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在电学的世界里,欧姆定律无疑是一座重要的基石。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大门。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I = U / R ,其中 I 代表电流,单位是安培(A);U 代表电压,单位是伏特(V);R 代表电阻,单位是欧姆(Ω)。
这个简单而有力的公式,揭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线性关系。
想象一下电流就像水流,电压如同水压,而电阻则像是水管对水流的阻碍。
水压越大,水流就越强劲;水管的阻碍越小,水流也会越大。
同样的道理,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大;电阻越小,电流也越大。
欧姆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使用的各种电器设备,从小小的手电筒到大型的空调、冰箱,其内部电路的设计和运行都离不开欧姆定律。
以手电筒为例,电池提供了电压,灯泡则具有一定的电阻。
当我们按下开关,电路接通,根据欧姆定律,电流流过灯泡,使其发光。
如果灯泡的电阻不变,而电池的电压降低,那么电流就会减小,灯泡的亮度也会随之变暗。
再来说说手机充电器。
充电器输出的电压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手机在充电时所表现出的电流大小却可能不同。
这是因为不同手机内部电路的电阻存在差异。
电阻较小的手机,在相同的充电电压下,充电电流就会较大,充电速度也就相对较快。
在家庭电路中,欧姆定律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家庭用电的电压通常是 220 伏特。
当我们同时使用多个电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会发生变化。
如果总电阻过小,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就会过大,可能会导致电线过热,甚至引发火灾。
因此,在家庭装修时,合理规划电路,选择合适的电线规格和插座数量,就是为了确保电路中的电阻能够承受预期的电流,保障用电安全。
在工业生产中,欧姆定律更是不可或缺。
例如,在电机的设计和控制中,工程师需要准确计算电机的电阻和工作电压,以确定合适的电流,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在电力传输系统中,为了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需要提高传输电压,同时降低电流。
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基础定律之一,用于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I = V/R,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本文将探讨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
一、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对于电路分析是非常有用的。
通过运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及电压的分布情况。
以一个简单的直流电路为例,假设有一个电压源V,通过一个电阻R,然后产生一个电流I。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的数值来计算电流。
这种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电流大小的方法在实际电路中非常常见。
二、电阻选择在电路设计中,欧姆定律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当我们需要选取适当的电阻时,可以依据欧姆定律来计算所需的电阻值。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电流和所需的电压,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所需的电阻值。
假设我们需要一个电压为5V,电流为2A的电路。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所需的电阻值为R = V/I = 5/2 = 2.5欧姆。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个2.5欧姆的电阻来满足这个要求。
三、功率计算欧姆定律还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功率。
功率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来计算,即P = VI。
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来计算电路中的功率消耗。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电流的数值,然后再与电压相乘即可得到功率。
这个应用在电路设计、电力系统以及能量管理方面都非常重要。
四、温度与电阻最后,欧姆定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比值来计算。
在一些特定的材料中,电阻值会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度系数。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并研究这种温度系数的影响。
结论欧姆定律作为电学中的基础定律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电路分析、电阻选择、功率计算以及理解温度与电阻的关系。
通过充分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管理电路,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u为导线两端的电压,单位为V;R是导体的电阻,单位为ω;I是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a。
单位使用:当使用欧姆定律时,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I的单位是a,u的单位是V,R的单位是ω解析“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和核心内容。
这是贯穿整个电力系统的主线。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要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1)欧姆定律成正比和成反比的结论是有条件的。
如果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则条件是电阻相同,即电阻恒定;如果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则条件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2)注意顺序,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有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同样,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
即使导体中没有电流,其电阻也不会改变,其电阻也不会因导体中电流的增加或减少而改变。
2.要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单位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变形为u=IR和R=,但这三个式子是有区别的。
(1),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它反映了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这个外部原因和导体本身的电阻这个内部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2) U=IR,当电流恒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不能说当导体的电阻恒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由电源决定,与I和R无关。
该公式在计算比率时适用,没有物理意义。
(3),这个公式也是一个数量变化,没有物理意义。
不要误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一、公式中的u和R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即电流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电压单位为伏特,符号为V;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ω。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欧姆定律的内容: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为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在公式中U表示,单位是 ;R表示,单位是 ;I表示,单位是。
公式表示的物理意义:①当导体中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
这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
(I∝U)②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这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I二、欧姆定律应用:公式变形:(1)求电流I(2)求电压U(3)求电阻R例题1: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正常发光。
要使其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解:由U得到IR电压U=IR=0.45A×6.3Ω=2.8V图1-3要使灯正常发光,应加2.8V 电压。
例2:某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的电压为4.8V ,流过的电流是320mA ,求该电阻的阻值。
解:由U I R=得到电阻 4.8150.32UVR IA===Ω这个未知电阻是15Ω。
例题3:如图1-3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电压表示数为3.6V ,R 2=12Ω,求电阻R 1和电源电压U 。
解:∵R 1、R 2串联,∴I 1=I 2=I =0.2A 由U I R=得到电阻Ω===182.06.311AVIU RR 2两端电压U 2=IR 2=0.2A×12Ω=2.4V ∴电源电压U=U 1+U 2=3.6V+2.4V=6V 所以电阻R 1=18Ω,电源电压U =6V练习:如图1-4所示,已知电源电压U=14V ,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4V ,电流表示数为0.5A ,求电阻R 1例题4:如图1-5所示,开关K 闭合前,电流表示数为0.3A,开关K 闭R 1R 2R 1图1-4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5A,求R练习:如图1-6所示,已知R1=200Ω,R2=50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 求电流表A的示数。
考点名称: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Ω;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A。
单位使用:使用欧姆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I的单位是A,U的单位是V,R的单位是Ω。
∙解析“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和核心内容,是贯穿整个电学的主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要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1)欧姆定律中的关于成正比、成反比的结论是有条件的。
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条件就是对于同一个电阻,也就是说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条件就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2)注意顺序,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有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同样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2.要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单位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变形为U=IR和R=,但这三个式子是有区别的。
(1),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它反映了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这个外部原因和导体本身的电阻这个内部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2)U=IR,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正比。
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跟I、R无关,此式在计算比值时成立,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
(3),此公式也是一个量变式,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
不能误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公式中的I、U、R都要用国际单位,即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符号A;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符号V;电阻的单位为欧姆,符号Ω,且有。
电磁学中的欧姆定律推导及其应用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电磁现象。
其中,欧姆定律是电磁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欧姆定律的推导开始,探讨其应用于电路分析和电子设备中的重要性。
欧姆定律的推导可以从基本电荷运动的角度出发。
当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时,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导致电荷在导体内部发生漂流运动。
这种漂流运动形成了电流。
根据电流的定义,电流I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量。
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A,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该截面的个数为n,则电荷量为q = n × e,其中e为电子的电荷量。
因此,电流I = q / t = (n × e) / t。
根据电流的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根据电场力的定义,电场力F = q × E,其中E为电场强度。
而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E = V / d,其中V为电压,d为导体两端的距离。
将这两个式子结合起来,可以得到电场力F = q × V / 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其中m为电荷的质量,a为电荷的加速度。
由于导体中的电荷运动速度相对较慢,可以忽略加速度,即a = 0。
因此,F = m × 0 = 0。
根据以上推导,我们可以得到q × V / d = 0,即qeV = 0。
由于电荷量q和电压V都不为零,因此我们可以得到e = 0。
这就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 = V / R,其中R为电阻,也可以写作R = ρ × (L / A),其中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A 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且电阻是电流与电压之比的比例常数。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电路分析和电子设备中。
在电路分析中,欧姆定律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的大小。
14.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B: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欧姆生平,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和难点重点: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说学生1.学生结构本班有54名同学,男生28名,女生26名。
根据组内异质、组际平衡的原则分成九个小组,成员角色有组长、副组长、操作手、记录员、发言人等,成员轮流担当。
2.知识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能力基础经过几年的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的实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根据几年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1.在学生前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2.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3.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编稿:张天宝 审稿:郭金娟 责 编:李井军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学习难点:
1. 理解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分担电压和其阻值成正比;
2. 理解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其阻值成反比;
3.知道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值和;
4. 知道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倒数等于各用电器电阻值倒数之和。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欧姆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公式:I=U/R。
2.变形公式:U=IR , R=U/I。
3.几点说明:
A 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适用于同一时间的同一部分电路上,不同导体的电流、电压、
电阻间不存在上述关系。
B 在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即电压、电流、电阻的单位必须为伏特
(V)、安培(A)、欧姆(Ω),如果不是,在计算前必须先统一单位。
C I=U/R和R=U/I的区别:欧姆定律表达式I=U/R表示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
导体的电阻有关。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R=U/I是由欧姆定律表达式I=U/R
变形得到的,它表示某段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
值,而R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4.解题步骤:A、画出电路图;B、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C、导入公式; D、求解。
(不能整除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知识点2:电阻的串联
前面我们学过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我们要结合这两条规律和欧姆定律推导
出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1)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根据欧姆定律I=U/R得U=IR,对R1有U1=I1R1„„①;对R2有U2=I2R2„„②
设R1,R2串联后总电阻为R,电压为U,电流为I,对R1,R2整体有U=IR„„③
又因为R1,R2串联,所以U=U1+U2„„④,由①②③④可得IR=I1R1+I2R2。
因为I=I1=I2,所以R=R1+R2。
(2)公式:R总=R1+R2+„„+Rn
(3)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比最大的还要大。
拓展1:若n个串联的电阻阻值相同,均为r,则串联后的总电阻R=n·r。
拓展2:串联电路中,电压跟电阻成正比。
因为R1,R2串联,I1=U1/R1,I2=U2/R2;又因为I1=I2,所以U1/R1=U2/R2,所以U1:R1=U2:R2。
知识点3:电阻的并联
根据欧姆定律,并结合前面学过的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可推导出并联电路的
电阻规律。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如图所示电路,根据欧姆定律I=U/R得:
对R1,有I1=U1/R1„„①
对R2,有I2=U2/R2„„②
设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电压为U,电流为I,
对R1,R2整体,I=U/R„„③
因为R1,R2并联,所以I=I1+I2„„④
将①②③代入④得U/R=U1/R1+U2/R2。
又因为R1,R2并联,所以U=U1=U2,所以1/R=1/R1+1/R2。
(2)公式:1/R总=1/R1+1/R2+„„1/Rn
(3)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
个分电阻都小。
拓展1:若n个并联的电阻阻值相同,均为r,则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总=r/n,
拓展2: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 1/R=1/R1+1/R2=(R1+R2)/R1·R2, 所以R= R1·R2/(R1+ R2)
拓展3:并联电路中,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规律方法指导:
(1)对欧姆定律的理解问题;
(2)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3)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表的变化问题;
(4)根据欧姆定律求极值问题;
(5)串联分压问题;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会分担电路中的部分电压,所以如果担心
电路电压会高于它的额定电压时,一般采取串联电阻的方法;
(6)关于开关合断、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引起电路中一系列的物理量的变化问题。
电路里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后,情况会复杂得多,滑动电阻器的阻值变大时,电路里的总电
流肯定变小,而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经典例题透析:
巩固基础
1:由欧姆定律I=U/R可得出R=U/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U一定,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
B.电流I一定,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
C.电阻R与电压U、电流I的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
关,与电压、电流无关,虽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I=U/R,只能说I与U、R有关,但R与U、
I并没有定性、定量的任何关系,故选C。
答案:C
总结升华:物理中的计算式和关系式与数学中的公式不同,有时候它具有特定的物理意
义,也会有一些实际情况,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知道用变形公式R=U/I计算导体的
电阻时,应注意满足的前提条件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不为0。
举一反三:
(1)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吗?
(2)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吗?
(3)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吗?
提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它是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受温度影响,
与电压、电流无直接关系。
综合应用
2: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他所用的电源电压为20V,电阻R为2kΩ,滑动
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3kΩ,当他将滑片P从b滑向a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范
围是( )
解析: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的是R与pb间的电压,当滑片p从b滑
向a的过程中,电路里的总电阻不变,所以电路里的总电流不会改变,但电压表的示数U=
UR+Upb,=I(R+Rpb),会随着变阻器的滑片的滑动而变大。
电路里的总电流I=U/(R+Rab)=20V/(2000Ω+3000Ω)=0.004A,
当滑片P在b点时,U=IR=0.004A×2000Ω=8V。
当滑片P滑至a端时,U=I(R+Rab)=0.004A×(2000Ω+3000Ω)=20V,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电源电压.
答案:8V~20V
总结升华:有关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关键是首先要判断出它测的哪部分电路的电压,然
后关注随着变阻器的变化电路里的总电流和总电阻怎样随之变化。
举一反三:在本题中如果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电压时,滑片从b滑到a时电压表的示数
又会怎样变化呢?
3:如图所示
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时,三只电表
的变化情况是
A.V1增大,V2减小,A增大
B.V1减小,V2增大,A减小
C.V1不变,V2增大,A不变
D.V1不变,V2减小,A不变
解析:由图可知R和R’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V1测的是R两端的电压U1,电压表V
2
测的是滑片P以左部分R’的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的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因为在电路中电
源电压不变,总电阻在整个滑动过程中也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
会变,R两端的电压U1=IR,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也不变,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向右
滑动的过程中,与电压表V2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而电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U=IR可知电
压表V2的示数增大,故选C。
答案:C
总结升华:在串联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时,电路里的总电流肯定变小,与
之串联的用电器的两端电压也随之变小,而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电压则变大。
举一反三:如图,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电路里两表示数怎样变化呢?(电源电
压不变)
提示:两电阻串联,串联电路中电阻分担电压和其阻值成正比,P右移,滑动变阻器阻
止减小,故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比例应用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3=2R2。当闭合S1,断开S2时,R1两端的电压
为10V;当断开S1,闭合S2时,R1两端的电压为8V,则R1:R3等于( )
A.4:5 B.3:2 C.3:1 D.5:4
解析:当S1闭合,S2断开时, R1、R2串联,
R1两端电压U1=I1R1=I总R1=UR1/(R1+R2)=UR1/(R1+0.5R3)=10V,当S1断开,S2闭合时, R1、R
3
串联,R1两端的电压U1=I1 R1=I总R1=UR1/(R1+R3)=8V,所以解得R1/R3=3/2。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