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二中学李静746000

1.个案来源

本个案来源纯属一次偶然,案主因为小事跟同班同学打架,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当时她情绪十分激动,根本不听班主任老师的劝解并因此与班主任发生了争执,恰巧当时我也在场,在我的劝说下案主跟我走到三楼小办公室,进行了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交谈。

2.案主基本情况

案主叫小琴,女,初次接受辅导时她13岁,是我校七年级(3)班的学生。身高158厘米,稍有驼背,偏黑,长相一般。小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双方文化程度均较低,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父亲在当地做小生意,母亲在家种植蔬菜大棚,经济状况还算宽裕。2.1案主个人成长史

2.1.1 家庭

小琴家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来脾气暴躁的父亲在第三个女儿小琴出生后一时接受不了事实,经常大发雷霆,给年幼小琴的心理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随着女儿们的长大父亲的观念也有所改变,但由于文化素养的限制,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单一,动辄打骂孩子,跟子女的情感交流比较少。小琴在家排行老三,本因受到特殊的关爱,但因小琴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比较多,所以从小既受父母的责罚同时也要受姐姐们的的管束。

2.1.2 学校

小琴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一到三年级就读于本村的小学,由于与同学相处不和睦,曾经多次与同学打架,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与责罚,学习成绩也相当的差。为了给小琴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父母将其转到离家很近的镇中心小学读书。但由于新学校与原来学校之间学生交流比较普遍,好些新的同学也是曾经的校友,甚至有几个同学还是同班同学,所以小琴并没有因为转学而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反,新的环境使小琴感到陌生,而原来学校的同学心目中小琴的形象也很快在新同学中间“定型”,为此小琴十分讨厌学校。在当地小学升初中不需要考试而是划片招生,小琴和她的同学都同时进入了同一所中学进行学习。

2.2 其他人眼中的案主

2.2.1班主任反映

小琴的班主任李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非常具有工作热情的年轻人。细心的他发现小琴不喜欢参加班里的任何活动,就是有时候想参与也会被其他同学排挤出去。小琴在班上几乎没有朋友,经常被孤立,而且她本人也不愿意合群。上课心神不定,喜欢睡觉,经常逃课,成绩很差,而且老是违反学校、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没有很好的纪律。犯错后老师批评从不接受,还会顶撞老师,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班主任也曾试探的想帮她,但被小琴拒绝了。

2.2.2 同学反映

我询问过几个小琴的同学,在他们眼中小琴性格活泼、开朗,但口无遮拦,说话做事都不像女生,比较粗鲁,为一点小事就翻脸,轻则对同学进行侮辱谩骂,重则大打出手,许多同学都领教过小琴的“泼辣”,所以好多同学都不愿意跟小琴交朋友。曾经有一位和小琴交往不错的女生,但因小琴没有像她承诺的那样替朋友保守秘密而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从此两人形同路人。

3.问题行为描述:

3.1 对家庭仇视:在家排行老三的小琴无论从长相还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上都赶不上他的两个姐姐,时常受到父母的打骂,从小小琴都觉得父母很偏心,只爱她的两个姐姐,不喜欢自己,曾经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丑不像两个漂亮的姐姐而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家里受到来自父母和姐姐的双重压力,放学经常找好多理由拖延回家的时间。

3.2 对老师的抵触:从小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管教,久而久之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无论老师责问她还是说好话她一律都采取“屏蔽”的措施,对老师不信任。

3.3 对同学的反感:小琴总觉得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谈,而且在一些事情上会嗤笑她。即使其他同学在一块讨论其他的事情,她也会以为是在背地里说她的坏话,从而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一怒之下就和同学发生矛盾。

3.4 对学习的厌恶:由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得当,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思想易开小差,所以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心情苦

闷的时候还会去网吧上网在QQ上聊天以慰籍内心的空虚,因此每次考试的成绩都非常差,使其产生不愿意再读书的想法。

3.案例分析

3.1自身因素: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脾气暴躁、性格偏激、自卑、敏感、交往能力不强等。

3.2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致使案主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3.3学校因素:小学老师对插班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不够,一开始未予以足够的关心,却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4.辅导策略与实施

4.1 收集资料(2008.5——2008.7)

4.1.1 初步调查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症状。

调查对象分别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案主等。

4.1.2与案主建立良好关系,细心地了解其内心想法,探询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运用倾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方式,使她消除老师的戒备,特别是要通过表达对她的尊重,案主敞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使她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

4.2 联络相关人员构建“立体式”助帮体系(2008.9——2010.9)4.2.1 与教师讨论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

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与任课教师共同商量与小琴沟通的最为妥帖的方法,全体教师给予小琴特殊的关爱,

尽可能不批评她,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4.2.2 创建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

引导同学主动在课间找小琴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现她的优点,从内心深处接纳她,从而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感并与同学重新建立友谊。多开展以班为单位小活动,积极鼓动小琴参加,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小琴的不良情绪。

4.2.3引导家长改变以往的管教方式

在班主任的协调下与小琴的父母谈话,使得其父母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不当的管教策略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决心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营造小琴生活、学习的美好环境。

4.2.4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

通过几次交谈,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她认识过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父母其实是很爱自己的,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吃、穿、住等物质条件只不过父母没有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爱意等等。并帮助小琴分析同学交往中产生困难的原因,引导她在应对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最后,我为小琴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套“中学生心灵鸡汤的书”,让她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5.辅导效果与反思

5.1辅导效果

历经大家将近三年的努力,逐渐长大的小琴也在慢慢地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