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期末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水体:指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的水的聚集体。

2、水文现象: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圈:地球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所组成的圈层,是地球四大圈层中最为活跃的圈层。

4、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6、水汽输送通量: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7、径流:指流域内的大气降水,除掉部分被蒸发耗损外,其余的在重力或静水压力作用下沿着地表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它包括降水沿地表与地下汇入河网,并向出口断面汇集和输送的全部水流。

8、径流模数:径流模数是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9、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是指任一时段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总量)之比值。

10、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

11、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12、盐度:指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

13、潮汐:是指由日、月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海面(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14、潮流: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

15、洋流:又称海流,通常指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作非周期性的流动。

16、水团:是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其理化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相同的海水。

17、河流:河流是指降水、冰雪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着流水本身塑造的线型洼地流动,由河槽与水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即为流动的水与凹槽的总称,它主要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

18、水系:又称河系、河网。指河流从河源到河口沿途接纳众多的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即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等彼此连接的一个系统。

19、流域:指河流或水系的补给区域(集水区域),是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包括地表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

20、水位:水位即水面位置或水面高程,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度。

21、径流总量:指在一年中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2、输沙量: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过水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输沙量。

侵蚀模数:侵蚀模数是指每km2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

23、侵蚀模数是指每km2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单位是外t/(km2)。

24、保证率:水文学中把累积频率简称为频率(P).频率是表示等于或大于某一数值的水文特征值出现的机会,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被广泛采用,所以频率也称为“设计频率”或称“保证率”。

25、湿地: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26、冰川:地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称为冰川,它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

27、成冰作用:指由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

28、雪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年支出的界线。

29、有效蒸发量:在蒸发和凝结的水分子运动过程中,从水面跃出与返回水面的水分子数量之差,就是有效蒸发量。

二、简答题

1、水文现象的特点: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2、水循环的地理效应: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和变化、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影响、水循环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表形态。

3、水体更新周期的概念、计算与意义。

概念:水体在参与水分循环的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换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水体的静储量与年动态水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W静/W动 W静为水体的静储量,即水体的多年平均储水量;W动为水体的年动态水量,即水体一年内向外排出的水量。水体的的水分交换更新周期越短,说明其水分动态交换速度越快,水资源的开发价值就越大。

意义:水分交换更新周期具有水资源开发规模和速度的指导意义。

4、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

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

水体因素:(水面大小及形状、水深、水质)

5、土壤蒸发的过程。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超过饱和持水量;第二阶段土壤含水量介于饱和持水量与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第三阶段土壤含水量小于等于毛管断裂含水量;

6、简述影响下渗的因素。

(1)、土壤特性的影响(2)、降水特性的影响(3)、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

(4)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下渗的影响,既有增大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

例如,各种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蓄水工程均增加水的滞留时间,从而增大下渗量。反之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则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下渗量。

7、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形成过程是指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量流出河流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该过程是大气降水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大气降水的多变性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径流形成过程的错综复杂。降水落到流域面上后,首先向土壤内下渗,一部分水以壤中流形式汇入沟渠,形成上层壤中流;一部分水继续下渗,补给地下水;还有一部分以土壤水形式保持在土壤内,其中一部分消耗于蒸发。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降水强度大于入渗强度时,降水扣除入渗后还有剩余,余水开始流动充填坑洼,继而形成坡面流,汇入河槽和壤中流一起形成出口流量过程。故整个径流形成过程往往涉及大气降水、土壤下渗、壤中流、地下水、蒸发、填洼、坡面流和河槽汇流,是气象因素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过程。

8、世界大洋表层水温分布的特点。

水温分布分为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的特点:(1)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等温线大致平行,这一分布特点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2)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