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感于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造,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在教育的大潮中他提出和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作为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理论,由于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表现为“两个重视”:一是重视课程内容的社会生活性、实用性和时代必性;二是重视课程对象,即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重视儿童的活动,强调做中学。我们把陶行知的这种课程思想称之为生活课程理论。

创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灵魂,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往往用已有的经验和惯性思维来指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这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偏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打破惯性思维,围绕现实要求,实现课程再造。

陶行知讲“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对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定位要高,立足于基础素质教育,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服务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真正属于幼儿的空间并不多,围绕幼儿的素质培养的活动开展的不够充分,孩子的天真在一天天褪色。幼儿也在进行英语、珠算、识字、算数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在幼儿时期就那么重要吗?在开展这些的同时,我们的幼儿失去了什麽?值得我们思考。生活应是多多姿多彩的,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我们可以自由的飞翔,去开启人生中重要的心智。陶行知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职业教育有他的落脚点,幼儿师范的教育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培养

具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要从教育的模式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上下功夫。我认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引领,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更具有指导意义。

一、生活课程理论的原则

陶行知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一文中,明确地表述了生活教育理论对教科书的根本态度。“生活教育指示我们说: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教学做合一指示我们说:做什么享用什么书。这两句话只是一句话的两样说法。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陶行知认为,凡是对人们健康生活有帮助的书,都可以说是有用的书。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课程论对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力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所要的课程内容,十分广泛,且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课程不应是应试的内容,不应是升学的内容,而是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内容。

“活”的生动有趣的原则。陶行知认为,教育者应拿活的东西、活的环境、活的书籍去教育学生,因此,要编写活的教材。活的教材是“有系统的,前后都能连贯起来,不是杂乱无章的”。

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最之一,新课程标准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基础性,突出了有利学生的终生发展的理念,反映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综合

化。特别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可以说是与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所以说,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与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与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转变观念,加快对教育资源的开发,追求实效的师范教育

社会在发展,人才的需求在变,招收的生源在变,学生的心理在变,我们又怎能永远抱着“模式”从一而终呢?改革就是求变,如果课程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寻求一种模式的话,改革就失去了它的源动力和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改变课程内容几十年一贯制、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况,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幼师教育的课程因时、因地、因生、因情而变,在嬗变中追求幼师教育的永恒发展,在变革中探求适合自我的生态发展之路,在动态中寻觅量身定做的幼师教育课程体系,在现实中实现幼师教育课程再造。

在师范教育中可以借用一个名词“项目”,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一件较完整的作品、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工序流程。在教育中,开发教育资源,引入生活观念,进行“项目”教学模式,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这里的“项目”尤其强调“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具有直接关系,使学习项目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作为教师,需要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项目,达到“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要求。使“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

我们的教育课程站的位置过高,理论高度有,缺乏具体而真实的指导,那么我们可以设定对幼儿培养的基本方向、目标,针对每一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从宏观理念到具体的实际操作进行教学,注重实践,注重以生动的活动使学

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

教师在观念上要加强认识,真正使知识的传授落到实处。要突出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重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是对学生进行间接经验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陶行知提出以“做”为中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拿做来教乃真教,拿做来学乃实学”,无不显露出对育人目标和教育特质的深刻理解。

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开放性、民主性、实践性、社会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陶行知以“民主、大众、科学、创造”四大方针指导生活教育运动,把培养人的“生活力”、“创造力”作为重要育人目标,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育是一种行动,而行动需要理论的指导”,在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迫切需要以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拘泥于惯性思维,紧紧围绕现实要求,在实践中探寻,在探寻中改变,在改变中适应,在适应中实现课程再造,继而实现幼师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