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9.56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教学反思在本次高三复习课的公开课教学中,我就诗歌鉴赏的情景关系实行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了之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同学们也掌握了相对应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了规范答题的基本技巧。课堂环节相对完整并进展顺利。

经过本节课教学实践证明,这次基于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合理的。在复习回顾诗歌抒情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是围绕写景抒情的角度展开。写景是抒情的凭借,写景的目的在于抒情。景对情主要起衬托作用。由此区别正衬和反衬两种表现形式。学生对正衬的表现形式和反衬的表现形式很清楚,问题是如何在诗歌鉴赏中准确把握反衬手法并使用到实际诗歌练习中。所以我把这个问题作为我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提供了词和诗各一个例子。词是郑楷的《诉衷情》,诗是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前者是乐景衬哀情,后者是哀景衬乐情。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就如何审题,如何分析,如何规范答题等注意事项让学生有明确的理解,我设计了填空题的形式。为了做到规范和精准,就“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把握“春景图”这个概念的时候对诗中相关景物有所取舍,比如“酒旗”这个名词就不需要进入“春景”的范围。这个做法就避免了学生不会取景,见名词就写的习惯。

既然写景是为了抒情,那如此美景引发的情感是怎样的?这就是第二问的答案。在第二问中把握关键句“负华年”“试问归期”后,情感就明确了,那么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也就清楚了。

在处理岑参的诗歌时,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种方法实行使用和巩固。

不足的是,在处理这首诗的时候,我对学生的点拨不够。对于这首诗,很多学生填的是哀景衬哀情,没有看出是乐情。这里就需要进一步点拨。为此我启发学生,联想边防将士,要舍小家为大家,有私情,想回家,但为了国家的安危要忠于职守,把个人情感先放在一边。那么作者的这种感情是不是与此相似呢?为了“王事”,为了报效君王,忠君为国,他能够把思乡念亲之情在梦中解决。那这里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反衬诗人的忠君报国之情,而非突出他的思乡念亲之情。在点拨这些迷惑的时候,我的语言不够简洁,不够清晰明了,所以耗费的时间有点儿多,以至于影响了后面的进度。

在两首诗词把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归纳:如何读懂景语中的“乐”与“哀”,从三个角度鉴赏景语:景语的色调、作者的用意、景语所在位置。在此基础上,对情景关系类题目实行答题规范的小结:明手法,抓景物,重分析,定情感。

此时下课时间到。因为前面分析第二首诗用时有些长,导致此处设计的再讲一首诗用于巩固验收的的计划取消。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因为只有方法而没有学生的表现是看不到方法的实效的,而且在验收时最能看出学生对方法掌握的情况。原设计是在原题后取消填空这种形式,看学生能否把握答题要点,能否规范、精准地作答。但这节课只能把这些作为作业,下节课再看他们完成的情况了。

注重问题,完善教学,持续改进、提升!(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