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六单元 武松打虎∣语文S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杨子荣借题发挥》习题一、基础过关读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biān fú yù cè jī yuán yí hàn( ) ( ) ( ) ( ) ( )chǐ xiào jǐ lia ng xiōng táng dǎo méi tān chán( ) ( ) ( ) ( ) ( )二、综合训练选词或拼音填空。
犹豫迟疑(1)这件事容不得半点( ),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别再( )了,马上做决定吧!激烈剧烈(2)经过( )的战斗,我军终于把敌人消灭了。
(3)饭后不宜做( )运动。
损害伤害(4)她内心很脆弱,我们不能( )她。
(5)我们绝对不能做( )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shé zhé zhē(6)叔叔做生意折( )本了。
(7)那棵雪松是从乡下运来的,经过几个小时搬运折( )腾,树梢已经被折( )断了。
三、拓展应用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虽然昨夜下了大雨,但是河水涨了许多。
2.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3.杨子荣经过一整夜几个小时的思考,正要入睡。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读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biān fú yù cè jī yuán yí hàn(慰藉) (蝙蝠) (预测) (机缘) (遗憾)chǐ xiào jǐ liang xiōng táng dǎo méi tān chán(耻笑) (脊梁) (胸膛) (倒霉) (谭婵)二、综合训练选词或拼音填空。
犹豫迟疑(1)这件事容不得半点(迟疑),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别再(犹豫)了,马上做决定吧!激烈剧烈(2)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把敌人消灭了。
(3)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
《杨子荣借题发挥》习题一、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基础过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五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语文百花园六_21-22语文S版一、领会描写方法。
1. 用“”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那么那个老匪用的又是什么伎俩呢?是为了提高匪徒们的小心而作军事演习吗?依旧那个老匪对我进一步试探呢?为了斗争得胜利,我没有权益来设想前者的可能,而只有后者。
现在的问题是我如何样在那个老匪跟前表现表现。
”杨子荣想道。
(2)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嘲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2. 说说下列句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1)那个小小姐扎着两根马尾辫,穿着一件红裙子,两人脸粉嘟嘟的,真惹人喜爱。
()(2)王老师大踏步走进教室,放下书本,就开始在黑板上写字。
()(3)二郎神暗想道:“这猢狲必定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4)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也!”()二、交流学习收成。
在课内课外,相信你一定读了许多的国内外名著。
一部名著便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包含着一段悲欢离合、自强不息的人一辈子历程。
你阅读了名著后有哪些收成和打算呢?写下来和大伙儿一起交流和分享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积存名言警句。
1. 把下面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你还明白哪些“读书”的名言警句吗?(1)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带领我们____________,驶向______。
(3)读书仅仅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摸索才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9课《武松打虎》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0分)1. (3分)给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填上意思相近的词语①行到庙前。
_______②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_______、_______③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_______、_______④(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
”_______、_______⑤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_______⑥那只大虫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_______2. (4分)比一比,再组词。
密_______ 泡_______ 斑_______ 惜_______ 清_______蜜_______ 跑_______ 班_______ 借_______ 情_______3. (4分)写出近义词奇怪—_______ 和谐—_______ 著名—_______4. (4分)写出近义词发明—_______ 首领—_______ 作乱—_______5.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①焦热②伤害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0分)6. (10分)课内阅读。
麻雀(节选)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尖锐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失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爱护)着小麻雀,想(救助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习题一、基础过关1.给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里()()相()()思()()区()()2.给下面的字注音。
履()甥()刃()擎()厢()鲤()鳃()拽()二、综合训练写出来源于四大名著的成语各三个。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拓展应用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
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1)用“”画出描写二郎神心理活动的句子。
(2)本段中的二郎神和大圣分别变作了什么?由此可知他二人都是什么样的人?(3)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并说明理由。
(4)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中的人物,请写出三个。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厘米道理厢房箱子鱼鳃腮边呕吐沤肥2.略。
二、综合训练《三国演义》初出茅庐、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水浒传》逼上梁山、替天行道、五体投地《西游记》各显神通、半路出家、安神定魄《红楼梦》金玉良缘、难舍难分、哀痛欲绝三、拓展应用(1)“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2)鱼鹰儿鱼儿神通广大(3)可以是二郎神,也可以是大圣,只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去说就可以了。
(4)略。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六单元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语文S版(含答案)一、基础过关1.给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里〔〕〔〕相〔〕〔〕思〔〕〔〕区〔〕〔〕2.给下面的字注音。
履〔〕甥〔〕刃〔〕擎〔〕厢〔〕鲤〔〕鳃〔〕拽〔〕二、综合训练写出来源于四大名著的成语各三个。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拓展运用阅读课文片段,回答以下效果。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
心中暗想道:〝这猢狲肯定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候片时。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走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1〕用〝〞画出描写二郎神心思活动的句子。
〔2〕本段中的二郎神和大圣区分变作了什么?由此可知他二人都是什么样的人?〔3〕你喜欢文中的哪团体?并说明理由。
〔4〕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中的人物,请写出三个。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厘米道理厢房箱子鱼鳃腮边呕吐沤肥2.略。
二、综合训练«三国演义»初出茅庐、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水浒传»铤而走险、替天行道、心悦诚服«西游记»各显神通、半路出家、安神定魄«红楼梦»金玉良缘、难舍难分、哀痛欲绝三、拓展运用〔1〕〝这猢狲肯定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2〕鱼鹰儿鱼儿雕虫小技〔3〕可以是二郎神,也可以是大圣,只需抓住人物的特点去说就可以了。
〔4〕略。
一、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六单元杨子荣借题发挥∣语文S版(含答案)二、基础过关读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biān fú yù cè jī yuán yíhànchǐ xiào jǐ liang xiōn g táng dǎo méi tān chán三、综合训练选词或拼音填空。
犹豫迟疑(1)这件事容不得半点( ),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别再( )了,马上做决定吧!激烈剧烈(2)经过( )的战斗,我军终于把敌人消灭了。
(3)饭后不宜做( )运动。
损害伤害(4)她内心很脆弱,我们不能( )她。
(5)我们绝对不能做( )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shé zhé zhē(6)叔叔做生意折( )本了。
(7)那棵雪松是从乡下运来的,经过几个小时搬运折( )腾,树梢已经被折( )断了。
四、拓展应用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虽然昨夜下了大雨,但是河水涨了许多。
2.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3.杨子荣经过一整夜几个小时的思考,正要入睡。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读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biān fú yù cè jī yuán yíhàn(慰藉) (蝙蝠) (预测) (机缘) (遗憾)chǐ xiào jǐ liang xiōng táng dǎo méi tān chán(耻笑) (脊梁) (胸膛) (倒霉) (谭婵)二、综合训练选词或拼音填空。
犹豫迟疑(1)这件事容不得半点(迟疑),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别再(犹豫)了,马上做决定吧!激烈剧烈(2)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把敌人消灭了。
(3)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
损害伤害(4)她内心很脆弱,我们不能(伤害)她。
精选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六单元29 武松打虎语文版复习特训六第1题【填空题】想一想,填一填。
粉红的______ 可爱的______ 靓丽的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现今权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
______②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地揪住。
______③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______④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败落——______ 伤害——______ 酥软——______ 耻笑——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多音字组词乘chéng______ shèng______折zhé______ shé______ zhē______泊pō______ bò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找规律,填成语。
①例:五光十色______钧______发______方______计②例:议论纷纷书声______ 怒气______③例:胆小如鼠心乱如______ 暴跳如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多音字组词挣zhēng______ zhèng______便biàn______ pián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语言表达】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②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选择病因并修改。
A比喻不当;B指代不明;C不合情理①班会上,小明和小伟分别发了言,大家都赞同他的说法。
②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
③武松提起磨盘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用下列词语造句①焦热②伤害【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扩句①心情很好。
《杨子荣借题发挥》习题一、基础过关读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biān fú yù cè jī yuán yí hànchǐ xiào jǐ liang xiōng táng dǎo méi tān chán二、综合训练选词或拼音填空。
犹豫迟疑(1)这件事容不得半点( ),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别再( )了,马上做决定吧!激烈剧烈(2)经过( )的战斗,我军终于把敌人消灭了。
(3)饭后不宜做( )运动。
损害伤害(4)她内心很脆弱,我们不能( )她。
(5)我们绝对不能做( )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shé zhé zhē(6)叔叔做生意折( )本了。
(7)那棵雪松是从乡下运来的,经过几个小时搬运折( )腾,树梢已经被折( )断了。
三、拓展应用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虽然昨夜下了大雨,但是河水涨了许多。
2.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3.杨子荣经过一整夜几个小时的思考,正要入睡。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读拼音,写词语。
wèi jiè biān fú yù cè jī yuán yí hàn(慰藉) (蝙蝠) (预测) (机缘) (遗憾)chǐ xiào jǐ liang xiōng táng dǎo méi tān chán(耻笑) (脊梁) (胸膛) (倒霉) (谭婵)二、综合训练选词或拼音填空。
犹豫迟疑(1)这件事容不得半点(迟疑),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别再(犹豫)了,马上做决定吧!激烈剧烈(2)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把敌人消灭了。
(3)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
损害伤害(4)她内心很脆弱,我们不能(伤害)她。
(5)我们绝对不能做(损害)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武松打虎(施耐庵)》习题
一、“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基础过关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阅读原文,理解下面的问题
1.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使武松的这一高大形象突出出来的?
2.课文中,作者在描写武松打虎的过程之前为什么写他在“三碗不过冈”酒家的豪饮?
二、综合训练
理解句子的表达效果。
1.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2.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
3..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
4.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到大虫背后。
三、拓展应用
1.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2.读了“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他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1).用景物描写来衬托武松。
(2).用梢棒来衬托武松,一根梢棒从头至尾充分发挥了作用,衬托武松的心理活动和形象,文章18次提到了梢棒,显示了武松的英雄本色。
(3).用老虎衬托武松,写了人虎搏斗主要是写武松的英雄形象。
2.目的在于表现武松的非凡,突出景阳冈打虎这一非凡的壮举,其二,酒壮英雄胆,酒添英雄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真实动人。
二、综合训练
1.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这是动作刻画,突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3.进一步写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出于自尊,他不愿下冈,“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更突出了武松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描写了武松是怎样躲过老虎的一扑的,写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迅速,“扑”写出老虎的迅猛,衬托出武松的勇敢、机智、灵敏、无谓是英雄形象。
三、拓展应用
1.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