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

主要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4)采用公元纪年。(5)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6)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这是新中国正式诞生的筹备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国际意义: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51年5月)

经过: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谈判。5月,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意义: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原因:(1)、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入侵中国领空,侵犯中国主权;还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2)、应朝鲜的请求。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经过及结果:(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与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2)、1953年7月,美国被迫同中朝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意义:(1)、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2)、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2、土地改革(1950年6月至1953年春)

原因:(1)、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生产关系的调整: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概况:(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2)、到1953年春,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

考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

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成果:(1)工业方面:1953年12月鞍钢建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等。(2)交通运输: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宝成铁路、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等相继建成。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考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

会议上通过。★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考点三:三大改造(1953至1956年底)

形式与政策:农业: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手工业:手工业合作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结束)。

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

考点四:“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1、“大跃进”运动(1958年):

表现:农业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结果: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概况: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迅速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了超越了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后果:造成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从1961年开始,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2)、1965年,我国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启示: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文革时期(1966—1976)(略)

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