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教师独具: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30.14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素养评价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30分钟32分)

一、语言应用(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19·深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 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________的变化。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__________,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__________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__________,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D.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解析】选A。画线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搭配不当,“舞蹈”是形式,“故事”是内容,“形式”不能再现“历程”。第二,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项目”,没有说完,又出现新的主语“人们”,应在“人们”前加“让”。这两处错误都改正的是A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翻天覆地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

B.翻天覆地有条不紊淋漓尽致独辟蹊径

C.前所未有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独辟蹊径

D.前所未有有条不紊酣畅淋漓别具一格

【解析】选C。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根据文中“正式首演”,应用“前所未有”。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文中是“表演”,用“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语境是“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用“淋漓尽致”。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

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语境是“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此处应用“独辟蹊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B.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C.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D.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解析】选D。根据前文“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应该用“人物发展村寨”的语序,故用“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故选D。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老李对老王说:这次护照办得如此顺畅,多亏你帮忙。今晚我打算登门致谢,请你务必在家恭候!

C.学校教导处通知说: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厅作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

D.小红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解析】选D。A项,“令郎”是称别人家的儿子,不合语境。B项,“务必”和“恭候”都不对;“务必”是上级对下级,“恭候”是谦辞。C项,“莅临”用于欢迎上级到访,用错对象。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朱光潜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文学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解析】选A。A项,句中的“像”仅表示列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 项,“浪花”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

6.当代著名文学家秦牧在谈到读书方法时,主张“牛嚼”(反复钻研)和“鲸吞”(广泛阅读)。某校举办辩题为“‘牛嚼’与‘鲸吞’孰优孰劣”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参赛辩手,选择一方观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词。要求语言简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简明的能力。表达时,首先要理解“牛嚼”和“鲸吞”的含义,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你认为更好的一种方式,然后选择恰当的修辞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

答案:示例一:读书旨在讲究质量。只有“牛嚼”,才能汲取内容的精华,做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