抽动障碍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一、症状抽动障碍按临床特征和病程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暂时性抽动障碍,是儿童期一种最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
临床表现为突然的、重复的、刻板的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
大多数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的发声性抽动。
病程持续不超过一年。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 der);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和发声两种症状不同时存在,一般以运动抽动为多见。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病程长,症状往往持久、刻板不变为特点。
病程至少持续1 年以上,有些患者症状甚至可持续终生。
3.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combined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s),即Tourette综合征或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种类型临床沿用的名称较多,包括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综合征、多种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冲动性抽动症等。
二、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细致直接观察抽动症状和一般行为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抽动障碍患儿在医师面前,可能短暂控制抽动,易被忽视而漏诊。
另因伴发行为症状易被误诊,故须识别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明确疾病的性质。
诊断标准:抽动症(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童年;②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③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④症状的强度或抽动部位可以改变;⑤病期至少持续1个月但不超过1年;⑥排除锥体外系统神经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引起肌肉痉挛。
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②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③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④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⑤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⑥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
儿科护理:儿童抽动障碍的表现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细致直接观察抽动症状和一般行为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抽动障碍患儿在医师面前,可能短暂控制抽动,易被忽视而漏诊。
另因伴发行为症状易被误诊,故须识别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明确疾病的性质。
诊断标准:抽动症(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童年;②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③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④症状的强度或抽动部位可以改变;⑤病期至少持续1个月但不超过1年;⑥排除锥体外系统神经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引起肌肉痉挛。
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②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③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④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⑤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⑥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
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⑦排除小舞蹈症、肝豆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1)须符合短暂性抽动障碍所列①、②、③三项;(2)肌肉抽动或不自主发声一天内出现多次,几乎每天如此或间歇性出现。
强度一般不变。
病期超过1年。
按临床特片和病程不同,将抽动障碍分为以下几类: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又称抽动症;儿童习惯性痉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揺头、点头、耸肩等不自主抽动;少数病例为简单性发声抽动,表现反复咳声、哼气或清嗓声等。
2、发声或多种运动联合轴动障碍(combined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 disorder),即Tourette综合征(以下简称TS)或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是一类症状复杂多样、严重的类型。
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
一、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二、儿童抽动症的鉴别诊断三、儿童抽动症的注意事项
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1、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小儿疑难杂症,您可以选择挂小儿神经内科或心理科,也可以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小编建议有抽动症孩子的家长要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家长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
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
2、儿童抽动症的病因
孕产原因:母孕期高热、难产史、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刨宫产等。
这些都是因为母孕时间没处理好而致使的儿童患抽动症的原因。
感染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精神原因:惊吓心情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
这些都对正处于开展期的儿童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儿童不一样于其他小朋友的心理,长时间的影响可能会致使小孩发生反常反响。
家庭原因:爸爸妈妈关系紧张、离婚、怒斥或打骂孩子等。
3、儿童抽动症的症状体征
3.1、急性单纯性(或一过性)儿童抽动症抽动症开始的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不随意性的运动抽动,极少数为单纯发声抽动。
常见的眼、面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咬唇、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
少数单纯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声。
症状可。
抽动障碍【概述】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TD)是指一种以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肌肉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障碍,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强迫障碍、学习困难等。
起病年龄在2~21岁,以5—10岁最多见。
病情通常在10~ 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5:1。
抽动障碍诊断有时被忽略,有报道从起病至诊断的平均时间超过5年。
【病因】TD的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多见,故被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生物因素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3.感染相关性免疫因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A族B一溶血型链球菌,与这类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统称为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体免疫神经精神障碍(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PANDAS)。
有研究提出个体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的交叉反应作用于基底神经节,是导致抽动障碍的病因。
4.环境因素各种环境因素导致神经系统过高或过低唤醒状态均能增加抽动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年长儿童中,抽动行为可出现于低唤醒状态,如疲劳、乏味、被其他刺激分心状态(例如,读书、看电视等);也可出现于高唤醒状态,如各种原因导致压力、焦虑、集中精神、愤怒、沮丧等状态也会增加抽动频率。
【诊断】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分类见表5-7。
抽动症治疗新进展作者:焦富勇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23期[摘要] 抽动症是影响小儿正常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治疗分两大类,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
本研究综合国内外文献对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抽动症;儿童;神经精神疾病;临床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 R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3-52-03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又称妥瑞症或“抽动-秽语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本症通常在3~15岁发病,男较女多,比例为(3~4):1。
尽管有部分学者研究某些危险因素成为抽动症的因素,但目前抽动症的具体原因不明。
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和感觉抽动三大类。
运动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运动抽搐持续一定时间,通常2年以内,会发展成为发声抽动,最常见于喉部,也会出现舌肌及鼻部的抽动。
同时,患者会出现情绪异常改变等表现,在学习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治疗方面,目前以氟哌啶醇、利培酮、硫必利等经典药物为主要选择[1],除此之外,心理行为治疗、脑部神刺激、中医针灸等治疗也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就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1 药物治疗1.1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神经解剖学与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额皮质-基底神经节回路障碍,特别是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及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在T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经典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氟派啶醇、匹莫齐特可显著降低TS患儿抽搐发作频率,应用氟派啶醇2~20 mg/d或匹莫齐特2~48 mg/d治疗有效率可高达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