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疫情复课后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6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复课后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

国内新冠病毒疫情稳定后,我县初中生错峰开学。我们开始以一种缓慢的姿态尽力重回正轨。然而,往往是在灾难过后,心理考验才真正开始。

【辅导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的社会应激事件。近段时间,综合问卷、访谈、观察结果发现,疫情对我县部分初中生发展积极应对危机的能力起到正面作用,激励他们学习和成长。疫情也对我县部分初中生造成完全负面的经验,让他们感到恐惧和疑惑。他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他们与父母关系紧张,沉迷手机,学习低迷,抗拒逆反等一系列青春期心理问题凸显。同时,他们产生对生命意义的种种思考。

国内疫情稳定后,xx市初中错峰开学。复课后,全市初中生面临着新的挑战:防疫任务、安全顾虑、同学关系、学业压力、作息适应等等。特别是初三学生中考在即,但是当下的学习效率并不理想,该怎样调整心理状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最大的突破呢?

【心理辅导建议】

复学后,学校、家长、学生可以从以下进行心理调适。

【学校篇】

工作重点:让学生安心、收心、软着陆,顺利回归校园!

工作目标:重建安全感、建立联结感、增强现实感、强化掌控感、提升意义感、构建希望感!

工作框架: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估筛查科普宣传、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危机干预。

工作途径: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心理课堂、广播展板、学科融合、个体咨询。

工作保障:主管领导—行政推动,班主任—核心力量,心理教师—核心引领,科任老师—学科融入

学校帮助学生尽快回到师生群体来。在这里感受到温暖、接纳、力量。学校开展“灾后第一课”系列课程,大概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学校的具体措施:

1.建立四级防控机制

建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四级心理防控。符合以下条件的学生,可能更容易产生心理起伏,需要特别关注:

(1)家人参与防疫工作,假期缺少家人陪伴的学生;

(2)原先自身心理调适能力就相对较弱的学生;

(3)课堂中精神状态不佳的学生;

(4)作业质量与之前相比,下滑较为严重的学生。

特殊时期,出现负面情绪可以理解,但是当负面情绪占据主导,要有危机干预意识,及时申请专兼职心理老师介入,进行心理疏导。

2.实施多样心育活动

(1)定期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团体辅导

通过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形式,有效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这是学生获得心理能量与支持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设置专题讲座,如:生命教育、情绪管理、中考减压辅导等;团体辅导要确定人群,比如可以针对有感染亲属的学生、留守儿童、初三学子做不同形式和主题的辅导。

(2)开展心理主题班会

人人都需要心理健康。心理老师的力量有限,难以人人到位,个个受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还要依托班主任。发动班主任组织心理班会,实施具体到位。

(3)开放更多的时间给个案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预防、发展、矫治。学生心理个案,这是一个面小但是破坏力很大的点。在疫情的大前提下,预约个案辅导的学生可能会增多,心理老师要给个案开放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开通心理信箱和心理援助电话,方便需要的学生第一时间有效求助。

3.引导学生在疫情中获得成长

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本知识,学生接收信息,获得成长的最大平台是生活。在疫情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我们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我们感恩白衣战士不惧生死的“最美逆行”;我们也目睹祖国的日渐强大,身在中国的幸运;学生也会对生命产生思考,对死亡的恐惧背后其实是对生命的渴望,这种渴望的提升,就是在有限的时光里去创造生命的无限意义。

4.重视教师心理重建

这是疫情后学生心理重建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觉察自身心理状态,正确评估学生心理状态,接纳学生情绪表达,提供稳定陪伴支持。

【家长篇】

1.善倾听——安全感建立的最佳方式

父母,是学生最坚实的护盾,是学生心灵的最大支持系统。我们建议家长先放下自身的焦虑,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倾听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用话语把情绪说出来是最好的,不要急着给建议,先让他把情绪说完。倾听,既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也是亲子关系的最佳融合剂。在这个疫情期间尤显突出效用。

2.共爱好——陪伴有质量的前提保障

初中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特征上有典型的“闭锁”性。常常有家长吐槽,孩子一到家就默不作声,什么都不和父母说,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想要帮助他,也不知道从何做起。这个时候,家长很有必要发展一个和孩子共同的爱好,让自己和孩子既有话题聊,又有相处愉快的亲子时光。例如,妈妈可以和女儿做做手工、做做美食,爸爸可以和儿子下棋、打球。

3.妙求助——心理可调节的有力支持

孩子面对困难时,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和行为。在家长的支持和保护之下,情绪和行为问题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减少。假如过一段时间仍然持续,或者是这些现象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或发作得越来越严重,请您尽早和相关的专业人员联络,如学校心理老师、社会心理工作者,请他们协助。

【学生篇】

1.接纳负面情绪,与之共舞

疫情给学生带来了害怕、恐惧的情绪;学习效率下降又容易产生担忧、无助;假期与父母发生的冲突以及自身对手机的沉迷,引发学生的自责……种种情绪交织,给大部分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学生先要意识到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而且这些负面情绪并非自身所独有,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进一步接纳这些情绪。负面情绪的存在还可以起到一个反思、督促的作用。人类身心发生改变,往往从意识到不适感开始。

2.善用肯定句式,挖掘资源

运用肯定句,可以给自己积极感和安全感,前提有两个:1.用词积极正向;2.语境可能实现。

如果你感到孤独,觉得没人关心自己,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的xxx(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爱我。”“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找到理解我的人。”“我是讨人喜欢的。”

如果觉得困难重重,你可以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

如果不够自信,你可以说:“我是一个有很多有优点的人。”“我很好,现在很好,未来还会更好。”

萨提亚说:“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将它挖掘出来。

3.调整时间作息,恢复规律

超长寒假带来的是生物钟紊乱,最典型的就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开学初要尽快调整回自己熟悉的节奏,可以借助闹钟或者父母的督促,在确保作息与学校统一的同时,也要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