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格式:pdf
- 大小:174.52 KB
- 文档页数:4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言稿(精选5篇)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发言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那要怎么写好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言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言稿1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我国近代大文豪鲁迅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
后来,鲁迅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在考试时常常左顾右盼。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是这样的吗?我们还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积压到一定程度才地去做,急功近利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昨天晚上你有没有忙着赶作业,甚至今天早上来学校交不出作业。
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生活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使你终身受益!生活中,我还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些行为:有的同学课间休息时在楼梯间追逐打闹,甚至推搡拉扯而不顾人身安全;有的同学为了方便,随便在草坪里走来走去,或者干脆就在草坪里玩耍;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丢纸屑;放学后,有的同学不及时回家,而是约上同学在街道上逛来逛去;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说的这些情况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些行为对吗?这些都是有损我们中学生形象的不良行为,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和这些不良的行为说再见!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我们的今日;今日的习惯将决定我们的明天。
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模式习惯和行为模式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成功。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素质,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取得成功。
下面将介绍一些步骤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模式。
1. 确定目标: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提升职业素养,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2. 制定计划: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将目标分解成每天或每周的小步骤,并写下来。
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天运动30分钟,那么你可以在每天的日程安排中明确指定运动的时间和方式。
3. 提高自律:自律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
要提高自律,需要保持专注并坚持自己的计划。
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增强自律能力,如制定自己的规则和限制、设定奖励机制等。
4. 培养积极思维:积极思维是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关键。
要培养积极思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观念来达到。
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难关。
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关注身边的积极因素。
5. 学会计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
要学会计划时间,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程表、提醒器等。
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活动,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避免浪费时间和拖延。
6.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7. 找到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对于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模式起到重要作用。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激励因素,可以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目标等。
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及时奖励自己,以进一步增强动力和坚持。
8.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发展和行为模式起到重要作用。
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学会积极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建立清晰的规章制度学校和家庭要建立清晰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学校和家庭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统一的,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在规章制度中,应该明确给学生制定行为标准,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获得认可和奖励。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养成的。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追求进步。
三、学校与家庭共同培养行为习惯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标准。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班会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在孩子犯错误时,要引导孩子从实际行动中认识错误。
四、及时奖惩措施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得到及时认可和奖励,也需要及时的惩戒措施。
学校和家庭应当处理好奖惩措施的比例,合理设定奖惩标准,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得到认可,以及会面对怎样的后果。
五、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学生持之以恒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懂得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逐步形成自我规律性行为。
最终,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人生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为习惯养成建议行为习惯养成建议人类作为具有高度才智的生物,我们的行为习惯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关心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效率、增加健康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建议,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要养成定期熬炼的习惯。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加体质、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缓解压力。
每天支配肯定时间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精力更加充足。
要培育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增加免疫力以及供应足够的能量。
我们应当合理支配每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等养分食物,避开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饱和脂肪。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高效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可以关心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工作效率。
要制定合理的学习和工作方案,合理安排时间,避开拖延和铺张。
同时,要培育专注力和自律性,避开分散留意力和被各种干扰所困扰。
要养成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习惯。
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力量是胜利的关键。
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注意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敬重他人的观点。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信任和合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
要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们应当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方案,并依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
同时,要学会拒绝那些不重要或不紧急的事情,避开时间的铺张。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关心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养成定期熬炼、良好的饮食、高效的学习和工作、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以及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高效、有意义。
让我们一起努力,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迈向更好的将来。
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展都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决的决心,但却能够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好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可以关心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目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试论点滴入微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摘要]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微的过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不断强化。
基于此,笔者从教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注重积累和研究,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笔者才疏学浅,以下观点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
“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
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行为习惯的养成篇一: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能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
叶圣陶有一句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
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培根也告诉我们“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要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1.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
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好的,它有良莠之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分清好坏,慎重选择。
要知道勤奋学习是好习惯,知恩图报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好习惯,等等。
而凡事拖拖拉拉是坏习惯,偷鸡摸狗是坏习惯,好吃懒做是坏习惯,没有习惯的习惯是坏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是坏习惯,好习惯越多越好。
2.注重细节,自我约束。
说话、走路、吃饭、吐痰等生活细节,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损害自己,影响他人,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声望。
“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
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韩国一个公共场所,专门用中文贴“不随地吐痰”,意大利比萨斜塔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美国在厕所里用中文写出“便后请冲水”,法国社论:中国不要把痰吐到全球。
形象往往通过人的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一个吐痰的细节,就因为我们养成了随地吐的行为习惯,让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蒙受羞辱。
3.持之以恒。
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形成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吸烟是个坏习惯,许多人也知道,也试着戒过,但中国烟民的数量仍很惊人,为什么?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需要恒心,需要毅力。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 引言1.1 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包括言行举止、社交礼仪、情绪管理、学习习惯等方面。
具体来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括但不限于如吃饭时坐姿端正、不说脏话、礼貌用语的运用、与他人相处时友善和谦恭、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暴躁或暴力倾向、遵守规则和纪律等。
这些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影响着幼儿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对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和处世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期是孩子性格、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和教育环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意义重大。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基石,不仅关乎个体的品德修养,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律和自控能力,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可以养成规律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需要与家人、老师和同伴进行互动,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更易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正直、守纪、友善等美德,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努力,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建议1.养成尊师重道的好习惯任何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都要让他感觉到老师是必须要被尊重的,多督促孩子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
只有尊重老师、敬畏老师,孩子在学校里才会听老师的话并好好学习。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坐姿:A.每天回家先静坐5分钟(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力,静下心来,为学习和写作业做准备)B.为孩子准备一套合适的桌椅,调整好适合孩子写作业的高度,为孩子正确的坐姿以及保持良好的视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在写作业时提醒孩子要坐端正(头正、身直、肩平、足安),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②良好的学习习惯A.时刻提醒孩子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要说话或开小差,不要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说话。
B.时刻提醒孩子不管写字或数字,只要写,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写得工整干净,做作业时要保持作业本的整洁,让孩子从小养成书写好习惯,长大了想写不好都难。
C.放学回家,先静坐5分钟,然后就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吃饭和玩。
D.写作业时要既好又快,不要磨磨唧唧。
③良好的交往习惯A.提醒孩子,不管在校内或校外,遇到老师要礼貌地问老师好。
B.叮嘱孩子,在遇到长辈时,要问好。
C.叮嘱孩子,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要礼貌,不打架不骂人。
在遇到问题时,找老师解决。
④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现在刚升入一年级,没有自制力,需要家长经常提醒,但在生活上,尽量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A.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九点睡觉,早六点半起床。
上学一定不要迟到。
B.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管产生任何垃圾,都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不要随随便便扔到地上(从孩子的小习惯上最能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
C.养成不碰手机,不玩网络游戏的好习惯。
手机和网络游戏的出现,正在慢慢侵蚀孩子的各种能力,是孩子学习上的一大阻碍,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网络游戏,是对孩子将来拥有美好前途的最大保护。
D.写完作业,掌握好老师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后,可以适当看20分钟到半小时的电视,但是家长一定要管好孩子,不要多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一旦形
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有句谚语
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
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
端,但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
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
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
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因此,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环境创
设、教育教学、游戏活动(不进班级开设区域活动,还有各类专用活动
室——科学发现室、厨房体验室、美劳室、阅览室、音乐室,更开设了
体验馆——小小交警台、天使沙龙、手偶剧场)、家园共育等方面,全
方位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过
程中,及在各位有经验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于各位老师和幼儿
园的的养成教育中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有效方法:
一、创设多彩的环境——培育良好行为的沃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
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创设相应的环境,对
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的教育。在室内,我们都会在区域活动贴
上图片或者卡通绘画告诉幼儿玩游戏时的好行为;在室外活动,我们将
各种好行为、好习惯、交通安全的要求同幼儿喜欢的图片结合起来,贴
在楼道内的墙上,以及体验馆附近,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
地的提醒幼儿知道并学着去做,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道
边,我们有《谢谢叔叔阿姨》图片,好习惯要养成的版块,交通安全儿
歌,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图片。班级内的厕所、喝水处、阅读区都有图
文并茂的解释——要有而如何做才正确,不会受伤。我们还会教幼儿一
些好行为以及安全儿歌,让幼儿在学习本领的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搭建良好的养成教育的平台
1、以主题教育为主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
这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如小班社会活动《搭积木》,让幼儿学会说礼貌
用语:“谢谢!”“别客气”“请你们给我一块积木,好吗?”知道在与小朋友
游戏时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地玩游戏,不争抢、独占。《我和爸爸
一起玩》,体验和爸爸在一起玩的快乐、甜蜜,愿意管芯爸爸,帮助爸
爸,不打扰爸爸休息。健康《小河马拔牙》,让幼儿懂得要保护牙齿,
知道多吃糖、睡觉前吃糖对牙齿有害要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科学
《宝宝有礼貌》,让小朋友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
交往,会使用“老师早(好)”“老师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音乐律动
《扶爷爷奶奶走路》,使幼儿知道日常生活中要尊重老人,主动帮助有
困难的老人,给他们让座。还有很多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小兔乖乖》、
《大皮球和小皮球》、《谁的主意好》、《熊猫的客人》等,故事里三
只小白兔知道陌生人来了不能开门,告诉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小
黄鸭和大白鹅玩皮球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在玩的时候要谦让,不能拿着
一个大玩具不放手,让别的小朋友玩小的或没得玩;小白兔、小黑熊的
不同表现告诉我们到别人的家里做客时要有礼貌,不要只想着自己,把
那当成自己家;知道敲门是要有礼貌,有较好的阅读习惯,知道要爱护
图书。
培养幼儿的某种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
戏、每一个环节一点一滴的渗透和强化。如在教育大班幼儿进餐时的不
爱惜粮食,不吃蔬菜和挑食等现象,可选用故事《锄禾》来培养幼儿尊
重他人劳动成果、不挑食的良好习惯。在教育小班幼儿翘椅子、不好好
玩滑滑梯的现象,可以选儿歌《小板凳》、《滑滑梯》来教育幼儿。
反复训练形成习惯。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使幼儿良好的行为
逐步形成习惯。
2、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自护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最受
幼儿喜欢。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幼儿的
优良行为,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收到良好
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故事《向人求助有礼
貌》,通过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当你需
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不能够用不客气的语气与人说话,要
学会说“请”。我园建立了体验馆,如《小小交警台》,让幼儿在角色扮
演——小交警、行人、司机,在游戏的过程中知道并养成“红灯停、绿
灯行、黄灯等一等”的好习惯,让幼儿既玩的开心,又学到了知识,养
成了好习惯。《天使沙龙》是一美发场所,我们还专门购买了假头(带
有假发)模型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请来了一位美发师教导幼儿如
何洗头,如何使用卷发棒、吹风机等,还教幼儿如何扎辫子、夹夹子,
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会了一些小本领,还养成了合作、互帮互助,谦
让有礼的好行为,而不知养成只知道自己玩,把别的小朋友都寄到旁
边,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
3、以日常生活为基础,浸润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贯
穿在幼儿的活动之中,渗透在日程生活中的。有人常说:一日生活皆教
育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在日常活动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
逐步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而又主动行为,从而变成一种习惯,千万不能让
幼儿觉得是一种强迫,这只会让幼儿产生机械记忆,这样很容易忘记,
也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及时抓住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地进行教育。只有捕捉每
一次瞬间教育的契机,给与幼儿不失时机地鼓励,在能让幼儿在肯定、
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地改正自己的过失,强化其良好行为。
我们老师要注意在这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观念,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
的评价主体已经有老师变成了幼儿。以前,老师对幼儿要求比较多,指
定的规则也多,现在我们应让幼儿或者师生共同建立规则,幼儿一定会
急急地遵守,老师应该学会去当一名引导者、体验者。
三、建构家园共育机制,共同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家长会、半日观摩、家校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
流,提高家长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的配
合幼儿园的教育,并及时反馈信息,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共同为
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
为习惯能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还要发挥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观察、模仿是幼儿学
习的主要方式。在幼儿园里幼儿把老师当成是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时刻刻
都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来为幼儿数力争做榜样,引领
幼儿。在家庭里,则是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在积极的互动中促进幼儿
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方面。需要幼儿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
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中心的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
等的氛围中,收到熏陶教育。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也有着自尊心,当幼
儿犯错时,不要急着去责骂幼儿,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自尊心强的幼
儿会承受不了当众不问缘由的职责,我们要做的是听听幼儿的解释,让
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错的,怎样才是对的,我们最主要的是让幼儿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一味地指责,只会让幼儿渐渐地不论犯什么错都
不会跟家长说了。
孩子就像是一股清泉,我们投入多彩的颜料,他就能描绘出一幅炫丽的
画卷;孩子又像朝露,我们投之以灿烂的阳光,它便能折射出明丽的光
芒;孩子也是雏燕,我们给与健体的翅膀,他便能在风中搏击长空。俗
话说得好: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每一张灿烂可爱的
笑脸都承载着各位家长对老师的殷切期望和美好憧憬。实现幼儿的多彩
人生梦,让家长满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我们的梦想。见微知著,良
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健康人生的良好开端,就让我们一起从幼儿的养成
教育入手——这是他们能够实现自身梦想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