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规范的正当性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1.9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规范的正当性

一、作者首先从为什么在这个特殊的场合要发表一篇专业性强的演讲入手以及要如何专业问题(侧重形式与内容)

二、讲述论述的路径是“诉讼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指向了程序法规定的正当性”,(论述的视角:诉讼内、诉讼外、内外结合)并且具体法律规范中要从法律思想中寻找自身的正当性,而实体法律原则可以作为衡量程序规范正当性标准的原因(即精确、稳定、本质)

三、从内外两个视角指出当事人、法官、律师针对裁判/程序规范是想不通的,从而得出“程序规范的正当性具有现实问题并且涉及到正当判决的标准问题;并且得出中间结论:“程序规则的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程序目标的手段”

四、纯粹的诉讼思维方式的观点,作者对其进行逐一反驳

五、权利保护请求权学说的观点,以及对其的反驳

六、国家秩序说,以及作者的反驳

七、通过对前面观点的一一反驳,作者认为要将诉讼规范的正当性放在民事诉讼来进行讨论(缩小讨论的范围),即”公民在其中解决彼此间私人争议的诉讼“;同时提出利益的正当平衡

“对期间耽误的惩罚并不是秩序处罚,而是利益平衡”

理解:1. 双方当事人对席辩论追求客观真实,期间的耽误会对一方真实性打折,与真实的情况大相径庭,期间耽误的惩罚并不是因为过失,而是没有到庭的当事人应自负其责,并且承担这种不利益,这样的判决是可以被接受的;在当事人利益之间达到了正当的平衡。

2. 期间耽误会对法院的秩序构成影响,工作量增加等,但应当是最低限度的影响。

七、作者的结论:“在这里只能就民事诉讼的部分领域阐述诉讼法规范的正当性问题。在这一狭窄的范围内对该问题可以给予肯定的回答。诉讼上的法律后果从被我们列人到我们的法律规范的基本组成部分范围的法律原则中得到了解释。因此就像实体的法律原则一样,程序法的规范同样以法律思想为导向。”

八、最后,作者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诉讼法拓展在大学的领域,从而得出大学行使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组织形式和程序形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确定了该形式的、实体上特定的目标的手段。

2.与陈旧的实体内容相协调的形式以及不能与其实体内容相适应的新的形式,是无价值的,作用很小。

3.服务于特定的任务的形式模式不能被移植到其他的功能上。不加批判地接受不适当的形式将会扼杀精神实质。

4.仅当实体任务与改革对象的实体本质需要对形式革新时,对组织和程序的改革才有意义。任务和实体本质不能因新的形式而被改变。

5.大学本身为了其改革所做的和正在做的一切,不应从外在的形式中来观察,而应当从填补了形式的、并且给新的形式打下烙印的精神实质中来观察。

问题:

P33最后一句话“民事诉讼法律日益刑事化”

答:作者首先提到刑事诉讼本身也只是涉及实现到客观法律,而(当克莱因将“整个法律规范”视为是国家的权利保护的善而让具体的法律关系分享“仅仅作为该整体的一部分”的保护;将民事诉讼视为是“管理措施规则”并且认为它与其他的“国家设施——从公立学校到宪法——”不相上下时,当舍恩克将对主观权利的保护仅仅当作是借助于诉讼来维护客观法律所产生的后果)这几个人的观点都将寻求救济的当事人降为单纯的程序客体的

危险,已经不存在主观私权的部分,而主观私权却恰恰是民事诉讼的根基,没有私权的民事诉讼只有客观的法律,这与只有客观法律的刑事诉讼很是相近,因此舍恩克警惕“民事诉讼日益刑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