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94 KB
- 文档页数:5
《答谢中书书》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答谢中书书》。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意思。
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当我们置身于山川湖泊之间,是否会被那壮丽的景色所吸引,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去领略他笔下的山水之美。
(二)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 全班齐读。
(四)疏通文意,积累字词
1、 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 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文章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2、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高峰入云”写出了山之高峻;“清流见底”写出了水之清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写出了石壁色彩斑斓;“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树木葱茏,四季常青;“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早晚景色的变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3、 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是静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动景,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早晚景色的变化。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领略了他笔下的山水之美,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我们也掌握了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大自然,用自己的笔描绘出美丽的景色。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答谢中书书》。
2、 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文意理解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重点字词和文章内容。在赏析写景手法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在教学中,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今后应加强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