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现代文学30年题库-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青年》

2、文学研究会

3、创造社

4、学衡派

5、甲寅派

6、爱的哲学

7、新格律诗派

8、湖畔诗社

9、语丝派

10、随感录作家群

11、言志派散文

12、民众戏剧社

13、自叙传抒情小说

14、零余者

15、精神胜利法

16、小诗体

17、问题小说

18、太阳社

19、左联

20、早期象征诗派、

21、艾青式的忧郁

22、中国诗歌会

23、京派

24、新感觉派小说

25、社会剖析小说

26、性灵文学

27、东北作家群

28、民族主义文学

29、鲁迅风杂文

30、文协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乡土小说

34、孤岛文学

35、论语派

36、新歌剧

37、冰心体散文

38、时代新女性

39、天知派新剧(进化团)

40、甲寅中兴

41、国剧运动

42、上海戏剧协社

43、爱美剧

44、小剧场运动

45、二元三人模式

1、《新青年》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也是新文化运动的起点,迁到北京后,围绕《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代表了新文学运动的思想特色,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精神,推进思想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等。

2、文学研究会

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以《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刊物作为会刊,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

3、创造社

1921年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人,以《创造》、《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作为会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同时注重文学表现的时代使命,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转向提倡革命文学。

4、学衡派

1922年9月,《学衡》杂志创刊,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标榜“学贯中西”,其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5、甲寅派

1925年,章士钊复刊《甲寅》杂志,提倡读经救国,并反对白话取代文言,称“甲寅派”。

6、爱的哲学

冰心早期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

容融会其间。(7)

7、新格律诗派

早期新月社的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新诗趋于散文化的背景下提出创建新格律诗,主张新格律诗要在“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原则下,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形式要因内容而变化,随时代而发展,反对形式凝固化。

8、湖畔诗社

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的诗歌团体,主要成员有汪静之、潘

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出版诗集《春的歌集》,其爱情诗清新自然,天真直率。(6)

9、语丝派

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园地,执着坚持思想革命,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等,以所谓“语丝文体”发表短小犀利、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

10、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进行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7)

11、言志派散文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于抗争性小品文之外又分出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俞平伯、废名、钟敬文等人也属于这一派。(7)

12、民众戏剧社

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其发起人是汪仲贤、陈大悲、沈雁冰、郑振铎和熊佛西,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形式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他们提倡写实的社会剧,提倡民众的戏剧,确立面向民众的方针,要创造一种高尚的通俗的戏剧。

(8)

13、自叙传抒情小说

稍晚于问题小说出现的创作潮流,其主要作者都集中于创造社,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代表作家有郁达夫、冯沅君等。(3)

14、零余者

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命运的小人物,是被损害、被压迫的弱者,同现实社会往往誓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戕也不愿意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以种种变态行为表示反抗。(3)

15、精神胜利法

是鲁迅《阿Q正传》里阿Q的精神特征,主要表现为:闭眼睛、忘却、向弱者泄愤、自轻自贱、自欺欺人。(2)

16、小诗体

1923年,冰心的《繁星》、《春水》发表,使小诗体引起人们的关注,小诗体是在日本短歌和俳句以及泰戈尔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予了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其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等。(6)

17、问题小说

兴盛于五四运动后二三年间出现的以反应和提出人们关注的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小说题材创作,最具有影响的作

家是冰心、王统照等。(3)

18、太阳社

1928年成立于上海,成员全部是共产党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出版《太阳》月刊,以提倡无产阶级文学为使命。19、左联

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选举鲁迅、田汉、沈端先等七人为常务委员,以《拓荒者》、《北斗》等杂志为主要阵地,其艺术要反对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小资产阶级倾向,并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1936年春解散,对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9)

20、早期象征诗派、

20年代李金发为代表的诗派,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在远距离的事务中发现诗的联系。突出暗示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提高了诗的表现力。(6)21、艾青式的忧郁

产生于对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的深刻认识与体验中。是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方文化影响与艾青个人气质的一种契合。但不表示他对生活的失望与灰心,而表示了他对美好生活执着的追求与坚强的信念,给人以更加深沉的力量。(25)

22、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