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回延安(第2课时)导学案 (全国通用版)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2课(节):回延安(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体会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夸张等修辞手

法的运用。

2、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领会诗

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

扬革命传统。

重、难点:体会比、兴的表现手法

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案导案(学法指导)

一、深层探究。

1.第一部分用了大量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有

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

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之情。而一个“搂”

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

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达情

意更加强烈。

2.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

用?

【交流点拨】“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

辞手法,再次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母亲延安就

在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

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杜甫川唱来柳林铺

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

了欢乐的气氛。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说说这部分主

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比”就是

用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

之物。先用“树梢”“树枝”“树根根”比喻诗人

与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亲密程度,突出了诗人回到

“家中”的感受。再用“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作

比,表明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

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

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

诗人也为能投身于其中而自豪。作者以人和动物类

母子间的至诚至爱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延安、对革

一、情景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

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

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

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

了鱼水深情,这些人后来又离开延

安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

骨干。这些人离开延安以后,并没

有忘记延安,而是对延安魂牵梦

萦,若干年后,他们又回到了延安,

当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

乡亲时,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呢?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

所学内容,做好两节课之间的衔接

工作。

命的热爱之情。

【小结】诗歌第一部分通过“抓”“贴”“梦”“搂”“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二、合作与探究

1.朗读第三部分,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

三代人的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交流点拨】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馍木炭火”,来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既亲切又真实。用夸张的手法写窑洞内外人之多。再用一个大特写的镜头“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体现出老人的特征。用人人都知道的“鸡毛信”借指抗日战争时的经历。诗人回到“家中”,见到父老乡亲,想到延安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立下的汗马功劳,发自内心地向延安人民表示真诚的感谢。老少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真实动人的情景跃然纸上。2.第四部分的中心句是什么?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

【交流点拨】中心句是“母亲延安换新衣”。先用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总起,表明变化之大,接着选取了一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最后归纳总结。

3.默读第五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交流点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的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4.诗歌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口语,请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交流点拨】叠字的大量运用,带有陕北口语的特色,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诗中的叠字词语,有表事物的,如“树根根”“羊羔羔”等;有表数量的,如“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有表情态的,如“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还有表颜色的,如“白生生”等。还有如“登时”“莫要”等陕北口语的入诗,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诗人形象、生动地抒发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5.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回”字是全诗的诗眼,三、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通读课文,品读语言,体会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四、课堂小结

诗歌第一部分通过“抓”“贴”“梦”“搂”“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