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66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2国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研究现状 (2)1.3研究容与章节安排 (5)2 方案比较和选择 (6)2.1总体设计框图 (6)2.2电源模块 (7)2.2.1电源方案的选择 (7)2.3充电方法 (8)2.3.1锂电池的充电特性 (8)2.3.2充电方案的选择 (9)2.4 SOC估算方法 (10)2.4.1 SOC估算方法的选择 (10)2.5通信方式 (11)2.5.1 通信方式的选择 (11)2.6本章小结 (12)3 硬件设计与实现 (13)3.1单片机电路 (13)3.2充电电源电路 (16)3.2.1变压电路 (16)3.2.2整流、滤波电路 (17)3.2.3 TL494脉宽调制电路 (17)3.2.4 DC-DC电路 (19)3.3电压采集电路 (19)3.4温度采集电路 (21)3.5报警电路 (21)3.6本章小结 (22)4 软件设计与实现 (23)4.1软件开发环境 (23)4.1.1 Qt5.4集成开发环境 (23)4.2单片机程序设计 (23)4.2.1 整体设计逻辑概述 (23)4.2.2 电压、温度数据采集 (24)4.3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25)4.3.1 整体设计概述 (25)4.3.2 程序逻辑流程图 (25)4.3.3 UI界面 (25)4.4 上下位机的通信设计 (27)4.4.1 通信协议概述 (27)4.4.2 上下位机通信流程图 (27)4.5 本章小结 (28)5 调试与分析 (29)5.1充电电路检测 (29)5.2温度电路检测 (30)5.3电压电路检测 (31)5.4充电器运行检测 (32)5.5 本章小结 (33)6 总结与展望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1 绪论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离不开电动交通工具,尤其是锂电池电动自行车。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
0 引言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都朝着便携式和小型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更多的电气化产品采用基于电池的供电系统。
目前,较多使用的电池有镍镉、镍氢、铅蓄电池和锂电池。
它们的各自特点决定了它们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存发展。
由于不同类型电池的充电特性不同,通常对不同类型,甚至不同电压、容量等级的电池使用不同的充电器,但这在实际使用中有诸多不便。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方法。
该充电器可以实时采集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对充电过程进行智能控制。
它可以自动计算电池的已充电量和剩余的充电时间,也可以改变参数来适应各种不同电池的充电。
系统中的管理电路还具有保护功能,可防止电池的过充和过放对电池造成。
1 智能充电器的硬件设计
该智能充电器采用的是分布式控制方法,它由充电电路、充放电控制电路、显示和接口电路组成,图1 所示是其电路组成框图。
1.1 充电电路的设计
电池充电有恒压、恒流两种充电方式,事实上,恒压、恒流源电路也是充电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电池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要求不同,因此,实现智能充电必须根据各种电池的自身要求来调整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大小。
这里选择bq2054 集成电路作为恒压、恒流源模块来对电池进行充电。
为了保
证电池的安全,当电池电压和温度超过设定的极限值时,bq2054 将禁止对电池进行充电。
而当电池电压小于低电压阀值时,bq2054 将用恒流方式进行充电。
图2 所示是该智能充电器的恒压恒流电路原理图。
图2 中的GB+、GB-分别。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系别:电子系专业:电子信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携式设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小型款便携式的手机充电器可以便利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本文从锂电池的结构原理着手,通过的锂电池性能及常用充电方法的研究比较,以及结合目前手机充电器的使用情况,设计一款由新型微处理器,针对市场上常见手机锂电池的充电器智能充电电路控制功能本次设计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方法。
该充电器可以实现采集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对充电过程进行智能控制。
它可以自动计算电池的已充电量和剩余的充电时间,也可以改变参数来适应各种不同电池的充电。
系统中的管理电路还具有保护功能,可以防止电池的过充和过放对电池造成损害。
[关键词]:充电器单片机智能目录绪论 (1)第1章智能充电器的概述 (2)1.1.1充电器设计思想 (2)1.1.2锂离子电池充电模式 (2)1.2智能充电器定义 (2)1.3设计任务及要求 (3)1.4设计方案论证 (3)第2章硬件设计 (4)2.1 处理器 (4)2.1.1单片机的定义 (4)2.1.2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4)2.1.3单片机基本组成与内部结构 (5)2.1.4 单片机的工作过程 (6)2 . 2 采样部分 (8)2.2.1 模/ 数转换器AD574 (9)2.2.2 电流传感器MAX471 (11)2.2.3 控制器 (12)第3章软件设计 (16)3.1 PWM软件技术的基本原理 (16)3.2 程序功能 (18)3.3 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18)3.4 定时器0和外部0程序设计 (20)心得体会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附录1: (26)附录2:定时器0与外部中断0程序 (27)绪论目前, 市场上手机充电器种类繁多, 但其中也有很多质量低劣的不合格产品。
Microchip PIC单片机无线充电方案开发Microchip PIC单片机推出的全新MCU系列配备了双通道的高性能16位/24位模拟前端(AFE),为表具开发提供了精确、可靠、易用和兼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其性能超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0.5级。
该系列具有64或128 KB的闪存程序存储器和4 KB RAM,以实现分时电价和复费率功能;高度集成了多种外设,包括LCD驱动器、硬件实时时钟/日历(RTCC)和采用电容式触摸用户界面的充电时间测量单元(CTMU)。
还提供电能计算固件、一块开发板和参考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降低各种智能计量和电能监测应用的成本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Microchip的PIC18F87J72单片机系列满足了市场对集成智能电能计量和功率监测的MCU的需求。
这些新款MCU扩展了Microchip现有电能计量和功率监测MCU产品线。
客户现在可以出于小尺寸的需要而选择带有AFE的PIC18F87J72 MCU,也可以为了实现最大的灵活性而选择将独立的Microchip MCP390X AFE和标准PIC MCU配合使用。
”开发支持用于评估的PIC18F87J72单相电表参考设计(部件编号ARD00280)可通过Microchip的销售代表获得。
采用电能计算固件和具有GUI辅助软件校正功能的分流型单相电表参考设计可以实现有功/无功电能、正向/反向电能、有功/无功/视在功率和RMS电流/电压的计算。
客户可根据他们的需求重复利用或定制该免费固件,进一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使他们上市的产品与众不同。
此外,基于PIC18F87J72的电能监测PICtail子板(部件编号ARD00330)可插入Microchip的Explorer 16开发板(部件编号为DM240001),可轻松开发电能计量和监测设备。
好了,以上就是英锐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单片机集成开发的环境因素。
如果需要更加详细的内容可以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咨询或者点击官网咨询。
中北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王世恩学号:**********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2017年3月8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2. 研究方案:在研究目前智能充电器系统的现状基础上,针对当前锂电池智能充电器系统安全系数不高,通用性不高,不能很好的保持电池寿命等问题,拟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系统。
在考虑充电电池电压水平、最高充电电压、电池温度、电池饱和充电条件、充电电流的稳定性、电流漂移范围等前提下,实现不同充电模式下的智能充电。
整个系统由充/放电控制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均衡控制电路、MAX1501、STM32、报警电路、LCD 显示电路和串口电路组成。
如图1所示:图1 充电系统框图 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给充电电池充电和放电。
锂离子电池对应不同的充/放电模式。
由于电池大小、充/放电电压、充/放电电流不一样,要有不同的充/放电端口对应。
电压检测电路实现的功能是通过检测到的电压与所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后做具体处理,从而控制充电过程。
电流检测电路电路实现的功能与电压检测电路类似,即通过检测到的电流与所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后做具体处理,从而控制充电过程。
温度检测电路实现的功能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判断温度数值是否处在安全范围内,如果超出范围,立即断开电源,从而控制充电过程,保证充电安全。
均衡检测电路能根据算法智能调节充电电压、电流的值,从而保护电池,延长电池充/放电控制 STM32 控制器 串口锂 电 池 电压检测 电流检测温度检测均衡控制 报警电路 LCD 显示 MAX 1501的寿命。
MAX1501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电流。
其功能强大,内部电路包含输入电流调节器、充电电流检测器、电压检测器、定时器和主控器。
为了防止过充一般充电到90%就停止大电流快充,采用小电流涓流补充充电。
基于STC15W408AS单片机的无线充电电动小车设计LIU Jian;WU Yu;LIU Chunxiao;FENG Jun;NI Xiaochang;YANG Xu【摘要】当前,新能源成为人们热门专注的话题,电动汽车也变为热门行业产物.相对于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而言,无线充电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本次研究的设计目标是制作一个无线充电电动车,包括无线充电装置一套,发射器采用具有恒流恒压模式自动切换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供电电压为5V,供电电流不大于1A,充电结束后小车能够自动启动.设计采用xkt-412作为发射模块,t3168作为接收模块,TPS63020作为升压模块.设计结果满足目标的同时,TPS63020作为升压模块的选取大幅度提升了电能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期刊名称】《智能计算机与应用》【年(卷),期】2019(009)002【总页数】4页(P231-234)【关键词】TPS63020芯片;xkt-412无线接收模块;t3168无线充电模块;STC15W408AS单片机【作者】LIU Jian;WU Yu;LIU Chunxiao;FENG Jun;NI Xiaochang;YANG Xu 【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68.10 引言现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1]。
但是,在汽车产业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尾气排放污染。
目前形势表明,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成为了国内部分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源。
结合当前的数据调查显示[2],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为主的污染气体即已成为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中国的汽车使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不断增多。
如今,国家正大力提倡绿色可持续性发展,这也同时突显了有关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物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3]。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2)1 课题研究与设计指导思想 (2)1.1 课题研究背景 (2)1.2 设计指导思想 (2)1.3 智能化的功能设计要求 (2)2 主要元器件介绍及选用 (2)2.1 单片机的介绍及选用 (2)2.2 模数转换器 CS5522芯片 (6)2.3 温度传感器PT100 (7)3 几种常见电池介绍及基本参数特性 (8)3.1 几种常见电池 (8)3.2 锂离子电池基本参数特性 (8)3.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9)4硬件电路的设计 (10)4.1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思路 (10)4.2 电源电路部分 (10)4.3 测温电路部分 (10)4.4 模数转换部分 (12)4.5 充电指示部分 (12)4.6 充电控制电路 (12)4.7 单片机控制部分 (12)5 软件设计 (14)5.1 程序流程图 (14)5.2 单片机的主要控制程序 (14)6 软件仿真与调试 (15)6.1 电源仿真 (15)6.2 充电器两端的电压显示部分 (15)7 总结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致谢 (22)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自动化专业学生XXX指导教师XXX摘要: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都朝着便携式和小型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更多的电气化产品采用基于电池的供电系统。
为了解决各种类型的电池充电问题,所以设计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充电器。
主要对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智能化设计和几种充电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系统的硬件组成以及软件的设计进行了论述。
该设计采用了高性能的微处理控制器和分辨率较高的的数模转换电路,来确保充电器安全与高效。
在对电池的基本参数特性做出介绍的基础上,还介绍了设计的硬件系统组成,包括数据采集电路、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等部分,并对充电器的核心元件AT89S52单片机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2017年6月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锂电池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锂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在当前社会应用范围极广。
目前锂电池应用的领域很广泛,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领域。
随之,对于锂电池的充电方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对于各种电子产品出现的电池充电爆炸事件,人们对于锂电池充电安全极其重视。
针对人们对充电产品的需求,本说明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本论文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之后介绍了国内外对于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充电器的重要组成模块,如充电电源模块、电压数据检测模块、温度数据检测模块和通信模块。
介绍了设计所要实现的功能。
提供了充电方案和充电方法的选择的依据。
说明书对硬件设计的各个模块进行了阐述。
分别论述了充电电源电路、报警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单片机电路的具体设计。
同时详细的画出了单片机与上位的通信数据流向图。
在软件程序设计部分,论文介绍了整个充电器设计的软件程序设计。
包括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和上位机中Qt软件程序设计。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调试和实践。
经过调试后,设计的电路能可靠工作、程序逻辑合理、上下位机能正常通信。
关键字:STM32;TL494;Qt;SOC;串口通信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charger based on MCU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lithium batter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people's lives. Lithium batteries have some advantages like high energy storage density, long life etc, so they are widely applied. Lithium batter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applications field, especially in the electric bicycles field. Subsequently, many countries have stepped up efforts to support the research.For a variety of battery explosion of electronic products happened, peopl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lithium battery charging.In view of the demand for charging products, firstl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ut the related resear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 charg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charger. The function discussed is need to achieve. It provides the basis choices of charging scheme and charging method.Second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various modules of the hardware design. The design of charging circuit, alarm circuit, 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temperature detection circuit and MCU circuit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it introduces a detailed picture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oftware design of the whole charger design. Including the programming of the MCU and the Qt software program design.Finally, The debugging and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can work reliably, and the program logic is reasonable. The PC and MCU can communicate normally.Keywords: STM32;TL494;Qt;SOC;Serial communication目录1 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2)1.3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5)2 方案比较和选择 (6)2.1总体设计框图 (6)2.2电源模块 (7)2.2.1电源方案的选择 (7)2.3充电方法 (8)2.3.1锂电池的充电特性 (8)2.3.2充电方案的选择 (9)2.4 SOC估算方法 (10)2.4.1 SOC估算方法的选择 (10)2.5通信方式 (11)2.5.1 通信方式的选择 (11)2.6本章小结 (12)3 硬件设计与实现 (13)3.1单片机电路 (13)3.2充电电源电路 (16)3.2.1变压电路 (16)3.2.2整流、滤波电路 (17)3.2.3 TL494脉宽调制电路 (17)3.2.4 DC-DC电路 (19)3.3电压采集电路 (19)3.4温度采集电路 (21)3.5报警电路 (21)3.6本章小结 (22)4 软件设计与实现 (23)4.1软件开发环境 (23)4.1.1 Qt5.4集成开发环境 (23)4.2单片机程序设计 (23)4.2.1 整体设计逻辑概述 (23)4.2.2 电压、温度数据采集 (24)4.3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25)4.3.1 整体设计概述 (25)4.3.2 程序逻辑流程图 (25)4.3.3 UI界面 (25)4.4 上下位机的通信设计 (27)4.4.1 通信协议概述 (27)4.4.2 上下位机通信流程图 (27)4.5 本章小结 (28)5 调试与分析 (29)5.1充电电路检测 (29)5.2温度电路检测 (30)5.3电压电路检测 (31)5.4充电器运行检测 (32)5.5 本章小结 (33)6 总结与展望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1 绪论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离不开电动交通工具,尤其是锂电池电动自行车。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电能传送装置设计作者:胡捷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04期摘要:无线电能传输就是利用一种特殊设备将电能以无线形式进行传输,从而可以在无需电缆线的情况下直接传输电能。
介绍了一个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由利用89C51单片机,设计制作一个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它对发射线圈的电流进行检测,若产生偏离谐振电流则进行调节,从而使传输电能的能量始终处于最大。
无线电能传输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
关键词:无线传输;自谐振;传输功率;传输效率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219021 系统方案根据设计提出的要求,本系统总共分为两大部分:电能发送和电能接收。
发送与接收单元之间通过线圈之间的互感耦合作用传送电能,供电部分和用电部分没有任何束缚性的有线连接。
传送有效距离达10cm,本系统效率高,成本低,工作可靠稳定。
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1.1 发射电路的论证与选择1.1.1 检测与调频的论证与选择方案一:采用晶闸管,其优点是切换无噪声,单驱动电路复杂,切要安装散热片。
方案二:采用继电器,功率大,内阻小,缺点是存在切换噪声。
方案三:采用89C51单片机控制驱动顶部线圈信号的频率,并能通过检测流过顶部线圈电流的大小来调整频率使线圈达到最大的传输频率。
综上所述:单片机操作简单,控制灵活,功能齐全,价格适宜,所以选择方案三。
1.1.2 频率调节电路方案一:使用晶体管振荡,可以产生稳定准备工作频率,但频率不可调,使接下来的工作量增大,较难做到系统所需较高要求。
方案二:使用LC振荡,其频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调,电路简单而且省电。
方案三:采用89C51单片机对谐振电流进行检测,若谐振电流发生偏离则进行调整,使频率域LC达到一致,从而使线圈传输能量达到最大。
工作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因功率放大系统频率不高,频率可调在一定的范围内,选用方案三。
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充电智能控制设计作者:王正光黄飞周诗超付鹏宇宋诗雨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6期[摘要]设计无线充电电路系统,控制部分以单片机AT89S51为核心,设计蓝牙单片机接口,以手机/PC的蓝牙调试助手为人机交互界面,对无线充电开始或结束进行控制,并设计语音提示、液晶屏显示功能。
该设计系统具有可控制,无线充电,能量传输效果好,无需布线等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AT89S51单片机蓝牙模块无线充电智能控制中图分类号:TN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291-01引言现今的大部分非接触式传电仍然采用手动或是接触式控制,不能对无线充电设备进行有效实时控制。
因而实现可控制、高效率、大功率、长距离便成了今后关于无线充电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系统结构本设计由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如图1所示,系统工作时输入端将交流电经桥式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当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靠近时,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压,当接收线圈回路的谐振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时产生谐振,电压达最大值,具有最好的能量传输效果,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本系统建立手机/PC端蓝牙和从机蓝牙模块的通信,通过蓝牙调试助手发送相应指令给下位机主机AT89C51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开端实现充电与否,同时驱动喇叭和LCD提示充电开始与结束、充电时间等信息。
二、硬件设计1、发射端为了使得发射端和接受端两谐振体能在稳定设定的频率下产生谐振并传输功率,驱动源必须有频率可调和功率放大功能,且在高频下能有较好的输出波形。
在输入波形上,我们选用TTL波,因为其在相同的时间内携带的能量较三角波和正弦波都高。
信号源直接采用信号发生器,它能稳定产生可调的最高至3MHz的TTL波。
在功率放大电路中,我们选用IXDD409做为功率放大芯片。
课题: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充电技术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摘要:智能充电器的设计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芯片来进行工作,其本身需要将51单片机作为基本的设计基础,这里选择的充电芯片是MAX1898,这个芯片是Maxim公司生产的。
本文目标是设计出一款智能充电设备,这个设备要能够运用单片机AT89C52进行控制。
首先本文会对于锂电池的一些基本的参数进行一个基本的介绍,简单的描述其特性。
在这个智能充电器当中含有很多的部件,比如有对于光耦隔离进行控制的光耦隔离控制部分,还有单片机进行控制的单片机部分,其中还有一个部分是对于电压进行控制的,也就是电压转换部分,设计当中使用到的语言主要是C5,最终希望实现的目标是能够满足预充、快充、报警等功能的一个智能化充电过程。
关键词:充电器;智能;基于AT89C52单片机;MAX1898Intelligent Battery Charger Design Based on 51 Single-chipComputerXiong Xingzhi(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lass1 Grade2006, 062312379)Abstract: The first step of intelligent charger design is to choose what chips to work. It needs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basic design basis. The charging chip is MAX1898, whichis produced by Maxim compan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an intelligent charging device,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by AT89C52.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some basic parameters of lithium battery, and briefly describe its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a lot of parts in the intelligent charger, such as optocoupler control part for optocoupler control, and control of single parts, one part is for voltage control, voltage conversion is part design the use of the language is mainly C5, ultimately want to achieve is able to meet the pre charge, an intelligent fast charge, alarm and other functions of the charging process.Key Words: battery charger; intelligent; based on AT89C52 single-chip computer;MAX1898 11.引言1.1课题背景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块,发展的高速带来的也是各个领域技术的飞跃。
单片机智能充电器设计电路《单片机智能充电器设计电路》嘿,今天咱来唠唠单片机智能充电器设计电路这事儿。
你说这充电器啊,现在几乎人手好几个,可智能的充电器就不一样啦。
我为啥突然想设计这个电路呢?这得从我自己的一次经历说起。
那天我着急出门,手机没电了,就随手拿了个充电器插上。
结果半天过去了,电量才涨了一点点,可把我急坏了。
我就想啊,这要是有个智能充电器就好了,能快速又安全地把电充满。
那这个单片机智能充电器的电路设计,首先得有个电源模块吧。
这就好比是充电器的心脏,给整个充电过程提供动力。
我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要适应不同的电压输入,像咱平时在家里用的220V交流电,还有有时候在外面可能用到的USB接口的5V直流电,都得能兼容。
这就像人吃饭一样,得能吃不同的食物,不能挑食。
然后就是充电控制模块啦。
这个模块可重要了,它得像个聪明的小管家一样。
我在研究的时候,就想到我那个充电慢的充电器,要是能根据电池的电量来调整充电电流就好了。
比如说,电池电量低的时候,就给它大电流快速充电,等电量充到差不多的时候,就慢慢减小电流,这样既能快速充电又能保护电池。
这就像人跑步,开始的时候可以冲刺一下,快到终点了就得慢慢减速,不然容易受伤。
我还得在这个模块里加入一些保护电路,防止电池过充或者过放。
就像我们睡觉盖被子,盖多了会热得难受,盖少了又会着凉,这个保护电路就是要让电池刚刚好。
再说说显示模块。
这个就像是充电器的小嘴巴,能告诉我们充电的状态。
我设计的时候就想,它可以显示当前的充电电流、电压,还有电池的电量百分比。
这样我们一眼就能看明白充电的情况,就像看一个人的表情就能知道他心情好不好一样。
在实际测试这个电路的时候,我就像个紧张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考试一样。
我把做好的电路接上电池开始充电,眼睛紧紧盯着显示模块。
刚开始电流按照设定的快速上升,我心里就暗暗高兴,看来有戏。
随着电量的增加,电流慢慢变小,最后电池充满了,显示100%,我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单片机中的无线充电技术与应用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在单片机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单片机中的无线充电技术以及其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无线充电技术的概述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将电能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磁场传输到目标设备进行充电的技术。
它摆脱了传统有线充电的限制,使得设备可以自由移动而无需连接充电线。
在单片机中,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电源供电,提供更加方便和灵活的解决方案。
二、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单片机中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
通过将发射端的电能转换为电磁场,再将该电磁场传输到接收端,最后通过接收端将电能转换为目标设备所需的直流电进行充电。
这一过程中,需要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对齐,以确保能量的传输效率。
三、无线充电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1. 电池充电:传统的电池充电需要利用充电器和充电线连接电池进行充电,而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让电池在设备移动的同时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和效率。
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应用于单片机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充电为传感器节点供电,避免了更换电池的麻烦,并实现了长期稳定的运行。
3. 智能家居: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中,如智能灯具和智能音响,通过无线充电为这些设备供电,使得用户不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或连接充电线。
4. 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用户可以通过将设备放在充电座上实现无线充电,摆脱了繁琐的充电线束,提高了使用体验。
四、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1. 便捷性:无线充电技术无需连接充电线,使得设备的充电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2. 灵活性:无线充电技术使得设备可以自由移动,无需担心充电线的限制,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可移动性。
3. 安全性:无线充电技术在传输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电流控制和短路保护,确保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4. 省时省力: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同时为多个设备进行充电,省去了逐个连接充电线的麻烦,提高了充电效率和工作效率。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无线传能充电器设计
陈中瑾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8(000)016
【摘要】本系统设计的是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无线传能充电器,主要由能量发送单元和能量接收单元组成.本系统采用MSP430低功耗单片机,显示充电电压当前状态和当前充电时间,并实现30秒以内的快速充电时,可在6cm的距离以内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功能.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陈中瑾
【作者单位】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 4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0.6
【相关文献】
1.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设计
2.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3.基于MSP430的无线充电器系统设计
4.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
5.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智能锂电池充电器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单片机的锂电池充电器设计锂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巧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
为了正确而安全地充电锂电池,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锂电池充电器。
本文将详细介绍此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一个理想的锂电池充电器应具备以下特点:充电电流可调;充电电流稳定性好;电池充电过程可实时监测;充电接口友好;具备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等安全保护机制。
基于这些要求,我们可以开始设计锂电池充电器。
一、电路设计1.电源电路设计:我们可以采用交流-直流变换的方式,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供给锂电池充电器。
这里我们选择了一个标准的变压器、整流桥和滤波电容组成的整流电源模块。
变压器将交流电压转换为较低的交流电压,整流桥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滤波电容将直流电压进行平滑。
2.充电控制电路设计:充电控制电路是整个充电器的核心部分。
我们选择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采用PWM控制方式调节充电电流。
单片机内置了计数器和定时器功能,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控制PWM输出,实现电流的调节。
通过监控电池电压和充电电流,单片机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控制。
3.充电保护电路设计:为了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我们需要设计过充保护电路和过放保护电路。
过充保护电路主要用于监测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会切断充电电路,以避免过充。
过放保护电路主要用于监测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时,会切断充电电路,以避免过放。
这些保护电路一般使用功率MOS管来实现。
二、软件设计为了实现充电器的功能,我们需要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
软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充电控制功能:根据选择的充电电流设置,通过PWM控制充电电流,并实时监测电池电压和充电电流。
2.充电保护功能: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电压,一旦电池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立即切断充电电路,避免过充。
一旦电池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立即切断充电电路,避免过放。
目录第1节引言 (2)1.1 蓄电池的特点 (2)1.1.1镍铬电池和镍氢电池 (2)1.1.2锂离子电池 (3)1.2 智能充电器 (3)1.3 本设计功能模块 (4)第2节系统设计思路分析 (4)2.1 智能化的实现 (5)2.2 电池充电芯片的选择 (5)2.2.1 如何选择电池充电芯片 (5)2.2.2 芯片MAX1898 的特点 (6)2.2.3 MAX1898 的充电工作原理 (6)第3节系统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9)3.1 主要器件 (9)3.2 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10)第4节系统的软件设计 (13)4.1 程序流程 (13)4.2 程序说明 (13)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第1节引言目前,一部分的充电器不但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将电量充足,而且还可以对电池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修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记忆效应,即容量下降现象。
设计比较科学的充电器往往采用专用充电控制芯片配合单片机控制的方式。
专用的充电芯片可以检测出电池充电饱和时发出的电压变化信号,比较精确地结束充电工作,通过单片机对这些芯片的控制,可以实现充电过程的智能化,例如,在充电后增加及时关键电源、蜂鸣报警和液晶显示等功能。
充电器的智能化可以缩短充电的时间,同时能维护电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51系列单片机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8位单片机系列,其丰富的开发资源和较低的开发成本,使51系列单片机现在以致将来都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众多的51系列单片机中,AT89系列单片机在我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AT89系列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的8位机产品。
它的特点是片内有Flash Memory是一种电可摩除和电写入的闪速存储器(记为FPEPROM),在系列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程序修改,使开发调试更为方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各种家电设备、仪表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也在逐步走向智能化,所以充电器有它的巨大发展空间,同时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学生:
学生学号: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助理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
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方便性、安全性、特殊场合、特殊地理环境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接触式的电能传输方式对于满足实际需要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了。
与此同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摆脱了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的完全分离,具有无线传输电能、设备体积小、传输效率高、便于携带和集成等优点。
本课题设计介绍了一种运用新型的能量传输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和有关的交流感应技术,采用STC12C5A60S2低功耗单片机作为无线传能充电器的监测控制核心,实现电流控制和电压控制功能,电能充满后给出充满提示且自动停止充电。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控制发射端和接收端产生的相应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智能无线充电器。
利用设计通过对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实现无线能量传输,在距离发射线圈的指定围对小型用电器如手机、MP3等直接充电。
硬件部分包括高效直流稳压模块、驱动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等的设计;软件部分主要根据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出了主程序和子程序流程图,并通过C语言实现相应的编程要求。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建立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以及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系统中电路参数与输出功率的关系。
设计并制作谐振耦合无线电能装置,使用LCD1602设计显示,实时充电电压显示。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谐振耦合,无线充电器, LCD1602,STC12C5A60S2单片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use of a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wireless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model, using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the induc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r for charging the AC signal based on the STC12C5A60S2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transmitting end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ode of contact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At the same tim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get rid of the limit line, completely separate electrical and power, with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the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easy to carry and integra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1 Century,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r .
The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part and the software part of the system to achieve the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specified range of the transmitting coil in small appliances such as mobile phone, MP3 and other direct charge. The hardware part includes efficient DC power module, drive module, display module, control module and so on; the software par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sign thought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main program and the subprogram flow chart, and through the C language to achieve the corresponding programming requirem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rcuit parameters and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system.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resonant coupling wireless device, using the LCD1602 design draw progress bar shows charging, charging voltage, charging time display.
Key words radio transmission, resonant coupling, wireless
charger ,LCD1602 STC12C5A60S2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I
1 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 国外研究现状、水平 (1)
1.3本课题的发展趋势 (2)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
2.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简述 (4)
2.1.1系统的基本功能 (4)
2.1.2主要技术参数 (4)
2.2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5)
2.3方案分析 (7)
2.4系统的理论分析 (8)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10)
3.1单片机的选择与其控制 (10)
3.1.1 单片机概述 (10)
3.1.2 单片机STC12C5A60S2的介绍 (10)
3.1.3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介绍 (11)
3.1.4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 (13)
3.2无线发射电路模块设计 (14)
3.2.1 NE555芯片简介 (14)
3.2.2 MOS管的选择与性能分析 (15)
3.2.3振荡电路的设计 (16)
3.2.4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18)
3.3 电源稳压控制模块设计 (19)
3.3.1稳压器LM2940简介 (19)
3.3.2 KA7500B芯片简介 (19)
3.3.3稳压控制电路设计 (20)
3.4按键指示电路模块设计 (21)
3.5显示电路设计及实现 (22)
3.6 DC/DC转换电路设计 (24)
3.6.1 DC/DC变换器简介 (24)
3.6.2 运算放大器LM358简介 (25)
3.6.3电压/电流采样模块设计 (25)
3.7系统总体电路设计 (27)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29)
4.1 整体设计思想 (29)
4.2系统的主要程序框图 (30)
4.3 主要程序模块 (30)
4.3.1电路启动初始化 (30)
4.3.2 按键采集程序 (31)
4.3.3 LCD1602显示子程序 (32)
4.3.4 数据采集及模数转换程序 (33)
4.3.5 充电子程序的设计 (33)
5 系统仿真设计与调试 (35)
5.1.仿真软件Multisim的简介 (35)
5.2电路的仿真 (35)
5.2.1方波信号的产生 (35)
5.2.2实际电路的测试 (37)
5.3测试结果及分析 (38)
5.3.1测试结构 (38)
5.3.2实际电路的测试数据 (38)
6 系统PCB设计 (40)
6.1 PCB设计软件简介 (40)
6.2 PCB板设计方法 (40)
7 组装与调试 (42)
7.1系统组装 (42)
7.2硬件调试 (42)
7.3软件调试 (42)
7.4硬件软件联合调试 (42)
7.5 调试结果 (42)
结论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A:无线充电控制系统源程序代码 (45)
附录B:整体电路图和PCB板图 (55)
附录C:设计实物图 (58)
致.................................................................................................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