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经典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8.2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然而,由于内外部制度缺陷以及内控意识缺失等原因,商业贿赂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商业贿赂一旦被查处,将给企业合法经营带来重大影响。

本篇从2013年度的几例经典商业贿赂案例出发,分析商业贿赂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供企业参考。

案例十八: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行贿被立案,为跨国药企敲警钟

案例回顾

2013年7月11日,公安部的一则通报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中国〕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公安部消息称,葛兰素史克(中国)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向政府部门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涉案的葛兰素史克(中国)高管涉嫌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经济犯罪。旅行社相关工作人员则涉嫌行贿并协助上述高管进行职务侵占。

中国警方高层还获悉,截至2013年7月14日,包括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内,至少4家旅行社涉案,一些政府官员和医院亦卷入。

博观评述

外资药企贿赂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学术会议、出国考察、出国学习、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定期发表文章。业内人士透露,“药企贿赂医生是行业的潜规则,但外资药企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该人士还解释说,“这些企业与国外的医学院有合作关系,可以组织国内的医生出国学习,作为回报医生会多用进口药。”

跨国药企通常都有严格的内控机制,比如限制送给医生的礼物价值和娱乐费用,以及对组织医生海外考察有行程天数的限制,以确保此类行为不会被界定为行贿。但受到激烈市场竞争影响,回扣和送礼等行为仍时有发生。比如葛兰素史克规定,正常的请客、送礼,单人标准不得超过300元,并且审核严格,所以公司员工只好以其他形式(如会议费)套现。这些钱一部分进了高管的腰包,另一部分向下逐级分流,流到各级销售乃至最基层的医药代表手中,成为GSK(中国)向相关部门、单位行贿的资金源。

药企行贿已经成为业内的一个普遍现象,GSK(中国)一案仅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另一方面,药企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内控制度,审查各类费用的真实性,杜绝商业贿赂事件的发生。

案例十九:上海医药---行业潜规则不应成为上市公司行贿的借口

案例回顾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重点药品“红源达”,被举报在青岛市内向31所医院和从业人员行贿。爆料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详细统计材料显示,在2013年1-6月,共计76.65万元涉嫌不当交易的支出,占到相对应销售收入的26%以上。

举报材料中详细列举了今年上半年“红源达”在青岛31家医院的详细销售和结算情况,根据举报人所指,每盒红源达给医生的回扣在6-8.5元之间,与回扣挂钩的是“统方费”和“医院返利政策”,在这种情况之下,原本销售价格为25-26元/盒的“红源达”,最终在医院终端的销售价格超过38元。

12月16日,上海医药透过第三方机构,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其公司“历来高度重视守法经营;公司每年聘请中介机构对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2011年至今,中介机构出具给上海医药的内控审计报告均为无保留意见。”

博观评述

药品是特殊商品,普通消费者不能决定其用药,医生占有很强的主导权力。正因为这种决定权,使得药品销售商业贿赂泛滥,而医疗系统也随之成了商业贿赂的高发区。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医药行业内的商业贿赂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该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中国约有70%的药品通过医院销售。打通医院相关科室和有处方权的医生,把自己的药推向大医院,是销售潜规则,几乎各家制药公司都会去做,无论外资还是国内药企。一种药品上市,必须与各个部门打交道,多一个涉及药品的环节,就

有可能多一层腐败。由于医院、医生、药品、医疗设备等诸多环节利益交织,使医药行业反腐形势极为严峻。

要解决医疗领域的问题,光靠查查企业和医院是远远不够的。医院光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经营,药养医的体制带来腐败、医药费用过高、医生职业价值贬低等种种问题;药企为了扩大销量,商业贿赂成为行业潜规则。可见,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不正之风,需要对现有的医疗医药体制进行制度性的变革。

话说中介机构出具给上海医药的内控审计报告均为无保留意见。不知道该中介机构是没发现这种行为呢?还是已经默认了这种行为的正当性?

案例二十:广药---当商业行贿不再是个别案例

案例回顾

2013年8月2日,《华尔街日报》爆出,美国百特公司与广州药业集团合资的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通过虚构会议等手段,与旅行社合谋抽出会务资金,用于行贿政府官员,以换取产品特许权。

《华尔街日报》称,举报人分别于2012年7月向百特公司反映情况,百特经调查后未能证实举报内容,只是查出了一些“违规支出行为”。因此2013年7月,举报人就虚设会议、抽取资金以供贿赂一事直接向媒体爆料。从爆料信息看,广州百特侨光在2012年7月就已经进行了内部调查,并惩戒了百特侨光的领导层,但这一事件一直未对外披露。

据了解,百特侨光销售的进口产品“克凌诺”未能在2012年福建省医保招标中获得单独定价的资格,最终“借助广药集团的资源,通过福建广药洁达医药有限公司,与福建人社厅医保处进行不断沟通,说明克凌诺价格的合理性”,才得以“单独定价”进入福建医保目录。在百特侨光政府事务部门“行动计划”之下,美国百特生产的“克凌诺”最终以单独定价身份进入了广东、海南、天津、重庆、甘肃、山西、福建等省市的医保增补目录。

博观评述

药企贿赂事件频发,给医生的回扣,意味着“以药养医”问题没有解决的结果;而向官员的贿赂,则反映了招标、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

百特通过与福建人社厅医保处进行不断沟通,得以“单独定价”进入福建医保目录。差别定价、单独定价,意味着能以高于同类药品的价格进入医保。注册方面要和药监总局打交道,药价上要和国家发改委打交道,进医保要和劳社部打交道,进医院要和各地招标办以及医院的院长、药剂科主任打交道。可见,药品定价机制、医保制度等问题都是行贿案背后的原因。

当商业贿赂不再是个别案例,而是行业的普遍现象,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都应该反思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只有从制度和政策上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相关药企、医院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有效减少商业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