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及其西部毗邻地区的自然地带与土地类型(赵松乔)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4.43 KB
- 文档页数: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导图)
地理学科特点:1.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大到必修1~3的学习顺序,小到某一章节知识点的安排,尤其是必修1的学习,全册都是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如何把这些看似零碎的知识让学生清晰起来,我所采用的方法是思维导图。
2.无图不地理,一图胜千言。
老苗将不定期更新大一轮复习的思维导图(因为教学任务繁重,不一定有固定时间做,所以只能不定期,敬请原谅)。
包括重要知识点突破,微专题突破,章节总结等等。
整体性的处理可以用数字法“五、三、二、三、一”
“五个基本要素”气、地、水、土、生,理解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气候如何影响地、水、土、生
气候对地貌影响: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湿润区,雅丹地貌主要
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对水文影响:影响水文特征,河网密度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东北的黑土,华北的黄土,东南丘陵的红壤。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动物耐热。
三大循环,由生物循环推出两大功能之一的生产功能(1+1>2)
整体性的三大表现、意义及案例(给出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更多思维导图请戳: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大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河流的开发和利用(思维导图)
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河流的问题
大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思维导图
大气的环境
行星地球思维导图(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成矿区(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第一节、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根据基底的稳定程度,古生代以来的地质建造特征,可以划分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六个三级构造单元、二十一个四级构造单元、五十一个五级构造单元(详见黑龙江省构造单元划分表:表4—1,黑龙江省构造分区图:图4--1)。
两个一级构造单元是天山--兴安复合造山区和滨太平洋造山区,前者包括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五个三级构造单元,是黑龙江省构造单远的主体,自新太古代以来长期活动,主要表现为西伯力亚板块南缘活动区特点,古生代主要为北方型生物;后者实际只包括完达山板片一个四级构造单元,主要活动历史为晚三叠纪—早侏罗纪,生物主要为特提斯大区分子。
天山--兴安复合造山区内两个二级分区是内蒙—兴安活动区和松嫩--佳木斯地块区,前者为古亚洲洋活动的产物,后者为西伯力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即古吉黑褶皱系(拼贴板块区)。
以下以三级构造单元为主简述地质构造特征。
一、额尔古纳地块(Ⅰ)属额尔古纳—马门地块的一部分,北部靠近蒙古—鄂霍茨克活动带。
地块具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兴凯期陆缘增生带,早古生代为隆起区,晚古生代局部有海相碎屑岩—碳酸岩沉积,侏罗纪北部发育有裂谷盆地型碎屑岩沉积,晚侏罗—早白垩纪有大规模的双峰式火山活动。
包括四个四级构造单元。
额木尔山隆起带(Ⅰ2)位于地块的中部,北西西向展布,主要出露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和兴东期、张广才岭期侵入岩;新林兴凯陆缘增生带(Ⅰ3):位于地块南缘,北东向展布,主要由新元古代—早寒武纪倭勒根岩群、蛇绿混杂岩、兴凯期(早加里东期)花岗岩组成;上黑龙江中断凹陷带(Ⅰ1):位于地块北部,北西西向展布,主要由侏罗纪额木尔河群碎屑岩组成;大兴安岭中燕山火山活动带(Ⅰ3)北北东向叠加于上述三个构造单元之上,由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双模式火山岩组成。
二、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缘构造带(Ⅱ)以塔源—兴华缝合线与额尔古纳地块相接,具有兴凯期(落马湖)微地块;加里东期岛弧型、弧后盆地型沉积;华里西期裂陷槽型沉积;燕山期以板内钙碱性岩浆活动和山间盆地型火山碎屑含煤沉积为特点。
第四章黑龙江省自然资源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黑龙江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现状及类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较为全面的把握住黑龙江的山、水、草原、湿地、平原、冰雪及林园等景观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山地的主要景区(点)、黑龙江各河流湖泊的长度、面积及相互之间汇入或流出的状况和界江口岸情况、黑龙江几大滑雪场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的各大中城市中的城市风格和特色的公园。
1、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
2、图片展示。
3、学生的分组思考讨论法。
4、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10学时引入:黑龙江省地形复杂多样,总的情况是:山地和缓呈阶梯状,有宽平的河谷和盆地,平原也十分广阔。
山地与平原的展布构成了黑龙江省自西北至东南地势较高,而东西两侧较低的特点。
其中,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山地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山地构成,东北部为三江平原,西南部是松嫩平原。
黑龙江省的地表形态和地貌格局是历经数次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经过长期地质演变和地貌变化过程形成的。
第一节山脉林地资源一、大兴安岭山地大兴安岭地处我国的最北端,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
“兴安”在满语中又有“极寒处”之意。
漠河县曾有过- 52.3 ℃的纪录。
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起黑龙江岸,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东与小兴安岭以嫩江为界,往南走向,全长约 1 200 千米,宽 100 - 200 千米,面积 10.46 万平方千米,多为低山,部分为中山和丘陵。
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向东急剧过渡到松嫩平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呼伦贝尔草原。
大兴安岭山地起伏不大,山坡长而平缓,山顶较为平坦。
北部为强寒冻侵蚀中低山区,海拔多在 l000 米左右。
相对高度一般都在 300 米左右。
大兴安岭呼中区的大白山是其最高峰,海拔 1 529 米。
大兴安岭山地的山体主要由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组成,在严寒气候条件下风化成土作用缓慢。
土层一般都比较浅薄,并夹有大量的盐屑和角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