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课设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资料处理实验报告

学院: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班级:物探(基)11001

姓名:

学号: 2010

班内编号:

指导教师:许辉群

完成日期: 2014年3月 7日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此次课设,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Promax软件的基本性质,了解其并掌握Promax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 了解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 掌握以下几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在Promax软件中的操作流程:反褶积、动静校正、速度分析及速度谱制作、叠加、偏移和反演处理,并能够对成果图件做出简单的地质解释;

二.实验要求

1.复习所学地震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等课程内容;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需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

3.爱护学校、学院公共财物;

4.实验完成后,须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

三.实验步骤

首先建立工区,再建立一条二维测线,然后建立各项流程。

1.建立工区

2.建立一条二维测线

3.建立流程

流程一:定义观测系统

定义观测系统概念:以野外文件号和记录道号为索引,赋予每一个地震道正确的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以及由此计算的中心点坐标和面元序号,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地震道头上或观测系统数据库中。观测系统定义包括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和炮点与检波点关系模版定义三个部分组成。观测系统是指炮点和检波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定义观测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参照施工设计对基于观测系统绘制的炮点位置分布图、检波点位置分布图、覆盖次数分布图进行检查,然后对地震记录的初至波进行线性动校正,以共炮点、共检波点和共偏移距显示初至时间变化情况,对初至异常变化地震道所涉及的观测系统参数进行检查和更正。

步骤:

(1)数据加载流程:

SEG-Y Input:加载地震数据;

Disk Data Output -> shot:输出磁盘文件到shot上;

Trace Display:显示道集记录。

地震数据加载项的参数设置,包括输入文件的路径、disk数据的文件类型、seg-y数据的类型等。

单炮记录显示:

该炮集记录中包括一些明显的干扰波,如直达波、面波、多次反射波、随机干扰等,当然也包括有效反射波。

(2)加载观测系统

加载观测系统流程:

设置:

检波点数据加载:炮点数据加载:

炮点与检波点关系模版定义:

流程二:切除直达波

直达波:由震源激发后产生地震波,没有经过反射界面而直接到达检波器的波。

直达波切除的作用:由于此次处理过程中,直达波为干扰波,切除直达波有利于提高信噪比。

步骤:切除之前的单炮记录:

选出需要切除的记录:需要被切除的记录表示为红色折线上面的记录。

切除之后的单炮记录:

流程三:速度拾取

速度分析的理论基础:如果炮检距x已知,反射波到达时间t(x)和正常时差∆t(x)是零炮检距反射时间to和动校正Vnmo的函数。

常速扫描叠加:所谓的常速扫描,是根据可能的叠加速度范围,提供一系列的速度值,对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叠加,得到与速度个数相等的一系列叠加剖面,在这一系列的叠加剖面上,根据各个剖面的叠加效果,对相应的速度进行标定和提取。

步骤:进行常速度扫描叠加。

下图为不同常速度下的同一CDP道集。

进行速度拾取:

问题:上述的图形为不同常速度下的同一CDP道集,但是为什么不同常速度下的CDP道集记录不同?

流程四: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将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强度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察变化规律的方法。目的是把复杂的时间历程波形,经过傅里叶变换分解为若干单一的谐波分量来研究,以获得信号的频率结构以及各谐波和相位信息。频谱分析可以提供整个地震记录的完整频谱信息,包括振幅谱和相位谱。我们将所要进行分析的炮提出,然后运行从图上可以对频谱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时窗进行细致观察。

步骤:选用切除后的单炮记录做频谱分析。

做过切除后单炮记录做频谱分析的结果:

问题:如何从频谱中区分有效波和干扰波?

流程五:叠前去噪

步骤:选用做定义观测系统完成后的炮集记录做叠前去噪

作用:在地震记录进行叠加前,进行去噪工作,有利于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

面波参数设置:

声波参数设置:

F-K滤波器参数设置:在进行频率滤波时改变了波剖面的形状,在波数滤波时改变了振动图的形状,而应用F-K滤波有利于避免单独使用上述一维数字滤波的缺陷,并能很好地实现滤波。

去噪后的炮集记录:

流程六:叠加

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水平叠加是常规处理方法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一环,根据共深度点水平叠加的叠加特性可知:在地下介质为水平层状均匀时,经动、静校正后,共深度点道集内各道记录中,同一层的一次反射波的到达时间都已换算为在一个统一基准面上计算的自激自收时间,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位差。因此,叠加后振幅增加N 倍,叠加相位移为零。而多次波的视速度比相同t0值一次反射波的视速度低,故用一次波速度校正后,多次波有剩余时差,叠加后振幅相对减弱。水平叠加就是利用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压制多次波和其它规则干扰波、利用多道叠加统计效应压制随机干扰来提高记录信噪比的。

水平叠加处理只有在地层倾角较小时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道集中各道同层反射信号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反射点,而是反射点沿反射界面上倾方向上的离散。叠加处理的方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